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物质和意识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1)唯心主义关于物质的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物质是自我意识的产物。如“存在就是被感知”,“心外无物”。

客观唯心主义者认为,物质是离开人、离开人脑的某种所谓精神的产物。

(2)旧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观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原初物质”构成的,“原初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原子的特性说成是一切物质的特性。

(3)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观点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例】“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这个命题表达的观点属于(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主观唯心主义的物质观

D.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答案】D

【解析】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这句话指的是物质概念的由来。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是我们所感知到的所有事物的原因,你既不能说出物质的样子,也不能描述物质的性质,更不能在经验世界中找到物质的原型,所以说物质概念是抽象的思想创造物,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具体体现在: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上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以自己特定的形式在不断地运动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世界上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离开物质讲运动,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讲物质,否认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形而上学。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绝对运动的同时,又肯定物质具有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静止是指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主要指以下两种情形:

a.特定事物之间没有发生空间位置移动;

b.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尚未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a.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的统一,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两方面的属性;

b.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c.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d.在对待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上,否认绝对运动就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动论,否认相对静止就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这两种都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3)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3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又称客观规律。

(1)规律的特点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本质联系;

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是事物确定不移的必然如此的发展趋势;

规律是事物稳定的联系。规律的稳定联系特点又表现为重复性,只要具备一定的必要条件,合乎规律的现象就必然重复出现。

(2)规律的客观性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它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从规律与人的意识的关系看,规律的存在和作用都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规律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客观存在并发生作用;

从规律与人的自觉活动关系看,规律不以人的活动意图和愿望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人们的意识和活动要受规律的支配;

人们可以通过实践认识规律,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认识和利用规律。

(3)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自然规律是自然界中各种现象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联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有自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的含义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2意识的本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的本质有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的内容: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通过感觉和思维等形式进行的。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其中,正确的思想和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思想和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例】意识的本质可以归结为(  )。

A.意识是人脑活动的机能

B.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D.意识可以脱离人脑活动

【答案】A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的本质有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的内容: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本质的理论,可以从三个方面概括: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活动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不是人脑主观自生的,而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3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1)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的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上;

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意识的能动性突出地表现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上。

(2)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途径与条件

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客观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就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

意识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例】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说明(  )。

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

【答案】B

【解析】题干中“工程设计图”是指意识,“大厦”是物质,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大厦是由头脑中已形成的工程设计图转化而来的,即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但这种“转化”不等于“产生”“决定”“创造”。意识产生、决定、创造物质的说法都是错误的,都和唯物主义相违背。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1)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含义

客观规律性是指规律是物质运动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即自觉的能动性。

(2)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世界是统一的世界,即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世界统一于物质,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

物质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理论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实践意义: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世界统一于物质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在工作实践中就必须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所谓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就要求我们:

(1)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积极的工作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