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环境创设

【考纲解读】

1.熟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了解常见活动区的功能,能运用有关知识对活动区设置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3.了解心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理解教师的态度、言行在幼儿心理环境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4.理解协调家庭、社区等各种教育力量的重要性,了解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基本方法。

【核心讲义】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概述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含义和意义

1.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含义

(1)幼儿园环境

广义的幼儿园环境

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既包括幼儿园内部小环境,也包括与幼儿园教育有关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

狭义的幼儿园环境

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它是涵盖幼儿园的所有成人、幼儿、幼儿园房舍、设备设施、空间布局以及各种信息要素,并通过一定的教育制度与观念以及文化传统所组织、综合的一种动态的、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教育空间范围。

(2)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指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着眼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而精心创设的适宜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教育条件。

2.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

(1)有利于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直观和综合的教育,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2)有助于提高幼儿审美情趣。

(3)有利于幼儿提高认知能力,激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

(4)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爱护环境意识的形成。

(5)有利于发挥教育的功能,实现教育目标,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分类和作用

1.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分类

(1)从幼儿活动的形式来分,幼儿园环境可分为语言环境、运动环境、劳动环境和游戏环境。

(2)从幼儿园强调保教结合,保教并重这一特点来分,幼儿园环境可分为保育环境和教育环境。

(3)从幼儿的生活、安全、活动和交往的需求来分,幼儿园环境应该包括生存环境、安全环境、活动环境和交往环境。

(4)从幼儿园潜课程的结构及特征来分,幼儿园环境包括物质空间环境、组织制度环境与文化心理环境。

(5)从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主要类型来分,幼儿园环境可分为生活活动环境、游戏活动环境和学习活动环境。

(6)从幼儿环境中构成内容的特质性差异来分,幼儿园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两大类。

2.环境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1)环境会改变幼儿的心情与感受。

(2)环境影响幼儿的感觉方式、行为表现及其所学。

(3)环境影响幼儿习惯的养成。

(4)环境对幼儿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5)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也是个无声的老师。

(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目标

1.国外学者提出的目标

国外学者布罗非、古德和内德勒在1975年提出了11个幼儿园环境创设目标:

(1)能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2)能经常保持与成人的联系;

(3)有积极的情绪发展,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发展;

(4)能满足幼儿的需要;

(5)教师对幼儿的行为有适当的反应;

(6)对幼儿的限制减少到最低程度,以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

(7)能帮助幼儿确认和预测事物的结果;

(8)能为幼儿提供各种不同的且具有意义的文化经验;

(9)安排丰富的游戏材料和设备,促进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

(10)应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符合;

(11)应由负责计划和制订教育目标的管理者规划和设计环境。

2.国内学者提出的目标

国内学者阎水金认为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应该考虑的目标主要有:

(1)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2)能增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3)能发展幼儿的潜力;

(4)能充实幼儿的生活经验;

(5)能促进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

(6)能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促进自信心的发展;

(7)能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8)能增强幼儿的交往能力。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的目标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园环境创设作出如下要求:

(1)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2)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

(3)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4)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5)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

(四)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依据

1.教育学依据

(1)蒙台梭利教育的环境观

环境反映生命的跃动

蒙台梭利认为环境与生命相互制约,环境反映生命的内在跃动。教育的任务在于通过掌握好环境因素,从而改进生命所依赖的环境,进而促进其内在生命潜能的爆发。

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a.“有准备的环境”是为让精神处于胚胎状态的儿童能够顺利成长,而将秩序与智慧等精神食粮的环境准备好。

b.“有准备的环境”是一个符合儿童需要的真实环境,是一个供给儿童身心发展所需之活动、练习的环境,是一个充满自由、爱、营养、快乐与便利的环境。

c.“有准备的环境”需具备的要素有:

第一,提供有规律和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第二,给予儿童自主选择的自由;

第三,提供真实和自然的环境;

第四,营造美的环境与温馨的氛围。

(2)瑞吉欧教育的环境观

环境中的教育取向

a.教育是否成功,有赖于环境中各个要素是否具有教育的成分,是否充分地参与到教育过程中。

b.环境和教育相互依赖、相互包容、相互影响,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

c.瑞吉欧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环境的教育取向,即“环境的设计倾向于将所有与教育有关的事物相结合而发展。”这体现在:

第一,环境是“第三位老师”;

第二,环境是课程设置与实施的要素;

第三,环境是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幼儿与物之间互动的关键性因素;

第四,环境是最佳的“记录”方式之一。

瑞吉欧教育中环境创设的特色

a.校门口:会“说话”的展示长廊

用每一个精心的布置向来访者、家长传达学校的概况,一目了然,形象生动,无需语言解释和说明。

b.教室:分隔的两三个活动空间

新型的学习是个别或一组幼儿从各种不同的资源中提出问题并收集资料,然后重新与他人沟通;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是讲授者,而是敏感的观测者、监督者和训练者。

c.广场:点子和想法诞生的地方

幼儿园“广场”是以社区为基础的空间设计理念的具体表现,这里是各种想法和点子诞生和出发的地方。

d.工作坊:双手和心智探索的空间

工作坊是鼓励幼儿用各种“象征语言”表达世界的地方,是激发幼儿创造力的地方,也是教师进行研究的地方。

(3)华德福教育的环境观

有生命感觉的美和自然的环境

华德福教育十分重视人的感官发展和亲近自然的思想,要求成人为儿童提供能够呈现这个世界本来面目的自然环境;在儿童没有能力抵挡不美好和丑恶的内容之前,成人要尽量把世界上美好的一面呈现给孩子,在孩子内心种下向往美好的种子,随着孩子们心理力量和生命力量的强大,他们会正确对待世界的一些不美好,并且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

