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课后习题详解

一、基本概念

1社会研究

答:社会研究是指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社会研究是科学的一个部分,其目标是探索和理解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世界。

2方法论

答: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或者说,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理解;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假定;社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问题;社会研究者的价值与研究之间的关系;社会研究中的不同范式及其应用;不同研究方式的内在逻辑。

3研究方式

答:研究方式是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社会研究的具体方式通常划分为四种主要类型: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利用文献的定量研究。其中,每一种方式都具备某些基本的元素或特定的语言,构成一项具体社会研究区别于其他社会研究的明显特征。同时,每一种方式都可以独立地走完一项具体社会研究的全部过程。

4定量研究

答:社会研究方式可以分为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其中,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最集中体现,它侧重于且较多地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现象,强调客观事实、强调现象之间的相关、强调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讲求研究程序的标准化、系统化和操作化。定量研究的主要目标是“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和因果联系。

5定性研究

答:社会研究方式中的定性研究是人文主义方法论的最集中体现,它侧重于和依赖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强调研究程序、研究方式和研究手段上的灵活性、特殊性,注重现象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注重现象的变化过程,注重现象和行为对于行为主体所具有的意义。定性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深入地“理解”社会现象。

二、思考与实践

1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社会研究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答:社会研究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人的特殊性

社会研究的对象是人、人的行为,以及由人和人的行为所构成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产物。人是一种有思想、有感情、有动机并且对社会研究的活动有反应的研究对象。人有自我意识,也有主观意志。因此,人们可能会不与研究者合作,也可能为了个人的利益或其他原因而采取出人意料的行为。正因为人的这种特殊性,使得社会研究中对各种社会现象、各种社会行为的解释和预测,常常达不到自然科学中所能达到的那样高的准确程度。

例如,管理学中的“霍桑效应”就是人的这种主观意识及其影响的最好说明。

(2)研究的干扰性

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行研究,这种行为本身也有可能改变它所研究的行为。无论是采取观察的方法,还是采取调查的方法、实验的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这种干扰和影响。

例如,假设希望研究城市居民闲暇时间在家庭中的生活内容及其方式。当采用观察的方法进行这项研究时(即当观察员进入所观察的居民家庭时),这些普通居民家庭的实际的闲暇生活方式肯定会被观察者的出现和参与所干扰。观察员所“看到”的,实际上是受到观察者出现的影响后的状况。如果当时没有观察者的出现,实际状况可能会是另一种样子。

(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社会研究对象和研究主题的特殊性,使得社会研究所涉及的现象更为复杂,相关因素更多。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不同行为既会受到个人特定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还会受到他所生存的社会环境、他所具有的社会关系以及他所形成的社会互动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社会研究者通常比自然科学研究者要面临更多、更复杂的变量和关系,他们往往也更难分清现象的原因和结果。

例如,集群行为的出现,既可能与当时人们的个人生理、心理因素有关,还可能与个人所处的环境场所、个人的社会关系情况等有关,因此导致集群行为出现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

(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

社会研究除了会受到与自然科学研究相同的各种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外,有时还会受到伦理的、道德的、政治的因素的限制。社会研究者必须十分谨慎地在自己的研究与人们的尊严、权利、利益之间,在自己的研究与社会的伦理、道德、法律、规范之间,划出明确的界限。

例如,社会研究者不能为了探讨“家长的放任自流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而要求家长们不去管教自己的孩子;也不能采取让夫妇离婚的方式,来研究单亲家庭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与自然科学家不同,社会学家本人也是他所研究的对象的一部分。因此,社会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要像自然科学家那样保持一种客观的、超然的态度,就要困难得多。所研究对象的状况、处境、经历,以及行为、态度、价值取向,常常在社会研究者的心中产生某种“共鸣”或“印象”。而研究者主观上的这种情感体验,往往又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他对资料的反应和对研究结果的解释。

例如,对性工作者从业原因的研究中,研究者很可能由于对性工作者的不认同感而在研究的过程中出现价值偏向的问题。

2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由哪几个部分构成?不同的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答:(1)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的构成

通常将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或部分:

方法论。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或者说,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研究方式。研究方式指的是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通常,把社会研究的具体方式划分为定量研究方式与定性研究方式两大类。每一类方式中又包含各种不同的具体类型。

具体方法和技术。具体方法和技术指的是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

(2)不同的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之间的关系

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它们之间有层次上的差别,但各种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都不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关的。方法论与研究方式之间、研究方式与具体方法和技术之间,都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

由于方法论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和哲学基础,因而它与研究方式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不同的方法论观点不仅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问题的选择,同时更直接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以至于在研究方式和方法论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常见的模式。比如:

a.运用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社会研究者,通常采用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以及利用文献的定量研究的方式,以凸显研究的规范性、精确性、客观性。

b.运用人文主义方法论的社会研究者,则更经常地采用实地研究的方式,以凸显研究过程的特殊性、深入性、主观性。

反过来,不同的方法论倾向及其与之相适应、相配合的研究方式,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领域,特别是对研究问题的选择。

各种不同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与不同的研究方式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联系。比如:

a.调查研究的方式往往需要运用抽样的方法、需要设计问卷的技术、需要运用计算机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b.实地研究的方式往往需要运用参与观察的方法、无结构访问的方法,以及定性资料的分析技术。

c.实验研究需要运用随机指派的方法、量表测验的方法、量表制作技术、实验刺激技术和实验控制技术。

d.利用文献的定量研究的方式往往需要运用内容分析、二次分析、现存资料统计分析方法等。

3找几篇发表在《社会学研究》或相关社会科学学术刊物上的社会研究报告进行阅读,看看它们分别采取的是哪种社会研究方式,所用的具体资料收集方法是什么。

提示:此题为开放题,可根据个人所找的具体文章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4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人文主义方法论的主要特点又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两种不同的方法论主张?

