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希腊
  • 肖石忠
  • 1456字
  • 2021-04-02 05:53:49

爱琴文明的曙光

关键词:爱琴海/史前希腊

约公元前4万年起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言必称希腊”说明了它对现代西方世界具有深远而独特的影响力。雪莱曾经在诗篇中赞颂道:“我们都是希腊人。”从文化根源的意义上而言确实如此,西方文明正是在爱琴海的怀抱中孕育发展起来的。

古希腊和现代的希腊共和国不是同一概念,古希腊的范围比现今广阔得多。现代希腊的国土仅仅包含狭长的希腊半岛,而古希腊除此之外,还包括爱琴海上的诸多岛屿、色雷斯、小亚细亚(今土耳其境内)和马其顿等地区。

史前希腊

古希腊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大约在公元前4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便有居民在这里居住了。当时这些居民生活在洞穴里,以采集狩猎为生,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如今在欧洲已经绝种的欧洲野牛和驯鹿曾经是他们的盘中美餐,这一批居民被认为是“尼安德特人”。过了几千年,尼安德特人从这个地区消失了,出现了另一批居民。这些人比尼安德特人先进得多,到了公元前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他们掌握了石器的磨制技术,懂得了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同时也依靠捕鱼来获取更多的食物。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用以制造石器的黑曜石原材料来自其他岛屿,说明早在此时,爱琴海上的岛屿之间便已经有了交通往来。

希腊人来临

希腊人的祖先是印欧民族的一部分,最初分布于多瑙河下游和巴尔干半岛一带。大约从公元前3000年开始,他们逐渐迁徙到希腊半岛北部和马其顿。这些最早迁移过来的希腊移民被称为“阿卡亚人”,是迈锡尼文明的创造者。到了公元前2000年左右,爱奥尼亚人、伊奥利亚人和多利安人逐步迁入希腊中部和南部。这些人同源同族,都属于希腊民族,当时他们自称是“希伦人”,即祖先神希伦的后裔。先前居住在此地的居民被他们征服并同化,最后形成同一民族——希腊人。

希腊半岛是希腊的核心地区,岛上多山脉多丘陵,内陆平原很少。半岛以山脉为界限可分为北希腊、中希腊和南希腊三部分。中希腊地区的社会发展最快,其中的城邦之一雅典是希腊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希腊又称为伯罗奔尼撒半岛,斯巴达便位于这一地区,其西部有一座宙斯神庙,全希腊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就在这里举行。北希腊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众神所居住的奥林匹斯山在它的北部。

弹竖琴的石偶

这尊奏乐人物石偶的各部分皆以管状构成,似乎能从中感受到一种韵律。

爱琴海

爱琴海还在,克里特岛还在,只是这里曾经辉煌一时的古希腊文明已容颜不复。

蓝色的爱琴海

希腊半岛在古希腊的重要性于公元前10世纪左右才逐渐凸显出来。之前,最早的希腊文明是在爱琴海最大的岛屿——克里特岛上发展起来的。爱琴海位于小亚细亚和希腊半岛之间,蔚蓝色的海水中散落着483个大小不一的岛屿。克里特岛像一艘长长的战舰,横卧在爱琴海的最南端。远古的人们驾驶着小船从这里出发,年复一年地进行着人类最早期的贸易与交流。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和商业往来的日益频繁,为了维护贸易正常进行,使积聚的财富不受侵犯,人们在靠近海洋的地方修建了大型的建筑物和城防设施。

宗教与艺术随之同步发展,泥塑神像变成了大理石材质,从基克拉迪斯群岛出土的大理石“大地女神像”和“奏琴吹笛者像”显示了更高的水平。克里特文明在公元前2000年达到鼎盛,岛中部的克诺索斯和法埃斯特地区出现了最早的国家,建起了宏伟的宫殿,岛上出现了欧洲最早的文字,工商业、航海贸易和艺术创作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克里特文明和随后出现在希腊半岛上的迈锡尼文明被统称为“爱琴文明”。这些闪耀着人类早期智慧光芒的青铜文明的出现,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尚处于石器时代的爱琴海和希腊半岛。

关键词:迷宫/米诺斯王宫/克里特文明

迷宫惊世再现

神话传说时代

在地中海的东部,有一个美丽迷人的岛屿,叫作“克里特岛”,它是爱琴海中最大的岛屿。在神话中,宙斯的儿子米诺斯曾经统治着这个岛屿,并且以此为根据地建立了海上霸权。相传,岛上还有一个惊人的迷宫,里面藏着一个怪物。20世纪初,考古学家伊文思将这座传说中的迷宫呈现在世人面前,它就是米诺斯王宫。它恢宏而神秘,华丽而精致,让人惊叹不已……

