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课后习题详解

1.修辞学与传播学这两个研究领域有何异同之处?

答:(1)修辞学与传播学的相同点

它们都是一种说服方式,为的是让别人接受你的观点,达到传递信息的要求。它们都具备传受双方,传递信息的载体等。

(2)修辞学与传播学的不同点

修辞术的真正功能不在于说服,而是在于发现存在于每一件事例中的说服方式,真实而正义的事物本身才是胜过对手的根本原因。它们的侧重点不一样,传播是要求信息的传递,游戏的参与,而修辞中说服和效果。

2.新修辞学与传统修辞学有什么不同?

答:(1)新修辞学认为社会环境中修辞无处不在。人只要使用语言,就会引起他人或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这突破了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中修辞仅限于演讲等有限话语环境的界定,修辞被扩大到人类的所有活动,甚至人成为使用修辞的动物,这就从本体论上强调了修辞在人类社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传统修辞学的关键概念是说服,它强调的是故意的设计,而新修辞学的关键概念是身份认同,它可能包括部分“潜意识”的因素。后现代修辞理论更加强调现实世界的符号化,甚至把这种看法推到极端,它们认为所有的权力、客观标准都是通过修辞完成的,或者说除了修辞和话语以外,一切都不存在。

3.李普曼关于舆论形成过程的理论是在印刷媒介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提出的,这些理论在今天是否仍然成立?为什么?

答:李普曼关于舆论形成过程的理论是在印刷媒介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提出的,这些理论到今天在一定程度上成立。具体分析如下:

(1)李普曼认为,现代民主制度的良性运转,依赖于理性的民意,而理性的民意来源于精确的新闻报道。

之前的自由主义者一直坚持认为,只要给媒体和公众自由,在观点的自由市场中,人们就会得到不断修正的真理。

但是李普曼指出,即使这些强制性权力完全消失,由于我们无法精确地复制外部世界的图像,人们仍然无法形成理性的民意。真理和民主只存在于交流中。

(2)网络时代的舆论受到普通大众的影响

今天的环境为网络时代,媒介存在的根本机制仍然一样,舆论同样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部门,其本质没有改变。但同时不能回避的是网络给予大众更自由的言论机会,人们可以很容易的获得媒体把关以外的新闻事实,有利于形成对世界的真实全面认识。

4.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是谁?各自有何贡献?

答:(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

对传播学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个经典的5w模式,同时规划了传播学的五大研究——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另外他指出人类传播活动的三项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

(2)心理学家卢因

主要贡献在于从其团体动力学方面对人际传播问题做了许多研究,此外他最早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和理论,开辟了传播学的把关研究。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

主要贡献是他的两极传播理论,揭示了大众传播过程的复杂性,从而实际上扭转了早期传播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理论倾向:媒介万能而效果无限。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

主要贡献在于从社会心理学的态度及其改变的研究方面,为有效的进行传播而提供了一系列具体的、有益的、切实可行的“劝服”策略,进而为传播学的效果研究开拓了广阔的视野。

5.施拉姆在传播学的建立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其主要贡献在于对传播学这门学科的创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传播学的集大成者。

(1)其代表作《传播学概论》被视为经典之作。

(2)建立了最早一批专门致力于传播学研究与教学的基地,从而使传播学得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他培养了一大批传播学研究的后继之秀。

(4)为人们留下了流传甚广的著作,如《报刊的四种理论》、《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传播学概论》。

6.什么是传播研究的芝加哥学派?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芝加哥学派”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其主要成员之间的观点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还是呈现出一些相似的整体特征。其主要观点,具体如下:

(1)他们关注象征符号对于个人与社会的影响,认为自我和社会共识都形成于符号互动之中,这是一种从文化的角度理解社会的研究取向。这一立场也成为后来美国本土学者批判管理学派的重要理论资源。

(2)芝加哥学派的研究者关注具体的社会现象,从经验的角度对其加以解释,这与之后大众传播研究中经验主义成为主流有着内在的联系。

(3)芝加哥学派非常关注大众传播在民主制度中所起的作用,这种精神也影响了沃尔特·李普曼。

7.请举例说明符号互动论的观点?符号互动论是唯心主义理论吗?

