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4077字
- 2021-06-24 18:02:03
3.2 课后习题详解
1简析“社会”和“社会系统”的概念。
答:(1)社会与社会系统的联系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也称作“社会系统”。
(2)社会与社会系统的区别
社会是最为本源的概念,它等同于“人类社会”,更侧重于人群的聚集、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系统更侧重于社会是一个体系,强调社会的“有机体”特点,强调它是一个有机整体。
(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观点
社会的本质既不能在整体之中,也不能在个人之中,而只能在人与人的关系、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中去寻找。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的本质。
①社会不是单个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而是人们的联系或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是一种关系。
②在全部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最为根本的关系。人们之间的最基本的、决定其他一切的关系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础和本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关系。
③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这个有机整体的不同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④社会系统运行的基本规律表现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是社会系统运行的本质,正是在这种运行中,产生了社会系统和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不同时代。
2怎样理解社会的特点?
答:社会的特点主要包括:
(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人是社会系统最基本的要素,没有人也就无社会可言。人是社会生活的开拓者,是社会活动的发起者,是社会关系的承担者,是社会过程的推动者。这里所说的人指“人群”。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人与人的多方面的联系,形成了整个社会系统。这些联系概括起来分为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①横向联系,即同一时代人们之间的联系。社会分工越发达,这种联系的发展程度就越高。②纵向联系,即历史联系,表现为人类文明前后相继的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人类社会与动物结群不同,社会创造出了原来自然界中所没有的文化与文化体系。文化形成后,又成为社会的最主要的构成要素之一,这样社会便按照一定的文化模式而组织起来。
(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指出,人类社会的联系尽管复杂,但却是有规律可循的。由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社会系统的基本活动,所以人们在这一活动中所结成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系统的基础和本质。
(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人类具有高级神经活动,这是任何其他动物、电脑的活动所无法比拟的。在高级神经活动的基础上,人类社会创造出了一系列的语言、文字、符号及多种非本能的通信方法。这些符号及通信方法,反过来又大大加强了人们之间精神上的互动与联系。
(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社会的主体——人,能够主动地发现社会自身以及社会与自然之间的不平衡,并主动地进行调整使之实现平衡。不仅如此,社会还不断创造着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在这种创造性活动中,社会自身也得到了发展,因此,社会具有自我再创造的能力。除社会以外,其他系统都只能适应自然,而社会却具有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能力。
3怎样理解社会的功能?
答:人类社会一经形成就要发挥作用,这种作用被称为社会功能。社会功能主要包括:
(1)整合的功能
整合又称社会整合,指社会将无数单个的人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合力,调整种种矛盾、冲突与对立,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维护统一的局面。当前,我国处于急剧的变迁时期,社会群体、社会关系、社会观念等方面的矛盾、冲突均较为突出。我国发挥社会整合功能的措施主要包括:
①文化方面,要注意解决原来的传统的文化模式与新兴的或外来的文化模式的整合问题。
②社会规范方面,既要注意解决“社会失范”问题,又要注意解决多种规范相互冲突的问题。
③观念方面,要注意解决多元价值观的社会整合问题。
④功能方面,要注意解决改革过程中社会诸种功能不相配合的问题。
(2)交流的功能
社会创造了语言、文字、符号等人类交往的工具,为人类的交往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场所,为人类合理地、得体地互动提供规范。
(3)导向的功能
社会有一整套行为规范,用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规定和指导人们的思想、行为的方向。导向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
人的生命短暂,人类一代代频繁更替,而社会则是长存的。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通过社会而得以继承和发展。
4什么是社会运行?
答:社会运行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社会运行大体上包括两个方面:
(1)纵向运行,是指社会的变迁与发展。纵向运行表现出的基本关系包括:
①继承的关系,即后来的社会接受了过去社会所留下的遗产。
②变异的关系。社会纵向运行虽然继承了过去的东西,但不是一成不变地照搬,而是随时修改着、变化着的。
③中断的关系。在社会的纵向运行中,有很多东西为历史发展所抛弃。
(2)横向运行,是指在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社会诸系统的交互作用。横向运行所表现出的基本关系包括:
①交叉与渗透的关系。社会是一个整体,社会各要素、各系统的区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②制约的关系,即社会某些要素、子系统的功能的发挥会限制和约束另一些要素与子系统的发展。
③促进关系。与制约关系正相反,它指一个系统功能的发挥对另一个系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④转化的关系,即一种要素转变为另一种要素、一个系统的问题转变为另一个系统的问题。
5怎样对于社会运行的状态做出评价?
