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山东导游基础知识
- 圣才电子书
- 5144字
- 2021-06-08 15:13:03
二、山东经济
1基础设施
(1)交通运输设施建设
①发展状况
山东省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已初步形成以济南为中心,以铁路为主干,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的、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网络。
交通运输保持稳定。铁路、公路、水路共完成旅客运量6.7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2%;货运量34.9亿吨,增长8.3%。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16.1亿吨,增长6.4%。2018年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2148.3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0.0%。其中,私人轿车1249.2万辆,增长9.6%。
②发展目标
a.铁路建设方面
进一步完善主干线铁路运输网络,积极推进客货线路分离,尽快形成“四纵四横”的铁路运输格局。
b.公路建设方面
完善提升“五纵四横一环八连”高速公路网,加快一般公路改造升级,基本形成现代化的高速公路网、畅通的干线公路网和便捷的农村公路网。
c.港口建设方面
山东省主要海港有: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威海港、东营港、潍坊港、滨州港。河运主要有京杭大运河、小清河、卫河和南四湖等支流。
重点建设青岛、日照、烟台三大主要港口,加强黄河三角洲地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青岛港、日照港和烟台港为主体,威海、东营、潍坊、滨州等港口为主要组成部分,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现代化港口群。
d.航空方面
主要机场有:济南遥墙国际机场、青岛流亭国际机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烟台蓬莱国际机场、威海大水泊国际机场、日照山字河国际机场、临沂沭埠岭机场、潍坊南苑机场、蓬莱沙河口机场、济宁曲阜机场、东营胜利机场、德州机场(在建)、菏泽牡丹机场(在建)、淄博机场(规划)等。
新建设的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为区域性枢纽机场,山东省最大的对外国际机场,建成后将成为全国八大国际空港枢纽之一。济南、青岛、烟台、威海、临沂机场为国际空港。已有台北、桃园、花莲、首尔、仁川、台中、法兰克福、高雄、洛杉矶、大阪、曼谷、香港、新加坡、釜山、东京、福冈、名古屋、大邱等众多国际航线。
(2)邮电通信设施建设
快递电信业增势强劲。邮电业务总量418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0%。其中,电信业务总量3651.9亿元,增长142.1%;邮政业务总量528.4亿元,增长34.5%。快递业务量21.9亿件,增长44.4%。光缆线路总长度234.0万公里,增长12.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46.3万户,比上年末下降4.3%;移动电话用户10569.6万户,增长6.3%。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114部。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884.8万户,新增296.1万户。
(3)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①基本状况
能源工业是山东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全省坚持以发展电力为中心,电力、煤炭、石油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快的发展。
②电力发展
山东电网是一个独立、统一调度的省级电网,全省电厂分布重点在济南及其以东的工业发达地区以及枣庄、兖州、肥城、莱芜等煤炭重点矿区。
③发展目标
山东省风力发电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以调整能源布局结构和供给结构为主线,以节能减排和提高效率为重点,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智能化水平,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完善、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保障能源安全。
2经济建设主要成就
(1)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概况
①山东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活力明显增强;
②重点区域带动战略成效明显。
(2)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①农林牧渔业平稳发展
a.农业发展成果
近年来,山东农林牧渔业生产保持了较好发展势头,粮食连续9年增产。
第一,山东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粮食年产量连续多年超过四千万吨;
第二,山东植棉历史悠久,是中国重要的产棉区;
第三,山东还是中国最大的花生产区,花生出口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第四,山东蔬菜生产成为农业中第二大主导产业;
第五,山东是著名的水果之乡,主要生产高品质的苹果、梨、桃、枣、葡萄、西瓜等,产量居全国第一。
b.农业现代化发展格局
“十二五”期间山东省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核心,以优化结构、提升层次为重点,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为保障,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十大产业体系建设,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格局。
②工业保持较快发展,制造业拉动作用显著
a.工业发展成果
第一,全省基本上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械、纺织、食品等支柱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第二,全省大力调整、优化工业结构,突出抓好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努力打造制造业强省,工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呈现平稳增长势头。
b.工业现代制造业体系
“十二五”期间山东省以实现工业由大变强为核心,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节能减排水平为重点,深入推进产业调整振兴,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构建以高端产业、高端产品、高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制造业体系。
③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蓬勃发展
山东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其中,传统行业稳固发展,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个体经济蓬勃发展。
3“蓝黄”经济战略
(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①背景
a.自身政策改善
2008年以来,中央政府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制定和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b.国家政策支持
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由此,我国首个半岛蓝色经济区形成,确立了山东在黄河流域的龙头地位,它将改写中国区域经济版图的格局。
②区域范围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千米,陆域面积6.4万平方千米。
③战略定位
a.标志、地位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b.战略定位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黄河流域出海大通道经济引擎、环渤海经济圈南部隆起带、贯通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长三角经济区的枢纽、中日韩自由贸易先行区。
④战略目标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目标是:
a.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b.到2015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
