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王锡阐和梅文鼎

时间:1628~1721

着西方科学思想的传入,明末清初涌现出了一批科学家,享有盛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王锡阐和梅文鼎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改变了明清之际盲目信仰传教士传入的西洋历法的学界风气,追求中国历算学的独立精神,因此被梁启超称为中国“科学的曙光”。

王锡阐与梅文鼎经常被后人并称为中国天文历算的“先驱”,大学问家阮元(1764~1849)在他主编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科学家传记《畴人传》中评论此二人说:“王氏精而核,梅氏博而大,各造其极,难可轩轾也。”可惜王锡阐早亡,梅文鼎又成名较晚,他们二人始终未曾谋面,这两位在学术传统和研究取向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的科学家,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境遇。

潜心天文历算的朱明遗民

王锡阐(1628~1682),字寅旭,号晓庵,苏州吴江人。他考究中西历法得失,首创精确计算日月食的方法,又创金星、水星凌日的计算方法,有《晓庵新法》、《五星行度解》等十余种天文学著作。

王锡阐是江南明遗民中的突出人物。明亡后,他怀念故主,先后投水、绝食以求殉国。被救后,他在自传《天同一生传》中,以“帝休氏”自称,满怀强烈的亡国之痛,伤时之情。此后,王锡阐放弃科举求仕之路,隐居乡间,以教书为业,致力于学术研究,怀抱着对亡明的忠诚过着穷困窘迫的生活,终身为贫病所累。他悲壮的政治选择,决定了他身后悲凉孤寂的境遇,他的遗稿大半散佚,幸亏有少数挚友、学生的搜集整理才保存了部分著作传世。

海棠式洗·清

笔洗是一种常见的文房用具,用于洗笔或调墨。

虽然王锡阐至死不与清朝廷合作,但是他的学说却被清统治阶层所接受。王锡阐以其深厚的历算造诣提出了“中学西窃”之说,对梅文鼎产生了影响。梅文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学中源”之说,成为康熙帝钦定的御制理论之一。

“历算第一名家”梅文鼎

梅文鼎(1633~1721),宣城(今属安徽)人,字定九,号勿庵,与王锡阐并称为“二庵”。梅文鼎从小就喜欢观察天象,喜好天文历学,并接受了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梅文鼎系统地考察了古今中外的历法,重点辨证元朝授时历和明朝大统历的异同,校正其中的错误数据,详细解说其中的重点难点,开辟了后代学者通过大统历来解读授时历的研究途径。梅文鼎在研究传统数学的同时,介绍西方数学,在中国科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一生著作80多种,有《梅氏历算全书》、《古今历法通考》等作品。

象牙管红木斗鬃羊毫笔·清

梅文鼎与王锡阐一样出身江南望族,但是明朝灭亡时,王锡阐已经16岁,而梅文鼎才11岁,因此,梅文鼎并没有像王锡阐那样浓厚的遗民气质,也没有王锡阐那样刻骨铭心的亡国之痛。五年之差,使梅文鼎选择了与王锡阐完全不同的道路。康熙年间,梅文鼎进京,受重臣李光地的邀请撰写《历学疑问》,使康熙帝注意到梅文鼎的才华,一介布衣终于得到了扬名天下的机会,他也被称为“历算第一名家”。

梅文鼎相对成名较晚,因此在王锡阐现存的文集中并没有评价梅文鼎的文章,但是梅文鼎却对王锡阐的学术尊崇备至,与王锡阐的几位弟子友人有所交往,曾经受邀整理王锡阐的遗稿,虽然因为机缘不巧而没能成行,但不管怎样,梅文鼎在他的全部学术生涯中始终保持着对王锡阐遗帙的关注,早已把王锡阐当做学术上的良师益友。

王锡阐和梅文鼎代表了清初科技文化的繁荣,也是传统科技思想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他们既借鉴、引入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又以一种独立的科学精神,自主展开天文学和数学的研究工作,反对盲目推崇西法。可惜,从康熙末年开始,清朝统治阶层对科学的态度趋向保守,西学的传入逐渐式微以至中断,中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遭到阻滞,使得近代化的进程推延了近300年。

开花献桃荷花缸钟·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