迷宫的秘密

在古希腊的神话传说中,众神之王宙斯爱上了美丽的公主欧罗巴。一天,欧罗巴与女伴在海边玩耍时,宙斯变成了一头白色公牛,引诱欧罗巴骑上他的牛背,并驮着欧罗巴渡海到达了克里特岛。在那里,宙斯和欧罗巴一共生下三个儿子,每个儿子都建立了国家,其中小儿子米诺斯成了克里特岛的国王。

英勇的雅典王子提修斯手持利刃,杀死了半人半牛的怪物——米诺牛。

诱拐欧罗巴

画中的宙斯化成一头公牛,驮着欧罗巴跨越爱琴海,那充满人性的公牛力大无比,它转首看着人间,而听天由命的欧罗巴胆怯地挽着牛角,如同乘小船般坐在牛背上。

有一回米诺斯冒犯了海皇波塞冬,波塞冬一怒之下施法让他的王后爱上了一头公牛,并生下了一个牛头人身的怪物,即米诺牛。为了囚禁这个怪物,米诺斯派人修建了一座迷宫,里面的通道错综复杂。他把米诺牛安置在迷宫的最深处,要求雅典每七年进贡七对童男童女以供米诺牛享用。

英勇的提修斯

雅典人惧怕米诺斯的强大,不得不按时进贡,凡是有童男童女的人家皆是惶惶不可终日,唯恐有一天灾难会降临到自家头上。每到进贡的年头,举国上下哭声一片。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很快又到了进贡的时候,雅典国王爱琴的儿子提修斯不忍心看到国民深受骨肉别离之苦,于是主动要求作为贡品中的一员前往克里特岛,并决议杀死米诺牛,为民除害。在临走前,他和父亲约定,如果杀死米诺牛,他在返航时便把船上的黑帆换成白帆,只要一见白帆,就知道他活着回来了,反之亦然。

提修斯和其他童男童女到达了克里特岛,在觐见国王时,他英俊的相貌和不凡的气质引起了米诺斯国王的女儿阿里阿德涅公主的注意。聪明美丽的阿里阿德涅爱上了提修斯,不忍心他被米诺牛吃掉,于是在他进入迷宫之前,送给他一把剑和一个线团。

提修斯率领着一行人进入迷宫,他把线头系在迷宫的入口处,抓着线团,沿着复杂的通道向迷宫深处走去。在迷宫的中心,他碰上了米诺牛,勇敢的提修斯临危不惧,奋力抓住它的角,一剑刺死了它。然后他带着童男童女,沿着线顺利地走出了迷宫。为了防止米诺斯国王派人追击,他们在海边凿穿了克里特所有船只的船底。一切准备就绪,提修斯带着同伴和阿里阿德涅公主胜利地归航了。

但是提修斯在兴奋之中忘了和父亲的约定,没有把黑帆换成白帆。爱琴国王在海边焦急地等待儿子的归来,当他看到归来的船挂的仍是黑帆时,以为儿子已经命丧黄泉。黑帆渐行渐近,老国王绝望了。他缓缓走下海滩,向海洋深处走去,被湛蓝的海水吞没了。为了纪念这位可怜的父亲,他跳入的那片海,从此就叫爱琴海。

神话与现实

这个神话是如此生动逼真,令人无法质疑其真实性。克里特岛上究竟有没有米诺斯王国的存在呢?迷宫是真实的还是虚构出来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一个考古发掘频频报喜的时期。当时德国人谢里曼在土耳其发现了特洛伊,这一伟大创举激励着全世界的考古学家,其中就有英国学者阿瑟·伊文思(1851—1941)。

伊文思出生于学者之家,自幼沉迷于历史和考古,长大后更是选择考古为毕生职业。谢里曼的成功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让他意识到只有时时刻刻抱着怀疑和求知的精神,才能在学术上向前迈进。于是,他带着满腹疑问和勃勃雄心于1900年来到克里特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开“迷宫”之谜。

克里特岛的面积有8300多平方千米,经过几次试验和定位,伊文思把重点放在了克诺索斯地区。经过三年的艰苦发掘,伊文思终于在克诺索斯发现了王宫的大型遗址,即米诺斯王宫,王宫的遗址广阔复杂,伊文思花了二十多年才基本挖掘完毕。

伊文思不仅发现了王宫遗址,还揭开了一个以此为据点的文明的面纱,他根据传说中克里特国王米诺斯的名字将此文明命名为“米诺斯文明”,因为处于克里特岛上,所以也称克里特文明。米诺斯王宫重见天日,继特洛伊之后再一次轰动了世界。