成人在儿童成长的环境中起重要作用

a.儿童有自己的生命信息,成人必须在了解和懂得这个生命信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来保护儿童,并帮助儿童适应这个世界。

b.成人必须为儿童准备一个可以供儿童发展的环境和跟儿童生命状态相适应的生活节奏,使儿童自然的生活节律逐渐地适应于社会的自然节律。

讲究自然、感受与内心相协调的环境

a.华德福教育的一大特色是人和自然的协调融洽,学校强调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平衡和谐,强调给儿童创造一个美丽、快乐和健康的环境。

b.华德福教育是从人的心灵发展出发,注重儿童身体与内在器官的成长,注重儿童自然地吸收天地自然气息,使物质的身体充满自然的力量。

(4)陈鹤琴“活教育”的环境观

为小孩子创造优良的环境

陈鹤琴先生曾总结道:“我们不得不为小孩子创造优良的环境”。原因在于:

a.儿童会接受外界的刺激;

b.这种刺激在脑中可以保留着;

c.儿童受到那种刺激到相当时期,会发生相当反应。

要有个审美的环境和科学的环境

a.审美的环境

陈鹤琴先生认为“爱美是儿童的天性,透过天性可以培养儿童的情感,陶冶儿童的性情”,为幼儿创设室外绿树成荫、鲜花盛开、草场菜圃等;室内有教育意义的挂图、小人书、画片等,让幼儿在美丽的环境里舒畅身心、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

b.科学的环境

科学的环境是带领幼儿栽培植物、布置庭院、浇水、锄草、收获种子、饲养动物等工作,通过儿童的双手和感官,不断理解自然界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践获得真知,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

以儿童的环境为中心的课程观

陈鹤琴认为,幼稚园的课程应以“儿童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中心,由于两种环境是儿童天天要接触的,所以应当利用这两种环境作为幼稚园课程的中心。

关于幼稚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a.让儿童参与创设环境;

b.儿童的兴趣是由于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

c.环境创设还要考虑儿童的特点。

2.心理学依据

(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环境观

概述

a.地位

机能主义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一种主要研究取向。

b.核心思想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是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的功能、功用而不是心理的结构、构造,认为这种机能可以在现实世界中产生显著的实际结果。

c.重要意义

机能主义因研究心理对环境的适应功能而知名,对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如何运用其环境思想有一定影响。

代表人物及观点

a.代表人物

机能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是詹姆斯。

b.主要观点

詹姆斯认为,环境对心理活动起到了一种模塑的作用,人的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可以被生活经验所改造,人的大多数习惯是在早期的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因而从早期教育开始就需注重对幼儿进行习惯的培养,成人则需要提供良好的环境。

机能主义心理学对环境创设的贡献

a.把人与环境的关系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避免了单纯关注人的心理结构的研究倾向,更具现实性。

b.机能主义心理学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提供了一种考察人与环境关系的独特视角,即从功能分析的角度理解人的心理活动,这对幼儿园环境创设而言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取向。

(2)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环境观

概述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体现了美国心理学和美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研究对象

a.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环境对人的外显行为的改造和控制作用。

b.行为主义后期的理论有所变化,开始在内部心理过程是否存在的问题上有所松动,尝试用客观的方法描述内部心理活动。

代表人物及观点

a.华生“环境决定论”

华生在心理学发展问题上突出的观点是环境决定论,认为一个人的人格是习惯系统的最终产物,“彻底改变人格的惟一途径就是通过改变个体的环境来重塑个体,用此方法使新的习惯加以形成。他们改变环境越彻底,人格也就改变得越多”。

此外,华生还提出一个重要论断,即构造上的差异和幼年时期训练上的差异就足以说明后来行为上的差异,认为早期训练的不同使人们行为更加不同。

b.斯金纳“强化控制原理”

在斯金纳看来,人类的一切行为都由环境决定,要改变行为必须先改变环境。他最关心的是环境在儿童行为发生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因此,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儿童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可以应用到很多场合,既可用于消除不良的行为,也可以用于巩固理想的行为。

c.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从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吸取大量认知心理学实验研究成果后又接受了一定的人本主义思想而形成的进而建构起观察学习理论。

(3)格式塔心理学的环境观

概述

a.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有一种天赋倾向,就是将其知觉世界组织得越简单越好。

b.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要义可以概括为“整体大于部分”,强调刺激或环境的整体性,认为人们对环境的知觉是以整体的方式进行的,而不是去认识分裂的片断。

环境的现象学特征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环境的现象学特征,这对环境创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a.格式塔心理学提供了一个视角,既把环境视为一个整体,强调整个环境对人的影响和人们对整个环境的知觉,是现代环境创造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观点之一。

b.格式塔心理学突出了人们对于环境的理解,即突出了环境的主观层面。人与环境的关系不是一分为二的,环境对于人来说不是纯粹的客观实在,环境的作用如何最终取决于人们如何认识和理解环境。

(4)精神分析学派的环境观

概述

精神分析学派是西方现代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独特的学派,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二势力”。它既是一种神经症的治疗方法和理论,又是一种潜意识心理学体系。

核心理论及地位

人格理论是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理论,在人格心理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认为所有的品德,必须能在实际活动和体验中纳入人格,才能陶冶出行善的能力。

重要意义

精神分析理论阐述的幼年生活经验和教育对于儿童人格健康发展的重大意义,帮助了众多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进步主义者加深了对其承担任务的理解,对这一任务的重要性有了更为透彻的认识。

(5)认知心理学的环境观

概述

皮亚杰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学派是当代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

主要观点

a.皮亚杰坚持从内因到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b.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即“同化”与“顺应”。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地丰富、提高和发展。

c.皮亚杰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提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主要是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及平衡化四个因素,其中物理环境的经验和社会环境的作用是发展的经典性因素。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一)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原则

