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语体语法、规范与修辞(上、下) (著者长期探究、倾情奉献科技语言写作类系列)
- 梁福军
- 31947字
- 2024-10-29 21:19:43
2.4 科技语体的分类
科技语体主要是为科技领域服务的,求真、授实是其显著特点。科技领域非常广泛,不同学科领域之间虽有共性,但因学科属性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特点,因此就有按学科门类的科技语体分类。知识用语言文字表达时,首先存在一个表达方式选用的问题,通常需要并用多种表达方式,同时因读者对知识需求及理解能力的不同,既可表达得准确、细致、专业、系统、深入,也可表达得模糊、概括、通俗、零散、肤浅,因此就有按表达方式、言语境界或表述专业性的科技语体分类。知识陈述既可以是学术性的(主要针对研究人员),也可以是说明式的(主要向大众陈述常识性知识),还可以是评论式的(陈述内容虽有客观性,但带有较多的个人认知色彩)。人们对知识需求的层次也不同,搞科学研究的人,需要深入系统的学术性强的专业知识,普通大众则只需要常识性知识就够了,对于儿童来说,一般的常识性知识恐怕也难以理解,适于其的语体就有更多的主观、想象色彩,因而需要有相应层次的科普读物,因而还有按文体类别的科技语体分类。
基于这种认识,本书建立了如图2-2所示的科技语体分类体系,便于读者更加系统、直观地认识科技语体的概念与分类。为了表述及制图的方便性,图中包括正文中的一些相关语体名称表达,将科技语体的分类术语使用了简称,如将“基础科学体”称为“基础体”,“政治学语体”称为“政治体”,等等。
图2-2 科技语体分类体系
2.4.1 按学科门类分类
科技领域因学科属性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特点,有什么样的学科,就有适应什么学科的语体。例如,科学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哲学等,则相应地就有自然科学体、社会科学体、思维科学体、哲学体等,自然科学体中有数学体、物理学体、化学体等,社会科学体中有政治体、经济体、历史体、语言体、宗教体等。例如:
【1】
随着气动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气动元件及应用不断涌现,气动人工肌肉(pneumatic artificial muscle, PAM)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除具有气压传动技术所具有的低成本、清洁、安装简便等优点之外,还具有高功率/质量比、自然柔顺性、与生物肌肉类似的力学特性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正成为气动及机器人研究领域一个新的热点。
本文对气动人工肌肉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析,介绍了气动人工肌肉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机构的研究近况,并分别描述了在基本特性及建模、结构和性能优化、控制策略等不同方向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典型的应用实例,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了一些展望。
(陶国良,谢建蔚,周洪,等.气动人工肌肉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现状[J].机械工程学报,2009,45(10):75-83.)
【2】
中国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发祥地和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将近4000年之久。历史上,中国劳动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远古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原始氏族公有制社会。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经商、西周到春秋末期为奴隶社会。从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经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到清朝前期为封建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1年的太平天国革命、1900年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和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次最伟大的人民革命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1924—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和全国解放战争(1945—1949年)四个历史阶段。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10月1日为国庆日。
(殷维瑶.世界国旗地图册[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10:10.)
例【1】讲述的内容为气动人工肌肉方面的学术研究,属自然科学范畴,所用语体为自然科学语体。例【2】简要概述了中国的历史,属社会科学中的历史范畴,所用语体为历史学语体。学科有如此之多,笔者不大可能列出更多的例子,这里之所以给出两个例子,就是为了引起作者的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导致所用语体的差异性,写作者应该知道这种区别,进而在写作时考虑选用合适的语体。
2.4.2 按表达方式分类
语体与表达方式是对应的,有什么表达方式就有什么语体。例如,一篇文章的表达方式,若是记叙,则其语体是记叙语体;若是描写,则是描写语体;若是说明,则是说明语体;若是议论,则是议论语体。但因为事物的复杂性及表达需求的多样化,一篇文章只用一种表达方式往往不够,需要并(混)用几种表达方式,有时表达方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分清究竟采用了何种表达方式,但从整体上讲可能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体表达方式。
科技语体中,描写一般不能独立使用,往往需要结合记叙、说明一起使用;抒情更不可能单独使用,往往是穿插在其他表达方式中偶然使用的。鉴于此,这里将科技语体分为记叙体、说明体、议论体三大类。
议论的最大特征是析理,表达写作者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表明其观点、见解,阐述道理、明辨是非。析理都是针对一定的对象,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对于对象事物“是什么”以至“为什么”给予判断界定和论证说明。但认识事物是有层次区分的,比如有的认识是评价性的,在于对事物做出这样那样的判断评价(如是非、正误、对错、善恶、美丑、利害、优劣、高低、好坏等),表达写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而有的则是认识性的,在于发现客观事实或普遍真理。前一种析理通过评论来进行,后一种则依靠论文来完成。鉴于此,这里再将议论体分为评论体、论文体(以学术体为主)。
2.4.2.1 记叙体
1. 记叙体的概念
记叙体是整体上以记叙为主体表达方式(常辅以描写,还可辅以议论甚至抒情)的记叙类科技语体。它用来记载、记叙和描写科技领域中的人物活动、事件经过、事实还原、环境状况等,写作者的观点和思想感情往往通过记叙和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使读者获得具体生动的感受,并从中领会写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记叙体的分类
记叙体范围很广,包括科技领域的消息、通讯、特写、故事、游记、回忆录、人物传记、报告文学(非文学色彩)及部分科学小品。
3. 记叙体的特点
记叙体以人物、事件、景观、物象等为表现对象,对这些对象的性质、意义的表述,总要以对于它们各种特征的感性体验为基础,主要采用记叙和描写,有时还辅以议论甚至抒情,以表现人物、事件的面貌和发展过程。具有简洁概括、形象生动,观点隐蔽、记叙客观等特点,力求把人物、事件的真实性和记叙、描写的具体性、生动性结合起来。
4. 示例
【1】
1906年4月18日,一个星期三的清晨。旧金山——美国西部的骄傲——正沉睡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很快黎明将降临这座城市,晨雾也会很快散去,美丽的一天就要到来。旧金山这座有着50万人口的城市很快就要繁忙起来,人们每天都照常上学和工作。但现在,大多数人家的窗帘还没有打开,一些早起的人们开始活动了。上早班的邮车司机、工厂工人和码头工人打着哈欠,使劲睁开眼睛,努力想把睡虫从眼睛里赶出去。快到起床准备工作的时间了,一切就像往日一般。
但灾难将很快降临这座城市。
凌晨5点13分,没有任何地震警告,旧金山突然发生了令人眩晕的倾斜和震动。经过大约40秒钟的震动,地震传遍了整个城市。10秒钟的间歇之后,紧接着是又一次巨大的震动。一阵巨大的、低沉的咆哮从地底下喷涌而出,然后整个城市陷入混乱之中。
地震发生在凌晨,当时街道上行人寥寥无几,只有几个送奶的工人和巡逻的警察。耶西·库克警官目睹了地震撕裂街道冲他而来的场景。
“整条街道波浪起伏,”他说,“就好像大洋里的波浪向我奔来,如巨浪般翻腾而至。”
在城市的另外一个地方,著名的意大利歌剧演唱家恩里科·卡鲁索正待在豪华的皇宫酒店里。头天晚上,他刚刚在歌剧院进行了一场观众爆满的演出。
“屋子里的所有东西都被翻了个底儿朝天,”后来他说道,“吊灯都快触到天花板了,椅子也互相碰撞起来。砰!砰!砰!简直太可怕了,到处都有墙壁坍塌下来,灰尘弥漫着整个屋子。哦,天哪,我想它可能永远不会停下来了!”
…………
从城里逃出来的数以千计的人们,从山上临时搭建的帐篷里看到了整座城市怎样被大火所烧毁。一位被当时的场面所惊吓的目击者后来写道:
我们的脚下是一片火的海洋,头顶上的天空被炙烤得火热,变成金橘色,铺满了整个天空,发出耀眼的光。烟雾聚集成一片巨大的云,一动不动地悬浮在空中,与浩瀚的美丽的布满星星的蓝色夜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随着夜幕的降临,天气开始变冷,人们在野外宿营地的空隙间来回走动,伸展他们冻僵了的胳膊。疲倦和空中落下的灰烬,使每个人的眼睛里都布满了血丝,现在人们已经十分厌恶大火了,却又对它产生了一种可怕的眷恋。
借助强劲的风势,这场可怕的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两夜。4月21日的深夜,天终于开始下雨了。还不算太迟。第二天早上,空气变得清新起来,除了几缕从闷烧着的废墟里升起的青烟外,整区整区的房子都被烧焦了,只剩下了一堆一堆的灰烬。城市变得面目全非。幸免于难仍矗立着的建筑仅仅剩下被烧焦的外壳,往日的旧金山已经去无踪影了。
([英]阿尼塔·加纳利.地震了!快跑![M].[英]迈克·菲利普斯,绘;杨海涛,译.2版.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少年儿童节出版社,2011:4-8.)
