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27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机会成本

答: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更有利的用途时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资源是稀缺的;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从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

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上。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

2基尼系数

答:基尼系数是根据洛伦兹曲线来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它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在20世纪初提出。

说明: 9-4

图1 洛伦兹曲线

在图1中,不平等面积(洛伦兹曲线ODL与45°线之间的面积A)与完全不平等面积(OHL与45°线之间的面积A+B)之比,称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若设G为基尼系数,则:G=A/(A+B)。

显然,基尼系数不会大于1,也不会小于零,即有0≤G≤1。

可见,基尼系数是洛伦兹曲线与三角形斜边之间的面积与整个三角形之间的面积的比例。若A=0,基尼系数等于0,收入绝对平均;若B=0,基尼系数等于1,收入绝对不平均,即全社会收入为一人所有。实际基尼系数在0与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3垄断竞争厂商的d需求曲线

答:垄断竞争厂商的d需求曲线也称之为主观需求曲线,它表示: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中的某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而其他厂商的产品价格都保持不变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4自动稳定器

答: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通常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农产品维持价格以及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等。例如,在萧条时期,个人收入和公司利润减少,政府所得税收入自动减少,从而相应增加了消费和投资。同时,随着失业人数的增加,政府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支出必然要增加,又将刺激个人消费和促进投资。

但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配合需求管理来稳定经济,而本身不足以完全维持经济的稳定;它只能缓和或减轻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的程度,而不能改变它们的总趋势。因此,还必须采用更有力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措施。

5萨伊定律

答:萨伊定律的含义是任何产品的生产除了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求外,其余部分总会用来交换其他产品,即形成对其他产品的需求。萨伊定律是法国古典经济学家萨伊在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中提出的著名论点,即供给自动创造需求。每个人实际上都是在用自己的产品去购买别人的产品,所以卖者必然也是买者。一种产品的供给增加,实际上也是对其他产品的需求增加;一国供给能力增加1倍,所有商品供给量增加1倍,购买力也同时增加1倍。得出的结论是:总需求总是且必定是等于总供给,经济总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

6理性预期

答:理性预期是指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理性预期由约翰·穆思在其《合理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1961年)一文中首先提出。实际上,理性预期包含以下三个含义: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为了追求最大利益,他们总是力求对未来作出正确的预期。为了作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在作出预期时会力图得到有关的一切信息,其中包括对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系统了解和有关的资料与数据。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的错误。

简言之,理性预期的意思是: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理性预期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重要假设之一(其余三个为个体利益最大化、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假说),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攻击凯恩斯主义的重要武器。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一垄断者如果有一线性需求函数,总收益增加时,(  )。

A.边际收益为正值且递增

B.边际收益为正值且递减

C.边际收益为负值

D.边际收益为零

【答案】B

【解析】垄断者不会在需求曲线弹性小于1的地方生产,即其生产应在需求曲线中点的左边,此时总收益是递增的,边际收益为正值且一直递减。

2在下列情形中,何种情况意味着是吉芬物品?(  )

A.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都为正

B.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都为负

C.需求收入弹性为正,需求价格弹性为负

D.需求收入弹性为负,需求价格弹性为正

【答案】D

【解析】吉芬商品是特殊的劣等品。收入增加时,需求会减少,因此需求收入弹性为负。当价格增加时,需求会随之增加,因此需求价格弹性为正。

3已知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代替率为4,现在如果希望生产的产品数量保持不变,当劳动的使用量要减少3个单位,则需要增加资本(  )。

A.7个单位

B.0.75个单位

C.15个单位

D.12个单位

【答案】D

【解析】边际技术替代率为:MRSLK=-∆K/∆L=-∆K/(-3)=4,则∆K=12。

4已知对面包的需求符合需求法则,面包的需求价格弹性为1.4,需求收入弹性为1.3,面包对于蛋糕价格的变化的需求交叉弹性为1.5。假设前一期面包的销量为100个,如果面包价格提高5%,消费者收入增加10%,蛋糕价格下降2%,则本期面包的销售量为(  )。

A.123个

B.117个

C.103个

D.97个

【答案】C

【解析】面包的需求价格弹性为1.4,面包价格提高5%使得面包需求量下降7%;需求收入弹性为1.3,消费者收入增加10%使得面包需求量上升13%;面包对于蛋糕价格的变化的需求交叉弹性为1.5,蛋糕价格下降2%使得面包需求量下降3%。因此,综合来看,本期面包的销售量上升3%,为103个。

