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19149字
- 2024-12-21 10:21:48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1人的本质(河南师大2017年研;华南理工2014年研;北航2014年研;浙江理工2010年研)
答:关于人的本质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人学中最重要的原理。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论述主要集中在三个命题:①劳动、自由自觉的活动(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②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③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其中,实践活动是内容,社会关系是形式,人的需要是动因,三者缺一不可,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学说为指导,科学地分析对象的思想特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灌输理论(华南理工2017年研;北航2014、2013年研)
相关试题:灌输与引导(上海海事大学2016年研)
答:灌输理论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注和输送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去,提高其政治意识和思想觉悟的学说。灌输理论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方针、原则、任务、内容的直接理论依据。
3人民内部矛盾(浙江理工2011研)
答:人民内部矛盾是两种社会矛盾之一,同“敌我矛盾”相对。一般来说,它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其性质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具体而言,它是指赞同、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各个阶级、阶层等各种集团之间的、以及它们内部的矛盾。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应当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即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批评或斗争促使矛盾解决,以便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我们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方针、原则、方法的直接理论依据。
4学习型组织(北航2014年研)
答: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包括三个特点:①共同的愿景;②创造性;③不断学习。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的效应。
二、辨析题
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行为科学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重要的理论基础。
答:该观点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但行为科学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①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十分完整而严密的理论体系,具体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并由他们的后继者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学说,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
②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做到:
a.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并领会其精神实质,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科建设。
b.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看作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特别是要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学科建设。
(2)行为科学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①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或人类集合体的行为,在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和语言学等的边缘领域协作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涉及到思考过程、交往、消费者行为、经营行为、社会的和文化的变革、国际关系政策的拟定等广泛的课题。
②从表象上看,行为科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有某些相似之处,似乎都是研究如何“做人的工作”,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虽然行为科学研究需要动机、性格、爱好、心理机制等,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内容。但从本质上看,是根本不同的:
a.行为科学以资产阶级利己主义、历史唯心主义为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则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
b.行为科学的根本目的是调和劳资关系,训练笼络雇佣劳动者,以取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而我们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③资产阶级及无产阶级的阶级性特征都很强烈,因此行为科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两种学科在本质上是对立的,绝不能如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将行为科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只能借鉴吸取其中的某些合理成分,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服务。
2有人认为:“今天,即使国际国内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也应该坚持灌输论。”(华南理工2014年研)
答:该观点是正确的,具体分析如下:
(1)灌输理论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注和输送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去,提高其政治意识和思想觉悟的学说。灌输理论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方针、原则、任务、内容的直接理论依据。
(2)随着时代发展,国际国内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社会主义意识灌输理论并没有过时;应该说,灌输的条件比过去好多了,相应的,对灌输的要求也更高了。我们要坚决反对自发论,坚持灌输原则,改进灌输方法,大力弘扬主旋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自觉成分的作用,努力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3思想政治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四川师大2012年研)
答:该观点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以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二是要始终坚持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坚持以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直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
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本质规定性的生动体现。它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及其继承者们创立和发展的、经受了社会实践反复检验所证明为真理的那些科学原理,即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揭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
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和基本原理的外在表现,是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思想体系根本区别的标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发展性、创新性,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
(2)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①发扬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优良传统。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而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优良学风,思想政治教育也要继续发扬这一传统。要牢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会丧失根本;同时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理论的发展。
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思想政治教育要特别强调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根本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为指针。
③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教育。要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引导人们全面理解中国梦的深刻内涵、由来和发展、实现路径和突出特色,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根基。
三、简答题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北科2008年研)
答: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十分完整而严密的理论体系。具体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并由他们的后继者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学说,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具体阐释如下:
(1)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以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具体要做到:
①坚持以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健康发展。
②坚持以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途径。
a.必须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b.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旗帜鲜明地捍卫马克思主义。对于国内经济发展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困扰,应联系实际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帮助人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