斗牛图

在这幅被称作《斗牛图》的壁画里,有三名类似杂技演员的人物,他们身材修长,穿着紧身衣,手腕和臂膀上戴有环状饰物。画面正中是一头长着长长的角、正低头欲向前方猛冲的牛。一名演员堵在牛前,用力按住牛角,牛身后的演员双脚离地,双手扬起,将一名红装演员弹向空中,这名演员随即稳稳倒立在牛背之上。

华丽的王宫

克里特岛上地震频发,因此在历史上米诺斯王宫曾经多次重建,王宫的建筑为木石结构,墙壁用规整的石块砌成,而屋顶、窗户则是木结构。在王宫最鼎盛的时期,估计有三万人住在里面及其附近。从米诺斯王宫的规模来看,到了克里特文明晚期,它成了岛上的政治和经济中心。米诺斯国王极有可能统一了全岛,并控制了爱琴海上的一些岛屿和希腊半岛上的某些区域,成为爱琴海上的霸主。

王宫依坡而建,占地面积2.2万多平方米。有大小宫室1500多间,由东宫、西宫、会议殿、双斧厅、王后寝宫、楼房、贮藏室、仓库等组成。整体建筑以一个长约60米、宽约30米的长方形大庭院为中心,构成了一组严密精巧的整体。宫殿分为东西两部分,西边是国王办公区、祭祀场合和储藏区,东边是王室的居住区。

修饰克诺索斯宫殿最著名的壁画就是年轻的国王形象。画中的国王和真人一般大小,正在主持祭祖仪式的他,头戴缀有百合花和孔雀羽毛的王冠,右手握在胸前,左手握着麾标,气宇轩昂。

这些华丽壮观的建筑物之间由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长廊、门厅、通道和阶梯相连。廊道交错复杂,迂回曲折,屋舍间间相套,在里面行走很容易迷失方向,难怪有“迷宫”一说。王宫的房舍大多是两层或三层,依靠天井采光,底层有许多储藏室,摆满了大大小小的陶缸陶罐,大的高1.8米多,与人齐高,里面储藏着粮食、油、酒,等等。储藏室的地面由石板铺成,在石板下面还有隐蔽的地窖,是王室的财宝库。当初伊文思发掘时,只找到了少量的黄金,里面的珠宝早被掠夺一空了。

发掘出来的王宫建筑中,最著名的是“王座室”。“王座室”位于中心庭院的西面,分为前后室两部分。后室的地面用大块的石板铺成,里面别无他物,只安置着一个石制宝座,宝座的靠背用雪花石膏制成,饰有波浪形边沿,地板染成红色,墙上画着两只鹰头狮身的怪兽。

在东边宫殿,一个大阶梯将中心庭院与生活区连接起来,阶梯是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共有五层,现只剩三层。国王每天办公结束后,可以越过中心庭院,通过大阶梯相连的廊道到达他想要去的房间。在大阶梯底层的旁边是双斧厅,因为大厅内悬挂着双面斧而得名,在双斧厅的一面墙上挂着8字形的盾牌,可能具有宗教含义。在双斧厅的旁边是王后寝宫,墙上绘有海豚及其他海洋生物,海豚在海底快活地嬉戏着,其线条灵活轻巧,色彩明丽活泼。与之相邻的小房间里有冷热水管俱全的浴室和冲水厕所,地底铺设陶制的排水管道,如此成熟先进的卫浴设施,即使是到现在也是相当完美的。

不仅王后寝宫铺有排水管道,整座王宫的地底下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排水系统网,雨水或生活污水通过水槽被引到排水沟,然后通过陶管排出。这些陶管非常粗大,里面可以坐一个人,而且还觉得十分宽敞。

绚丽多彩的壁画

米诺斯王宫的内室墙壁和走廊上都绘制有彩色壁画,内容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节日和自然风光,现代人对当时米诺斯人生活的认识大多由此得来。这些壁画虽然历经3000多年,但刚出土时色泽还十分鲜艳,仿佛刚刚从画家手中脱稿。在长廊的墙壁上,以连环画的形式描绘了庆典游行热闹的场景,活泼的青年,喜悦的少女,稳重的长者,壁上各式人物皆栩栩如生,节日的欢快热烈气氛跃于画面。

除了动植物外,壁画还描绘了大量的人物,其中有贵妇、祭司、宫女、持瓶者等。贵妇穿着华丽的长裙,神情悠闲地相互交谈;祭司庄严地为神献祭,旁边放着祭品;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巴黎女郎”,描绘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发型还是服装都非常时髦,因为酷似巴黎街头的时髦女郎而得名。