例【1】叙述了写作者对1906年4月18日凌晨5时13分发生在旧金山的那场地震的经过、见闻、感受和体会,从整体上看有明显的事实性、过程性和真实性,属于记叙体。记叙过程中还较多使用描写和辞格(如拟人、比喻、引用等),而且引入另外的见证人对当时地震的见闻和感受,引入部分是以插叙的形式出现的,但具体表达方式又采用了描写,还多处辅以抒情,填补了写作者一个人、一个点的所见所闻的局限性,大大增强了事实的真实性、可靠性。
2.4.2.2 说明体
1. 说明体的概念
说明体是整体上以说明为主体表达方式(常辅以记叙,还可辅以议论甚至描写)的说明类科技语体。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的性质、特征、形态、构成、形成、关系、功能、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的解说,或通过对抽象事理的概念、原理、性质、特点、来源、关系、成因、作用及有关科学理论等的阐释,让人明事理、通物性,使人获得知识,指导人行动。它解说事物、阐明事理,既不像记叙体那样重在记叙、描写和抒情,也不像议论体那样重在阐明主张、批驳谬论。
2. 说明体的分类
说明体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大至国际国内各种条约、协定、法律、章程及对它们的解释,小至千千万万的产品说明书、广告、旅游指南和解说词,都要使用说明体。
(1)说明体按表现手法分为叙说性、阐释性和文艺性三类。叙说性类包括剧情介绍,内容提要,展览馆、陈列室的解说词,图片说明,科技报告等。阐释性类包括科技解说词、科普读物(非文学色彩)、教科书等。文艺性类包括科学小品,电影、电视解说词。
(2)说明体根据解说对象分为实体事物、抽象事理两类。实体事物说明体包括广告、说明书、解说词等。抽象事理说明体包括各种原理、定理、定律等的说明,各种说明抽象事理的教科书、科普读物等。
3. 说明体的特点
(1)解说性(知识性)。说明体对事物的情况直接进行介绍、解释,以人对事物有直接、理性的了解为目标,其任务就是普及、传授知识,不强调感性的描绘让别人去领悟什么,也不论证何见解和主张让人去信服。有时虽然使用记叙、描写或议论等表达方式,但其作用仍然是为了说明,整体性质是说明性的。
(2)科学性。说明体的主要目标是给人以知识,所引用的事实、数据、原理、文献等要客观、准确,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其辞,也不宜使用约数;所做的论断要有充分的证据,不要把尚有争议的观点当作唯一正确的结论推荐给读者;还要用发展、变化、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一切事物。
(3)通俗性。说明体常以普通大众为读者对象,其言语自然追求,在不失科学性的前提下达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流畅通达。通常对科技术语进行通俗解释(不用追求术语的单义性、专业性、系统性),对抽象数字、枯燥数据进行变通使用;还可使用贴切的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进行生动的叙述与描写,在内容方面使概括的变为具体的,抽象的变为形象的,枯燥的变为有趣的,使别人易于接受和理解。
(4)简洁性。说明体在言语表达上追求简洁精练、干净利落,篇幅通常宜短不宜长。在说明体中,非文学色彩的科普读物的篇幅较长些,但相对于论著体的长篇大论来说,则短小多了;产品说明书主要根据产品特点而定,复杂一些的就长一些,简单的就简短多了;至于广告、旅游指南和解说词等,则是非常短的。
4. 示例
【2】
人体大约60%是由水构成的。我们都知道血液等体液中含有水。其实除此之外,身体的其他部位也都含有水。
● 大部分的水分存在肌肉中
人体的大部分由水构成。成人大约为60%,而刚生下来的新生儿要占到80%。看着自己的身体,可能很多人都不容易明白那么多的水到底在哪里。
我们身体含有的大部分水在肌肉中。一般来说,体重为60千克的人,一半(30千克)为肌肉,而其中大约20千克是由水组成的。
● 体内水分最多的部位
上面已经提到,体内大部分水分都在全身的肌肉中。而水分最多的部位是大脑。大脑中有很多间隙,里面有淋巴液、脑脊髓液等,含有大约75%的水分。
那么,体内聚集水分最多的部位是哪里呢?——是肾脏。
肾脏有过滤、清洁血液的功能。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再由肾脏将废物过滤出并以尿液的形式将其排出体外。成人的肾脏每天过滤的水分大约有18万毫升。
另外。肾脏还有调节体内水分平衡的作用。如果身体缺少水分,肾脏能够再从尿液中吸收水分,以补充体内水分。
平时,我们不太注意的身体的水分中,有一种虽然量不多但是极其重要的分泌物,那就是鼻涕。
在花粉季节,过敏的人流鼻涕,既有过滤大气中灰尘的作用,又有湿润吸入鼻中空气的作用。
并且,人即使处于健康状态,鼻腔中也会每天分泌大约1升的液体。
● 一天失去的水
我们知道人每天需要喝2~2.5升的水。原因就在于每天都要向体外排出2.5升的水分。
成人每天向外排出的水分中,大部分是以尿、粪便等排泄物的形式排出,约有1.6升。以出汗形式排出的水分约有600毫升。
而且,在呼吸时人也会失去300毫升的水分,这也是我们对着窗户哈气会出现小水珠的原因。
([日]藤田纮一郞.矿泉水才是最好的药[M].张婧,译.2版.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11:40-41.)
例【2】介绍了人体内水分的构成,从多个方面说明了水对人体的重要性,从整体上看有明显的常识性、知识性和记述性,属于说明体。说明过程中还辅以议论、记叙,并较多使用辞格(如对比、设问、引用等),还使用了很多数据,增强了说明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4.2.3 评论体
1. 评论体的概念
评论体是整体上以评论为主体表达方式(常辅以记叙、说明)的议论类科技语体。
评论是写作者依据一定的真理、道理对于事物进行评析论说,做出是与非、正与误、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利与害、优与劣、好与坏等的评价论断,以表达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的思想主张。评论与其对象的关系是“评价性”的,目的在于张扬写作者所信仰的真理、道理,以告知、提醒、劝诫、警示、倡导、教育人们应当如何认识进而如何行动。这时的写作者就是评论者,进行的是一种思想性宣传活动,扮演着人间美好事物的宣传者、守望者的角色。评论本质上是一种文本形态的社会舆论。
评论不以认识、发现和探讨普遍性真理为宗旨,虽有“评”(评价)也有“论”(认识),但重在评不在论,并且其论的意义也不同于论文之“论”。评论之论是论中含评之论,是给予其评价以论证之论。而评价就有一个标准、尺度,一个判定对象事物的是或非、对或错、善或恶、美或丑、利或害等的属性,提出写作者思想主张的根据、准绳,本质上是写作者所信仰的一定的理(如真理、道理、公理、法理、事理等),就像作为论文提出论断的根据、基础的只能是客观事实一样。因此可以说,评论就是据理评事或以事评理,如同论文是从事得理(以事得理)或据事论理。也就是说,评论用以证明其论点的主要是理论论据(论文确证其论点的本质是事实论据),其所据之理,通常既不来自写作者的认识发现,也不是评论所要论证的东西(它是论据而不是论点),从而通过其所评,宣扬和维护其所据之理,同时表明写作者的思想主张。
评论与新闻报道有明显的区别。评论以人们已知的事物作为对象,不像新闻报道那样将人们不能亲身见闻之事公告天下。评论不以诉诸专家、学术界为写作取向,内容通常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或利益相关之事,接受人群没有新闻报道大。新闻报道有时也根据一定的“理”进行“评”,但所诉求的是包括专家、学术界在内的广大社会人群。
评论体在评说昭理的方式上接近于论文体,不仅摆事实,更在讲道理,但形式上一般没有严格的学术规范性要求;在关注问题的取向上接近于新闻体,具有很强的个别性、针对性;在表达看法的真切上接近于艺术,显现出融情于理、情理统一的特点。
2. 评论体的分类
1)知识性评论体
知识性评论体是整体上以知识性评论为主体表达方式的评论类科技语体。知识性评论(客观性评论、认识性评论)是写作者依据其信仰的某普遍性真理或道理对于某事物发表评价性看法,表达其思想主张。在本质上就是用已被揭示的真理、已有定论的公理、已成规章的法理、已属常识的道理、为人所信奉的哲理、普遍认同的伦理、不言自明的事理等,自上而下地评说人们社会生活各领域中与其物质、精神需要直接相关的事物,以澄清真伪、甄别善恶、鉴定美丑、申诉利害,表达一定的愿望和意志,告知、提醒、警示、倡导、教育人们应该如何做。
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也指各种学问,本质上属于认识范畴。知识有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及其他知识。自然知识指向的必然性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具有自身同一性的自然事实,在自然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是自然科学。社会知识指向的必然性有两类:一是与自然的必然性一样具有自身同一性的社会事实,在此类社会知识基础上形成的是社会科学;二是人们普遍信仰的价值观念,这种观念对任何人来说同样具有客观性,是大家在社会生活中必须知道并遵循的,属于真理,因此也是知识,在此类社会知识基础上形成的是法律学、伦理学、社会规范等。
知识性评论与论文相比在于评而不在于论,与价值性评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以普遍之理为评价尺度。任何评论在本质上是据理评事,但不同性质的评论所依据的理并不相同,所指向的事物当然不同。知识性评论依据的理是普遍性真理(道理),即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普遍的真)和反映广大人民意志的思想观念(普遍的善),以这种理(论据)来评说事物,显示出其评说的内容关涉人们的普遍利益,由此做出的评价或提出的思想主张具有合乎事实的客观性和认识性特征。
(2)以评论事物的客观性本质为指向。客观性本质是对于所有(或绝大多数)人来说具有自身同一性、不以任何个人(或特殊人群)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事物属性。对事物的客观性本质进行评论,就是看其是否合乎普遍的真或普遍的善,只有评论事物的客观性本质,评论时才能将普遍之理作为依据,写作者也必须站在总体人类的立场上。
(3)将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知识性评论基于客观的立场,依据普遍性之理对事物的客观性本质进行评论,提出赞成或反对什么的思想主张,相当于是为总体人类下判断。这种思想主张同时表现为对客观事实的认识,所下的论断既是认识性的(对客观事实的评价没有个人倾向性),又是思想性的(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具有总体人类的思想倾向性)。知识性评论实际上是认识性与评价性、客观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理性写作。
2)价值性评论体
价值性评论体是整体上以价值性评论为主体表达方式的评论类科技语体。价值性评论(主观性评论、个人性评论)是写作者依据个人或一定人群的价值观念来评说某一事物、表达或宣扬其思想主张。它以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法则、规范为前提和准则,以人的丰富多样化需求、发展为主要诉求。