答:(1)20世纪初米德所著的《心灵、自我与社会》,开创了符号互动论的学术传统。符号互动理论的主要假设有以下几方面:

社会现实和物质现实都是有意义的,人们通过对象征符号的意义做出解释而获得对世界的经验。

符号的意义是人们通过和其他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获得的。

人的决策和行为不是建立在外界的刺激上,而是建立在他对环境的主观理解和社会期待上。

自我和其他社会客体一样,也是在与他人的社会互动中形成的。

(2)米德用实用主义的思路,对自我的构成做了独特的解释。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自我的行为与角色,这种自我的概念,米德称其为“概化的他人”。

在此基础上,米德把自我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冲动的、充满欲望的、无约束的主我(I),另一部分则是客我(me),他是具有约束性的、与他人的期待相一致的概化的他人。

自我则是这两部分的互动所形成的动态过程。在做出一个决策的时候,我们既要考虑自我的冲动,又要考虑这么做时,别人会如何评价我。通过这种解释,人们把外在的社会、他人和自我联系在了一起。

既考虑客我,又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结合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得出自我的定义,这一行为本身就不属于“唯心”主义论。

8.什么是传播效果研究?它有什么特点?

答:传播效果研究比较关注大众传播与整个社会的关系,及其在民主政治中的作用。其特点具体如下:

(1)把受众放在首位。传播效果研究把受众研究放在传播研究的首位。

(2)对影响做出具体说明,使用抽象的概念(如认知、态度、行为等),说明受众如何变化,或者如何防止其变化。

(3)把影响的原因归结为媒体讯息系统、媒介本身、某种内容或单个讯息的某个方面、形式或内容。

(4)效果研究一般和定量研究相联系,在研究中要确定不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对研究的假设(首先要能够被证伪)做出经验性的证明。

9.什么是管理研究?你认为传播研究能否做到价值中立?

答:(1)管理研究是指许多经验性研究的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所以早期的研究大多是在政府、企业或由企业资助的基金会的资助下进行,这些项目主要是为决策者服务,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2)这一传统本着科学研究价值中立的立场,把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严格区分开,基本不理会研究结论应用所产生的后果。结果造成研究的问题越来越细致,主要关注信息的效果,对信息本身不做价值评价。

(3)不能做到价值中立,由于它们的研究受到资助,代表着受资助方得立场和价值观。

10.什么是大众传播?大众传播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答:(1)大众传播含义

大众传播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书籍、部分互动媒体等由固定的中心向不确定的大众的信息发布。

(2)大众传播的影响

从政治方面看,表现如下:

可以为民主政治过程提供公开讨论的场所,使政治候选人为公众所知并传递不同的信息及意见。

从政者及政府机构可以通过合法手段,利用接近媒介的优势实施其权力。

从在文化方面看,表现如下:

建构社会现实的一个首要的信息来源,并且能够使大众分享共同的文化身份。

占用民众大量的闲暇时间,比其他任何机构对文化环境的影响都更大。

(3)大众传播研究核心

以信息产品作为起点,向前研究信息产品的生产过程,向后研究信息产品的消费过程及其影响,同时考察技术、个人、社会、文化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11.请简述传播研究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点。

答:大众传播理论与大众传播研究史密不可分,大部分理论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和学术背景下提出的。管理学派是为了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而从事某项研究,批判学派是为了对当时的社会时弊进行剖析,他们的研究对象也是处于某种时代精神下的传播者、传播媒介、传播内容和受众。这里以传播影响研究为主线,把整个发展过程分成四个阶段,每阶段的特征如表2-2所示。

表2-2  大众传播研究的主要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