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的新变化

3.1 复习笔记

一、战后科技革命的内容及其特点

1.战后科技革命的基本内容

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总称。其中,科学革命是指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重要发现,即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上的质的飞跃;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手段和方法的重大发明和突破,即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上的质的飞跃。

(1)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上的质的飞跃

从近代来看,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上的质的飞跃,就自然科学而言共有以下三次:

细胞的发现;

能量转换的发现;

生物进化的发现。

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上的质的飞跃有以下两次: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电、电动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2)战后科技革命的基本内容

战后科技革命表现为科学指导下的技术革命,技术革命基础上的科学发展,是真正意义上的科技革命。在战后科技革命中,自然科学理论有了重大突破,主要表现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这三大领域里。

上述科学理论直接推动和指导了技术革命,使技术革命在诸多领域展开,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

微电子技术;

新材料技术;

新能源技术;

生物工程技术;

开发空间技术;

海洋工程技术。

2.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与历史上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战后科技革命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全面性和世界性

战后科技革命几乎涉及所有领域,具有广泛性和全面性的特点。而且,在这次科技革命中,各门科学技术间相互交叉、相互移植和相互渗透,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综合现象。另外,战后科技革命具有世界性或全球性的特点,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一系列新兴技术席卷了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全世界,成为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

(2)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

战后的科技革命表现为科学指导下的技术革命和技术革命基础上的科学发展,两者融为一体,密不可分,成为统一的变革过程。而且,在战后科技革命中,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即到生产中实际应用的时间周期大大缩短,明显地表现出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趋势。

(3)革新了机器体系、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战后科技革命中,新技术的诞生和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革新了人们的劳动方式,也在有力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衣食住行和文化娱乐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4)科技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

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日益社会化,它要求政府出面进行投资、组织和协调。可以说,战后许多大型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都是在有关国家政府的统一组织和大力资助下进行和完成的。

二、战后生产力的发展和结构的变化

战后科技革命的直接结果,是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巨大发展,使生产力结构发生了空前的巨大变化,集中表现为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生产力实体要素的变革和生产力非实体要素的强化。

1.科技革命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扩大了资本积累;

(3)改善了扩大再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4)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

(5)扩大了商品市场。

2.科技革命与生产力结构的重大变化

战后科技革命使生产力本身及其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者日益智力化;

(2)劳动工具日趋自动化;

(3)劳动对象日趋人工化。

3.生产力非实体要素的强化

生产力非实体要素的强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2)教育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强化性要素;

(3)管理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整体组合性要素;

(4)信息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运筹性要素。

三、产业结构的变化

1.产业结构的含义、体现及变化的基本特征

(1)含义

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劳动力资源、固定资产及其他资源在各产业部门配置的比例关系。

(2)体现

产业结构一般由以下两个指标来体现:

价值指标,即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各部门产值所占比例;

就业指标,即各产业部门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3)基本特征

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特征是产业结构重心的转移,这种转移一般在产业部门内部结构重心的转移和产业部门之间结构重心的转移两个层次上进行。

2.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表现

(1)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结构的变化

农业现代化

在战后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70年代的20多年间,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即农业全盘机械化、化学化、良种化和工业化。它们使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农业结构的变化

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使农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

a.畜牧业的发展快于种植业的发展,多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畜牧业产值已经超过种植业产值;

b.种植业中饲料谷物生产的增长超过了食用谷物的增长,饲料谷物已在种植业中占主要地位。

(2)工业结构的变化

工业结构的三次重大变化如表3-1所示。

表3-1  工业结构的三次重大变化

(3)三大产业比例关系的变化

产业的含义及其分类

产业是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范畴。按字面理解,产业即生产事业或生产行业。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三次产业的分类法,即把社会经济活动或国民经济划分为以下三类产业:a.第一产业,即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部门,包括农林牧渔业和矿业;b.第二产业,亦称加工业,即对第一产业的产品进行加工的产业,一般指工业制造业和建筑业;c.第三产业,即第一、第二产业和居民消费提供服务的部门,包括贸易、运输、通信、金融、保险以及各种公用事业和服务业。

产业结构的两次重大变化

从历史上看,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或者说产业的重心发生了两次大转移。其中,第一次是重心由农业向工业的转移,即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转移;第二次是重心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特点是,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急剧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从停滞转为逐渐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迅速上升。

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现代社会产业结构变化的最大特点是第三产业的大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提高。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专业化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四、产业结构发展的新趋势与信息经济时代的来临

1.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新趋势

依据国内外学者的基本观点和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将是“软化”。所谓产业结构软化,从狭义上讲,是指在各产业的发展中,有形产品和资源等硬生产要素的作用日益降低,而知识、技术、服务和信息等软生产要素的作用日益提高,在各产业中的投入量迅速增大;从广义上说,产业结构软化可以概括为产业结构的高技术化、服务化、融合化和国际化。

(1)高技术化趋势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网络、电子控制和生物工程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产业和服务业的加速发展,知识和技术将成为一切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的基础,产业结构将出现明显的高技术化倾向。

(2)服务化趋势

服务化趋势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三产业通过为企事业部门、个人和社会等提供服务,有助于新行业的涌现;

第一、二产业内部对服务的需求量不断扩大。

(3)融合化趋势

融合化是指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通过将不同行业的技术和经营技能相互融合,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推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产业结构融合化反映了技术复合化的趋向,其发展将突破和模糊传统产业界限,为产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和空间。

(4)国际化趋势

在跨国公司、区域经济集团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企业为消除国际摩擦、追求经营的合理化都在努力实现国际化。产业结构的国际化意味着在国际范围内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将使各国的经济关系从外部联系走向内部融化。

2.信息经济时代的来临

(1)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信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具有以下特点:

信息具有强大的渗透性,可以渗入一切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中,增加各生产要素的知识或技术含量,实现现代化配置和组合,从而实现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

信息在使用中不受损失并收益递增;

信息是一种最具流动性的生产要素。

(2)信息产业日益发展壮大并促使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信息产业已经从一种生产要素发展成为一群宏大的产业,使产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产业。

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经济作用的提高,使产业的划分和产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突出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使三大产业的界限日益模糊;

使三大产业的划分已经难以表达产业结构的新变化。

(3)信息经济时代已经来临

信息产业的大发展及其对整个国民经济渗透深度和覆盖广度的增强,标志着信息经济时代的来临。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标志着美国率先进入信息经济时代。信息经济的发展不仅将带来产业结构的大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转变、市场经济制度的大变化,而且标志着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深刻革命,以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飞跃。

3.信息经济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飞跃

信息经济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飞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信息经济是“智力驱动型”经济

在工业经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是制造业,在生产中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在劳动队伍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产业工人;而进入信息经济时代以后,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知识阶层将成为社会的主体,只有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能在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中发挥核心作用。

(2)信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在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社会,不仅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而且使用的资源和能源大都是不可再生的、有限的并日益稀缺的,主要来自自然界;而信息社会的主导资源和能源主要来自具有反复使用、低成本复制和扩散特点的知识、技术、技能,它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且能通过日益升级的高科技产业不断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同时创造出新的清洁能源和功能更高的新材料,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3)信息经济是“无疆界”的全球经济

在工业经济时代,国家之间的交往虽然不断扩展深化,相互之间的贸易数额和贸易种类在不断增加,但一直受到地理环境和国家边界的制约;而在信息经济时代,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无形贸易和服务性贸易增大,而且越洋电话、卫星通信网络和全球性因特网的发达,使国际贸易费用不断降低及国际间信息传播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