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报 纸

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报纸概述

1.报纸的定义

报纸的英文是newspaper,直译为“新闻纸”,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很精练的定义。综合种种定义和说法,报纸是具有以下五种特质的出版物:

(1)主要登载新闻和评论;

(2)面向普通公众;

(3)定期连续出版(至少每周一次);

(4)有固定名称;

(5)一般为散页装订。

2.报纸的特点

报纸的五种特点:(1)受众面广,数量庞大;(2)信息量大;(3)时效性强;(4)价格低廉;(5)社会影响力大。

3.报纸的类型

(1)根据报纸出版的周期分为日报、周报。就日报而言,根据出版时间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早报和晚报两大基本形态。

(2)根据报纸发行的地域范围,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两种。

(3)按照报纸的内容可以将它们分为综合性的和专门性的两种。

二、报纸的历史

1.外国报业发展历程回顾

(1)近代报业的诞生

近代报纸的前身,是欧洲的手抄新闻信,它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抄录古罗马帝国通报元老院投票情况和公共事件的《每日纪闻》(公元前59年由恺撒大帝下令创办)。

1450年前后,德国工匠古登堡改进印刷术,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和效率,使信息得以大量迅速复制,为报业的诞生创造了技术条件。

16世纪,欧洲——首先在意大利的威尼斯等地——出现了手抄小报和新闻信,它们被看作是近代报刊的雏形。

17世纪,技术手段的提高、人们对信息需求的增加使手抄小报、新闻信向定期化发展,出现了定期报刊。它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业的诞生。定期报刊的发源地有两处:一是德国,1609年,世界上最早的周报在那里问世;另一处是尼德兰(荷兰)。

在定期报刊的基础上,日报开始出现。世界上第一份日报是1650年创办于德国莱比锡的《收入新闻》。英国的第一份日报是1702年伦敦出版的《每日新闻报》。法国的第一份日报是1777年创办的《巴黎日报》。美国第一份日报出现在1783年。从定期报刊的出现到17、18世纪日报的陆续创办,这是近代报业的初创时期。

(2)报纸与资产阶级革命

1570年,英国星法院颁布特别法律,严厉管制出版活动,成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压制出版自由的机构。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几经反复,到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传统的出版禁限被取消,报业恢复生机。

1702年,英国第一份日报《每日新闻报》在伦敦创办。但英国革命并不彻底,当局继续用多种手段如知识税、诽谤法、政府津贴等来控制报业。

北美第一份报纸是1690年由本杰明·哈里斯创办的《国内外公共事件》,该报仅出版了一期就被当局查封。1704年,在官方批准下,波士顿邮局局长出版了北美第一份连续出版的报纸《波士顿新闻信》。

1783年,创办于1775年的《宾夕法尼亚晚邮报》改为日报,成为美国第一份日报。到1833年,美国报纸总数达1200家,远远超过英法。

法国早期报纸同样在封建统治下出现。第一张持续出版的周报是1631年出现的《公报》,它由勒诺多创办。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同年8月的国民会议通过《人权宣言》,其中第十一条明确规定:“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承担责任。”一时间,各种报刊、传单纷纷涌现。整个革命过程中共出现过1350多种报刊,著名的有斐扬派米拉波主办的《普罗旺斯邮报》,雅各宾派马拉主办的《人民之友报》等。

(3)政党报纸时期

英国报业最早进入政党报纸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报业逐步活跃。18世纪初,英国政治形成托利党和辉格党两党对峙局面,为影响选举,争权夺利,它们分别创办报纸,报业史上由此出现第一批政党报纸。

美国独立后,立宪过程中出现两派:以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派和以杰斐逊为首的反联邦派(民主共和派)。两大派对峙,报纸的党派性加强,美国报业进入政党报刊时期。两派的主要报纸分别为《国民通讯员报》和《纽约晚邮报》。

法国大革命结束到19世纪中期,官报和政党报刊占报业的统治地位。19世纪中后期,廉价报纸兴起,但直到19世纪末政党报刊都是报业的主力。

(4)大众化报纸诞生的历史条件

大众化报纸是在以下历史条件的共同作用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18世纪后期起,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开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给近代报业带来重大影响。