另外有一幅画是表现国王的(也有可能是王子),他身材修长,裸露上身,腰围短裙,头戴百合花王冠,王冠上插着几根飞禽羽翎,颈套双重项圈,腕带镯子,一手执物,一手捋着黑发,在花丛中闲庭信步。此外还出现了不少穿着非克里特服装的仆役的形象,应该是作为贡赋或俘虏来的奴隶。从壁画的人物上看,米诺斯人皮肤呈棕色,黑眼黑发,肩宽腰细,与此后的希腊人不是同一种族。克里特岛的绘画与古埃及有相通之处,在绘画人物侧面时把眼睛和肩膀画成正面。

谁是米诺牛

在壁画中,经常出现公牛的形象,当时米诺斯人有一种游戏,人们接近发怒的公牛,然后迅速抓住它的角,飞快地越过公牛背落到地上,很像我们今天的跳马。学者推测这种活动很有可能是一种神圣的祭祀活动,因为在克里特文明中,公牛的地位非常崇高,米诺斯国王在参加宗教活动时会戴上公牛面具。米诺斯王宫由于其复杂性而被描述成迷宫,据此推断米诺斯国王极有可能就是米诺牛!

历史断面

克里特文明的消亡

克里特文明的范围包括克里特岛及附近的若干岛屿,大约于公元前2000年达到鼎盛,公元前1450年销声匿迹。在最为辉煌的时期,米诺斯王称雄爱琴海,他的海上舰队无人能敌,克里特岛文化代表了公元前15世纪前后爱琴海地区的高度文明成就,其青铜器、陶器和文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在遗址中,人们曾经发现了一些泥版,有一块泥版上赫然写着:“雅典来贡妇女七人,童男及幼女各一名。”解读泥版上记录的内容,并联想到迷宫和米诺牛的神话,可以认为雅典王子提修斯的故事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希腊半岛和克里特岛之间的关系。提修斯的传说是历史事件的转写,在故事的前半段,雅典迫于米诺斯的强大不得不献出童男童女,说明当时克里特岛处于强势地位,后来提修斯杀死米诺牛(米诺斯王),可以隐讳地看出希腊半岛的实力逐渐强盛,压倒了克里特岛。

在王宫四周是一些贵族的府第,有的府第还有通道与迷宫相连。这些华美精致的住宅里面设备齐全,在华宅的附近,考古学家又发掘出了许多极为简陋的小屋和茅舍,显然是穷人或奴隶们居住的地方。

俗世或冥界

对于这座规模宏大华美的建筑群,伊文思认为这是米诺斯国王及其王室成员所居住的地方。但是有学者对此存有异议,德国学者沃德利克就是其中的一位。沃德利克认为这些建筑不是王宫,而是王陵。在他看来,那些被大多数考古学家认为是贮存粮食的陶罐其实是存放遗体的葬具,墙上的壁画描绘了亡灵在冥界的生活。

他进一步解释说,从王宫的建筑上看,这不可能是活人居住的地方。首先,王宫所在地平坦开阔,易攻难守,这是选址的大忌,而且四周没有城墙,米诺斯人不可能不考虑到防卫的需要;其次,王宫远离水源,如果是活人所住,那么每天所需要的大量用水都要从其他地方运过来,相当不方便;再次,王宫大部分的房间都很潮湿阴暗,不适合人居住;最后,如果是王宫,那为什么没有厨房、马厩等附属设备?另外,房间小巧,天花板低矮,奢华的王公贵族难道对如此逼仄的环境毫无怨言?总之,里面没有一点人生活的气息。

沃德利克的观点有其道理,但是也有不足之处,他认为是陵墓,可是至今为止在王宫遗址上没有发现过墓葬或遗体,这一点成了“陵墓说”的致命弱点。另外王宫的“不设防”也可以得到解释,米诺斯人强大的海军足以威慑入侵者,他们的海上舰队就是他们最坚固的城墙。这一点可以在后来斯巴达人的城池建造上得到验证。

“王宫说”和“陵墓说”各有道理,也都有不能自圆其说之处。我们对克里特文明的了解太少了,米诺斯王宫的种种不解之谜,尚待人们去破解。

米诺斯王宫是伊文思用天才的想象力复原出来的,他能根据倒塌的柱子、破碎的壁画、残缺的石块,准确地说出整幢建筑物原本是什么样子的。在复原王宫的过程中,伊文思大量使用了现代建筑材料,如水泥钢筋,此举遭到了考古界的普遍批评。但是在当时,全部使用木结构复原是不现实的,坚实的木材很难找到,而且就算使用木材,在克里特岛湿润的环境下也会很快腐朽。不管人们对伊文思的评价如何,不可否认的是,他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

米诺斯王宫

从残缺的米诺斯王宫遗址中,仍能想见它昔日的恢宏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