1.幼儿园物质环境

(1)定义

幼儿园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包括:园舍建筑、设施设备、活动场地、教学器材、玩具学具、图书声像资料、环境布置、空间布局以及绿化等有形的东西。

(2)重要性

幼儿园物质环境是幼儿园整个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2.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原则

(1)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的园舍建筑、设施设备、活动场地、玩教具等有形的物质条件必须要符合国家颁布的相关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对幼儿的身体或心理没有危险和安全隐患以及不造成幼儿畸形发展。

(2)适宜性原则

幼儿园物质环境被赋予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功能,要发挥此功能,就必须坚持适宜性原则,按照两个“适合”对环境进行创设:

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特定年龄阶段的一般幼儿的身心特征,体现幼儿的年龄差异,满足幼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

适合幼儿的个性特点

幼儿园环境创设要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特点,包括每个幼儿的动机需要、兴趣爱好、学习方式、能力水平、性格特点等,使环境尽量体现个性化。

(3)丰富性原则

环境创设的丰富性原则是指幼儿园要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的幼儿发展目标,为全体幼儿提供足够的、多种多样的可供获取丰富的知识信息、情感体验以及活动技能等富含教育价值的物质条件。

活动空间上的丰富;

活动方式上的丰富;

活动对象上的丰富;

活动材料上的丰富。

(4)平衡性原则

平衡性原则是以丰富性原则为基础的补充性原则,即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不仅要考虑内容的丰富多样,更要关注环境中各种内容之间及其各种教育功能之间的相对平衡和全面。贯彻平衡性原则应在环境创设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平衡:

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平衡;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平衡;

各种感官发展的平衡;

知识的平衡与系统。

(5)效用性原则

效用性原则是指要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遵循效用性原则,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考量:

简易;

近便;

相关与结合、分隔与边界;

多功能。

(6)动态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要从空间、内容、材料、规则等方面关注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生成。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在可变空间上;

在可变内容上;

在可变材料上;

在可变规则上。

(7)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应尊重幼儿在环境中的设计、支配、管理的主体地位。主体性原则一方面强调幼儿在环境创设与使用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也强调幼儿在环境创设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8)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要使环境能够引发幼儿思考,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主动探索的能力。遵循启发性原则,要在环境创设时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了解知识经验,找到启发原型;

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

培养思维力;

主动探索。

(9)挑战性原则

挑战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要挑战幼儿的已有能力,并让幼儿的能力达到更高的发展。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

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构建探究的阶梯;

提供多种层次的挑战,适合不同水平的幼儿;

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多些探险活动。

(10)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物质环境时不应“闭门造车”,而应在空间、内容、方式和参与者等方面都体现出开放的理念,形成开放的幼儿园环境系统。遵循开放性原则,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空间上的开放;

内容上的开放;

方式上的开放;

参与者的开放。

(二)幼儿精神(心理)环境的影响和作用

1.幼儿精神(心理)环境

(1)精神环境的定义

精神环境又称心理环境,是指由人际关系、文化观念等无形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心理氛围。

(2)精神环境的影响

精神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潜在而深远的,物质环境只有凭借良好的精神环境,才能转化成幼儿的认知经验、积极情感和学习行为。

积极健康的精神环境是幼儿创造性、道德、认知、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发展的关键变量。

消极的精神环境不仅不利于幼儿的学习发展,甚至会对幼儿的情绪、行为习惯和人格产生消极的影响。

2.精神(心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1)良好的精神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良好的精神环境能使幼儿产生积极愉悦的情绪:

有助于形成幼儿活泼、开朗、信任和自信的性格特征;

有助于幼儿思维的活跃和智力的开发;

有助于幼儿整个机体的化学物质和免疫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2)不良的精神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不良的精神环境会使幼儿情绪不佳,整天生活在紧张和恐惧的气氛中,从而导致生理功能的障碍和紊乱;

不良的精神环境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使幼儿形成孤僻、抑郁、胆怯、不信任等性格特征,极大的扼杀了儿童的童真和天性。

3.教师言行在幼儿精神(心理)环境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1)教师的言行对幼儿安全感的影响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幼儿不同的特点,以不同的方式去抚慰每个幼儿。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和获得表扬的机会。

(2)教师的言行对幼儿自我价值形成的影响

教师要消除偏爱心理,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从而对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和自我价值感的形成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效应。

(3)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独立人格形成的影响

教师要尊重幼儿,把幼儿看做一个独立的人,一个有表达自己情感权利的人,一个既有优点又有不足,并且有自己愿望和期待的、需要别人尊重和注意的独立个体。同时,教师也要防止自身情绪和行为上的偏激,增强教育行为的理智性,减少冲动性,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幼儿创设出一个愉悦的精神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三)幼儿园精神(心理)环境营造的原则

1.多关注原则

(1)定义

多关注原则中的关注有两层含义:一是用眼睛看某人、某事;二是关心重视,用实际行动去对待某人、某事。

(2)多关注原则的注意事项

多关注“过程”,不仅仅关注“结果”;

多关注所有幼儿,不仅仅关注少数幼儿;

多关注生活活动,不仅仅关注教学活动。

2.多尊重原则

(1)定义

多尊重原则是从把儿童作为与成人一样拥有基本权利的人来尊重,到尊重儿童的天性;从尊重儿童的生理特征、个性特征,到尊重儿童的精神。

(2)多尊重原则的注意事项

尊重幼儿的经验;

尊重幼儿的情绪情感;

让幼儿学会尊重、激发幼儿“内在”自尊;