教育有所普及,识字平民增多,形成新的读者群。

邮政、通信、印刷出版、交通运输有了新的进步,新闻的采集传递更加迅速便捷,报纸能印得更快、更多,发行更及时。

阶级力量发生新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时壮大,推动了各国政治改革的进程,办报的政治环境逐步改善。

工商业日益繁荣,广告数量大为增加,报纸成为赚钱的企业。政党报刊占报坛主导的局面被打破。

19世纪初,英国就出现了面向平民的报纸,但由于“知识税”的重压,它们不能顺利发展。1855年,英国“知识税”中的印花税取消后,大众化报纸兴起,当年有好几家便士报创办。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经济发展迅速。19世纪二三十年代又出现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浪潮,社会中下层文化层次逐步提高。三四十年代,美国出现面向平民的廉价报纸。南北战争前后,独立民营报纸全面取代政党报纸。

(5)报业集中和垄断加剧时期

19世纪末,西方主要国家先后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些国家的报业也经历了重大变化,由近代报业演进为现代报业。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商业化、社会化不断加强,报纸在相互竞争中兼并集中,出现了报业集团。

第二阶段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英、美、法等国报业竞争和兼并加剧。“一城一报”现象日渐普遍。报团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美、英等国先后形成报业垄断的局面,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的报业则走上了法西斯国家垄断道路。

第三阶段是二战后。尽管发展、增长的速度不同,但所有发达国家的报业垄断局面都在加深,出现了跨行业、跨地区和跨国的垄断。

2.中国报业发展历程回顾

(1)古代纸媒体

“邸”是古代地方政府在首都的派驻机构,“邸报”就是这些派驻机构发回给地方长官的“首都信息汇编”,内容以朝廷政事为主,兼及其他。现存的最早的邸报是唐朝的《敦煌进奏院状》,原件存于英国伦敦。

宋朝文献中有不少关于“小报”的记载。这是一种在民间私自流传的新闻信,它已经具有相当社会影响,以致出现了许多要查禁它的议论。

明清两朝,出现了《京报》。这是一种流传甚广的民间出版物,并且有了专门的“报房”从事《京报》的经营以获利。《京报》还是以抄录官方发布的材料为主,没有自己制作的新闻和评论。

(2)来华外人将近代报业引入中国

中国境内第一份现代意义上的报纸是葡萄牙人于1822年在澳门创办的葡文周报《蜜蜂华报》。

1815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米怜于马六甲创办了第一份中文杂志《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它被公认为是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开端。

(3)早期的国人自办报纸

19世纪60年代后,洋务运动出现,一些观点进步的知识分子提出了改良政治的主张,他们把办报作为推动运动发展的重要手段,由此产生了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批近代报刊。

早期的洋务派是这时期办报的主力,如容闳、王韬等。

1874年,王韬于香港创办《循环日报》。该报的显著特点是重视政论,王韬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报刊政论家。中国人自己办报,能长期生存,并取得相当成就,实则始于这份报纸。

(4)维新运动与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

1894年,甲午战败,次年,《马关条约》签订。维新变法运动全面展开,同时出现了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在此期间比较重要的报纸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这次办报热潮有一个特点,存在报、刊不分的情况。此外,这次办报热潮中兴起的都是政治报刊,多以慷慨激昂的政论为旗帜,以至于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报章文体“时务文体”。这种重政论而轻新闻的特点,在中国的现代报纸中长期存在。

(5)辛亥革命风潮中的报纸

革命派所办的报纸中,比较重要的有《中国日报》、《苏报》、《神州日报》等。

《中国日报》是孙中山领导创办的第一份报纸,是兴中会的机关报,被誉为“中国革命提倡者之元祖”。该报的一大特色是把革命活动和报纸结合起来。

《苏报》创刊于1896年,1903年,《苏报》连续发文盛赞邹容的《革命军》。同年,《苏报》又刊登了章太炎的文章,批判保皇派,对清廷大加讽刺。这些行为引起了清政府的惶恐,邹、章被判刑,《苏报》也被永远停刊。史称“苏报案”。

