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篇 市场和福利

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一、消费者剩余

1支付意愿与消费者剩余

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是买者愿意为一商品支付的最高数额,测度买方如何估价商品或服务。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等于买者对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减去其实际为此所支付的量,它衡量买者从参与市场中得到的利益。

2用需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

市场需求曲线描绘买方在不同价位上愿意和能够购买的不同数量。需求曲线描述买者对物品的评价。支付意愿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是每个买者的消费者剩余。因此,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测度市场中的消费者剩余。

3消费者剩余的变动

当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剩余因两个原因而增加:

(1)原有消费者可以为要购买的量少支付而得到了更多的剩余;

(2)新的买者由于现在价格低于他们的支付意愿而进入市场,新的消费者剩余出现。

4消费者剩余衡量的内容

消费者剩余衡量买者参与市场中得到的利益,反映了买者的经济福利。由于需求曲线是用支付意愿衡量的买者对一种物品的评价,所以,消费者剩余衡量“作为买者自己感觉到的利益”。因此,如果政策制定者尊重买者的偏好,消费者剩余就是对买者利益的一种恰当衡量。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除了吸毒等例外情况,买者都是理性的。而且,买者的偏好应该受到尊重。

二、生产者剩余

1销售意愿与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是卖方为一商品出售所得到的数额减去卖方的成本,测度卖方参与市场的利益。市场上每一个潜在卖者都有某种生产成本。这种成本是生产者为了生产一种产品所必须放弃的一切东西的价值,并应该解释为生产者生产的机会成本——钱包里的实际支出加生产者时间的价值。生产成本是卖者为了生产物品所愿意接受的最低值,生产者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就是生产者剩余。

2用供给曲线衡量生产者剩余

正如消费者剩余是与需求曲线相关那样,生产者剩余是与供给曲线密切相关的。供给曲线的高度衡量卖者的成本。由于供给曲线反映了卖者的成本,可以用它来衡量生产者剩余。价格以下与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测度市场中的生产者剩余。

3生产者剩余的变动

价格上升可以增加生产者剩余,这种生产者剩余的增加由两部分构成:

(1)原有卖者可以为要出卖的量而得到更多的利益;

(2)一些新卖者进入市场,新的生产者剩余出现。

三、市场效率

1效率与总剩余

(1)效率

效率是社会所有成员所获得的总剩余达到最大化时的资源配置属性。

(2)总剩余

市场的总剩余是用买者支付意愿衡量的买者对物品的总评价减去卖者提供这些物品的总成本。消费者剩余是买者从参与市场活动中得到的收益,生产者剩余是卖者得到的收益。因此,把总剩余作为社会经济福利的衡量指标。总剩余的推导如下:消费者剩余=买者的评价-买者支付的量,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量-卖者的成本,总剩余=买者的评价-买者支付的量+卖者得到的量-卖者的成本。

由于支付的量等于卖者得到的量,因此,可以把总剩余写为:总剩余=买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

图7-1的供求曲线表示了总剩余。的面积代表消费者剩余,的面积代表生产者剩余,则的面积表示总剩余。

图7-1 市场均衡时的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

2市场均衡的评价

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最大化的资源配置可以说是有效率的。自由市场生产的产量是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总和最大化的产量。

(1)自由市场把物品的供给分配给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这种评价用买者的支付意愿来衡量。

(2)自由市场将物品的需求分配给能够以最低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因此,在生产与销售量达到市场均衡时,社会计划者不能通过改善买者之间的消费配置或卖者的生产配置来增加社会福利。

(3)自由市场生产出使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最大化的物品量。

四、市场效率与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一些不受管制的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在市场失灵存在的情况下,市场并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市场失灵产生的原因如下:

(1)如果某一市场体系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势力将产生。市场势力可以引起市场非效率,因为它阻碍了价格与数量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2)在现实世界中,存在外部性。当买方卖方在决定消费多少和生产多少时并没有把外部性纳入考虑之中的情况下,市场中的均衡可能是非效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