在实践中还要注意避免对尊重的误解。

3.多接纳原则

(1)定义

多接纳是一种平等公正的态度,是一种宽容博爱的情怀。作为幼儿教师在营造精神环境时,应以平等的态度、无私的情怀去真心接纳每一位孩子。教师的不公正态度是幼儿最不能忍受的,很容易引起师幼情感对立,也不利于和谐师幼关系的建立。

(2)多接纳原则的注意事项

接纳幼儿的个体差异;

接纳幼儿的“错误行为”。

4.多肯定原则

多肯定是指对幼儿的言行、情感等多给予正面的评价、积极的引导,少一些否定的评价和消极的惩罚。

5.多信任原则

(1)定义

多信任原则是指教师从教育理念和态度上能够相信幼儿的能力,并在与幼儿互动中能够有目的地鼓励幼儿进行自发的、有价值的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2)多信任原则的重要性

对幼儿的多信任是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基础。

信任幼儿,才能给幼儿学习的空间和机会;

信任幼儿,让幼儿形成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也帮助幼儿建立自信;

信任幼儿,在当今时代具有新的意义;

信任幼儿,就要从观念和行为上真正相信幼儿,与幼儿建立一种信任的师幼关系。

6.多赏识原则

(1)定义

多赏识原则是以人性为基础,为了满足幼儿内心的高层次需要,以建立和塑造幼儿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心理,进而使幼儿得到最大程度的全面发展。

(2)多赏识原则的注意事项

正确诠释赏识原则,防止出现“赏识”过程中的误区;

把握正确的赏识方向;

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赏”;

运用适度的赏识方法。

7.多支持原则

(1)定义

多支持原则是指教师应在幼儿的天性、学习、情感和自我评价等方面都给予充分的保护和必要的帮助。

(2)多支持原则的注意事项

(1)保护幼儿的天性;

(2)保护幼儿的作品;

(3)为幼儿提供有效的情感、方法和行为支持;

(4)建立支持网络,为幼儿提供支持平台。

8.多互动原则

(1)定义

多互动原则是指在营造幼儿园精神环境时,教师应与幼儿在有效的互动中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2)多互动原则的注意事项

互动的动因应从浓厚的事务性转向情感性;

互动的开启及控制应从教师转向幼儿;

互动的性质应从消极互动转向积极互动。

9.多自由原则

(1)定义

多自由原则是指在营造幼儿园精神环境时,要充分考虑给予幼儿自由的时空和充分的选择机会,让幼儿在“自由”的心理氛围中学习、探索。

(2)多自由原则的注意事项

教师应坚持多给幼儿自由,减少干预;

教师应提供幼儿足够的时间;

教师应提供幼儿充足的材料;

教师应让幼儿更多的选择。

10.多自主原则

(1)定义

多自主原则是指教师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在自我管理的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以满足幼儿的自主需要并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

(2)多自主原则的注意事项

满足幼儿的自主需要,激发其学习的内部动机;

合理安排活动,满足幼儿的胜任力需要;

在自主探究活动中,给幼儿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幼儿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三、幼儿园空间环境的创设

(一)幼儿园空间环境的基本构成

1.幼儿园空间环境

(1)幼儿园空间环境是由若干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有机构成的,与教师和儿童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物质空间。

(2)自然因素包括阳光、空气、地形、地物、山石、水体和花草树木等;人工因素包括建筑物、空间分割、内部空间的大小、形状、灯光、设备、人工小气候、装饰等人为的内容。

2.幼儿园空间环境的基本构成

(1)幼儿园空间环境是由幼儿园的园门、围墙、户外环境、走廊、楼梯空间、活动室外空间和活动室内空间等部分组成。

(2)室内室外活动场地的分隔组合以及利用,包括艺术饰品布置起来的环境空间的质量,不同的环境背景对幼儿园空间环境的创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都会使幼儿园空间环境呈现出很大的差异。

(3)幼儿园空间环境的创设,反映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的风俗风貌,更涉及幼儿园的建筑特点、绿化情况、人文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也是幼儿园良好的保教环境所必需的生态环境的物质基础,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二)幼儿园空间环境创设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1.创设空间环境的原则

(1)童趣性原则

童趣性原则是指在创设幼儿园空间环境时应尽力突出设计方案的童趣化,采用幼儿所熟知的童话故事中的建筑造型设计,这对幼儿有一定的吸引力。

(2)独特性原则

独特性原则是指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的空间环境创设要求都有所区别和差异,应结合本地、本园的特点,创设出有自己特色的空间环境,而不能生硬照搬模仿别人的做法。

(3)启发性原则

一个有启发性和支持性的环境能始终吸引儿童,激发孩子的构思、想象和创造,从而使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4)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强调创设环境与幼儿发展的互动关系,即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都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并使幼儿与周围环境产生积极的相互作用。

(5)艺术性原则

艺术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的空间环境应在色彩和造型上符合幼儿的审美特点,给幼儿以美的视觉享受。要从幼儿出发,尊重、理解幼儿的审美需求,使环境适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将幼儿园设计变成温馨、充满美的童趣、幼儿喜爱的乐园。

(6)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幼儿环境创设中的最基本原则,它要求幼儿园环境中的设施、设备必须具备足够的安全性,这是幼儿活动的基本保障。幼儿园及幼儿教师要因地制宜,注意幼儿园环境中的各个细节是否安全,加强管理,经常进行扎实的地毯式排查,把安全摆在首位。

2.幼儿园空间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

(1)舒适度要求

人体对环境的舒适度要求包括空气、采光、温度、声音及色彩等方面,幼儿只有在空气清新、采光好、温度适宜、安静、色彩清新明快、鲜艳不失雅致的环境中生活、游戏、学习,才是舒适的。