辛亥革命爆发,民国建立,国人办报出现了第二次高潮。此时新办的报纸,主要是以各种政治势力为背景的政治报纸。北京报界尤为活跃,支持国民党和亲袁世凯的报纸彼此对立,互相攻击。但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多久,袁世凯向国民党举起屠刀的同时,开始大肆镇压北京的异己报纸。史称“癸丑报灾”。

(6)五四运动与新型报刊的出现

1916年,袁世凯复辟失败,新闻业也开始复苏。此后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闻业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提倡新文化的报纸积极参加,形成了新闻界的一部分与北洋军阀政府公开对抗的新气象。

(7)民族报业的艰难发展

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给民营报业一个发展空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商业报纸得到较大的发展。

史量才的《申报》、北京《京报》等都以新闻为本位,向现代企业化报业方向发展,标志着我国报业向现代报业迈进。

(8)中共党报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全国创办了一大批左翼报刊,其中有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创办的《向导》、《中国青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中华》、《斗争》等;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的《新中华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中国工人》等。这些革命报刊成为党的宣传阵地。

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确立了通过党的报刊指导党的工作,全党办报的原则。

(9)新中国成立后的曲折与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新闻事业进行了国有化改造,大部分报纸转变为国营或并人其他报纸,从此新中国的报刊不再有民营成分,完全国有。

在指导思想、体制、编辑业务等方面发生重要变革的时候,新中国也掀起了整风“鸣放”、反右派、“大跃进”运动,新闻界成为这些活动的主角,它们取得了一些业务上的进步,但也犯了很多“左”的错误。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报业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80年代以后,各类报刊不断诞生。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样化的报业新结构,并在规模化、集团化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三、世界主要大国报业现状

1.美国

(1)美国报纸种类繁多,按美国人自己的分类大致有以下9个类别。

全国性日报,主要有《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等。这些报纸包含大量的全国和国际新闻,在全国重要城市设有记者站和分印点。

城市及地区性报纸,如《洛杉矶时报》和《芝加哥论坛报》等。

地方及社区报纸,指那些发行范围仅限于某个社区的报纸。

非每日出版的综合类报纸,主要指周报,此类报纸数量庞大,但无著名报纸,许多还是免费发行的。

英语的少数民族报纸。

外语报纸。

宗教类报纸。

军事类报纸。

其他专业报纸。

经过长期的竞争兼并,美国的报业格局目前呈现一种尘埃落定的局面。相对而言,美国的报纸分布较为均匀,基本上是一城一报的格局。如今在美国1500多个大小城市中,只有132个城市有两张或两张以上英文报纸。

(2)《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是美国最有影响的日报,1851年9月16日创刊。

《纽约时报》以报道政府的重要文件和重要人物的言论为主,奉行“无畏无惧、不偏不倚、无分党派、地域和任何特殊利益”的报道。对发生在美国和全世界的大事均作报道,因而被称为“档案记录报”。该报力求做到报道客观公正,处理有关自己竞争对手的报道时也不例外。另外,该报还在第二版版面中间设有更正栏,将前一天报纸上出现的错误汇总,更正。2003年该报被揭露出轰动一时的记者造假丑闻,结果新闻编辑部一二号人物分别辞职。但总体而言,它仍然是全世界最有声誉的报纸之一。

(3)《华盛顿邮报》

《华盛顿邮报》是美国首都第一大日报,也是美国最有影响的大报之一,1877年在美国创刊。《华盛顿邮报》最著名的是它对“水门事件”的追踪报道。1972年起,该报的两名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历时两年,层层挖掘,披露了“水门事件”的内幕,最终迫使总统尼克松下台。“水门事件”的报道确立了《华盛顿邮报》的世界声誉。在美国人心目当中,《华盛顿邮报》成了大众媒体行使“第四权力”的象征,而该报女发行人凯瑟琳·格雷厄姆则成为美国最有权势的女性。