5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为U形的原因与(  )。

A.内在经济与不经济有关

B.外在经济与不经济有关

C.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有关

D.不变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有关

【答案】A

【解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U形特征是由长期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决定的。在企业生产的扩张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平均成本下降,即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成本经历一段递减阶段以后,资本设备和专业化利益全被利用,这时可能进入报酬不变,即平均成本固定不变阶段;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管理的困难和成本增加,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平均成本上升,即规模不经济。正是因为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作用,决定了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

6一个厂商的总收益为80000美元,劳动成本为40000美元,原料成本为20000美元,设该厂商若为其他人工作可赚15000美元。则该厂商的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分别为(  )。

A.40000美元和20000美元

B.20000美元和40000美元

C.5000美元和20000美元

D.20000美元和5000美元

【答案】C

【解析】会计利润为:80000-40000-20000=20000(美元),经济利润为:20000-15000=5000(美元)。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C=AC时,MC达到极大值

B.MP<AP时,AP达到极大值

C.MC<AC时,AC上升

D.MP>AP时,AP上升

【答案】D

【解析】A项,MC=AC时,AC达到极小值;B项,MP<AP时,AP下降;C项,MC<AC时,AC下降。

8若某政府部门对一个自然垄断厂商的限价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则此时(  )。

A.价格等于边际收益

B.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但厂商在亏损

C.价格等于平均成本,厂商经济利润为零

D.价格等于平均可变成本,但厂商存在亏损

【答案】B

【解析】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此时P=MC。由于自然垄断厂商是在AC曲线下降的规模经济阶段生产,则MC曲线必定位于AC曲线的下方,按边际成本决定的价格小于平均成本,此时厂商亏损。

9微观经济学中的短期是指(  )。

A.一年或一年内的时期

B.在这一时期中所有投入要素是固定不变的

C.在这一时期所有投入要素都是可以变动的

D.在这一时期中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是固定不变的

【答案】D

【解析】在微观经济学中,短期是指在这一时期中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是固定不变的,长期是指在这一时期中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可变的。

10在一种只有固定生产成本的产品的生产活动中,六个规模相同的寡头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为P=140-Q,若厂商采取古诺竞争策略,并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  )。

A.行业的总供给为100个单位产品

B.每个厂商生产20单位产品

C.市场价格为10

D.上述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B

【解析】其中一个厂商的利润函数为:π1=(140-Q)Q1-TFC,由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可得:140-Q1-Q=0,与其他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联立可得:Q1=Q2=…=Q6=20,市场价格为20,行业总供给为120。

11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  )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储蓄、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D.储蓄、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答案】A

【解析】根据支出法可得:GDP=C+I+G+(X-M)。其中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的支出。

12二部门经济中,如果企业投资不变,家庭增加储蓄而减少消费,均衡时,(  )。

A.GDP不变,储蓄不变

B.GDP下降,储蓄不变

C.GDP不变,储蓄下降

D.GDP下降,储蓄下降

【答案】D

【解析】二部门经济中,Y=C+I,如果消费减少,投资不变,则GDP下降。储蓄与GDP是正相关的,GDP下降,最终会导致储蓄下降。

13三部门经济中的平衡预算乘数是指(  )。

A.政府预算平衡时的乘数

B.政府支出和税收同方向同幅度变化时,国民收入变化与政府支出变化之比

C.政府转移支出和税收同方向同幅度变化时,国民收入变化与政府转移支出变化之比

D.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同方向同幅度变化时,国民收入变化和政府购买支出变化之比

【答案】B

【解析】在三部门经济中,当政府支出和税收同方向同幅度变化时时,国民收入变化与政府支出变化之比就是平衡预算乘数。

14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的右上方,LM曲线左下方的区域中,则(  )。

A.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D.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答案】C

【解析】位于IS曲线右上方表明产品市场存在超额产品供给,位于LM曲线左下方表明货币市场存在超额货币需求。

15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蓄,是因为(  )。

A.吸收的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适合的贷款对象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超额储蓄说明存在大量的闲置资金未被应用到生产中去。从银行的角度而言,可以从存款和贷款两方面找到原因。吸收存款太多、向中央银行大量贴现都增加了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而同时缺乏贷款对象,此时存贷款之间就出现较大差异。