(2)适宜度要求

适宜度要求是指幼儿园空间环境的创设,应适宜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幼儿的人体尺度是确定环境设施和环境景观的重要依据之一。幼儿园空间环境的创设要考虑到幼儿视觉器官的特点。

(3)和谐要求

环境美包括自然景物美、建筑美、园林美、雕塑美、绘画美、书法美、工艺美等,幼儿园环境要着重协调环境与人之间、环境诸要素之间、各要素内部组织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寻求环境的整体审美效果。

(三)幼儿园室内外空间环境的创设

1.户外空间环境的创设

户外空间环境是指幼儿园教室以外的空间环境,包括园门及围墙、绿化绿地、幼儿户外活动场所等。

(1)园门及围墙

园门及围墙是幼儿园给人的第一印象,其设计要美观、简洁、明确,既体现幼儿园的教育特点,又能成为儿童喜欢向往的地方。

(2)园区绿化环境

环境美化离不开绿化,绿化的基本方法有:

广植树木,多种花草;

建立雕塑、几何形石块通道、鹅卵石铺出的小径;

开辟小荷塘、修建流洒的喷泉,堆砌嶙峋的假山、转动的水车、安装装饰灯等。

(3)户外游戏活动场

游乐设施区

游乐设施应设置在软质地面上(沙地、草坪、塑胶地垫、自然土地),必须定期检查、维修,及时消除事故隐患,要经常高度重视安全。

体育活动区

运动场和固定器械是体育活动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设置有跑道的运动场,为幼儿提供各种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运动器械。体育活动区的设置应注意:

a.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幼儿的需要,合理地配置不同种类的运动器械。

b.要根据运动器械的功能放置于不同的区域。

c.每一件运动器械的间隔位置应留有适当的空间。

戏水玩沙区

a.戏水玩沙区域的造型应讲究实用性,高度以幼儿为标准。

b.在戏水池和玩沙区域中要放一些活动器件和活动材料。

c.所有的材料、器械、工具必须无棱角锋刃,保证绝对安全。

种植饲养区

在种植区域内,多准备一些小花盆及种植工具,让幼儿动手种植一些较容易生长的蔬菜、花卉。幼儿通过播种、浇水、施肥、收获全过程,从中了解植物的习性、特点及它们的生长周期,体验劳动的辛苦与收获的快乐。

建筑物外墙面

外墙装饰可采用绘画、镶嵌画、浅浮雕等手法,装饰风格可采用儿童画、卡通画形式,整体上要有儿童生活气息,色调要明亮,清新夺目,富有童趣。

2.室内空间环境的创设

室内空间环境是指幼儿园主体建筑物内部环境,包括门厅、走廊、过道、楼梯、悬挂物等室内公共部分和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活动室、生活区等专用空间。

(1)门厅

重要性

门厅是所有进出人员的集散地,是幼儿、家长、教职员工以及内外宾客每日必经之地,其空间环境创设的影响面也比较大。

设置要点

门厅一般较宽敞,可采用大型壁画、设橱窗、展柜,陈设幼儿美工作品,让人们驻足观赏。门厅布置要和建筑艺术设计统一起来,力求达到良好的整体视觉效果。

(2)走廊

利用走廊陈设帮助幼儿学习一些生活与科学小常识。布置作品或装饰物可采用平面粘贴或立体悬挂等方法。

(3)楼梯

沿着楼梯墙面,可以设立画廊,悬挂各种工艺美术品,增加展示艺术作品的空间。

根据楼梯特点、运用剪贴、手绘等方法制作专门的墙饰。

楼梯的拐角处,可巧用塑料花或装饰植物来点缀。

在楼梯的台阶、护栏上还可以配合楼层总体色调,用彩色油漆进行处理。

(4)悬挂物

重要性

悬挂物是幼儿园空间环境布置的主要饰物,能使幼儿园充满活力。

设置要点

a.悬挂物的位置要根据需要,不能随意悬挂,一般在走廊、楼梯口上方、各类活动室、大厅都可悬挂;

b.要根据不同功能、教育需求、季节、不同节日、教育主题和内容等来选择悬挂物;

c.要注意颜色搭配,悬挂物的放置标准高度应至少高于幼儿三个头以上;

d.悬挂物必须定期更换或清洁;

e.应考虑到总体环境色彩的统一、协调,这样才能建构和谐、轻松的环境气氛。

(5)活动室

幼儿园的活动室按功能分为:

多功能活动室

多功能活动室一般是幼儿园里的大型活动室,可供开展音乐、体育、游戏、观摩、集会以及陈列幼儿作品等活动,有的还具有开展表演活动、体育活动项目的功能。

专用活动室

专用活动室是幼儿园根据教育教学需要专门设置的有着特定功能的活动室,如美工活动室、舞蹈室、图书室、电脑室等,这类活动室常和幼儿园的特色教育活动相联系。

班级活动室

班级活动室是幼儿园各年龄班幼儿进行教学和室内活动的基本场所。活动室的家具以玩具柜为主,一般靠墙安置最节省地方,以使幼儿活动有较大的空间。

(6)生活区

幼儿在生活区主要是睡眠和盥洗,其装饰应体现一定的“安静”,一般采用有关睡眠的造型设计,其色彩宜柔和,形式要简洁。

四、幼儿园墙饰的设计与制作

(一)幼儿园墙饰的分类方式和设计要点

1.幼儿园墙饰的分类

(1)常规墙饰设计

常规墙饰设计主要体现为针对幼儿园各区域场所做的装饰性或功能性墙饰设计。一般情况下,常规墙饰使用的时间往往较长,因此对墙饰设计的整体性和装饰性有较高的要求。

(2)主题活动墙饰设计

主题活动墙饰设计是在一段时间内,教师与幼儿围绕具有内在脉络或价值关联的中心内容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设计主题墙饰,不仅要求主题鲜明突出,体现相关阶段教育内容,而且还要求在教室整体的设计风格和内容上都有明确的呼应和协调。