c.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马克思主义,要用实践的效果来检验。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解决中国重大的实际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2)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具体要做到:
①要牢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会丧失根本。
②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理论的发展。
③在当前阶段,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根本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为指针。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青岛大学2014年研;西北师大2014年研;河南师大2014年研)
相关试题:
(1)简析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四川师大2014年研)
(2)简析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四川师大2013年研)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北科2007年研)
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主要包括:
(1)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
①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理论。马克思主义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②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理论。《共产党宣言》阐明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是:无产阶级要最终消灭一切私有制。只有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自己最后才能得到解放。
(2)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唯物史观最根本的原理,它科学地回答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揭示了唯物史观的实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社会形态,总是在既定的现存的条件下创造历史的。社会意识反映着经济基础,又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社会意识由经济基础所决定,但它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3)关于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由于政治上层建筑更直接、更集中地反映经济,所以,它在上层建筑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政治既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的形式有武装斗争、法律斗争、思想理论斗争等。
(4)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和直接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包括人的存在论、人的本质论、人的发展论等基本内容。
(5)社会主义意识灌输理论
灌输理论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反对自发论,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注和输送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去,提高其政治意识和阶级觉悟的学说。它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方针、原则、任务、内容的直接理论依据。
(6)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在社会主义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反之,则是人民的敌人。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一般说来是非对抗性矛盾。两类矛盾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对敌人实行专政,而在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集中制。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文化建设理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主导性、广泛的包容性、强烈的时代性、独特的民族性,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是维系全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也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科学体系。
(8)关于执政党的建设理论
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武器。党能否经受住执政地位的考验、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反和平演变的考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只有全面理解这八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3何为人的本质?(上海海事大学2013年研)
相关试题:
(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
(2)人的本质经典解释?(上海海事大学2011年研)
答:“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指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性表达。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有着丰富的科学的论述,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命题上:
(1)劳动、自由自觉的活动(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人的生命活动的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同动物的生命活动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人却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为人类不断发展的需要而生产,按照美的规律去建造。
(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人通过社会实践塑造和表现自己,在人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和基础上生成了人的一切社会关系。
(3)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人的需要是人的内在的本质规定性,是人的全部生命活动的动因和根据,也是人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根本动因,因为人不能孤立存在,而是处在相互联系的社会之中,相互联系的原因就是追求自身需要的满足。
总之,实践活动是内容,社会关系是形式,人的需要是动因,三者缺一不可,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关于人的本质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人学中最重要的原理,只有正确地把握它,才能懂得如何从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人出发去正确分析、认识各种社会历史现象。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学说为指导,才有可能科学地分析对象的思想特点,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简述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南京师大2009年研)
相关试题:
(1)简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青岛大学2015年研)
(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基本思想。(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是毛泽东理论学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
(1)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的背景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剥削阶级作为完整的阶级已被消灭,阶级斗争已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仍将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阶级与阶级斗争观念的教育仍是政治观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人民内部矛盾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的主题,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此情况下,毛泽东提出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内容
①两类不同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反之,则是人民的敌人。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一般说来是非对抗性矛盾。
②不同矛盾的处理方式
a.对敌人实行专政,而在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集中制。“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有效地进行生产、工作和学习,政府和领导者发布适当的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规章制度,这同说服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人民中间的犯法分子也要受到法律制裁,但这同对敌人的专政是有原则区别的。要坚持以说服教育为主、法纪处理为辅的方针,在执行法纪中也要伴之以说服教育。
b.毛泽东根据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方法,概括为“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意即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思想斗争,分清是非,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这是与“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相对立,而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宗旨的正确方法。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是我们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方针、原则、方法的直接理论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任何方针、原则和方法,只有符合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求的才是正确和有效的,反之,则是错误和有害的。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大量地表现为各种利益矛盾。要正确认识、努力化解各种社会利益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对人民内部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使矛盾激化,会给敌对势力以可乘之机。同时,由于人民内部矛盾有时会与敌我矛盾交织在一起,一时难以分清,这就更要深刻领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努力提高政策和策略水平,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形成化解社会利益矛盾的长效机制,使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5思想政治教育学与伦理学的关系。(浙江理工2010年研;青岛大学2009年研)