16在下述哪种情况下,挤出效应易发生?(  )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投资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投资支出对利率敏感

C.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投资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投资支出对利率也不敏感

【答案】B

【解析】挤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包括: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B项,货币需求对利率越不敏感,说明货币稍有变动,就会引起利率大幅度变动,当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货币需求增加所导致的利率上升就越多,挤出效应越大;同时,投资需求对利率敏感,说明投资的利率系数越大,一定量利率水平的变动对投资水平的影响越大,挤出效应越大。

17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是因为(  )。

A.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厂商对劳动需求增加

B.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所得税增加

C.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原物料涨价

D.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劳动生产率下降

【答案】A

【解析】厂商对劳动需求增加,说明供给增加,因此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BC两项,所得税增加和原物料涨价都增加了生产的成本,厂商会减少生产,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D项,劳动生产率下降,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18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

A.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相互替代关系

B.传统菲利普斯曲线仍然有效

C.在价格很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仍存在替代关系

D.自然失业率是可以变动的

【答案】A

【解析】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从自然失业率出发的垂直线,说明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19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人均储蓄量给新增工人配备一定量的资本并替换了折旧后仍有剩余,就会表现为(  )。

A.资本广化

B.资本狭化

C.资本深化

D.资本浅化

【答案】C

【解析】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为:资本深化=人均储蓄(投资)-资本广化。总计为(n+δ)k的储蓄被称为资本广化,而人均储蓄大于临界投资所必要的数量时,k增加,这属于资本深化。

20名义粘性是指(  )。

A.名义工资和名义价格在一定时期不随物价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B.名义工资和名义价格随物价水平的变化而迅速变化

C.名义工资和名义价格先于物价水平发生变化

D.名义工资和名义价格是一成不变的

【答案】A

【解析】B项表明工资、价格具有完全伸缩性;D项属于名义价格和工资的刚性。

三、计算题(每题7分,共42分)

1某垄断者的短期成本函数STC=0.1Q3-6Q2+140Q+3000。为使利润最大化,他每月生产40单位产品,由此赚得的利润为1000。求:

(1)满足上述条件的边际收益MR、销售价格P和总收益TR的值。(3分)

(2)若需求曲线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计算需求曲线在均衡点的点弹性值,并推导出需求曲线方程。(4分)

解:(1)厂商的边际成本函数为:SMC=0.3Q2-12Q+140。

根据利润最大化条件MR=SMC可得:MR=SMC=0.3×402-12×40+140=140。

利润函数为:π=40P-(0.1×403-6×402+140×40+3000)=1000。

解得:P=160。

总收益为:160×40=6400。

(2)假设反需求方程为:P=a-bQ。

根据已知条件可得:

解得:a=180,b=0.5。

因此,需求曲线方程为:P=180-0.5Q。

均衡点处的点弹性值为:ed=-(dQ/dP)·(P/Q)=2×(160/40)=8。

2假设只存在两种商品X和Y,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H2X2Y,H代表消费者每周(每周按80小时计)的闲暇小时数,其工资率为20元/小时,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工作时间的长短,问:

(1)消费者每周愿意工作多少小时?(5分)

(2)他会把多大比例的收入用来购买商品Y?(2分)

解:(1)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为:YPY+XPX=(80-H)×20=1600-20H。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为:L=H2X2Y-λ(YPY+XPX-1600+20H)。

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L/∂X=2H2XY-λPX=0

∂L/∂Y=H2X2-λPY=0

∂L/∂H=2HX2Y-20λ=0

联立解得:2Y/X=PX/PY;YPY=10H,XPX=20H。

代入预算约束方程可得:H=32。

则消费者每周愿意工作48小时。

(2)根据2Y/X=PX/PY可得:2YPY=PXX。因此YPY/(XPX+YPY)=1/3。

消费者会把1/3的收入用来购买商品Y。

3某生产厂商使用单一的可变要素劳动L进行生产,其生产函数为Q=4L0.5,Q为厂商的产量,L为劳动要素的投入量。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1)若产品市场是完全垄断的,市场上对产品的需求为Q=200-10P,求厂商对劳动要素的需求函数。(5分)

(2)当工资率为2.4时,厂商会雇佣多少劳动?(2分)

解:(1)完全垄断市场上,反需求函数为:P=20-0.1Q。

厂商的利润函数为:π=(20-0.1Q)Q-wL=(20-0.4L0.5)4L0.5-wL。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π/dL=40L0.5-1.6-w=0。

厂商对劳动要素的需求函数为:L=[1/(0.04+w/40]2

(2)由(1)可知,当w=2.4,L=100。

4三部门经济模型:消费函数C=80+0.75Yd,其中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支出为120;政府购买为200;政府转移支付为0;政府对国民收入征收比例税,税率为0.2。问:

(1)政府收支是否平衡?