《华盛顿邮报》以政府报道见长。它消息灵通、材料可靠、文笔犀利,在政界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这一方面是因为它位于首都,独得地利;另一方面也是“水门事件”以来形成的关注政治的传统所致。美国学者赫伯特·席勒在其《思想控制者》一书中写道:“每一个参议员和众议员,不论属于哪个党派,或持什么政治主张,每天早晨桌上都放着一份《华盛顿邮报》。”

2.英国

(1)概述

作为自由主义新闻制度的发源地,英国仍是世界上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与美国类似,英国的报业格局在经过长期的竞争兼并后,也呈现高度垄断的局面,“一城一报”现象遍及全国。

英国报业的另一个特点是高级报纸与大众报纸的两级分化现象明显。高级报纸以《泰晤士报》为代表,篇幅较多,报价较高,版面严谨,强调客观、严肃、独立等传统的报业理念,以国内外新闻报道和评论为主,读者定位于上层人士和知识阶层;大众报纸以《太阳报》为代表,篇幅较少,报价较低,版面夸张泼辣,主要内容是黄色新闻和娱乐材料。美国新闻学者约翰·蒂贝尔评价说,英国出版了一些世界上最好的和最坏的报纸。

(2)《泰晤士报》

是英国历史最悠久、最权威的报纸,1785年1月1日由约翰·沃尔特创办。该报的办报方针是“独立、客观地报道事实”,“报道发展中的历史”。该报消息灵通、报道严肃、内容详尽。它重视国际国内大事报道,对重要文件有全文刊载的传统,对言论也很重视。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工商金融界和知识界。

《泰晤士报》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临着一系列困难。1908年,北岩爵士取得了该报所有权,加以革新,使之重有起色。1922年北岩去世,该报转入阿斯特家族手中,1966年又因财政困难卖给汤姆森勋爵。1981年汤姆森之子不堪重负,以1200万英镑将其卖给国际传媒大亨默多克。默多克曾以书面形式保证不干预《泰晤士报》的编辑方针,但实际上该报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一定的变化,图片增大、人情味新闻和犯罪新闻取代了部分严肃报道的位置,体育新闻也得到加强。

3.法国

(1)概述

在西方各国中,法国报纸是最年轻的。1940年,德军攻占巴黎后,当时的法国报纸要么投降,要么跟随维希傀儡政府。1944年夏,法国解放后,临时政府规定,凡在敌占区出版15天以上的报纸永远不准再出版。原先的报纸几乎全部关闭。所有目前法国报纸除个别外,历史都不过50余年。法国目前有报纸约250家,主要的大报有《世界报》、《费加罗报》、《法兰西晚报》、《法兰西西部报》、《回声报》等。

(2)《世界报》

1944年,在戴高乐将军提议下,由法国著名记者贝尔·伯夫一梅里联合30名青年记者创办了《世界报》。20世纪50年代,该报逐步摆脱与政府的关系,改组为非赢利的合作机构,股权归本社员工所有,在经营和编辑上保持独立性。20世纪80年代进一步改革体制,规定报社股份49%归本社职工,11%归社长,其余40%由社外人士认购。社长由持股人选举产生。《世界报》主要以知识分子和专业人士为读者,报道内容全面详尽,信息量大,版面严肃,是法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

4.德国

(1)概述

两德统一实际上是原联邦德国对原民主德国的全面改造。原民主德国的印刷媒介由托管局以拍卖的形式实现了私有化,同时,原联邦德国的出版物大量涌入原民主德国地区。1995年德国出版日报和周报共计444种,其中有影响的大报有:《图片报》、《南德意志报》、《法兰克福汇报》、《西德意志汇报》、《时代》周报、《世界报》等。

(2)《图片报》

创刊于1952年,总部设在汉堡,在全国各大城市设有分部和印刷点。该报是德国最大的报业集团施普林格集团的一家发行量最大的街头零售报纸,是德国乃至整个欧洲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图片报》主要刊登轰动性的社会新闻、趣味新闻、体育消息以及知识性报道。该报读者覆盖社会各阶层,尤以中等文化层次的职员和工人为主。

5.俄罗斯

(1)概述

1991年苏联解体后,作为苏联领土上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继承了苏联报业遗产的主要部分。近年来俄罗斯社会的巨大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报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期,苏联报刊只有几百种,但是发行量巨大,周报《论据与事实》曾创下3340万份的发行量世界纪录。