答: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不同的方法论主张在经验研究中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探求知识的方法。

(1)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主要特点

实证主义认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研究看齐,应该对社会世界中的现象及其相互联系进行类似于自然科学那样的探讨。强调把“社会现象”当作“物”来看待。要通过非常具体、非常客观的观察,通过经验概括得出结论。同时,这种研究过程还应该是可以重复的。在研究方式上,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最典型特征。

(2)人文主义方法论的主要特点

人文主义方法论认为研究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社会行为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人的特殊性,考虑到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差别,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典型特征。

具体而言有两个方面:

从本体论上看,定性研究范式假定人类行为是一种有意义的行动,它可以通过人的意识和情感作用来完成一切认知。同时,人的行动也是社会取向的,“我”毕竟要走向“他人”。因此,人不仅通过自我来追求意义,同时也必须通过他人来赋予世界意义。

从认识论上看,它强调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并非只受知识内在理性原则的限制或是纯粹由理性推论而来,它是由主体的意识作用在日常生活世界不断与其他的人或事物的接触中,来建立可供沟通的知识,即知识的形成是经由“协商”的过程而来。因此,人们应从相互主体的立场,交换彼此的观点,并用来诠释行为的意义,进而建立日常生活中达成共识的规则或知识。

(3)对两种方法论主张的评价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涉及到价值在问题选择和资料解释中的影响、理论与研究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对行为的预测能力,以及对有关人类行为的客观的、科学的探讨的可能性等。在上述各种问题上,实证主义方法论与人文主义方法论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但是,如果把二者看作观察和认识社会世界的两种不同视角的话,就不会对二者之间的差异感到不安了,因为实证主义方法论与人文主义方法论代表着观察和认识社会世界的两种不同视角。两者本身无优劣之分,都是进行社会学研究的传统范式和方法论。

5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存在哪些主要的差别?如何理解二者之间不存在好坏优劣之分?请说明理由。

答:(1)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主要差别

在分析方式上,定量研究侧重于且较多地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而定性研究则侧重于和依赖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

在发展程度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方式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定量研究方式发展十分迅速,进展也很大;定性研究方式由于其来自与定量研究方式所不同的哲学传统和所具有的不同假定,往往被人们忽视。同时,由于定性研究方式在实践上常被批评为“非科学的”和缺乏信度的,因而其进展遭遇了很大的阻力。

从认识论角度看,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它们基于不同的范式。定量研究源于实证主义,它在范式上更接近于科学的范式。定性研究则从属于人文主义的自然范式,即研究应在自然的环境和条件中进行,而研究所获得的结果和意义也只适应于这种特定的环境和条件。这种方法的核心是“整体地”理解和解释自然情景。

从研究的逻辑过程看,定量研究与演绎的过程更为接近,即它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景中去;而定性研究基于描述性分析,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即从特殊情景中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从研究的目标看,定量研究者往往强调客观事实、强调现象之间的相关、强调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其主要目标是“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和因果联系。而定性研究者则更加注重现象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更加注重现象的变化过程、注重现象和行为对于行为主体所具有的意义,其主要目标是深入地“理解”社会现象。定性研究者认为事实和价值无法分离,而定量研究者强调在研究中一定要努力做到“价值无涉”和“价值中立”。

在理论与研究的关系上,定性研究通常与理论建构的目标相伴随,理论是在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和形成的。并且,随着研究的进行,理论不断被选择、被改变、被放弃、被修正。而定量研究常常是用来进行理论检验的。

在研究方式上,定量研究者更加强调研究程序的标准化、系统化和操作化;而定性研究者则往往更加强调研究程序、研究方式和研究手段上的灵活性、特殊性。实验、调查、内容分析等,是定量研究中最常见的研究方式;量表测量、问卷调查、结构式访问、结构式观察等是定量研究中常见的资料收集方法。而实地研究是定性研究最常见的研究方式,参与观察、无结构访问、个人生活史等,则是定性研究中主要的资料收集技术。

在所得资料的性质及其结果的说明方式上,定量研究所获得的主要是数量化的资料;而定性研究所获得的则是具体的、个别的实例。定量研究的结果主要靠统计分析数据来表达;而定性研究的结果则是靠文字的描述来说明。定量研究的结果在概括性、精确性上特征明显;定性研究则以其资料的丰富性、细致性和理解的深入性而与定量方法相对照、相补充。

总的来说,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社会研究过程中可以采取的两条途径,二者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

(2)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之间不存在好坏优劣之分的原因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社会研究过程中可以采取的两条途径,它们所能提供的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图画。在社会研究者认识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它们所能回答的问题不同,回答问题的方式也不同。可以说,它们发挥着各不相同的作用。对于有些研究情景和研究问题而言,最合适的方式或许是定量研究;但与此同时,另一些研究情景和研究问题则只适合采用定性研究的方式进行探讨。至于在实际社会研究中该运用哪种方式,这不仅取决于研究者的个人兴趣,而且取决于他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不能简单地说孰优孰劣。

6陈述社会研究的一般程序,画出这一过程及其主要内容的简图。

答:社会研究过程的五个阶段包括:选择问题阶段、研究设计阶段、研究实施阶段、资料分析阶段、得出结果阶段。社会研究的基本过程如图1-1所示。

图1-1 社会研究的基本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