c.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⑤发展规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包括1个总体规划和25个专项规划。
a.城镇发展目标
城镇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其发展目标是面向日韩开拓国际市场,拓展广大西部内陆腹地,具体体现为:
第一,青岛将被培育成国家级中心城市,成为山东省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城市;
第二,烟台、威海、日照、潍坊、东营和滨州等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将被强化,成为蓝色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战略节点;
第三,在地域空间上将形成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威海、东营—滨州三个城镇组群;
第四,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形成以三个城镇组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镇相结合,空间布局合理,城镇职能协调的沿海城镇带。
b.中心城市发展方向
第一,到2020年,作为龙头城市,青岛将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区域经济中心、现代化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国家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第二,烟台将成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港口城市,区域性金融、贸易、服务中心,全国重要的旅游度假胜地;
第三,威海将被打造成为中韩经济带的桥头堡;
第四,日照将借助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和鲁南城市带出海门户,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临海产业基地;
第五,潍坊的城市职能将重点倾斜海洋化工以及现代制造业;
第六,东营以石油化工为基础,成为我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及具有生态特色的中心城市;
第七,滨州则要成为鲁北地区机械制造、纺织、印染为主的现代产业基地和工商中心。
(2)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①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a.地理位置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地域范围包括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以及与其相毗邻、自然环境条件相似的潍坊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
b.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该区域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
②战略定位
a.国务院2009年11月23日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中国三大三角洲之一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b.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③战略目标
a.到2015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力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
b.到2020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高度融合,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形成竞争力较强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开放型经济水平大幅提高,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
④发展规划
a.核心保护区
核心保护区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和海岸线自然保护带,约占区域面积的14%左右。要严格限制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稳定生态系统结构,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b.控制开发区
控制开发区主要包括沿海岸线的浅海滩涂、高效生态农业区以及黄河现行和备用人海流路。综合开发利用滩涂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观光休闲农业等产业,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强的特定区域,适度发展低消耗、可循环、少排放的生态工业。
c.集约开发区
集约开发区主要包括陆域沿海防潮大堤内以盐碱荒滩地为主的成块连片未利用地和国家级及省级开发区、城镇建设用地,是集聚产业、人口的重要区域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点开发空间。
(3)山东“蓝黄”经济战略带来的影响
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影响
a.积极影响
第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开发建设有利于推进、落实中央海洋开发战略,推进我省社会经济发展;
第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开发建设有利于完善全国区域经济布局,探索海陆统筹协调发展新模式;
第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开发建设有利于发挥山东半岛优势,在东部大开放中构建中日韩国际贸易和合作平台;
第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开发建设有利于促进山东半岛经济进一步崛起,成为我国东部沿海新的增长极。
b.面临的挑战
第一,随着经济发展进入资源环境瓶颈期,沿海城市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争夺态势日趋激烈,新一轮以争夺海洋资源、控制海洋空间为主的市场、技术、人才竞争全面升级;
第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相对粗放、海洋产业层次不够高、海洋经济综合效益亟待提高。
②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影响
a.积极影响
第一,有利于实现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开创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借鉴;
第二,有利于增创区域发展新优势,加快环渤海地区一体化发展,完善全国沿海经济布局;
第三,有利于加快培育环境友好型产业,保护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有利于拓展发展空间,为我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b.重要地位
第一,黄河三角洲是山东新的经济增长极;
第二,黄河三角洲是促进山东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三,黄河三角洲是对接天津滨海新区,融入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平台。
4“十三五”期间的目标
(1)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十三五”期间将实现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2)转方式调结构取得突破进展
“十三五”期间将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支柱、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3)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十三五”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将稳步提高,平安山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
(4)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加完善
“十三五”期间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将不断扩大,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将取得重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