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艺术概论》考点精讲及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5字
- 2020-11-22 13:18:53
第2章 艺术活动
2.1 考点精讲
一、艺术活动的构成
艺术活动是人们运用审美的方式,认识客观世界、反映客观世界、进行艺术欣赏和创造的过程。根据艺术活动的发展及其当代状况,可以将艺术活动视作一个系统,它由四个要素或环节构成。
(一)客体世界
客体世界是指艺术活动所反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是艺术创造的主要对象。
1.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是艺术活动反映和表现的对象
艺术活动的主体是从事艺术活动的人,艺术活动的客体是客观社会生活和自然界。客观社会和自然界是一切艺术活动的源泉。
2.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才是艺术创造的主要对象
对于客体世界来说,并不是所有的事物与现象都是艺术创造的对象,只有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才是艺术创造的主要对象。
(二)艺术创作与制作
1.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和材料,将其审美意识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创造性活动。
2.艺术制作
(1)定义
艺术制作是伴随艺术创作而形成的一种辅助性艺术活动。它是艺术生产的另一种表现形态,更多地体现出以物质性制作为主的特点。它是在已有的审美意象或艺术形象基础上,使用物质技术手段和物质材料再现艺术形象或使审美意象实体化。
(2)特点及意义
艺术制作与艺术创作相比,具有“以物质性制作为主”的特点。它在人类整个艺术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且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义。尤其在电影、电视、现代音乐作品的制作等领域,艺术制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把艺术创造与制作划分为介于客体世界与艺术作品之间的一个艺术活动环节。
3.艺术创作与制作的关系
(1)艺术创作应理解为以精神性创造为主、以物质性创造为辅的过程;,而艺术制作则体现为以物质性制作为主、精神性创造为辅的过程。
(2)艺术创作更具个体性和个性化特色;艺术制作是在艺术创作的基础上,对艺术家创造性精神和审美境界的物化表现。
(三)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即艺术创造和艺术制作的成果,是由艺术主体创造的审美意识物态化的表现形式。艺术作品的创作者是从事艺术创造活动的人。
1.艺术作品的内容
(1)内涵
艺术作品的内容既包括作品所描写的客观的社会生活,又包括艺术家对这些生活的认识和评价,是两者的有机统一体。
(2)基本因素
①题材。题材即作者表达主题、塑造形象所用的材料。它是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经过选择、概括、集中、提炼而成的。
②主题。也叫主题思想,指文艺作品中通过具体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基本思想。它是文艺作品内容的核心。
2.艺术作品的形式
(1)内涵
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构成作品艺术形象的物质形态,也就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总体上是由内在的组织结构和外显的艺术语言两种形式因素构成的。
①艺术作品的结构,就是作品中各个局部之间、题材各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与组织的样式。
②“艺术语言”是一个借用词,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和外在呈现形式,它能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艺术表现手法与表现技巧的总和,是形象揭示艺术内容的显性手段,是作品的外部表现形态。
(2)分类
艺术作品根据其物态化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①文学作品;②绘画作品;③音乐作品;④舞蹈作品;⑤建筑;⑥园林;⑦影视作品等。
(四)艺术传播与接受
1.艺术传播
艺术传播指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多种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它包含五个基本要素:①广泛的艺术家资源;②权威的艺术平台;③优秀的艺术战略团队;④良好的艺术载体;⑤综合传播平台,这五大艺术传播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都会使艺术传播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使艺术传播完全无效。
2.艺术接受
艺术接受指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积极能动地开展消费、鉴赏和批评等活动。艺术接受是艺术活动的终点,也是艺术创造主体及艺术品的内在价值获得最终实现的一个环节。
3.艺术传播与接受的关系
艺术接受与艺术传播紧密相连,艺术传播的目的是使艺术作品为更多的人接受,同时艺术接受又以艺术传播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