2.2 问答机制

提出问题然后回答,是本片展开情节的基本模式。

1.提出问题

影片在开始时提出了一个具体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

然后根据不同人的处境给出几种假设的答案,如下图所示。

几位老人遇到人生的困境

从提问的角度来讲,这个问题非常好,提到人们的心坎里去了。不但主人公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观众们也想知道答案。悬念就这样建立起来了,片子的骨架立住了。

说到这里,作者想起另一部片子中的一段对话。

一位残疾人问自己的老师,她很苦恼为什么上天对自己是如此的不公平,让自己跟别人不一样,她说的不一样的意思就是身患残疾。

她对自己的老师提出这个问题,同时也是片子要最终解决的问题。

她的老师告诉她,我们为什么要跟别人一样。这样的回答确实很有力量,站在一个完全与你相反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并且得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答案: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要相信自己。

问题要说到点上,见解要深入、要独特,这是片子好看的一个基础。

作者选择这个短片作为课程的案例,也是因为这部片子的问答机制特别直观,对想学习如何把片子拍好的同学们来说特别有参考价值。

片子通过画外音提出问题……

立交桥向后退,空镜;

“真实故事改编”

“人为什么活着”

2.用影像讲故事

接下来影片通过几位老人的生活现状,对“人为什么活着”给出了几种假设:

除了旁白、字幕之外,电影还是靠画面讲故事。接下来每一个人物的出场都带有这种故事属性。

(1)“为了思念”

一个丧偶的老人在老伴的相片前沉思,看他们年轻时的照片……

菊花左侧,黑白照片,一个女人,过肩镜头;

老头由平视照片,低下头,向下看;

“为了思念”

泛黄的老照片,年轻小伙子抱着年轻的姑娘,左右各站一个男人。

(2)“为了活下去”

一个得了重病的老人,医生给他介绍病情,他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医生右手拿一张X光片,左手食指从锁骨位置向下滑动;过肩镜头;

“为了活下去”

老头左手掌摸脑门和后脑勺,表情痛苦,带着医生关系;过肩镜头。

(3)“为了活更长”

一个每天要吃很多药物的老人,他坐在桌子前发呆……

前景桌子上各种药片、药盒,中景右手掌向上,远景玻璃杯子;老头坐在桌子前,低头看手中的药片;

“为了活更长”

(4)“还是为了离开”

一个听力受损的老人接到好朋友去世的电话……

接电话的瘦老头,“啊”的一声头向前倾,张着嘴,表情慢慢僵住,嘴巴合拢;

瘦老头身体下沉,直直地坐在椅子上;

“还是为了离开”

一只黑笔入画,在一张老照片上,一个高个子的年轻人头上画一个椭圆形的环。

所有的一切最终都落实到具体的画面上。

尤其是接电话的老人,“啊”了一声,然后呆呆地坐下。观众在他接电话时,并没有听到关于什么人去世的坏消息,片子也没有任何解释,但从老人的表情上观众可以感觉到一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

最终照片上一个人头上的圆环让所有人都明白了,这个人已经去世了。这个段落里的镜头设计就是通过具体的画面落实了导演的意图,而不是旁白或者字幕。

那他们怎么办?就成了影片的新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