答:(1)思想政治教育学和伦理学的概念
①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它所揭示的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教育的性质、目的、原则、方法等,对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其他学科都有指导作用。
②伦理学是研究道德起源、道德本质、道德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思想政治教育学与伦理学的关系
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所揭示的共产主义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基本原则和规范,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②两个学科在研究领域上既有差异又有交叉。伦理学是专门研究道德现象的,而道德规范和道德教育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一部分。
③思想政治教育学借鉴和应用伦理学的基本原理,能够更好地研究和揭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同时,它对伦理学原理的应用,又会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学说。
四、论述题
1如何完整准确地理解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浙江理工2010年研)
相关试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指导。(简答题,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理论基础。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
(1)思想政治教育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遵循这一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防止和克服过去出现过的教条主义、实用主义等不良倾向,坚持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作指导。
①要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必须首先回答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全面理解“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课题,应该包括如下内涵: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直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
b.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揭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
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和基本原理的外在表现,是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思想体系根本区别的标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发展性、创新性,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
②按照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根本要求,正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a.必须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即由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真理所构成的科学体系。
b.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勇敢地回应种种挑战和攻击,旗帜鲜明地捍卫马克思主义。
c.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必须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
(2)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学科建设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又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不仅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发挥马克思主义创造活力的关键所在,而且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新世纪仍须继续坚持的根本原则。
①要牢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会丧失根本。
②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理论的发展。
③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问题,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建设,特别要强调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为指针。
2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南京师大2011年研)
答:(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它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泛指人类所有阶级社会共有的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特指无产阶级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具有相融性。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和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全过程,是当前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议程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实施的手段之一,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施效果。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依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思想政治教育把握文化主旋律、构建和谐社会的航标。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其开展各项工作的目标和检验效果的指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样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融性。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构建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指向的是人的全面发展,都是为了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社会主义公民。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说是建设和谐文化的主旋律和主心骨;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手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完成的任务。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统领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综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内驱力的动力,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指导作用,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什么是个人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何指导意义?(浙江理工2012年研)
相关试题:试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指导作用。(武汉大学2009年研)
答:(1)个人全面发展
个人全面发展是与个人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它的本来涵义是指每一个人的智力、体力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多方面地、充分地、自由地、和谐地发展,最根本的是个人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人们都成为“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
(2)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们确定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目标的重要理论根据。它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应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等。
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私有制阻碍着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就成为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根本历史条件。只有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以便“使年轻人能够很快熟悉整个生产系统”,“使他们能够根据社会需要或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使他们摆脱现在这种分工给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而“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3)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①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目标和任务
目标的确立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前提,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和当代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理论。培养“四有”新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指出了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②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要求重视培养人的综合素质
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应从德、智、体等多方面来培养提高人的素质,使其成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目前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所做的工作是必不可少,是为将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的。
