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3541字
- 2024-12-21 10:25:22
1.2 课后习题详解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社会经济可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从而研究社会经济基本问题的现代经济学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微观经济学、中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微观层次的单个企业或消费者为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以宏观层次的整个国民经济总体为研究对象,中观经济学则以中观层次的产业为研究对象,因此也称为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和产业之间的协调关系。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政策理论以及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2如何理解产业的概念?有哪些常用的产业分类法?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1)产业的概念
根据产业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产业的一般性定义是: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劳务(即同一类产品或劳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集合。这些企业往往具有类似的生产经营技术、工艺和经营管理等基本特性。
(2)产业分类法及其特点
①三次产业分类法:把全部产业划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的方法。第一次产业和第二次产业创造的是有形物质财富,第三次产业创造的是无形财富。
第一次产业的属性是取自于自然,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狩猎业、渔业和林业等;第二次产业的属性是加工取自于自然的生产物,主要包括制造业、建筑业,通常还包括采矿业和煤气、电力、供水等产业;第三次产业主要包括商业、金融保险业、运输业、服务业(指饮食业、旅馆业、修理业、娱乐业)等。
②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以联合国颁布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为分类标准,从大项、中项、小项、细项四个层次对产业进行分类,每一项都有统一规定的统计编码。特点是划分全面,经济统计的规范性和可比性强。
③生产结构产业分类法:以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产业间关系和比例为目的的产业分类法。该方法可以确定产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性质,能够区分消费资料产业和资本资料产业。
消费资料产业是指所提供的产品有75%以上用作消费资料的产业,包括食品、纺织、皮革、家具等产业;资本资料产业是指所提供的产品有75%以上用作资本资料的产业,包括冶金、金属材料、机械、化学等产业;其他产业,包括橡胶、木材、造纸、印刷等产业。
④生产要素分类法:它是根据劳动、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者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分类的方法。它将所有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该方法能较客观地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即一个国家的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比重越大,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反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重越大,则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同时,该方法也可用来反映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趋势,即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转化,最后过渡到以知识密集型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⑤产业周期分类法:它是根据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方法。这种方法将产业划分为幼小产业、成长产业、成熟产业、衰退产业和淘汰产业等。这种产业分类法有利于企业制定投资或转产决策;同时,也有利于政府根据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产业政策,以扶持幼小产业,促进产业成长,指导衰退产业和淘汰产业中的企业及时转产。
3结合一个事例,说明学习与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答:(1)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在于三个方面:①有利于建立完善的现代经济学学科体系;②有利于政府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③有利于企业正确选择投资领域,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2)我国有着悠久的纺织工业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纺织品的生产和贸易大国,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与此同时,国有纺织工业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困难持续时间长,亏损额不断扩大;困难涉及面广,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国有纺织工业都出现了全行业亏损。
①产业经济学以特定纺织工业为研究对象,填补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研究空白,有利于增强对纺织工业经济问题的解释能力和应对能力。
②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的运动规律,从而为政府制定与实施产业政策,以优化纺织业组织及结构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证资料。
③每一个产业都会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其轨迹为:幼小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淘汰期。产业经济学有利于纺织企业判断其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制定投资或转产战略,分析纺织产业的竞争状况,争取并保持竞争优势。
4简述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答:对于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的构成问题,存在两种主要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产业经济学应该等同于产业组织理论,主要以特定产业为研究对象,并以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和产业组织政策(包括反托拉斯政策)为基本理论框架;第二种观点则认为,产业经济学不仅仅是产业组织理论,还应包括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等内容。
第二种观点更符合中国的传统,比较符合我国特色的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主要由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政策理论和反垄断与管制理论四个部分组成。
5简述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的理论渊源及其形成与发展过程。
答:(1)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起源于马歇尔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马歇尔在该书中讨论生产要素问题时,丰富了萨伊的生产三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理论,提出了第四生产要素:组织。同时,马歇尔揭示了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的两难选择问题,即“马歇尔困境”。
1933年,乔安·罗宾逊出版了《不完全竞争经济学》,总结了有关对“马歇尔困境”的理论探讨。20世纪30年代,张伯伦、梅森及贝恩等人组成“哈佛学派”,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即以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为基本框架(简称SCP理论框架)的理论体系。贝恩在1959年出版《产业组织》一书,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的正式形成。
20世纪60年代后期,“芝加哥学派”对当时被奉为正统的结构主义理论进行了激烈批评;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可竞争市场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博弈论等新理论的引入,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分析基础、分析手段和研究重点等产生了实质性的突破,逐步形成了“新产业组织理论”。
(2)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结构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1672年出版的《政治算术》,配第首先发现了产业结构的不同是世界各国国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关键。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现代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时期。霍夫曼提出的“霍夫曼定理”揭示了工业结构重工业化的趋势。克拉克提出的“配第-克拉克定理”,开创了产业结构研究的新局面。列昂惕夫在1936年发表了题为《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的论文,标志着投入产出理论的诞生。库兹涅茨在《国民收入及其构成》一书中阐述了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重要联系。
产业结构理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经济学理论特别是增长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为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刘易斯对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做了深刻的分析。赫希曼提出不平衡增长模型,并论述了投资的前向关联效应与后向关联效应。列昂惕夫建立投入产出分析体系,包括投入产出分析法、投入产出模型和投入产出表等。钱纳里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和经济计量模型,形成了系统的结构转变分析方法。这些研究逐步发展完善了产业结构理论。
6产业经济学有哪些主要研究方法?
答: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下面几种:
(1)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且以实证研究为主的方法。重视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经济政策提供思路。同时不能轻视规范性研究,因为规范性研究能从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出发,为实证性研究提供“航标”和理论依据。
(2)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产业经济学的静态研究主要是对特定产业内部和产业间关系的现状所作的研究,而对产业经济学的动态研究则是对特定产业和产业间关系的过去、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所作的研究。对产业经济学的静态研究是动态研究的基础,而动态研究是对静态研究的延伸,对产业经济学的动态研究是一种更重要的研究方法。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性研究在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是定量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对一些经济现象进行定量研究前需要通过定性研究选择定量研究的主要因素;但是对于复杂的数量关系,需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产业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4)宏观、中观和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产业经济学以处于中观层次的产业为研究对象,但任何产业都受到国民经济宏观环境和微观因素的重大影响。因此研究产业经济学不仅要从中观层次上研究产业本身的运动规律,而且要从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上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规律和企业与消费者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