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暨南大学文学院705语言文学基础与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填空题(10分)

1《九辩》的作者是(  )。

【答案】宋玉

【解析】《九辩》,是《楚辞》篇名,王逸定为宋玉作,焦竑、牟庭相等人则认为是屈原所作,但理由不足以推翻王逸之说。宋玉是战国末期楚国宜城人,曾师事屈原。《九辩》是一首感情深挚的长篇抒情诗,共有250多句。其基本思想是表达“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感慨,诗中对现实的黑暗也有一定的反映。

2“七子之冠冕”是(  )。

【答案】王粲

【解析】王粲,字仲宣。他与孔融、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并称“建安七子”。王粲善属文,代表作有《登楼赋》《七哀诗》等,被刘勰许为“七子之冠冕”(《文心雕龙·才略》);方东树评之为“苍凉悲慨,才力豪健,陈思而下,一人而已”(《昭昧詹言》卷二)。他的诗对后世也颇有影响,钟嵘《诗品》指出,潘岳、张协、张华、刘琨、卢谌等著名诗人皆源出于王粲,连魏文帝曹丕也“颇有仲宣之体”。

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时间是(   )年。

【答案】1942年

【解析】《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1942年5月在延安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包括5月2日所作引言和5月23日所作结论两部分。《讲话》的发表标志着新文学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文艺新时期的开始。1943年10月19日该文在延安《解放日报》正式发表,1953年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4《望星空》的作者是(  )。

【答案】郭小川

【解析】郭小川(1919~1976)是我国文学界一位富有才华的诗人,被誉为“战士诗人”,代表作有《平原老人》《甘蔗林——青纱帐》《昆仑行》《将军三部曲》等,其诗基调高昂,雄浑壮丽,表现了大无畏的坚定性与乐观主义精神。他还创造了“新辞赋体”,将古代辞赋联辞结采的特点与现代汉语韵律相结合,短句长排,大量运用夸张、重叠、排比、对偶等表现手法。《望星空》写于1959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5雨果“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下,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是在(   )中提出来的。

A.九三年

B.悲惨世界

C.海上劳工

D.笑面人

【答案】A

【解析】《九三年》是法国著名小说家雨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1874年出版。雨果在小说中塑造了旺代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及其侄孙、镇压叛乱的共和军司令戈万,以及戈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登这三个中心人物,描绘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一七九三年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场面。雨果尊重历史,深入思考正义与反正义、革命与反革命,提出“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认为将革命和人道主义割裂开是错误的,革命与人道主义应当统一起来。

6贝克特的荒诞派戏剧奠基之作是(   )。

【答案】《等待戈多》

【解析】《等待戈多》是爱尔兰现代主义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两幕悲喜剧,1953年首演。《等待戈多》的主题和核心是等待希望,表现人类永恒地在无望中寻找希望,体现了贝克特的人道主义精神。这部戏剧是戏剧史上真正的革新,也是第一部演出成功的荒诞派戏剧。

7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包括世界、作家、文本和(   )。

【答案】读者

【解析】美国学者M·H·艾布拉姆斯在他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是一种活动,由四个相关的要素构成,即世界、艺术家、作品和读者。

8曹丕提出的文论思想是(  )。

A.诗缘情

B.文气说

C.性灵说

D.诗言志

【答案】B

【解析】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的“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气”是指作品中体现出的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所谓“文气”既是描写作家的气质、个性,又是指作家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创作主体即作家的气质、个性不同,决定了文学作品风格各异,“文气”说强调创作主体心理结构的先天性、稳定性和个性差异,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作家论”的美学涵义,开启了以“气”论作家作品的理论传统。

9“他的自尊像弹簧一样,谁碰一下,就蹦得很高”是什么修辞格?

A.比拟

B.借代

C.借喻

D.比喻

【答案】D

【解析】A项,比拟是指把一事物当作另一事物来描述、说明,包括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可以使语言更生动形象。B项,借代是指临时以相关的人或事物代替本来的人或事物,包括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部分代整体等,可以使语言更精炼、形象突出,引人联想。C项,借喻是指本体与喻词都不出现的一种比喻形式。D项,比喻是指以相似的人或事物代替原来的人或事物,即打比方,包括明喻、暗喻、博喻、反喻等。

10“大部分可以和数量词连用,能做主语、宾语,能被形容词、副词修饰”这是(  )的语法特征。

【答案】名词

【解析】名词的语法特征包括:能作主语、宾语,多数能作定语,并被形容词修饰,少数名词能被程度副词修饰;名词前一般能加数量短语;不能进入“X不X”格式,不能重叠。

二、名词解释(25分)

1苏辛

答:“苏辛”是北宋苏轼与南宋辛弃疾的并称,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自晚唐“花间派”以来,词以婉约为正宗,诗庄词媚,几成定格。到了苏轼,才以豪健纵放之笔,创豪放一派,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使词体获得了解放,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风格,并把它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辛词热情洋溢,慷慨壮烈,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创造出瑰丽雄奇的艺术境界,代表作有《青玉案·元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苏、辛词以豪放为主,但也有多种风格并存,所作婉约词并不亚于婉约派词人的作品。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辛起了重要而积极的促进作用。