答:对社会运行的状态做出评价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综合性原则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衡量社会运行与发展不能只从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片面的角度出发,而必须用一种全面的、综合性的标准来评价,这个标准应包括社会的各个基本方面。综合性原则的运用有两条基本途径:
①理论综合研究。其一般过程是:a.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占有大量实际材料;b.通过分析材料说明其内在的联系;c.从中找出最重要的联系,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②利用数学、统计学等模型的综合研究。这类模型的基本出发点是,社会现象虽复杂,但总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加以计量。计量化的社会现象具有准确、严格、客观性强和容易比较的特点。
(2)协调性原则
社会运行的协调性即社会多种要素、社会各部分之间的相互配合状况,包括结构性协调、功能性协调和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协调三个方面。
①结构性协调是指社会要素的联系具有较高的有序性、合理的比例与排列和严密的组织性。
②功能性协调是指社会系统在活动和作用上相互配合与相互促进。功能上的协调有两种情况:
a.在结构协调基础上的功能协调,这时,功能上的协调有牢固、可靠的基础,是一种比较稳定和持久的协调。
b.结构不协调,但由于人们主观上的努力,在结构发挥的作用上做了尽可能的调整,功能上也可能实现暂时的协调。
③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协调是指结构的协调与功能的协调是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的。
(3)满足需要原则
“需要”是个人、社会集团和整个社会对于维持和发展其自身活动的条件的各种要求的总和。满足需要的程度是指个人、社会集团与社会实现其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所达到的水平或状态,是一个具有一定确定性的、可以量度的范畴。将满足需要的程度作为衡量社会运行状态的根本原则的原因在于:
①人是社会的主体,人是社会活动的承担者和社会运行的推动者。
②客观事物本身如果不与人类相联系,就无所谓好坏。衡量社会运行状态必须与作为主体的人的要求相联系。
③满足需要的程度是前面两个原则的落脚点:a.综合性原则追求的是社会各个系统的最佳状态;b.协调性原则寻求系统之间的协调。
6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在血缘、地缘与业缘关系上面临哪些新问题?
答:社会学根据联系人际关系的纽带,将社会关系分为三个方面: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在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这三类关系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1)血缘关系层面
血缘关系是指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是一种先天联系,是人类最早形成的社会联系。血缘关系具有正功能和反功能,正功能表现在血缘关系联系社会与群体,使之增强内聚力,反功能表现在其对个人的影响是终身性的。近年来,媒体上关于“富二代”“官二代”的讨论,都是血缘关系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新局面下提出的新问题,对此应认真对待和研究。
(2)地缘关系层面
地缘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地缘关系的划分有所不同。地缘分为开放型地缘与封闭型地缘。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比较突出,每年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总数超过2.8亿,如此大规模的人口在地域之间的迁移,造成了世界罕见的“春运”难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通过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来实现,而在处理城镇化的地缘关系问题上,一个核心环节就是我国特有的“户籍制度”,户籍制度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地缘关系的相对稳定性,但另一方面,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人口的流动、约束了机会的均等。为了实现现代化、城镇化,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逐步改革我国的户籍制度,最终实现中国公民在地域关系上的机会均等。
(3)业缘关系层面
业缘关系指的是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是在血缘和地缘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业缘关系的基础是把人局限在某一种职业上的社会分工,其限制了人们的发展,在一定历史阶段上起着维护剥削制度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体制多元化,包括私营企业、个体经营、外商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资企业、港澳台商人投资企业等。实际运作中的体制比这些还要复杂得多,比如承包的、转包的、出租的、租柜台的、包工队式的、挂靠式的、交管理费式的等等。这些新的体制以及新型就业关系,都是在比较短的时期内发生的,很多方面的规章规则还不完善,还有不少体制上的漏洞。所以,当前我们面临着劳动纠纷、劳资纠纷频发的局面。近些年,上访上告、信访告状等现象,大多属于业缘关系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