目前,俄罗斯主要的报纸有:《共青团真理报》、《俄罗斯新闻报》、《俄罗斯报》、《红星报》、《独立报》、《真理报》、《今日报》、《消息报》、《共青团真理报》、《真理报—5》等。

(2)《真理报》

在苏联解体剧变中,主要中央级报纸都奇迹般保留下来,但同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著名的《真理报》,在苏联解体后分裂成两份报纸,一份仍叫《真理报》,另一份则叫《真理报—5》,同时出版。前者被认为是俄罗斯共产党和左翼力量的报纸,而后者在外国资本的支持下,政治倾向较为自由,报纸发行量则一落千丈。

(3)《共青团真理报》

《共青团真理报》苏联解体之初曾实行报社员工集体所有制(即同人报制),现属于新崛起的大寡头波塔宁控股的一个大型传媒集团,目前为俄罗斯第一大报,分日报和周报版。

6.日本

(1)概述

明治维新后,日本报业开始全面发展起来,以1870年《横滨每日新闻》的创办为标志,日本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报纸。此后日本报业蓬勃发展,经历了政党报纸时期和大众化报刊的兴起,到了中日甲午战争后,即已确立了现代报业的基础。

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膨胀,日本新闻业从20世纪30年代起被逐渐纳入到军国主义宣传体系当中,原有的一些自由主义色彩被剥夺殆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被美军占领,美军当局在日推行旨在扶植资本主义发展的“民主改革”,其中包括按照美国模式对日本的新闻媒介进行“民主化”和“非军事化”改造,日本报业在这一改造中逐渐具有了资产阶级民主色彩,进而走上西方报业自由竞争的道路,重新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目前,日本是全世界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世界上仅有的两份发行量上千万的报纸都在日本,即《读卖新闻》和《朝日新闻》。目前日本有五家全国性报纸:《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和《产业经济新闻》,它们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2)《读卖新闻》

《读卖新闻》创刊于1874年,是日本乃至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该报还拥有日本电视广播网等26家电视公司,还出版英文《读卖日报》、《读卖周刊》、《读卖》月刊、《读卖年鉴》等刊物,同时在兼营棒球队、足球俱乐部、交响乐团、旅游、房地产等行业。

(3)《朝日新闻》

《朝日新闻》创办于1879年,是世界第二大报。该报拥有朝日电视公司等22家电视公司和广播公司,出版《朝日周刊》、《朝日俱乐部》、《朝日》月刊、《科学朝日》、《朝日年鉴》等图书刊物。

7.中国

(1)报纸数量结构

中国报业这20年来的成就举世瞩目,无论是报纸的种数,还是报纸的发行量,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增长。

中国报业在近10年间迅速发展,但仍受到电视等媒体的强力冲击。1987年,在中国新闻受众市场上,报纸、广播、电视三方基本上是三分天下。

到了1999年,在这三者当中,电视赢得的市场份额上升到近一半。到90年代后期,报纸又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

(2)报业的市场竞争

近几年,晚报和都市报以其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和快速反应、干预生活等特色,占领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主导着报纸自费市场。

(3)报业广告经营情况

这几年,报纸的广告版位明显增加。由于相当多的报纸相继在2000年里扩版、变厚,使广告版位供求矛盾突出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大多数报纸都能做到根据客户需求增加版面。

(4)报业集团迅速崛起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报业产业化经营、集团化运作已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全国一些较大的政府机关报开始组建报业集团。报业集团的出现是中国报业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顺应国际报业发展潮流、参与国际报业竞争的需要,也是报业由规模数量向优质高效转化、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的措施。

1996年1月15日,经批准,广州日报社在全国率先组建了第一家报业集团试点。目前中国共有18家报业集团。报业集团工作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5)港台地区报纸