知识对于人们来说是价值事物,这里将那些对所有(绝大多数)人都认同的价值事物归入知识,而将那些只是对少数人(个人)所认同的价值事物归入价值。价值是一事物相对于其需求者而显现出的功能属性。在现实中,同一事物对于不同的需求者有不同的价值,不同种族、文化、地域以及不同地位、职业、性格、环境中的人总有不同的物质、精神需求和价值观念,从而对其就有不同的价值事物。因此价值事物对于不同的人不具有自身同一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的不同价值观念必然带来相互冲突,或只有形成同一的价值取向世界才会变得和谐美好。在肯定所有人生而平等、无权侵犯他人利益的前提下,不同的人都有其追求自己价值事物、确立自己价值观念的权利,一个真正合人性的社会恰恰就是“不同而和”或“和而不同”的和谐社会。正是在这个理性抽象层面意义上,肯定个人追求的是价值事物,同时将这种价值事物与知识相区别。
价值性评论有其自己的特殊对象、立场,以及据以评说所运用的特殊尺度、标准,与知识性评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所据之理的个人性。价值性评论是以评说某一事物是否合乎一定人群的人生追求、兴趣爱好等价值观念为出发点,从而就以一定人群的价值观念作为评说的理(论据)。人们的价值观念总是个人性的和主观化的,即使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和客观性(普遍性),也仍在多样化的个人价值观念之列。因此,价值性评论所依之理,在本质上是不关乎普遍真理(真)或普遍道理(善)的,是主观性、个人性评论。
(2)指向事物的主观性本质。主观性本质是某一事物为人们所需求的功能、用途、价值的本质或属性。这是一种因人而异的本质或属性,并不具有自身同一性,总是随着人们的认识不同而生成、改变。评论事物的主观性本质上就是看其是否合乎写作者所信仰的个人性之理,即其个人价值观念。
(3)评说的无可争辩性。价值性评论不以证实、宣扬普遍性真理为宗旨,对于某一事物的评价在本质上属于为个人下判断,不论肯定或否定什么,都无关乎客观真理,都不是为总体人类下判断。这就决定了,对价值性评论提出的观点,人们不能作是非对错评判。对一个问题或现象,人人都可以发表看法,表达自己赞同与否的意见,但不论什么人都不能以一己之看法来否定他人的看法。
3. 评论体的特点
(1)针对性。以某一事物中的问题为着眼点,不去阐述事实,而是挖掘出要害问题,并依托事实进行论证,论证注重论理,悟出一个道理,以提高人们对事物的认识。
(2)明晰性。立论明晰,即鲜明集中,鲜明就是态度明确,集中就是论点具体、单一,以小见大,通过一件事、一种现象、一个问题,来挖掘隐含的大问题或重大意义。
(3)通俗性。言语精练生动、通俗易懂,篇幅短小,注重雅俗共赏的可读性。社会广泛流传、为人们熟悉而经常引用的格言、警句、成语、歇后语等大多出自名家评论。
(4)时效性。评论更具教育、启发、鼓舞人的作用,其原因在于传播媒介多、传播速度快,大众反馈及时,尤其是网络媒介的传播更具优越性。
(5)民主性。人人关注社会,适时发表一己之见,是文明社会的标志。评论不受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出现,传达不同人的心声,成为人们喜爱的思维表达形式。
4. 示例
【3】
从大学的诞生可以看出,大学与生俱来地带有几个特点:第一,大学是一个求知者的精神共同体;第二,师生的关系,不管是从心灵上还是从空间上都非常密切:大家住得很近,可以随时坐而论道;第三,真理是辩出来的,不是死记硬背地“学”出来的:大学要训练学生发展自己的论断,并能够应付不同观点的挑战,在思想的交锋中说服别人。当然,到了牛顿时代,实验科学诞生:取代了经院哲学式的单纯论辩方式。这是后话。现代的实证科学发展了但并没有取代中世纪的大精神。我们现在的教育,则连中世纪的经院哲学都不如。
英美一流的大学,至今仍然保持着严格的寄宿学院制,基本就是这一论辩传统的继续。在寄宿学院中,师生混居,有充分的交流。在大学的课堂教育中,讨论班是一个核心形式。训练学生批判性的思维则是最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最近我的一个同事退休,他骄傲地给我们复印了一份学生对他的课的如下的批评:“我不觉得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因为我不知道该相信哪一头的。”对于教授来说,能把学生置于这种心灵论辩的困惑之中,就是一种教育的成功。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大学:教授没精打采地讲着满堂灌的大课,下课后就无影无踪。学校高楼林立,却缺乏辩论切磋的风气,大部分课程都有给定的答案。大学的传统,在我们这里似乎早已经失传了。我们为什么还要上大学呢?
(薛涌.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8-9.)
例【3】第一段首先阐述了大学的特点——求知者的精神共同体、密切的师生关系、说服别人的挑战式论辩,然后又指出这些特点在后来有所发展,但本质并没有变化。紧接着对现代教育进行评论:现代教育连中世纪的经院哲学都不如。接下来第二段以说明为主,表述了英美一流大学的实际情形,还引用了一位老师对一名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发自内心的评价,暗中肯定了这种教育模式更符合大学的那些特点。第三段以描写方式为主,对中国大学的实际状况进行表述,与英美一流大学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批判了中国的大学教育模式。综合来看,此三段文字是薛涌先生对中国和国外大学的一种评价,属于议论体。但他的这种评论属于知识性还是价值性评论呢?这关键要看他所列举的大学的那几个特点是普遍性真理呢,还是作者个人或一定人群的价值观念。若属于前者,就是知识性评论,否则就是价值性评论。笔者目前不好定夺,因为中西方的价值观不同,单纯以西方价值观来衡量中国,或单纯以中国价值观来衡量西方,都是不妥的。
2.4.2.4 学术体
在讲述学术体之前,需要弄清什么是论文体。论文体是议论体的一个类别,是整体上以论文为主体表达方式的议论类科技语体。论文分为一般论文和学术论文。一般论文就是常说的议论文,人人可写,只要遵循一般的摆事实、讲道理的议论逻辑写作即可;学术论文用来表述科研成果,是针对某门学科或一定领域内某问题进行的带有创新性的论说,是经过专业学习和系统研究之后才能写出来的,其写作遵循概念、判断、推理、论证、实证等科学逻辑,其格式体例和言语风格也有专门的要求,是议论和析理的最高级形态。因此这里将论文体进一步划分为一般论文体和学术论文体,后者简称学术体。学术体在科技语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以下专门来讲述,而一般论文体不再讲述。
1. 学术体的概念
学术体是整体上以学术论文为主体表达方式的议论类科技语体。它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论证、实证等科学逻辑手段,对客观事理及其规律进行科学分析论证,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以表达写作者思想观点和研究成果的语体类别。其本质在于认识发现客观事实或探讨普遍性真理,内容上讲求严谨、规范,形式上要求相似、一致。它关涉的是一种认知性的研究活动,指向的是“必然之事”,与其对象的关系是“认识性”的。
要正确理解“学术”的含义。学术的本质在于创新,有创新,就有学术,所谓一篇论文有学术水平,称其为学术论文,就是说它有创新的内容,否则学术便无从谈起了。这里还牵扯一个时间的问题,首发时(今年)是创新,过后(几年后)就未必创新了,可见论文的学术性具有鲜明的时间性。一篇论文在发表时是学术论文,过后就未必是学术的了。但从语体的角度来考虑,一篇学术论文即使到未来某时没有学术水平了,但其语体体例没有变化,仍属于学术体。再者,一篇论文即使在首发时就没有学术水平,但其语体体例与正常的学术论文并无两样,那么该论文也属于学术体;在极端情况下,一篇论文如果首发时就没有学术性,但也许到后来被发现其中有创新的内容,具有学术性。可见,学术体与学术性是两回事。(论证分量重的评论,也具有学术论文的价值。)
2. 学术体的分类
1)按学科和专业类别分类
按所属学科和专业类别,学术体可分为基础体、农业体、工业体、医药体等。其中每类论文还可以再细分,如基础体还分为数学体、物理学体、化学体、力学体等;农业体分为农学体、林学体等;工业体分为机械科学与技术体、动力及电气科学与技术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体、材料科学与技术体等;医药体分为基础医学体、临床医学体、药学体等。当然还可以继续细分。
2)按写作目的和作用分类
按写作目的和发挥作用,学术体可分为典型体、技术体和学位体。
典型体是科技工作者在学术刊物、会议文集上发表或向科技部门提交的学术论文所遵循的语体类别。通常是某一学术课题在理论性、实验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能起到公布成果、交流信息的作用;它是用来发表的,篇幅受到限制,比学位体更为精练。
技术体是工程技术人员为报道工程技术研究成果而提交或发表的学术论文所遵循的语体类别。这种研究成果主要是应用已有的理论来解决设计、技术、工艺、设备、材料等具体技术问题而取得的。所报道的工程技术应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对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提高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学位体是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交的学术论文所遵循的语体类别。主要为授予学位提供依据,要经过考核和答辩,要求写作者详细地论述或介绍,充分表达其研究成果,并反映其知识获取及科学研究的能力,篇幅较长。依学位级别又可分为学士学位体、硕士学位体、博士学位体。
3)按研究内容和方式分类
科学研究中的研究内容和方式不尽相同,有的是通过实验来发现新现象、寻找科学规律或验证某种理论和假说,实验结果的科学记录和总结可作为研究成果;有的是先提出某种假说,再进行数学推导、逻辑推理或用实验结果进行检验,往往以论述或论证为中心,提出新理论,或补充和发展原理论,或否定原理论;有的研究对象属于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范畴,采用的论述方式却类似于社会科学的表述方式,即用调查研究所得的可信事实或数据来论证新的观点。按研究内容和方式可将学术体分为以下几类。
(1)实验体。主要针对科技领域的一个学科或专题,有目的地进行调查与考察,实验与分析,或进行相应的模拟研究,得到系统的观测现象、实验数据或效果等较为重要的原始资料和分析结论,准确与齐备的原始资料往往使其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依据与基础。它不同于一般的实验报告,其写作重点应放在研究上,追求的是可靠的理论依据、先进的实验方案、适用的测试手段、准确的数据处理及严密的分析论证。
(2)发现体。主要用来记述被发现事物的背景、现象、本质、特性、运动变化规律以及人类使用这种发现的前景。其中有一个特殊形态叫发明体,主要用来阐述所发明的装备、系统、工具、材料、工艺、配方等的功效、性能、特点、原理及使用条件等。
(3)计算体。主要用来提出和讨论不同类型(包括不同边界和初始条件)数学物理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数列或数字运算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原理、数据结构、操作方法,或进行收敛性、稳定性、精度分析等。