(3)互动墙饰设计

概述

互动墙饰设计是让幼儿参与墙饰材料的准备和制作的过程,师生互动共同完成的一种墙饰制作形式。

意义

互动墙饰不仅可以成为幼儿最关注的地方,也能成为他们尽情想象、创造与自我表现的舞台。同时,互动墙饰能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墙饰的教育作用。

2.幼儿园墙饰的设计要点

(1)墙饰设计应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

(2)构思要新颖,立意要独特;

(3)注重画面构图、情节的对比表现;

(4)装饰手法与材料运用的多样性;

(5)力求与整体环境相协调;

(6)以幼儿的视角为中心;

(7)提升整体设计意境。

3.互动墙饰的设计要点

(1)定义

互动墙饰设计实质是一种以环境创设为主体,寓教于乐的综合教育活动设计,它不再局限于墙壁的装饰美化设计,而是包含师生相互游戏的随机设计,以及引导幼儿参与展示的创意设计。

(2)意义

互动墙饰设计具有极强的组织性和偶然性,是最具挑战性的墙饰设计,也是幼儿园教师必须掌握的综合技能。

了解和掌握各年龄班幼儿的特点;

正确选择各年龄段幼儿互动墙饰的制作内容;

设计教学活动方案;

调动幼儿参与制作的积极性。

(二)幼儿园墙饰设计的基本要素及色彩运用

1.设计造型的基本法则

(1)形式美的法则

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协调等规则,都建立在点、线、面三种基本形态的构成关系上。

(2)常用的造形方法

影像变形法;

省略法;

夸张法;

变形法;

摹拟法;

巧合法;

添加求全法;

工艺变形法。

2.设计色彩的基本法则

(1)色彩理论要点

色相、纯度、明度称为色彩的三要素。在运用色彩原理处理画面时,要根据不同的配比规则,分为写实色彩、装饰色彩及意象色彩。

(2)装饰色彩运用规则

色调处理、色彩的对比、色彩的象征性。

(三)幼儿园墙饰的制作技法

1.装饰壁画手绘技法

(1)材料介绍

水粉、油画与丙烯是常用的几种便利颜料,丙烯颜料的使用中包含了水粉和油画绘制的一些特性。

丙烯颜料属于人工合成的聚合颜料,是颜料粉调和丙烯酸乳胶制成的,其特点是无毒、颜色鲜艳、能被油和水调和,干后还能防水,适合室内外壁画绘制的需要。

(2)制作步骤

做底

在进行过光洁处理的平整壁面上,用白乳胶调立德粉做底,也可将现成的丙烯底料涂在墙壁上。

绘制

将画好的小稿用打格子放大的方式,或采用放幻灯的方式放大到墙面上,用毛笔勾勒轮廓,确定造型。

2.平面剪贴装饰画技法

(1)喷染法

用罐装喷漆喷涂,或牙刷蘸颜色在金属网、笔杆上反复擦刷,可用两种以上的色彩对应喷染,会呈现丰富的晕染渐变效果。

(2)平贴法

用彩色纸等材料,剪刻出变形夸张的人物、动物、植物等景物,再将剪刻好的造型,略有前后、高低之分的巧妙粘贴在一起,完成壁画的整体制作方法。

(3)边缘弯曲法

在平贴法的基础上,将剪好的纹样边缘略为弯曲成小弧度,使单薄的美术卡纸变成具有立体感的景物。同时,粘贴时讲究前后、高低的区别和色彩协调等艺术效果。

(4)绳贴法

在平贴法的基础上,运用各种质地、粗细不同、色彩各异的线状材料,在图案中或沿色块边缘绕贴,或直接贴成各种形状,能有效地增强平贴装饰画线条的表现力。使画面生动而富有动感。

3.玻璃粘贴装饰画技法

(1)概述

玻璃粘贴装饰画是幼儿园常见的装饰形式,在设计制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玻璃和粘贴颜色纸具有透明光亮的特点,在设计时要考虑几块颜色并置搭配的效果;

要尽量追求景物的变形、夸张,不宜采用与自然对象一模一样的细节和色彩;

应将窗门的几块玻璃连在一起整体构思,构图纹样要巧妙安排,切忌支离破碎地粘贴;

色彩应是主观色块在画面上并置的协调美,注重搭配的完整美;

大块色应与精美的细节相结合,景物纹样装饰造型要优美,空出的白细线要整齐自然。

(2)制作方法

设计草图,定稿勾出轮廓线,在样图上排好序;

拓印在即时贴纸上,再精心剪刻;

对号粘贴在玻璃上;

如需细部的刻画,可用铅笔直接描绘细线条,用小刻刀刻出细纹样;

当图形呈现出空芯线状造型,需刻除大面积空隙时,可用转印膜将剪刻好的图形完整地转印到玻璃上。

4.半立体纸雕装饰画技法

(1)概述

半立体纸雕装饰画是介于立体构成和平面剪贴之间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在平面材料上对某些部位进行立体加工,使之在视觉和触觉上都具有立体感。

(2)前期设计要点

注重动静对比的节奏感,既强烈有序,又略有变化;

选择恰当的表现手法;

整幅墙饰设计风格要统一;

注重质感搭配。

(3)基本技法

剪开线;

勒压线;

折叠。

5.综合材料装饰画技法

(1)概述

综合材料装饰画是指利用生活中的边角料和废旧材料,经过剪、刻、拼贴等工序得到优美的装饰画。这种技法不但省钱,而且精美别致、富有创意,是一种变废为宝的低成本的教育资源。