③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为经济基础的服务作用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前提。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为基础服务,结合经济工作、业务工作去做,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高度丰富和发展,为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④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有利于搞好全面发展教育
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搞好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思想政治教育即全面发展中道德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能促进和保证人的全面发展。
4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
答:思想政治教育学之所以是一门科学,是因为它有自己特殊的研究领域,在这个研究领域里有它自己特殊的矛盾和研究对象。而思想政治教育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科学,则是因为它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正是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之上的。我们党创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最密切、应用得最多、为其提供直接理论依据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之一。之所以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的原因在于: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是我们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方法原则、目的任务的理论依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根本任务,为我们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方法原则、目的任务提供理论依据。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导内容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有两个方面,即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又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思想道德建设则决定着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以上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着重进行教育的内容,因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指导意义,具体体现在:
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阐述,确定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方位。这一理论主张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和优越性、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的高度,从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民族振兴的高度,从党和国家工作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这就从根本上确定和重申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
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本目标的阐述,确定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和任务。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这也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眼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把培养“四有”新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本指针的阐述,为思想政治教育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a.精神文明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这就决定了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
b.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这就决定了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拥护改革开放、倡导改革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
c.精神文明建设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这就决定了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宣传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想政治教育。
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方针的阐述,为思想政治教育指出了根本途径。重在建设,就是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正确处理破与立的关系,要以立为本,着眼于立,但也不放弃对于错误思潮和倾向的必要的批判和斗争。这也就意味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以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宣传主旋律,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坚持疏导的方针,对于人民群众中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要耐心解释和引导,并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还不能回避矛盾和斗争,有针对性地开展积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而且,重在建设,要持之以恒,抓好经常性的工作,这对于日常性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5结合实际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北科2011年研)
答: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整合我国社会意识、凝聚社会价值共识、解决和化解社会矛盾、聚合磅礴之力的重大举措,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支撑,意义重大而深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它既需要不断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制度,也需要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在精神和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性;既需要为人们描绘未来社会物质生活方面的目标,也需要为人们指出未来社会精神价值的归宿。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到底追求什么、反对什么,要朝着什么方向走、不能朝什么方向走,坚守我们的价值观立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社会的有序运行、良性发展提供明确价值准则,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铸魂工程。
(2)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争夺发展制高点、道义制高点的关键所在。文化的力量,归根到底来自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本质上是不同文化所代表的核心价值观的竞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最简洁的语言介绍和说明中国,有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展示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竞争力,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逐步打破西方的话语垄断、舆论垄断,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意识形态安全,不断提高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3)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
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只有建立共同的价值目标,一个国家和民族才会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才会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期,思想领域日趋多元、多样、多变,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各种观念交相杂陈,不同价值取向并存,所有这些表现出来的是具体利益、观念观点之争,但折射出来的是价值观的分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共识,有效引领整合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意识,有效避免利益格局调整可能带来的思想对立和混乱,形成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6如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体系?(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研)
相关试题:试述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体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无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是意识形态工作,都要切切实实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当今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重要的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不断延续和激发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实用性和对现实的解释性。
②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和影响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和影响力对意识形态工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前最紧要的就是如何对其进行提炼和培育,使之既符合百姓的实际需要和心理需要,又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潮流。在提炼中,要注意把握3个原则:
a.体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特点。如尊重劳动、共同富裕、公平正义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理念,使之区别于西方价值观。