(4)理论体。分为推导体、分析体和论证体等。推导体主要对所提出的新假说由数学推导和逻辑推理来得到新理论(定理、定律和法则),写作要求数学推导要科学准确,逻辑推理要严谨严密,定义和概念的使用要准确可靠,力求得到无懈可击的结论。分析体主要对新的设想、原理、模型、机构、材料、工艺、样品等进行理论分析,对过去的理论分析加以完善、补充或修正,其写作要求是论证分析要严谨,数学运算要正确,资料数据要可靠,结论要准确并经过实验验证。论证体主要对基础科学命题进行论述与证明,如对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基础学科及其他众多应用性学科的公理、定理、原理、原则或假设的建立、论证及其适用范围、使用条件进行讨论。
(5)设计体。一般用来对工程、技术和管理问题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对某些系统、工程方案、机构、产品等进行计算机辅助和优化设计,对某些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和仿真,对某些原材料等进行调制、配制。写作要求是:内容要“新”,模型的建立和参数的选择要合理,编制的程序能正常运行,计算结果要合理准确,设计的产品要经过实验和生产证实,调制、配制的物质要经过使用考核。
(6)专题体。用来对某一领域、学科或某项工作等发表议论(包括立论和驳论),通过分析论证,对其发展的战略决策、方向道路、方针政策等提出新的独到的见解。
(7)综述体。在综合分析和评价已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在特定时期内有关专业课题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要求写作者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综合介绍、分析、评述特定学科和专业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表明写作者自己的观点,对发展做出科学预测,并提出比较中肯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有的还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对所综述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能够起到引领、指导作用。写作要求是:资料新而全,立足点高、眼光远,问题综合恰当、分析在理,意见、建议较为中肯;题目一般较为笼统,篇幅允许稍长。通常有两种写法:一种以汇集文献资料为主,辅以注释,客观而少评述(某些发展较活跃的学科的年度综述就属于此类);另一种则着重评述,通过回顾、观察和展望提出合乎逻辑、具有启迪性的看法和建议。
3. 示例
【4】
随着科学从宗教体系中分化出去并且因此而获得相对独立的发展,科学同宗教的差异和对立就变得显著了。这种差异和对立主要表现为:从出发点看,科学立足于经验世界,而宗教则立足于超验世界,并试图用超验世界来规范经验世界;从方法论看,科学注重经验观察和实验,而宗教则注重人生体验和想象(信仰);从认知态度看,科学强调认识的相对性,承认证伪的可能性,而宗教则强调认识的绝对性,否认证伪的可能性;从论域的性质、目标和功能看,科学属于一“指谓-报道”性符号系统,标榜“价值中立”,以发现“事实真理”为己任,注重求知功能和实用功能,而宗教则属于一“规定-鼓动”性符号系统,以宣扬“象征真理”为己任,以劝人为善为旨归,特别注重人的情感世界和价值世界,特别注重崇拜功能的预测-控制功能。从这些方面看,只要宗教与科学存在一天,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对立也就势必存在一天。
但是宗教和科学之间还有互补、互渗、互存、互动的一面。这首先是因为宗教和科学毕竟不是同一个层面的东西。科学关涉的是现实世界,是人的科学认知和工具理性问题。而宗教所关涉的则是超验世界,是人的终极关怀和价值信仰问题。但是,这样两个方面都是人生所需要的,也都是人类社会所需要的。因为完整的人不仅应当是一个作为认知主体的人,而且还应当是一个作为道德伦理主体、社会主体和信仰主体的人。这样,人作为一个自然存在者和社会存在者,他需要生活在现实世界里,需要了解现实世界“是什么”,他也需要改造现实世界,也就是说,他是需要科学的。然而,人不仅仅是一个自然存在者,他还是一个精神存在者或形而上学的动物,也就是说,他还需要现实世界在终级意义上的“为什么”,了解据以解说现实世界的“总纲领”或“总根据”。诚然,人作为一个认知主体,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他也不时地向自己提出这样那样的“为什么”,但是,当他面对作为终极意义上的“为什么”时,他就不能不求助于这样那样的具有形而上学性质的东西了,而对他说在这种求助中最为方便的则莫过于宗教信仰了。这也就是说,我们是既不可能要求科学解决人生和社会的任何问题,也不可能要求宗教解决解决人生和社会的任何问题的。正如我们不可能要求一把榔头能够非常方便地割开一块木头,要求一把锯子能够非常方便地敲打一件硬物一样。当代美国物理学家和宗教学家伊安·G. 巴伯曾经借助一种互补关系作出过经典的说明。他指出:“这两个领域绝不可能发生相互竞争和冲突,因为它们是用以完成不同任务的。当宗教在其职位时,它毫不畏惧科学,因为后者在干一件不同的事。”无疑,宗教和科学的这样一种互补关系或相安无事是以它们的“各司其职”或“安分守己”为前提,无论是宗教的僭越还是科学的僭越都会破坏它们之间的这样一种关系。
(段德智.宗教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17-319.)
【5】
2.3 菌株产生物乳化剂乳化活性的稳定性研究
2.3.1 温度对乳化活性稳定性的影响
温度对分离菌产生物乳化剂的生物乳化活性的影响不大,3株分离菌产生的生物乳化剂在37~50℃温度下均表现了良好的乳化活性,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乳化剂(XS1)在50℃时乳化活性最佳,达到60%,但随着温度的升高,乳化活性开始降低,当温度达到100℃时,乳化活性降至9%。生物乳化剂(XS2、XS3)在37~100℃温度下乳化活性变化不显著,均在60℃时乳化活性最佳,分别达到61%、55%,且生物乳化剂(XS2)在100℃高温下,仍然有很好的乳化活性,为52%,说明该株菌产生物乳化剂在高温仍具有极强的生物乳化活性。(图4略——笔者注。)
2.3.2 pH值对乳化活性稳定性的影响
pH值对菌株生物乳化活性影响十分明显,结果如图5所示。结果表明,生物乳化剂(XS1)在pH值为2~9时,乳化活性较低,在pH=2时,乳化活性只有9%,当在pH值为10~12时,乳化活性较高,可达60%。生物乳化剂(XS2、XS3)在pH值为6~12时,乳化活性不断提高,在pH=12时乳化活性最高,均可达到60%。阴离子乳化剂与碱复配时,通过增强其亲水端的电离能力提高了其界面活性,往往表现出更好界面活性[7],说明3株分离菌产生的生物乳化活性物质为阴离子型生物乳化剂。(图5略——笔者注。)
2.3.3 NaCl浓度对乳化活性稳定性的影响
NaCl浓度对分离菌的生物乳化活性的影响不大,结果如图6所示。结果表明,生物乳化剂(XS1)在1%~3%盐浓度范围内,乳化活性很好,达40%,当高于此浓度时,乳化活性明显降低,在5%盐浓度下,乳化活性降至9%;生物乳化剂(XS2)在1%~30%的盐浓度范围内,均表现出良好的乳化活性,在20%的盐浓度下乳化活性仍可达到50%。菌株XS3产生物乳化剂的乳化活性与菌株XS2相似。目前大多数油藏环境都处于高盐浓度下,菌株XS2和XS3产生物乳化剂可耐受高盐浓度,而且其乳化活性在高盐浓度下仍然很高,在以后的油藏开采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图6略——笔者注。)
本实验筛选出的3株高温驱油菌株虽不能很好地降低表面张力,但都具有较好的乳化活性[12],故推测3株分离菌产生的生物乳化活性物质为生物乳化剂,其中菌株XS2产生物乳化剂在100℃,pH=12,NaCl浓度为20%的条件下也能表现出很好的乳化活性稳定性。
(徐爽,黄志勇,路福平,等.高温产生物乳化剂菌的筛选及其功能分析[J].科技导报,2011,29(15):52-57.)
例【4】系统严密地论述了科学与宗教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一段论述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差异和对立关系,第二段论述科学与宗教之间的互补、互渗、互存、互动的关系),写作整体上是以遵循一般的摆事实、讲道理的议论逻辑来展开的,属于一般论文体。例【5】为了对菌株产生物乳化剂乳化活性的稳定性进行研究,以三个小节的形式,分别论述了温度、pH值、NaCl浓度三个参数对乳化活性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写作中运用了大量的科学实验数据和观测结果,对数据和结果辅以记叙和说明,并进行分析、总结,严密、细致和客观地表述了科学研究成果,是针对一定领域内的专门问题进行的带有创新性的论说,是通过科学实验和系统研究而写出来的内容,写作遵循了概念、判断、推理、论证、实证等科学逻辑,其格式体例和言语风格符合学术体的专门的要求,因此属于学术体。
2.4.2.5 综合体
综合体是各种表达方式混用而难以分清哪种方式为主体的杂糅类科技语体。例如:
【6】
我们设想在一无所有的空间中有一个相当大的部分,这里距离众星及其他可以感知的质量非常遥远,可以说我们已经近似地有了伽利略基本定律所要求的条件。这样就有可能为这部分空间(世界)选取一个伽利略参考物体,使对之处于静止状态的点继续保持静止状态,而对之作相对运动的点永远继续作匀速直线运动。我们设想把一个像一间房子似的极宽大的箱子当作参考物体,里面安置一个配备有仪器的观察者。对于这个观察者而言引力当然并不存在。他必须用绳子把自己拴在地板上,否则他只要轻轻碰一下地板就会朝着房子的天花板慢慢地浮起来。
在箱子盖外面的当中,安装了一个钩子,钩上系有缆索。现在又设想有一“生物”(是何种生物对我们来说无关紧要)开始以恒力拉这根缆索。于是箱子连同观察者就要开始作匀加速运动“上升”。经过一段时间,它们的速度将会达到前所未闻的高值——倘若我们从另一个未用绳牵的物体来继续观察这一切的话。
但是箱子里的人会如何看待这个过程呢?箱子的加速度要通过箱子地板的反作用才能传给他。所以,如果他不愿意整个人卧倒在地板上,他就必须用他的腿来承受这个压力。因此,他站立在箱子里实际上与站立在地球上的一个房间里完全一样。如果他松手放开原来拿在手里的一个物体,箱子的加速度就不会再传到这个物体上,因而这个物体就必然作加速相对运动而落到箱子的地板上。观察者将会进一步断定:物体朝向箱子的地板的加速度总是有相同的量值,不论他碰巧用来做实验的物体为何。
依靠他对引力场的知识(如同在前节所讨论的),箱子里的人将会得出这样一条结论:他自己以及箱子是处在一个引力场中,而且该引力场对于时间而言是恒定不变的。当然他会一时感到迷惑不解为什么箱子在这个引力场中并不降落。但是正在这个时候他发现箱盖的当中有一个钩子,钩上系着缆索;因此他得出结论,箱子是静止地悬挂在引力场中的。
我们是否应该讥笑这个人,说他的结论错了呢?如果我们要保持前后一致的话,我认为我们不应该这样说他;我们反而必须承认,他的思想方法既不违反理性,也不违反已知的力学定律。虽然我们先认定为箱子相对于“伽利略空间”在作加速运动,但是也仍然能够认定箱子是在静止中。因此我们确有充分理由可以将相对性原理推广到把相互作加速运动的参考物体也能包括进去的地步,因而对于相对性公理的推广也就获得了一个强有力的论据。
我们必须充分注意到,这种解释方式的可能性是以引力场使一切物体得到同样的加速度这一基本性质为基础的,这也就等于说,是以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相等的这一定律为基础的。如果这个自然定律不存在,处在作加速运动的箱子里的人就不能先假定出一个引力场来解释他周围物体的行为,他就没有理由根据经验假定他的参考物体是“静止的”。
([美]爱因斯坦.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2-53.)