(2)如果政府购买增加50单位,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多少?

解:(1)根据收入恒等式Y=C+I+G可得:Y=80+0.75(Y-0.2Y)+120+200。

解得:Y=1000。

则税收为200,等于政府购买,因此政府收支平衡。

(2)根据收入恒等式Y=C+I+G可得:Y=80+0.75(Y-0.2Y)+120+250。

解得:Y=1125。

因此,如果政府购买增加50单位,均衡国民收入增加125。

5假设有以下经济条件:C=800+0.8Yd,比例税率为25%,I=200-50r,G=200,Md=0.4Y-100r,名义货币供给为900。

(1)写出总需求函数;

(2)若经济中总供给函数为Y=2350+400P,求均衡的收入和价格水平。

解:(1)根据收入恒等式Y=C+I+G可得:Y=800+0.8(Y-0.25Y)+200-50r+200。

整理得IS曲线方程为:0.4Y=1200-50r。

利用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可得LM曲线方程为:0.4Y-100r=900/P。

联立可得:Y=2000+750/P。

此即为总需求曲线。

(2)均衡时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则有2350+400P=2000+750/P。

解得P=1,Y=2750。

6假定居民只有现金和储蓄两种财富持有方式,商业银行也仅有存款和贷款业务,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5%,经统计,现金存款比例为0.4,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例为1∶0.7。中央银行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问货币供给增加多少?

解: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是:k=(Rc+1)/(Rd+Rc)=(1+40%)/(15%+40%)≈2.55。

货币供给增加为:100×2.55≈255(亿美元)。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当存在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时,为什么即使整个经济是完全竞争的,资源配置也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答:外部性指当一个消费者的福利或者一家企业的生产可能性直接受到经济中的另一个当事人的行为影响。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种情况,一个人从其经济活动当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小于该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就会产生正外部性,而当一个人为其经济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小于该活动所造成的社会成本时,就会产生负外部性。

外部影响会造成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一项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时,人们从该项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会小于社会利益,而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人们从事该项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又会小于社会成本,在这两种情况下,自由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都会偏离帕累托最优。

令VP、VS和CP、CS分别代表某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能获得的私人利益、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再假定存在正外部性,即有VS>VP,但又有VP<CP<VS,则此人显然不会进行该活动。这表明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因为从上述两个不等式可以得到:(VS-VP)>(CP-VP),这一新不等式说明,社会上由此得到的好处(VS-VP)大于私人从事这项活动所受到的损失(CP-VP)。可见,这个人如果从事这项活动,从社会上其他所得到的好处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进行活动的私人所受到的损失以后还会有多余,即可能使其他人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状况变坏。这说明,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水平。

存在负外部性时,有CP<CS,再假定CS>VP>CP,则此人一定会进行此项活动,从上述两不等式中可得到(CS-CP)>(VP-CP),此不等式说明,进行了这项活动,社会上其他人受到的损失大于此人得到的好处,从整个社会看,是得不偿失,因此私人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了。

2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是如何解释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性现象的?

答:斯威齐模型又被称为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它所依据的假设是:寡头垄断厂商竞争时会同时降价,但不会同时提价。即当一个厂商降低价格时,竞争对手同样会降低价格,使得这个厂商想从降价中获得收益是不可能的;而当一个厂商提高价格时,竞争对手会增加销售量而不提高价格,使得这个厂商因为提价而受损。