b.体现人民的价值。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的主人,同时也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主人翁,要切实尊重人民的利益和价值。
c.体现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社会得以发展和进步的支柱和精神动力,同时也是最能把一个国家和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的能量,要赋予一个时代最具活力的精神,如开拓创新。
③抢占现代传播媒介,掌握传播艺术,提高国内外传播能力
a.牢牢掌握现代传播的信息科技及手段,建设集网络、电视、广播和现代广告于一体的立体化的现代传播体系。
b.要掌握传播艺术,提高传播效果。要通过对社会心理进行分析,采取适当的传播途径和方法进行传播。
④坚持知与行的统一,践行先进理念
价值观不仅仅只是抽象的概念,它高于生活却又植根于生活,真正牢固而稳定的价值观来自于无数的实践,因此,通过实践,回归生活感,是培植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根本。在新的背景下,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指导人们实践的社会标准。
⑤始终以服务人民作为根本出发点,缓解和解决社会各类矛盾
能否始终把人民装在心中,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能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系到人民是否会赞同、是否会支持、是否会践行的关键,因此要把意识形态工作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好切实关系民生的各项重大问题,如贫富差距、社会保障、党风政风、理想信念等问题,使我们所提倡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能与社会现实相符合,这样才能让人民加深对执政党的感情,能自主自觉地接受执政党提出的政策和价值观。
7试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它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对于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深刻的影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思想根基,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的重要意义:
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②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根本。
③在文化建设中,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才能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才能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培育全社会的和谐精神;才能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形成全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才能营造全社会的和谐舆论氛围,塑造全社会的和谐心态。
④只有建设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抵御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们认识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发展的功能的理论前提。请你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般规定,结合当前我国实际和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谈谈当前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青岛大学2014年研)
答:(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从四个方面对人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
①从马克思所处历史时代人的发展“异化”现状的思考和批判,分析了无产阶级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命运,提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②通过剖析人的发展“异化”的根源,阐释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分工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是劳动“异化”的根源,人的全面发展应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等。
③通过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以及人的活动规律,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提出了实现个人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和谐一致理想目标的现实道路。
④通过分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人的发展和人类解放的三个历史阶段(即三大社会形态)的理论。
(2)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
在党的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新的历史方位。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息息相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青年学生的素质提出的要求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过硬的本领、勇于创新和创造,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锤炼高尚的品德,做到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向,与人民同在。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以下途径:
①高校要坚持以人为中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②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要教育引导学生:
a.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b.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c.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d.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③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要有高尚品德,又要有真才实学。大学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攻关创新。要下大气力组建交叉学科群和强有力的科技攻关团队,加强学科之间协同创新,加强对原创性、系统性、引领性研究的支持。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
④大学生要下的苦功夫、谋得真学问。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黄金时期,要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以韦编三绝、悬梁刺股的毅力,以凿壁借光的劲头,努力扩大知识半径,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砥砺道德品质,掌握真才实学,练就过硬本领。
9请依据“人的本质理论”阐述鲁迅下面这段话所包含的意思。(中国矿大2010年研)
鲁迅说:“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然而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
答:人的本质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核心,主要包含了三个命题:
(1)劳动、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劳动实践是人的生命活动,人按照尺度为人类不断发展的需要而生产,按照美的规律而创造。人为了使自己得以生活,必须要进行各种各样的生产实践活动,并且分布在社会的各行各业,有人开交易所,有的人则捡煤渣,尽管分工不同,但劳动实质上就是人的生命活动。
(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实践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人通过社会实践塑造和表现自己,其中生产关系是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关系。人在劳动中创造自身的社会关系,形成自身的观念,并构成人的本质。穷人没有本钱从事开交易所的活动,自然不会有交易所折本的烦恼;煤油大王不从事捡煤渣的活动,就不会体验到捡煤渣老婆子的辛酸。
(3)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人的需要是人内在的本质规定性,是人的全部生命活动的动因和根据,也是人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根本动因,因为人不能孤立存在,而是处在相互联系的社会之中,相互联系的原因就是追求自身需要的满足。人因需要而从事活动,形成各自活动的动因,灾民首先要为温饱的需要而劳动,就不会想要种用于审美需要的兰花,人以自己的需要做出选择并劳动。
三个命题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人们的一切劳动、全部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只有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进行活动;人们的社会关系又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是人们实践活动的表现形式;离开人的实践活动,就不可能产生人的社会关系,也不可能满足人的需要,而离开人的需要,人的一切实践活动和一切社会关系都将不会产生也不复存在。
五、材料分析题
“80后”是个号称有9000万人的庞大群体,覆盖了从学校到职场的所有年轻一族,他们个性鲜明、独立独行,其生活方式不仅完全不同于他们的父辈,甚至与“70后”也有很大差异。有人说“80后”大学生既缺乏20世纪50年代大学生与祖国共命运的伟大情怀,也缺乏60年代大学生追求精神解放的觉悟,同样缺乏70年代大学生善于自省的精神。刘海洋用硫酸泼黑熊,马加爵连环杀人案……让社会更加关注“80后”一代年轻人思想道德和价值取向的困惑……
问题:请用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分析“80后”思想道德特点及其形成原因。(800字以内)(上海海事大学2010年研)
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是唯物史观最根本的原理,它科学地回答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揭示了唯物史观的实质。即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根据材料可知,80后的思想道德有以下特点:
(1)理想信念趋向多元化
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新旧两种道德观念相互冲突,整个社会的道德秩序产生较大的错位,在双重价值标准的冲突下,以前的思想教育中许多优秀的传统品格受到挑战,因而80后的自我评判标准左右摇摆,个人理想的选择呈现出多元化特点,有的符合传统品德,讲求国家意识;有的具备市场经济的特点,追求个人利益。
(2)追求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较缺乏社会责任心
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下,激烈的社会竞争与就业压力,80后过早的染上了急功近利和浮躁心态,造成心理失衡,容易导致个人忧虑感增加。因此在大学校园里,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心理压力下,他们可能会出现极端事件。
(3)社会矛盾诱发道德问题
在经济领域内,缺乏公平性的竞争和太多的投机成分引发了社会风气的腐化,造成不公平现象。同时80后成长的家庭经济条件的贫富差距给他们的思想领域造成负面影响,容易使他们产生道德失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