以上示例中,使用了描写、记叙、议论、说明几种表达方式,从整体上很难分清何种表达方式为主体表达方式,因而将其归类为综合体。(当然,不同人的认识是不同的,也许可以有另外的语体分类方案。)
2.4.3 按言语境界分类
说写内容变成说写结果,说写者必须经过说写这一环节,使用恰当的表达和修辞方式,最终就会形成一定的言语境界。言语境界有记述、表现以及二者的糅合。按言语境界的类别科技语体可分为记述体、表现体、糅合体三种。
2.4.3.1 记述体
记述体是以达到记述的言语境界来行文而形成的科技语体。记述是一种以平实地记述事物的条理为目标,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谨、细致、精密地记录事物情状而形成的言语境界。这种境界没有掺进说写者的个人色彩,别人阅读后能够确切或大概了解事物的有关性质、形态、组织等,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一般是抽象的、概念的、理性的,在形式上通常受非常严密的逻辑文法的约束。记述也可看作一种基本修辞方式,属消极修辞范畴。例如:
【1】
在核素中,核子主要受两种力的作用。一种是存在于两个带正电的质子之间的库仑斥力,另一种是存在于任何两个核子之间的,具有很强吸引力的力,称为核力(exchange forces)。核力大而力程短(约10-15m),被视为只能对核素中的各核子起作用。核子间核力的作用要比库仑力强,所以它能够克服质子之间的库仑斥力,而把核子凝集成为原子核。但原子核中的各核子又不会被吸引到一起,实验证明当核子之间的距离小到4×10-16m时,核力将从吸引力转化为极强的排斥力,因此每个核子在核内都占有同样大小的体积。
(丁丽俐,马俊,薛亮.生物医学中的核技术[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5.)
此例中大量使用科学术语,并辅以一些科学数据,以非常严密的逻辑文法,准确、客观、严谨地记述了核素中核子受库仑斥力和核力这两种力作用的特点和作用,尽显科学事实,没有掺进任何个人色彩。因此本例在表达上属于记述,形成记述的言语境界,在语体类别上属于记述体。
记述体适用于抽象概念的言语表达,如果想把说写内容表达得极其明白,就宜使用这种方式;相反,如果用了表现方式,就容易妨害对概念进行准确、严谨的表达。
2.4.3.2 表现体
表现体是以达到表现的言语境界来行文而形成的科技语体。表现是一种以生动地表现认识的体验为目标,以客观经验为根据,采用与抽象化、概念化相反的特殊手法来体现事物情状所形成的言语境界。这种境界通常是具体的、体验的、情感的,同社会意识的关系特别密切,受社会意识的浸润也最为深刻。表现是在基本修辞之上的一种修辞方式,属积极修辞范畴。例如:
【2】
核能就是要让原子的核释放能量,而这个核是隐藏很深的,一般情况下它是非常孤独的,它的周围是一个由电磁力编织的巨大的空间,就如同在天安门广场放一个篮球,而整个的天安门广场就是它的密闭的独立单元。没有经过特殊的手段,任何其他物质都不可能进入到这个空间里,而这个核也不可能跑到外面去。
在这个巨大空间里独居的原子核浑身充满了力量,具体说,它拥有4种不同类型的力量,这就是强力、弱力、电磁力和引力。这也是宇宙力量武器库中的全部家当。这些家当中,强力最强,所谓的核能,就是强力的表现。但是,这个强力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力程极短,也就是说,如果把它比作一个大力士,这个大力士却是没有胳膊的,它的可怕的力量只有在贴身使用的时候才能发挥。
(忻迎一.宇宙与人[M].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9-10.)
此例同样是写核领域的,更多地采用了表现手法。例如,使用了很多普通(通俗、大众化)词语,虽然也用了一些科学术语,但有的术语的名称不够准确;文法组织也没有上例的记述方式那样准确、严谨、严密,也缺乏科学数据;较多采用比喻手法,还使用拟人手法,将有关内容写得形象动人、生动有趣,个人感觉和体会色彩非常明显。因此本例在表达上属于表现,形成表现的言语境界,在语体类别上属于表现体。
表现适用于具体概念的言语表达,如果想把说写内容表达得生动有力、形象有趣,就应该使用这种方式,相反如果用了记述方式,就容易因缺乏具体、体验的内容而使言语平庸呆板、枯燥无味。
2.4.3.3 糅合体
糅合体是以达到糅合的言语境界来行文而形成的科技语体。记述和表现是言语表达的两个极端代表,实际上可将记述和表现相结合而形成糅合的表达方式,口语中的闲谈、书面语中的杂文及科技语体常使用这种方式。例如:
【3】
从太阳系的第一颗行星水星到土星的距离大约16亿千米,在这个距离中排列着6颗行星。行星之间的间隔距离逐渐拉大,这显然与行星体积的增大有关。像木星、土星这样的大行星轨道的安全距离应为10亿千米左右,否则,它们的巨大引力的波动很容易改变各自的轨道而导致碰撞。从水星到金星,到地球,到火星,这4颗依次排列的靠近太阳的行星一共才占据了2亿千米左右的空间。因为这4颗行星都是太阳系的岩石小行星。从巨大的气体行星开始才真正拉开距离。从火星到木星一下子就形成了6亿千米的空间距离,而从木星到土星有8亿千米的空间距离,接着就是土星到天王星的16亿千米距离,而从天王星到海王星有将近15亿千米的距离。最后是冥王星,它和海王星的间隔是平均25亿千米。这只是平均间隔,因为冥王星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它是太阳系中一颗最小的行星。也许正因为它太小——只有月亮那么大,所以它自身的离心力不足以维持一个比较规则的绕行太阳系的轨道。它离太阳最近时比海王星还近,而离太阳最远时却达到70亿千米。如果说以火星为界作太阳系的“市区”,那么从木星开始就是“郊区”了,而从天王星开始,就是“远郊区”了。如果用中国地图来表示太阳系的行星分布,那么北京的天安门是太阳,天津以内是火星等4颗类似地球的行星,木星大约在郑州一带,土星在长沙,而最远的冥王星则在澳大利亚。
(忻迎一.宇宙与人[M].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116-117.)
此例描述太阳系的各颗行星在太阳周围的分布情况。前面较多的篇幅(差不多占整个篇幅的2/3)基本上采用记述方式,使用较多的科学术语及大量准确的数据,客观、真实地描述了各颗行星的位置、远近分布,给人呈现出关于太阳系中各成员的一幅较为完整的地理位置分布图,以太阳为中心,各个行星与该中心的距离,以及各个行星之间的距离都准确地表述出来。为了使表达更加形象具体,后面的篇幅采用表现方式,较多采用比喻手法,例如把以火星为界以里的区域比喻为“市区”,从木星开始到天王星之间的区域比作“郊区”,从天王星开始的区域则比作“远郊区”;通过把中国地图比作太阳系的行星分布,将“北京的天安门”比作“太阳”,进而使描写更加形象、生动,使人产生巨大的想象空间,不仅有助于理解,还增加了知识趣味,个人感觉、体会色彩非常明显,属于表现。整段综合起来便宜形成糅合的言语境界,在语体类别上属于糅合体。
2.4.4 按表述专业性分类
言语既可以表述得严谨、深刻,有较高的专业水准,适于专门、专业人士;也可以表述得通俗、浅显,谈不上有什么专业水准,适于普通、非专业大众。这就是言语表述的专业性。言语表述是否需要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准,取决于读者对象:对于普通大众,如广大老百姓,无须什么专业水准;而对于专门、专业人士,如科学研究人员(院士、博导、教授、专家、学者等),则必须达到较高的专业水准。这样,按表述专业性可将科技语体分为专门科技语体(专门体)和通俗科技语体(通俗体),前者表述专业,后者表述不专业,是否专业是这两类语体的根本区别。
2.4.4.1 专门体
专门体是用专业的表述方式来行文而形成的科技语体。主要用于向专业人员和熟悉某门学科的人员系统、深入地阐述科学概念、原理,专业知识、理论,科学发现、发明,研究内容、学术创新,以及科学观测、实验结果等,为基础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服务。这种语体在内容上多是概念的、抽象的、理性的,表达方式上一般较为固定,多为议论、说明和记叙,形式上通常受严密的文体格式要求,其最根本的特征是追求表述的专业性:严谨、严格,准确、深入,客观、求实;非专业词汇(非科技术语)不宜使用,句式较为固定,辞格使用很少。学术著作、科技论文、科技报告、科技教材、实验报告、技术标准、科技文摘,以及辞典、辞书、说明书等的言语表达均属这种语体。例如:
【1】
云计算作为一个新的网络计算理念,目前还没有一个严格统一的定义。一般讲,云计算有四个方面的主要特点:云上的海量数据存储,无数的软件和服务置于云中,它们均构筑于各种标准和协议之上,可以通过各种设备来获得。
“云计算”是在“网格计算”概念提出将近10年后又一个类似的新概念。所谓“云计算”是指通过网上的数据中心,实现PC上的各种应用与服务。跨国信息技术行业的公司如IBM、Yahoo、Google等正在使用云计算的概念兜售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可以高效处理数据外包业务,并使之成为像电一样轻松购买的产品。
“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发展,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其核心部分仍然是数据中心。它使用的硬件设备主要是成千上万的工业标准服务器,企业和个人用户通过高速互联网得到计算能力,从而避免了大量的硬件投资。
(张福生.物联网开启全新生活的智能时代[M].太原: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171-172.)