(2)设计构思

综合材料组合装饰画的表现形式:

抽象化造型,即从具体物象中能够感受到抽象带来的一种特殊美感;

写实造型,即较为真实地反映出某个具体人、具体场景、具体情节,给人以写实的艺术美。

(3)选材与制作

天然材料;

纺织材料;

生活废旧品材料;

纸张类材料。

五、幼儿园常见活动区的创设

(一)幼儿园创设常见活动区的意义与原则

1.常见活动区

常见活动区是指幼儿园在活动室内或室外常见的区域设置,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主动地练习、巩固原有的知识,并获取知识经验,以提供合适的活动区域、多样化的活动材料、情境化的游戏形式,使幼儿得到可自主发展的场所。

2.创设常见活动区的意义

(1)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促进幼儿的潜能发挥;

促进幼儿主动性的发展;

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对教师发展的意义

常见活动区环境创设是评价教师素质的标准之一;

常见活动区环境创设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手段之一。

3.创设常见活动区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共同发展原则;

(4)动态性原则。

(二)幼儿园常见活动区的功能和基本要求

1.各类常见活动区的功能

(1)美工区

美工区是让幼儿进行美术和手工创作的活动区,在这里,幼儿可以画画、涂色、搅拌、折纸、创作贝壳项链、制作图书、贺年卡等。

(2)积木区

积木区是让幼儿操作积木的活动区,在这里,幼儿能利用积木自由地进行建构和组合。

(3)角色扮演区

角色扮演区是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的活动区,角色扮演区包括餐厅、超市、医院、邮局、车站、建筑工地、娃娃家等。角色扮演区的场景都是幼儿日常生活的内容。

(4)科学区

科学区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活动区,探索的内容包括动植物、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等,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5)图书区

图书区是幼儿进行阅读的活动区,在这里,幼儿可以阅读图书,培养幼儿对画面和文字的理解能力,从小培养阅读兴趣。

(6)木工区

木工区是幼儿用木材等材料,制作各种各样东西的活动区。在木工区中,幼儿用木头、螺丝钉等材料,通过铁锤、钳子等,制作一些小的物品。

(7)音乐区

音乐区是通过音乐元素的运用和音乐氛围的营造来引导幼儿欣赏音乐作品,表达音乐情绪,进行音乐表演和创作的区域。在其中,幼儿可以进行使用乐器、听音乐、音乐表演等活动。

(8)沙水区

在沙水区中,幼儿可以体验沙和水的乐趣,幼儿可以堆砌堡垒、围栅栏、在沙地上写字,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通过混合、填充、塑造等,学习空间、数字等概念。

(9)电脑区

幼儿电脑软件能帮助幼儿学习,用电脑学习的好处在于电脑的反馈明确,跟幼儿的互动性强。所以有条件的幼儿园应该在教室中设置电脑区。

(10)益智区

益智区的游戏主要是桌面上的小型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手部小肌肉,促进幼儿思考问题。

(11)语言区

语言区是通过丰富的语言环境,激发幼儿语言表达与运用的兴趣,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区域。在语言区中,幼儿可以进行阅读、听故事、朗诵、演讲等活动。

(12)数学区

数学区是通过创设充满数学元素的环境,激发幼儿探索数量、几何的世界,发展其数、量、形、空间等概念的区域。在数学区中幼儿可以开展与数字、形状、空间等有关的游戏。

2.常见活动区设置的基本要求

(1)活动区的选择

选择活动区: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需要和兴趣、现有的资源等进行设置;

还要考虑现有的资源,如空间的布局、已有的材料设施、设置哪些活动区等。

(2)活动区的空间利用

活动区的面积要恰当;

活动区的空间利用要充分。

(3)活动区的功能开发及情境布置

活动区可展示幼儿作品;

用环境暗示规则;

适当布置活动区的情境;

恰当放置活动材料。

(4)活动区的人数管理

设置进区卡;

设置“身份卡”。

(5)活动区的分隔

活动区之间的分隔应明显;

关联性大的活动区应相邻设置;

活动区之间的封闭性应不同;

保证活动区之间的“路线”流畅和安全。

(6)活动区材料及其投放使用要求

材料的种类

按照材料的结构化程度可以将活动区的材料分成以下三种类型:目标导向式、自由开放式、探索发现式。

材料的获得

市场上选购、教师制作、幼儿和家长制作。

材料投放及使用要求

目的性、层次性、多样性、年龄差异性、动态性。

(三)幼儿园常见活动区材料和管理

1.常见活动区的材料

(1)常见活动区材料的选择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主要是借助材料进行学习的,给幼儿提供丰富的、适宜的材料,就是给幼儿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能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适宜的材料是指那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有利于幼儿主动游戏的玩具和材料,其实质就是自由的、能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的游戏材料。

(2)常见活动区材料的投放

材料的复杂性体现在材料的投放要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以保持幼儿有探究材料的兴趣,还要在材料中隐含着教育性原则,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探究结果。

材料的投放要点:

材料应具有操作性;

材料应具有启发性,投放要有目标性;

投放材料应丰富多彩,把握比例适度;

投放材料要有针对性;

注意材料的安全性。

2.常见活动区玩具材料的管理

(1)材料的收集准备

活动区的主要材料来源:一是幼儿园购置的,二是教师、幼儿、家长等收集自制的。

(2)玩具材料的整理、存放和保管

活动区玩具材料的摆放应是开放式的,能供幼儿自由选择和取放;

玩具材料应当分类放在开放性的、低矮的架子上,分类用容器摆放;

玩具材料应摆放整齐,分类清楚,贴好标签,放在固定地方。

(3)玩具材料的清洗、消毒和维护

皮毛、棉布制作的玩具,可放在日光下曝晒几小时;