1945年台湾光复后,《台湾新生报》(原为《台湾新报》)、《民报》、《中华日报》等报纸相继创刊。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在全岛实行“报禁”,禁止新闻言论自由。“报禁”,即是从1950年开始对报纸实行“停登、限张、限印”的统称。停登,就是不准新报纸登记。从1988年1月1日起,随着实施了36年的“报禁”的解除,涌现出大量新报,言论也逐渐放开,新闻报道的内容更加多元,媒体的设备和经营管理更加现代化,各媒体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目前,台湾最有影响的当数《联合报》、《中国时报》与《自由时报》。其中《联合报》和《中国时报》是台湾的传统大报,在报禁时期凭借与当局的良好关系,随着台湾经济一同成长,形成了基础稳固的报业集团,垄断了台湾报业。

香港报业的重要特征就是商业化的倾向很重,报纸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小小弹丸之地,上百家报刊争抢新闻,刊发彩色画刊、明星图片,以吸引读者。它们重视发行和广告,并进行多样化的经营。期刊的发展也同步于报纸,尤其以娱乐性来争夺市场。目前,香港的主要的报纸有《大公报》、《文汇报》、《星岛日报》、《南华早报》等。市民报纸中最大的两家《东方日报》和《苹果日报》,竞争激烈,内容日趋庸俗化和注重视觉冲击。

四、报社实务举要

1.报社组织架构

(1)我国和西方报纸在组织架构上的差别

由于政治制度的歧异,中西方报社的组织架构有很大的区别。

西方国家实行编辑与经营相分离的“双架马车”制度,老板自任社长或发行人,下设总编辑和总经理。具体组织架构如图2-1所示。

图2-1 西方报社组织架构图

在西方国家,不少报业实行股份制,采取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经营。实行招股集资形式经营的报业,往往实行三级管理的组织架构。在这种体制中,由股东大会中控股较多的家族代表组成董事会,由董事会任命社长(发行人)、总编辑和总经理,或由董事会选出的社长(发行人)遴选总编辑与总经理,如图2-2所示。

图2-2 西方股份制报业组织架构图

在英美报业的编辑部中,实行新闻与言论分开的方式,总编辑负责新闻采编,社论版主编主持言论。英美新闻界认为,编辑部是个独立工作部门,新闻处理不应受到报纸政治立场的影响,而报纸的主张仅在社论中加以反映。这种新闻理念,决定英美报纸组织架构采取这样的模式,如图2-3所示。

图2-3 英美报纸组织架构模式

在我国,传统的党报和新型的都市报在组织架构上有所不同。传统党报的组织架构如图2-4所示。

图2-4  中国传统党报组织架构

随着媒体产业化的发展,我国的报纸也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采编与经营部门的分离。随着这种分离,经营部门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的运作也越来越公司化、资本化。这种趋势相应地引起了报社在组织架构上的变化。新兴都市报的组织结构如图2-5所示。

图2-5  中国新兴都市报组织架构

(2)差别的形成原因

我国和西方报纸在组织架构的差别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政治制度的分歧。

在中国,报纸具有党性原则,处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报纸作为党的喉舌而存在,也是党进行政策理论宣传的工具,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报纸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西方的新闻理念认为,编辑部是个独立工作部门,新闻处理不应受到报纸政治立场的影响,而报纸的主张仅在社论中加以反映。西方坚持新闻自由的理念,认为报纸不应该受到太多的制约和审查,应该独立地反映客观的信息。这就形成了中国和西方报纸在组织架构上的差别。

2.报纸的内容制作

报纸的内容制作有四种传统的基本业务,即采访、写作、编辑、评论。

(1)采访

采访的特点

a.新闻采访有着特别强的时间限制。

b.新闻采访发生的情境十分复杂。

c.新闻采访是一种充满了艰辛的活动。

采访的形式:面访、开座谈会、现场观察、参加会议、蹲点、查阅资料、通过电话、网络采访等。

采访前的准备:心理的准备;个人新闻网络的建设;采访前的调查以及问题的准备;采访前应该准备好必须的工具。

采访技巧,有以下一些经验:积极主动争取访问机会;尽量早做安排,为采访对象留下准备的时间;注意服饰、仪容与采访对象场合的配合;不要有答必录;要让对方知道你在倾听;灵活运用开放式和封闭式的两种问话方式;灵活运用提问的语气;提问题时应具体、准确,不要使用抽象含糊的语句;除了主要事实外,要记得问一些关于细节的问题,比如当时穿什么样的衣服,有没有抽烟等等;采访中注意现场观察,充分开动全身的感官;得体地结束访问,并且不要忘记请对方答应在必要的情况下接受自己的补充采访;回家后立刻把采访整理出来。