说明: 802

图2 弯折的需求曲线

图2中d是一家厂商的弯折需求曲线,曲线上的弯折点c将曲线分为左右两个线段,MR是这一个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是根据需求曲线即平均收益曲线得出来的。由于曲线d分为c点左右的两条线段,相应地MR也分为两段。边际成本曲线MC1或MC2和边际收益曲线MR的交点决定的产量为Q1,这一产量通过需求曲线d上的对应点c确定的价格为P1。图中MR曲线间断点上那段垂直虚线表明,寡头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具有稳定性。厂商的边际成本在MC1和MC2区间内上下变动时,都不会改变价格和产量。除非边际成本出现很大幅度的上升或下降,才会引起价格和产量的变动。例如,当边际成本曲线上升为MC3时,MR和MC3的交点决定的产量为Q2,通过这一产量在需求曲线上的对应点确定的价格为P2,产量下降,价格上升。

一般地,人们认为弯折需求曲线是存在于寡头厂商决策者心目中的主观需求曲线,它为寡头厂商维持刚性价格(刚性价格指当成本有着一定的改变时而价格却保持不变)提供了一种解释。这就是说,即使厂商的成本发生变动,厂商的价格也较少发生改变。

3怎样理解产出等于收入以及产出等于支出?

答:产出等于收入以及产出等于支出意味着收入法、支出法和生产法三种方法核算的国民生产总值是相等的。

(1)生产法

生产法是指从生产的角度出发,把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产出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减去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获得GDP指标,用这种方法统计出来的价值总和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在这一时期所有新创造的价值。

(2)收入法

收入法是指由于所有产出都是通过货币计量的,并构成各生产单位所雇用的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因此可以从要素收入角度来对GDP进行计量。一般来讲,收入法计量GDP时,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3)支出法

支出法是指因为所有产出和服务都是提供给市场的,市场上的需求者购买这些产出时就会有支出,因此可以从总支出的角度来测算GDP。从这个角度计算的GDP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净出口。

这三种方法是从产品与劳务、产品与劳务的买方、产品与劳务的卖方三个不同的角度衡量GDP,其总值是相等的。

4为什么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而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答:(1)IS曲线是描述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利率与收入关系的曲线。IS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由两部门经济均衡收入代数表达式y=(α+e-dr)/(1-β),可推出r=(α+e)/d-[(1-β)/d]y,即IS曲线的斜率为-(1-β)/d,因此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LM曲线是描述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利率与收入关系的曲线。假定m代表实际货币供给量,M代表名义货币供给量,P代表物价水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m=M/P=L=ky-hr。

推导出LM曲线的表达式为:y=hr/k+m/k或r=ky/h-m/h。k/h>0,因此LM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疯狂”的楼市,“疯涨”的房价,也许是2009年留给我们最刻骨铭心的记忆,“蜗居”、“房奴”似乎在一瞬间成为了大多数人关注的热点词汇,也表明高房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不可承受之重”,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住宅平均价格涨幅达25.1%,大城市房价上涨趋势更为明显,均价涨幅超过50%的城市绝非个案。2010年,房价上涨的势头依然有增无减。虽然从国际范围来看,衡量房价高低还没有一致认可和普遍适用的标准,但房价收入比却是我们在研究房价问题时主要参考的一个指标。房价收入比是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反映的是居民家庭对住房的支付能力和负担程度,一般认为比值应在3~6之间。国际知名房地产服务机构戴德梁行将2010年各市商品住宅价格与2009年末居民可以支配收入进行比对,得出了长三角8个城市当前的房价收入比。其中,上海最高,达到24.5,也就是说,按当前当地居民收入和房价水准计算,不吃不喝买一套房,需要24.5年;杭州次之,达到21.7;苏州第三,为16.5;南京第四,为13.6;而排名最后的城市常州,其房价收入比也高达9.3。各城市房价均已超过居民的承受能力。

请根据上述材料,运用供求原理分析我国城市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答:运用供求原理,我国城市房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有:

(1)总体需求呈旺盛趋势

在我国的很多城市,都出现了住房供不应求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房地产总体需求强劲造成供求关系紧张。而影响住房总体需求快速增长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正常住房需求、超前住房需求、被动住房需求和投机型住房需求,都直接或间接导致房地产总体需求水平的提高,共同推动了房价的上涨,而房价快速上涨的最主要原因是由后面三种需求的增加共同推动的。

(2)城市化带来的住房需求和土地资源稀缺导致的供求矛盾

城市化带来的住房需求和土地资源稀缺导致的供求矛盾,是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不断扩大的购房队伍与城市有限的土地供应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房价不断上涨,这是由供求规律决定的必然趋势,也是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