木制玩具,可用煮沸的肥皂水烫洗;

铁皮玩具,可用肥皂水擦洗,再放在日光下曝晒;

塑料和橡胶玩具,可用配制的消毒水浸泡1小时,然后用水冲洗、晒干。

(六)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一)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优势和合作的重要性

1.幼儿园、家庭与社区各自的优势

(1)幼儿园是专业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在这里受的教育是规范的;

(2)家庭是幼儿生命的摇篮,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

(3)社区是幼儿生活的地方,社区有极为重要的教育资源。

2.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的重要性

(1)合作会使教育优势互补,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2)合作会让教育环境更好,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3)合作会更加科学地教育幼儿,取得的教育效果更好;

(4)合作会增加三者相互理解,会减少矛盾的发生;

(5)合作会让幼儿成长更加顺利,有利于幼儿生活更加快乐。

(二)教师与家庭沟通和交流的基本方法

1.口语交流法

(1)家访

定义

家访是保教人员到幼儿家里进行的调查访问。

类别

一般分为幼儿入园前和幼儿入园后两种家访。

要点

a.每次家访之前,保教人员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b.制订家访的计划,确定家访的目的、内容,提些什么问题,大概要了解什么情况等。

c.家访后及时分析记录每个幼儿的印象和感受。

(2)家长会

家长会是幼儿园园长将全园或者班级教师召集家长在一起开会的家长工作形式,是幼儿园经常组织的家园交流的活动。

(3)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幼儿园根据幼儿的家庭教育情况,组织家长来园听家庭幼教知识讲座,宣传先进的幼教理念、介绍科学育儿知识、纠正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提高充实家长的保教知识。

(4)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

定义

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是组织幼儿家长相互交流家庭教育经验的活动。

要点

a.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可由全园、班级组织进行,也可以按社区或兴趣分组进行。

b.园长、保教人员选优秀的家长给大家交流,介绍自己教子的具体做法,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解答现场家长的提问和咨询。

(5)解惑沙龙

解惑沙龙是指幼儿园或班级围绕当前家长教育孩子感到困惑的一些问题,请来一位幼教专家,组织感兴趣的家长参加,采取面对面的互动式、讨论式、探讨式的聚会,家长和专家一起讨论、分析和探讨,提出解答的措施和具体方案,排除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困惑。

(6)交谈

定义

交谈是幼儿园保教人员常用的一种和家庭沟通交流的形式,包括面对面交谈、电话交谈、QQ或微信交谈等。

要点

a.在交谈之前,应对家长的个性有所了解;

b.要用日常用语;

c.应注意谈话的技巧,可先拉家常,后入主题,并且语言简洁、意思明确;

d.正面肯定表扬他孩子的长处,拉近与家长的距离,并善于委婉地向家长提出合理建议。

(7)家庭教育咨询

定义

家庭教育咨询是指家长就家庭教育问题来园咨询、寻找良策的一种活动形式。

要点

a.咨询活动开展之前,应向家长发出通知,告诉咨询的时间、地点、参加咨询的人员等,以便家长选择安排;

b.咨询时,咨询人员应热情真诚、富有耐心和同情心,能仔细倾听家长的倾诉,并作出开导和指导措施。

2.文字交流法

(1)宣传栏

定义

宣传栏是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包括幼儿园的宣传橱窗、全园作品展示栏、班级家园桥等。

内容

a.介绍全园或本班的工作计划和教育活动内容;

b.展览幼儿的作品,如幼儿的书画、手工作品;

c.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技巧;

d.给家长赠送育儿书、园报、画报、宣传资料等,开创园内网站、QQ群、手机短信等多种文字交流形式。

(2)家园联系本

家园联系本是一种很好的联络手段,适合寄宿制的幼儿园,解决家长和教师见面较少不能及时交流的问题。

(3)问卷调查

为更加真实地了解幼儿在家表现和家长的观念和态度,教师采取设计综合问卷的方式,调查幼儿在家的各种表现和家庭教育各方面情况。

一般综合调查设在新生入园之前,而专题调查设在制订幼儿个别教育计划或专项教育计划之前。

设计的问卷应注意条理清晰、语意清楚,尽量避免家长产生误解。

3.参与活动法

参与活动法是指幼儿家长参加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和管理的一种方法。

(1)观摩

观摩是通过组织家长参观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对活动进行实例分析,从而增进其对幼儿园了解的一种方法。

(2)节日庆祝和开放日

每年都有一些节日幼儿园会组织庆祝活动,如六一国际儿童节、元旦、三八妇女节等;

定期和不定期的家长开放日,如游艺活动、亲子同乐活动等。

(3)服务

幼儿园为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鼓励家长自愿来幼儿园做些义务劳动。家长体验了幼儿园工作的辛苦,便会进一步促进家长与保教人员的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了家园之间的了解,加深了相互的理解和配合。

(4)管理

很多幼儿园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安全巡视小组、家长帮帮团等,这些小组都乐于参加幼儿园的一些管理工作,了解幼儿园的计划和要求,为幼儿园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

(三)教师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基本原则

1.教师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基本原则

(1)关爱每个孩子的原则;

(2)平等信任的原则;

(3)灵活运用技巧的原则;

(4)遇事冷静坦诚的原则。

2.教师与家长沟通和交流要注意的方面

(1)沟通时要注意态度和语气;

(2)要采用多种途径与家长交流;

(3)要多征求家长的愿望、需求、意见;

(4)要经常更换信息栏;

(5)谈幼儿行为问题时,要特别慎重选用恰当方式与家长沟通;

(6)特殊事件主动坦诚与家长沟通;

(7)要保护幼儿家庭隐私;

(8)要冷静处理与家长、幼儿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