此例第一段首先指出“云计算”没有严格的定义,接着指出它具有四个特点;第二段给出它的一个定义,并简单介绍它的一些应用;第三段对它作进一步的介绍。这三段中大量使用网络和计算机术语,表述严谨、求实、准确、客观,较多使用“是字句”,句式较为完整,结构相对固定,整体上形成典型的专门体,适合计算机和网络专业人员以及有一定教育背景的人员阅读,对于普通老百姓则恐怕难以准确理解。
2.4.4.2 通俗体
通俗体也称科学普及体,是用非专业(通俗)的表述方式来行文而形成的科技语体。主要用于向非专业人员或不大熟悉某门学科的人员深入浅出地介绍事物的概念、原理及有关知识,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道理。这种语体是由客观的“科技”内容中融入“文艺”性质的言语要素而形成的,主体是科技性的,但通常是具体的、体验的和情感的,主观色彩较为浓厚,因此用词可以不那么严格,科技术语也不一定非得使用,大众化词、口语词使用较多,句式也比较灵活多样,通常还可使用比喻、比拟、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各种普及性通俗科技读物的言语表达一般形成这种语体。例如:
【2】
由初生到老死,这个路程,是谁都要走过的。不过,有的人不幸,在半道得了急症,或遇到意外,没有走完这条路,突然先被死神抓去了,那是例外。
在生之过程中,发育和衰老,同时进展。我们一天一天的长成,也同时一天一天的老迈了。小孩子一个个都巴不得即刻变做成人,但成人一转眼就都老了,都变成老头儿了。这个由小而大、由大而老之间,其实没有界线可分。天天在长,就是天天在老。生之日益多,死之辰益近。不过看哪一种成分,显得格外分明,而把一条生命线,强分为数段,也可。大约看来,在25岁以前,发育的成分多,25岁以后,则衰老的成分渐多了。
16世纪时代,英国的大诗翁莎士比亚,有过一篇千古不朽的名诗,由婴儿起到暮年止,把人生分为七期,描写得极其生动逼真。大意是这样说:咿咿唔唔在奶娘手上抱的是婴儿;满面红光,牵着书包儿,不愿上学去的是学童;强吻狂欢,含泪诉情,谈着恋爱的是青年;热血腾腾,意气甚强,破口就骂,胆大妄为的是壮年;衣服齐整,面容严肃,大声方步,挺着肚子的是中年;饱经忧患,形容枯槁,鼻架眼镜,声音带颤的是老年;塌了眼眶,没有了牙齿,聋了耳朵,舌头无味,记忆不清,到了尽头的是暮年。这样把人生一段一段的,分析下来,真够玩意儿呀。
(高士其.菌儿自传[M].2版.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105-109.)
此例第一段指出“人除了特殊情况早死外,必然经过由初生到老死的过程”;第二段描述了“人的成长和衰老之间的互补关系”,进而得出“生与死”的辩证关系;第三段引用莎士比亚一篇名诗的大意,生动逼真地描写出人从婴儿起到暮年止的七个阶段的人生状态,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关于人生死的认识和体会。此例人们阅读后能够增强对生死的体会与共鸣,普通大众都能看得懂,在表达上相当通俗,理解上非常容易,其言语表达显然不是专业地讲述人的生死机理的,但阅读后能增强对生死的科学认识。用词极其大众化、口语化,表述也不讲求严密,只要描写得形象、逼真就足够了,是通俗体的基本特征。
2.4.5 按文体类别分类
语体还可按文体来分类,如分为论著体、说明体、报告体、问答体和辞书体等,其中说明体等同于前面按表达方式分类的说明体。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文体,就会有什么样的语体。
2.4.5.1 论著体
1. 论著体的概念及分类
论著体是以论著性的著作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一种科技语体。论著是带有研究性的著作,研究就是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论著体的言语表述必然是研究性的,如分析、推理、论证、总结等。论著体相当于议论体,在科技语体中是第一位的。
论著体有著作、论文、教材等,按表述内容是否有学术创新,分为学术性和非学术性两类,相应地就有学术著作、学术论文、学术教材、学术讲义或教案,和一般著作、一般论文、一般教材、一般讲义或教案之分。其中学术与一般的区别在于,具有创新性时属于学术,不具有时就属于一般。
著作也称专著,篇幅较长,多为图书的形式。论文分较短的一般论文和较长的学位论文。一般论文有单篇和系列之分。单篇论文多发表在期刊、会议录(会议文集)上,为期刊某期或某会议录上所刊登的众多论文之一;系列论文由多篇单篇论文按顺序排列而组成,不同单篇论文的作者一般不同,但也可相同,多以图书的形式发表,如会议录、专题图书或论文专集等,也可为专刊的形式。学位论文(有章)在层次标题上明显不同于单篇学术论文(无章),外在形式如同图书一样,里面的一章相当于一篇单篇论文。教材是有关讲授内容的材料,包括书籍、讲义、教案、图片、讲授提纲等,凡合适的著作均可做教材使用,凡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作为教材。
2. 论著体的总体特点
(1)逻辑推理严密,论证性特征显著。主要记载科学发现、发明,总结科学现象、规律,基于客观事实进行推理、预测等,在行文上必须有严密的论证、说理。
(2)用词准确严谨,术语使用较多。用来完整、系统和客观地阐述事物的概念、本质、现象及其运行规律,语句必须严密细致,用词必须准确可靠,符合客观事实和预期,语义上下位和类聚式关联性很强。著作的篇幅较长,术语的使用较具系统性;单篇论文相对较短,术语的使用可能不怎么系统性。(报告体、说明体和问答体对术语的使用一般是系统的,辞书体所列出的专业术语仅限于词条,一般不是系统的。)
(3)体例结构较为固定,符合相应标准规范。内容一般有相当的深度、广度和代表性,篇幅往往较长,在篇章结构与层次标题安排上讲求系统性和层次性,有既定的结构安排方式,符合相应的标准规范。著作、学位论文、教材、讲义等常用章节式结构,而学术论文、一般论文多为层次标题式结构。
3. 示例
【1】
现在不难理解为什么广义相对性原理(以等效原理为基础)会导致引力理论。有一种特殊的空间,我们可以认为它的物理结构(场)根据狭义相对论是完全知道了的。这就是没有电磁场也没有物质的空虚空间。这种空间完全由它的“度规”性质来确定:设dx0,dy0,dz0,dt0是两个无限接近的点(事件)的坐标差;那么
(1)
是一个可量度的量,它同惯性系的特殊选取无关。如果通过一般的坐标变换,在这空间里引进新的坐标x1,x2,x3,x4,那么对于同一对点,ds2这个量表现为这样的形式
(2)(i和k都从1到4累加起来),
此处gik=gki。这些gik形成一个“对称张量”,并且都是x1,…,x4的连续函数,按照“等效原理”,它们描述一种特殊的引力场(即可以再变换成形式(1)的引力场)。根据黎曼关于度规空间的研究,这种gik场的数学性质能被确凿地规定下来(“黎曼条件”)。然而我们所要寻求的是“一般”引力场所满足的方程。我们自然要假定它们也能被描述成gik类型的张量场,但一般不允许变换成形式(1),这就是说,它们不满足“黎曼条件”,而只满足一些较宽的条件,这些条件也像黎曼条件一样是同坐标的选取无关的(也就是广义不变的)。作简单的形式考查,就可以得到同黎曼条件有密切联系的较宽的条件。这些条件就是纯引力场(存在于物质的外面并且没有电磁场)的方程。
这些方程以近似定律的形式得出了牛顿引力力学方程,还得出一些已为观察所证实的微小的效应(光线受到星体引力场的偏转,引力势对于发射光频率的影响,行星椭圆轨道的缓慢转动——水星近日点的运动)。它们还进一步解释了各个银河系的膨胀运动,这运动是由那些银河系所发出的光的红移表现出来的。
可是广义相对论还不完备,因为广义相对性原理只能满意地用于引力场,而不能用于总场。我们还没有确实地知道究竟该用怎么样的数学结构形式来描述空间里的总场,以及这种总场所遵循的究竟是怎么样的广义不变定律。但有一件事似乎可以肯定,那就是,广义相对性原理对于总场问题的解决,会证明是一个必要而有效的工具。
(爱因斯坦.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92-193.)