在快速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中,为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更高的生活质量,资本和劳动力向中心城市流动,在这些城市中,房地产市场不再仅仅是本地人的市场,城市住房价格与当地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背离程度不断提高。但资本和劳动力仍然争相流向这些城市,进一步加剧了房价的上涨。

(3)住房供应结构的不合理

商品住房投资、供应结构还不够合理,经济适用房的比重不断下降,住房空置不断增加,成为近几年来房价上涨持续加剧的原因之一。随着商品住房供应量的增加,由于不少地方政府执行住房供应保障政策不力,部分开发商热衷于大户型、高档房的建设,使得经济适用房的竣工面积所占比重下降。

(4)土地资源严格控制且价格上升,推动房价和地价互动上涨

地价作为房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快速增长的住房需求又进一步加剧了房地产开发土地的供需矛盾,从而导致新一轮房价的快速上涨。

(5)建筑开发成本上涨

我国前一阶段所实行的双松政策助长了开发商的盲目投资,引发了钢铁、水泥等行业的盲目发展,使得建材价格一直处于高位运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建筑所需的土地成本、材料成本、人力成本、资金成本和管理成本等也随市场行情不断提高,它们的提高也会影响到住房的价格。

(6)房地产市场流动性过多

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相对于另外一种资产的变现能力。流动性过剩的基本条件是银行存在存贷款差额,同时表现为大量资金对有限的房地产及证券类资产的追逐,从而使得房地产的需求增加,提升房地产价格。

2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经济总量决定及其效果受到汇率及汇率政策的影响。试用IS-LM-BP模型分析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同时实施扩张型财政政策和扩张型货币政策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提示:需比较LM和BP曲线斜率的大小;另外,还要考虑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政策力度的大小。可借助于作图来说明)

答:(1)当LM曲线比BP曲线陡峭,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政策力度较大时

如图3所示,假设经济初始的均衡点是IS1、LM1和BP1交点A点,此时同时实现了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假定LM曲线比BP曲线陡峭,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政策力度较大,IS曲线右移到IS2,LM曲线右移到LM2,IS2曲线和LM2曲线交点B点是新的内部均衡点。B点在BP1曲线下方,表明经济处于国际收支赤字状态,本币贬值。本币贬值使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上升,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IS曲线会进一步右移到IS3,BP曲线会下移到BP2,IS3曲线、LM2曲线和BP2曲线交于C点,C点即是新的内外部同时均衡的点。

比较C点和A点可知,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同时实施扩张型财政政策和扩张型货币政策使本币贬值,国民收入增加,但利率变化无法确定。

图3 政策效果1

(2)当LM曲线比BP曲线陡峭,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政策力度较小时

如图4所示,假设经济初始的均衡点是IS1、LM1和BP1交点A点,此时同时实现了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假定LM曲线比BP曲线陡峭,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政策力度较小,IS曲线右移到IS2,LM曲线右移到LM2,IS2曲线和LM2曲线交点B点是新的内部均衡点。B点在BP1曲线上方,表明经济处于国际收支盈余状态,本币升值。本币升值使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IS曲线会左移到IS3,BP曲线会上移到BP2,IS3曲线、LM2曲线和BP2曲线交于C点,C点即是新的内外部同时均衡的点。

比较C点和A点可知,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同时实施扩张型财政政策和扩张型货币政策使本币升值,国民收入增加,但利率变化无法确定。

图4 政策效果2

(3)LM曲线比BP曲线平缓时

如图5所示,假设经济初始的均衡点是IS1、LM1和BP1交点A点,此时同时实现了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假定LM曲线比BP曲线平缓,无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政策力度如何,IS曲线右移到IS2,LM曲线右移到LM2,IS2曲线和LM2曲线交点B点是新的内部均衡点。B点在BP1曲线下方,表明经济处于国际收支赤字状态,本币贬值。本币贬值使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上升,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IS曲线会进一步右移到IS3,BP曲线会下移到BP2,IS3曲线、LM2曲线和BP2曲线交于C点,C点即是新的内外部同时均衡的点。

比较C点和A点可知,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同时实施扩张型财政政策和扩张型货币政策使本币贬值,国民收入增加,但利率变化无法确定。

图5 政策效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