(2)写作

新闻文体

a.西方报纸上的新闻文体在传统上笼统地分为消息(news)和特稿(feature)两种。

b.中国报纸上的新闻通常分为三类,即消息、通讯和特稿。

“倒金字塔”新闻结构

所谓“倒金字塔”,就是根据材料的重要性做次序安排的结构方式。按这种方式组织起来的新闻,越重要的信息被放在越前面,越次要的信息则放在越后面,形成“头重脚轻”的形式,就像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一样,因此称之为“倒金字塔结构”。

(3)编辑

在报社里,编辑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统筹决策、整体把关、产品“再创作”。编辑承担的具体工作有这样几项:制定编辑方针;策划报道;组织处理稿件;将稿件落实到版面上。

(4)评论

新闻评论的定义

新闻评论就是针对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在新闻媒体上发表的具有明确倾向性的论说性文体。

报纸评论的作用

a.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它决定着报纸的政治面貌。作为大众报纸,干预政治生活,为自己支持的政治观点和政治力量鼓与呼,这永远是它不可逃避的使命,而评论就是完成这一使命的主要工具。

b.根据传播学理论,大众传媒的一项社会功能就是作为全社会的“论坛”而存在。作为大众媒体,报纸有义务为社会上的各种群体提供一个发表意见的空间。这种社会功能的实现,也主要是依靠评论这种形式。西方报纸的“社论版对页”和“读者投书”版面就是这种功能的实现形式。

评论的体裁

目前我国报纸上的评论,大体可以分为五类: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署名评论。

3.报纸经营管理

(1)报纸的“二次销售”

报纸的“二次销售”是指报社销售的除了有形的报纸外,还有无形的产品——读者的注意力。报社服务于两类顾客,一是读者,二是广告客户。“二次销售”的过程,如图2-7所示。

图2-7 报纸“二次销售”图

在这个过程中,广告主之所以愿意购买报纸的广告版面,是因为上面是附着了读者的注意力的,而读者对于广告主来说,就是客户或潜在的客户。报纸的经营活动,就是根据这两次销售展开的。第一次销售就是报纸的发行,第二次销售就是报纸的广告经营活动。

(2)报纸的发行

发行的重要性

发行是报纸成功的基础,是所有报纸收入来源的依据。对于许多报社来说,发行收入要少于广告收入,但它是使广告客户愿意付钱购买版面的重要因素。没有发行也就没有广告。

报纸发行有以下特点:销售周期短,时效性强;连续性销售;低于成本的销售;对顾客的选择性。

影响发行的主要因素

在营销学上有一个“4P”理论,说的是产品的销售主要由四方面的因素决定,即:Product(产品)、Price(定价)、Place(渠道)、Promotion(促销)。

(3)报纸广告经营

广告对报纸的重要性

广告是报纸的主要收入来源,报纸广告是报业经济的支柱。

报纸广告的优势有以下几点:报纸广告有广泛的渗透率;报纸广告的灵活性较高;报纸能为广告主提供比其他媒介(除了直邮)更多的地域选择性;报纸读者对广告的参与和接受程度高;报纸广告的可信度高,说服力强。

报纸广告的缺陷有以下几点:表现力较差;报纸广告的生命周期短;缺少对特定人群的选择性。

报纸广告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广告主直接登门委托报社刊登广告,二是由广告公司代理,三是报社广告业务人员主动出击招揽广告。

报纸广告经营方式也有三种;接洽上门广告;征召广告代理公司;外出招揽广告。

五、未来的报纸

关于未来的报业,目前学界、业界有各种说法。综合来看,有以下几点:

1.报纸与网络的融合将进一步加强

2.随着技术的发展,报纸形态将实现“无纸化”

3.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将继续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