【2】
在“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框架下,传统中国人对体系(国家)、对权威的认知、情态和态度倾向则可以在“家国合一(一体)”的朴素的逻辑中加以理解。在这种意义上,“天人合一”也是一种政治秩序。
国家的概念在传统中国数千年历史上不断变化,并且不同于现代政治学理论体系中的国家概念,但人们心目中的“国家”却始终未变。国家从来都是人们政治生活中的权威,皇帝凌驾于社会,是国家的代表,“天人合一”和“家国合一(一体)”的整体思维模式使皇帝享受着民众对皇权至上的自觉认同。在传统中国,对皇帝的服从与对国家和政治体系(政治制度)的认同以及对权威的认同是一致的。
“顺天应人”是传统中国人对国家合法性认同的重要依据。“顺乎其天”由对天的认同而赋予国家天然的合法性。崇拜天、崇拜国家,既是一种自然法则,也融合了社会与伦理意识的政治法则。“应乎其人”在“顺乎其天”这一自然法则之外提出了国家(皇帝)之于民众的理想关系状态,虽然使“顺乎其天”这一国家神话更贴近现实和人世,但仍然难以使传统中国人对国家与政治权威的感知和认识偏离这种形而上的认知基点,不仅对国家充满信任感和依赖感,还始终怀有对恭行德政、亲民爱民的“贤德明君”的热切期待,而对制度的合理性从不怀疑,更不会谋求改变制度。如果说“顺天应人”是一个国家神话,那么“忠君爱民”可以看作这一国家神话在世俗政治生活中的伦理原则与行为规范。其中,“忠君”是对普通民众的要求,已经内含了民众应对皇帝抱持支持性情态和态度的要求,在现实政治中引导着民众中这种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维持;“爱民”则涉及皇帝对普通民众的统治方略,在不同时间还引发了知识精英关于王道与霸道的辩论。
有关皇帝、国家、政治体系的这种思维逻辑,除了衍生民众对皇帝的服从意识和从属感,对体系与制度的认同感,还影响着人们对以皇权至上为核心的不同层级的权威的认识和态度。等级意识和对等级秩序的认可与尊重,是传统中国人对权威的一个基本态度。
(王丽萍.从伦理精神到政治价值——“天人合一”与“重义轻利”观念对国民政治心理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5(5):132-141.)
例【1】引自爱因斯坦的专著《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属于典型的论著体。例【2】是引自“从伦理精神到政治价值——‘天人合一’与‘重义轻利’观念对国民政治心理的影响”一文,刊登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5卷第5期,是典型的学术论文,属于论著体。
2.4.5.2 报告体
1. 报告体的概念及分类
报告是用书面的形式向有关部门或大众所做的正式陈述。报告体是以报告的形式记述或记录特定内容所使用的一种科技语体。这种特定内容可以包括科学研究、发现、发明,实验现象、过程、结果,调查、观测、情况综述,工作进展、阶段性成果、项目结题验收等。常见的研究报告、考察报告、实验报告、文献综述、科技述评(记叙和评论)等均属报告体。
报告体在科技语体的地位仅次于论著体。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表达方式:报告体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而论著体则议论(评论和论文)为主;报告体只需如实地记录事物发生的现象、过程、结果等,无须分析、推理、论证,而论著体所记录的内容通常是具有创新意义的发现、发明或写作者自己独到的见解,必须有合乎逻辑的概念、判断、推理、论证、解释(论著体除教材外不应该重复别人已有的成果、结论)。
2. 报告体的总体特点
(1)使用纪实性言语。报告体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描写、说明,无须议论、论证,言语朴实自然、准确细致,不加入写作者的任何主观情感和议论。即使报告的内容与别人已经发表过的有出入或与某种预期、预测不相符,也都应该记录下来,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2)内容详细实在。报告体用来详细、如实地进行记述或记录,按照需要,对过程、方法、数据、结果等的记述或记录既可以是局部的、部分的,也可能是全局的、整体的(既可以选择全部内容,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内容);既可以事无巨细地详写,也可以有所侧重地一般详写,内容不一定具有创新性。
(3)发表或公布及时。报告体对研究进展情况、创新性成果等应及时地发表或公布出来,否则若被他人抢了先机,报告的内容就可能会失去价值。对保密的内容而言,也有一个及时报告的问题,及时报告能让有限的相关人员及时了解、知道,也是必要的。
(4)有时辅以使用图表。报告体有时会根据表达需要使用一些图表,以增强说服力,提高表达效果,因为有关数据、结果,以及数据、结果的对比等内容,若用文字来表述,可能很困难,效果也不好,而用图表来表述,则会省事、省力,效果又非常直观、醒目。
3. 示例
【3】
长久以来,人们一真对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从何而来感到奇妙和不可思议,人们提出了各种假设试图解开这个秘密。但直到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问世,这个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才有了最科学的解释。
1809年2月12日,达尔文出生于美国的舒伯利,祖父是个名医,因此父亲希望他能像祖父一样,从事医学工作。可是达尔文一心向往成为自然科学家,进入大学后,他结交了一些自然科学尤其是热衷于生物学的青年朋友,他们经常一起去野外搜集动植物标本,一起打猎、旅行,跋涉于丛林蔓草中。达尔文通过这些活动熟悉了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更进一步熟悉了观察和搜集动植物标本的方法。
在汉斯罗教授的推荐下,从1831年开始,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随“贝格尔”号海军勘测舰开始了历时5年的环球考察。在非常艰苦的考察中,达尔文的主要任务是考察各地的动植物和地质矿物。
在5年的旅行中,达尔文眼界大开,他沿途收集了很多资料,并仔细研究了动物、植物与大自然的关系。通过这些关系,他开始研究物种起源的深奥问题。
达尔文观察到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在野外捕食田鼠的猫越多,田鼠就越少。田鼠经常捣毁野外的土蜂窝,田鼠多了,土蜂就会减少,而土蜂又能帮助三叶红花草传粉,土蜂多,三叶红花草长得也格外茂盛。
达尔文从这件事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植物、动物与它们生存的自然条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它们共同形成自然界的动态平衡。在这个动态平衡中,若某一因素发生改变,那么其他因素也会随之改变。
1836年12月2日,“贝格尔”号勘测舰胜利返航,风尘仆仆的达尔文满载而归。他一回到英国,便投入到研究中,整日潜心研究5年中搜集到的大量资料、标本,并开始动手整理“航行日记”。在这期间,达尔文又仔细钻研了上千种有关生物的书籍。
经过20年艰辛的科学实验,达尔文不断地从动植物的选种、育种的实践中搜集第一手资料,终于在1859年,写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生物进化论巨著《物种起源》。他在书中指出“生存竞争”在生物界到处存在着。在生存竞争中,能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的有利的变异将保存下来,并繁衍特质相同的后代,而那些不利的变异将被消灭,这种现象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即“自然选择”。在生存竞争中,物种经过自然选择的历史作用,逐渐产生新生类型或物种,从而实现生物体的进化。达尔文认为自然界无数事实证明生物的物种不是不变,而是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生物的进化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而逐渐产生新的物种。
《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整个欧洲激起了轩然大波。
达尔文的进化论受到了进步学者的支持和拥护,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的英国博物学者赫胥黎对达尔文表示了支持。他说,对于生物进化理论,即使受到火刑,他也要支持。英国植物分类学家虎克也全力支持达尔文。达尔文的老师塞治威克却指责他的生物进化论是完全错误的,是令人难堪的恶作剧。牛津大主教威尔福伯斯则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与上帝的教义是格格不入的。达尔文的挚友、生物学权威欧文,因反对进化论,而成了达尔文的对头。但对于这些反对者的攻击,达尔文表现得坚定而坦然,因为他知道,进化论取代神创论将是长期而艰苦的斗争。
达尔文于1882年4月19日凌晨4时病故。但人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他的那句名言:“对于科学,坚持者,必可成功!”而他在自然科学史上做出的伟大成就也将永远被人们铭记于心。
(王小彬.科学百科[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63-64.)
【4】
不断追求社会和谐、提高生活品质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根本目标,其物质基础是多种多样的人性化、智能化、时空高效化的新产品[6]−[7]。20世纪开始的信息化技术和产品,缩短了人类活动的时空差距,极大程度提高了人类的生活品质。为适应人类智能化生活的更高要求,21世纪的信息技术正在探索后摩尔时代的新突破,装备制造在尺度、精度和速度上将迎来更大技术挑战和发展机遇。
1)微电子装备制造
微电子产业已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预计2015年我国IC制造业产值将达到8500亿元,装备市场1360亿元。据预测,在2010—2019年间,IC技术发展路线图为“DRAM线宽:45nm→32nm→ 22nm→16m”。IC线宽的量变将导致制造原理、工艺和装备的质变。微电子装备不断创造制造尺度、精度、效率的新极端。当前机械工程学科需要对这个与传统制造有本质变化的新方向开展若干基本问题的研究,如对近原子尺度的表面材料去除与精度形成机理、纳米精度表面制造的界面与尺度效应、信息输运与尺度变化中的快速能量通道形成机制与性能调控、制造系统的高速精确测量与纳米运动精度生成等关键问题提出新的机理解释,构造面对新极端的技术。
…………
2)光电子装备制造
21世纪光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将遵从光电子的“摩尔定律”,即光纤通信的传输带宽平均每9~12个月增加一倍。据预测,未来10年内光通信网络的商用传输率将达到40 Tb/s。支持和引领下一代光通信技术发展,将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需要突破集成光路制造、光电集成设计制造、具有纳米精度的光电子制造装备等关键技术,这无疑依赖于机械工程学科在光电子功能结构控形控性制造及高性能光学耦合界面制造等微/纳制造方面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机械工程学科发展战略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4-5.)
例【3】使用纪实性言语,以记叙作为主体表达方式,向大众详实地陈述了达尔文从小向往成为自然科学家,到踏上环球考察之路,再经过20年艰辛的科学实验,再到生物进化论巨著《物种起源》问世,到最后病逝的整个过程,以及有关考察发现、研究结果和相关事情,属于报告体。例【4】先从总体,再从微电子装备制造和光电子装备制造两个方面,向科技工作者或有关部门陈述和展望了装备制造在尺度、精度和速度上将迎来更大技术挑战和发展机遇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属于报告体。
2.4.5.3 问答体
1. 问答体的概念及分类
问答体是以发问和回答的外在形式表述有关内容所使用的一种科技语体。它成为一种语体主要是从其表述的外在形式来说的,而从其内容的表达方式来说,就可能有从不同角度来分类的语体类别了,如说明体、议论体等。
2. 问答体的总体特点
(1)发问和回答通常是一问一答,也有一问多答或多问一答。
(2)问题非常醒目、突出、简短,多以疑问句的形式出身,回答问题相对简洁、明了、集中,通常是解释、说明性的,较为客观,有时也有主观性的陈述。
(3)有一定的口语语体特征,但经过出版环节的编辑加工、修改润色,最终成为书面语体。
(4)有时在形式上虽然没有提问,类似于几个人共同探讨问题,你讲一段,他讲一段,实际上是围绕一个中心,以解决或回答一个问题,因此在本质上也应属于问答体。
3. 示例
【5】
39. 什么是工作行程率?如何提高?
工作行程率是评定机组田间行走方法,对机组运用指标有影响的一个参数。一般用工作行程长度LW与相应的总行程长度(工作行程长度与空行程长度LX之和)之比来表示。工作行程率φ,用公式表示为:
从公式中直观分析,增大LW和减少LX,可以提高行程率φ。为提高φ,需要争取最小转弯半径,合适地规划地块尺寸,选择合理的行走方法。
40. 什么是机组作业质量指标?
为了提高土地生产率,从农业技术角度对机组作业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即是作业质量指标。机组作业质量指标因地、因时、因作物而有所不同。作业质量指标很多,按其性质可归纳为两类:
(1)普遍性指标。如作业适时性、少留地头地边、不重不漏和减轻土壤压实等。
(2)特殊性指标。如耕深、播种量、割茬高度等。特殊性指标的具体数值要依据具体使用条件而定。
(张缔庆,高海.农业机器运用问答[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29-30.)
【6】
王永久: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针对国外的情况提出,就是磁场和转动,这两个效应按照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严格的解,有一个定理,给出来就是转动矩激发外部的稳态引力场属于纯磁场,与外面的引力场是相同的。这里面解释了天体场源磁场的性质,和它的转动性质是有内在联系的,因为它们是等效的。如果同时有,则有转动和磁场,它的效应应该正向叠加。
黄润乾:
在恒星情况下,物理过程的传播远远达不到光速,不需要相对论。恒星磁场是由于非稳定性产生的,磁场的传播可以看成等离子波的向外传播。
王永久:
从物理机制来看,有广义相对论和非广义相对论的,处理的形式也不一样。我说的这个定理是从物质微观的性质来推断,就是物质的中心质量的恒定磁场产生的引力效应和纯转动产生的引力效应是可以等效的,也就是有内部联系的。
黄润乾:
我们说的磁场是恒星内宏观的磁场,不是微观粒子的磁场。我们知道恒星从星际介质塌缩到恒星的时候有一个原始磁场,因为星际介质本身有磁场,星际介质塌缩成恒星时使得恒星内部就有一个原始磁场。但是事实证明,较差自转产生的磁场比原始磁场要大几个数量级,所以原始磁场被忽略掉了。
林隽:
我来补充一下黄润乾老师讲的,在太阳内部的磁场,实际上就是发电机理论。你说的在太阳内部,至少磁场不是稳态的,由于恒星内部等离子体电离度比较高,磁场和等离子体冻结在一起。等离子运动带动磁场一启动,等离子运动其实吹出磁场来,在垂直磁场方向上相当于新的磁场,即放大磁场。这个是发电机基本的原理。多出去的磁场哪里来?能量哪里来?就只能是等离子动能的,所以能量平衡值是这样来的,不会说磁场放大等离子体能也增加。等离子能增加了磁场能减少,或磁场能增加了等离子体能减少。所以就是这么一个过程,相对论效应还考虑不到,特别小。
彭秋和:
你刚才讲的物质的状态方程,我觉得这很重要,当然取决于磁场的大小,如果有磁场,它的状态方程一定会是各向异性的。我过去讲,怎么推恒星里面的气体压强的时候,推导的公式就是这样,如果有磁场,电子在朝着垂直磁场方向运动的时候,那么拉莫尔进动也要有影响,沿着磁场方向跟原来一样。虽然不是很强,不考虑量子力学,即使经典力学的但是也受到影响,所以碰撞的时候,动量传递的方向不一样,可以去推导估计一下。
林隽:
不一样的。彭秋和老师,恒星内部考虑的是等离子整体。
彭秋和:
整体做过统计平均吗?
黄润乾:
我正想请教,电子和磁场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不是很清楚,电子怎样和磁场相互作用?
彭秋和:
我想还是经典宏观的拉莫尔进动。
林隽:
这个只在等离子稀薄的时候,气体压远远小于磁场压的时候才可以。但是在恒星内部,情况正好相反。刚才黄老师讲了,恒星有周期性的现象,到一定时候,磁场放大到一定程度,不能再放大,就以爆发形式把磁场抛出来。
(黄润乾.恒星物理中值得研究的问题[M]//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高能天体物理中的热点问题.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15.)
例【5】从形式上看,先提出问题,再给予简明的回答,接着提出另一问题,再给予回答,这样就一个问题提出并回答完后,再接着进行下一个问题,对问题还按顺序进行编号,最终成为典型的问答体,表达方式多用说明。例【6】从形式上看大体属于问答体,但仔细看,与例【5】所示的典型问答体又有明显不同。例【6】中,是几个人在交谈一些事情或讨论什么问题,也许有问题提出,或未提出,说话的内容较为宽泛自由,对问题的回答不讲求多么准确严谨,而且上下问题间有关联性,多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有时可能会有一些扩展,因此不能对问题进行编号,不像典型问答体那样,上下问题虽属于同一方面或领域,但根本就是不同的问题,对甲问题的回答显然不能用于乙问题,对问题编号当然是合适的。因此把例【6】看作问答体是从形式上说的,是一种特别问答体,这种问答体的表达方式可以是记叙、说明、议论,甚至还可以是描写、抒情。
2.4.5.4 辞书体
1. 辞书体的概念及分类
辞书体是以辞书的形式表述有关内容所使用的一种科技语体。所谓辞书就是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统称。辞书的形式是以条目的方式编纂工具书时所使用的格式体例。辞书体以理智的语言、准确的概念、严密的逻辑和句法来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论述人的思维规律,适用范围很广,任何科学分支都可用辞书体来编纂。其功用在于为读者提供信息查询和阅览,具有权威性,是某种专业知识的规范性语体。
2. 辞书体的总体特点
(1)释文释义简短明了。对每个词条或词目所涉及的内容只提供基本的事实、概念、理论,揭示其主要特征,无须过多描述或引经据典详加论证,只在于提供查阅、释疑。言语是概括的、简明的,句子成分(如释文时重复出现的词条;词条与释文间的连接词、判断词;语气词和其他表情意部分的词语;表虚义而没有实质意义的定语、状语)大量省略,经常使用单音节词。
(2)句类句型单一。最能体现科技语体的特征,句式少有变化。从句类看,主要使用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不用疑问句。引发思考,无须提出问题,不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更不必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从句型上看,主要使用单句,偶尔也用复句,单句主要是主谓句,少用非主谓句。在主谓句中,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最为常见,名词谓语句次之,而主谓谓语句最少见。
(3)篇章组织统一。整体上是为了方便读者而按一定方式编排的,在结构组织上必须通盘考虑,协调统一,前后一致,做到检索编排一致、词条之间关联、释文程式严格、释文用语符合规定等。
3. 示例
【7】
分fēn❶动使整体事物变成几部分或使连在一起的事物离开(跟“合”相对):~裂|~散|~离|一个瓜~两半。❷动分配:这个工作~给你。❸动辨别:~清是非|不~皂白。❹动分支;部分:~会|~局|第三~册。❺(~儿)名分数1:得~。❻分数2:约~|通~。❼表示数学中的分数:二~之一|百~之五。❽十分之一(用于某些计量单位或抽象事物):~米|~升|九~成绩,一~缺点。❾量计量单位名称。a)长度,10厘等于1分,10分等于1寸。b)地积,10厘等于1分,10分等于1亩。c)质量或重量,10厘等于1分,10分等于1钱。d)货币,10分等于1角。e)时间,60秒等于1分,60分等于1小时。f)弧或角,60秒等于1分,60分等于1度。g)经度或纬度,60秒等于1分,60分等于1度。h)利率,年利一分按十分之一计算,月利一分按百分之一计算。i)(~儿)评定成绩等:考试得了一百~|这场球赛双方只差几~。❿(Fēn)名姓。
另见384页fèn。
【分包】fēnbāo动❶分片包干儿;分头负责:任务~到人。❷承包者把所承包的工程项目等的一部分再分给他人承包:工程~。
【分保】fēnbǎo 动再保险。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379.)
【8】
分1fèn❶成分:水~|盐~|养~。❷职责、权利等的限度:本~|过~|恰如其~|非~之想。❸(~儿)名情分;情谊:看在老朋友的~上,原谅他吧。❹旧同“份”。
分2fèn〈书〉料想:自~。
另见379页fēn。
【分际】fènjì名❶合适的界线;分寸:说话做事严守~。❷地步;程度:想不到他竟糊涂到这个~。
【分量】fèn·liàng名重量②:这个南瓜的~不下二十斤◇他这话说得很有~。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384-385.)
例【7】、【8】引自《现代汉语词典》,是典型的辞书体,有特别固定的格式和体例,只适于词典编纂,除非引用,写文章通常不会用到。
2.4.6 与科技相关的非科技语体
虽然科技语体是为科技领域服务的,但并不是说凡科技内容就必须使用科技语体;科技内容当然可以使用其他语体,例如用文学和科学相结合的手法会形成科技文艺语体(也称科学文学语体或科学文艺语体)。科技文艺语体同时包含文学、科学两种色彩,究竟归属何种语体类别,科技语体还是文艺语体,这个问题相当复杂,不好回答,具体还要看其中的哪个成分多。一种科技文艺语体中,若是科学色彩浓,就可归属科技语体,如部分科普读物、科学故事、科技报告文学等,真实多于虚构,有增长科技知识的作用;反之若是文学色彩浓,就应归属文艺语体,例如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等,虽包含科学成分,但多数内容不真实,想象成分很多,便为文学了;如果科学色彩和文学色彩并重,分不清哪种浓和哪种不浓,那就不好说了,只能说是一种交融语体了,实际上问题绝非这么简单,还要看具体的文本内容及其适用的读者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