2伤痕文学

答:伤痕文学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伤痕文学”的出现直接起因于上山下乡,它主要描述了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的官员及城乡普通民众在那个年代的悲剧性遭遇。代表作有刘心武《班主任》、张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郑义《枫》、韩少功《月兰》、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等,这些作品或以悲欢离合的故事,或以鲜血淋淋的场景,对长达十年的大动乱对中国人民造成的精神创伤予以了“字字血、声声泪”的强烈控诉,对肆虐横行的极左路线予以了强烈的谴责。这便是伤痕文学的核心思想内涵。

3俄国“自然派”

答:“自然派”是俄国19世纪小说创作流派之一,是当时俄罗斯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形成于1842~1845年间,最初是反动文人布尔加林对一批师法果戈理的青年作者的贬称,后经别林斯基反复阐述,成为俄罗斯早期现实主义派的别名。“自然派”作家以反对农奴制为共同理想基础,其主要阵地是《祖国纪事》《现代人》杂志,小说的创作成就占绝对优势。代表作有《乡村》《苦命人安东》《谁之罪》《平凡的故事》等。

4文学接受

答:文学接受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本文深层意蕴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是读者在特定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和信息的主动的选择、接纳或抛弃。文学接受是整个文学活动系统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作品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的实现,对于激励作家的创作,对于推动文学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学接受具有审美、认识、价值诠释与交流的属性。

5音位

答:音位是一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和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根据国际语音学协会的定义,音位是“某个语言里不加分别的一族相关的声音”。它是具体语言或方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一个音位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是音位的变体。

三、简答题(五选三,45分)

1简述清代文学“集历代文学之大成”的历史特征。

答:清代文学较之以往各代异常繁富驳杂,在继承历朝历代文学的基础之上,清代文学又有自己的发展。因此,一方面清代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起到了一个总结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又由此生发出属于自身特色的文学。具体来说,其“集历代文学之大成”的历史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的方面:

(1)新兴的小说、戏曲蓬勃发展

元明以来新兴的文言小说、白话小说、戏曲等体裁,入清之后依然蓬勃发展。戏曲有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文言小说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白话章回小说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这些都是独辟蹊径有所创新的佳作。

(2)诗词、古文、骈文等重新振兴

元明以来已呈现弱势地位的诗、古文,乃至已经衰弱屈居于陪衬地位的词、骈文,入清以后又重新振兴起来。如吴伟业的歌行诗和王士禛的神韵诗,陈维崧的登临怀古词和纳兰性德的出塞、悼亡词,汪中的骈文《哀盐船文》等都是堪称珍品、杰作的传世之作。

总之,曾经在各朝各代盛行过的文学样式,大都在清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各类文体也大都拥有众多的作者,创作的作品数量之多远超过以往各代。各类文体曾经有过的类型、作法、风格,清代作者也大都承袭下来,效法并加以创新,也有相当多的作者达到了较高的造诣。因此清代文学可以说是以往各类文体之总汇,呈现出一种蔚为大观的集大成的景象,这实际上也是中国文学传统精神和古典审美特征的复归与发扬。

2《女神》的创作特色?

答:《女神》以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为主调,以“绝端自主,绝端自由”的新诗体冲破传统,横扫羁绊,唱出了爱国主义的激越壮歌,唱出了时代的强音,唱出了理想的赞歌。《女神》应和着时代急风暴雨式的节奏而歌唱,思想解放的激流和奔腾飞泻的情感被诗人凝聚于笔端,交融成为积极浪漫主义的诗风。其浪漫主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火山喷发式的抒情模式

《凤凰涅槃》堪称新诗史上第一首杰出的浪漫主义抒情长诗。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如欢唱的烈火一样注入全诗,这是理想主义之火,是反抗之火。这首诗是浪漫主义的激情的结晶。

(2)丰富的想象与大胆的夸张

奇伟的构思,奔腾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强有力的节奏,是《女神》积极浪漫主义艺术的又一表现。《女神》的题材广泛而丰富,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高山大川,日月星辰,城市乡村,名胜古迹等等,都在歌咏之列。

(3)多元化的抒情方式

诗人自身是丰富多变的抒情模式的创造者,这种抒情模式是多元化地吸收中外艺术养分并进行融汇创造的统一体。《女神》中包含歌德诗剧的庄严,瓦格纳音乐中的华丽,惠特曼抒情诗中的雄放,海涅歌声中的柔婉,庄子散文中的汪洋恣肆和屈原骚体中的流动和对比。

(4)诗情、诗意、诗境的纯真表现

《女神》的革命浪漫主义还表现为诗的自然、纯真而又充满激情。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诗情流露是在“五四”时代精神的激荡下自然形成的,因此显得真挚热烈。作为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主张诗是心底的“自然流露”,这一主张也切实地运用到了他的诗歌中。

(5)神话传说和象征的运用

神话传说是人类丰富想象力创造的结晶,其中充溢着浪漫主义诗人创造新的艺术世界的源泉。《女神》借神话传说中的故事和人物,表达激烈澎湃的感情,运用象征手法巧妙传神地展现了一个新生的理想社会。

3浪漫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特征。

答:(1)浪漫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这一时期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急剧过渡的时期,上升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贵族进行了激烈反复的搏斗,各国无产阶级争取生存权利的斗争如火如荼,各民族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日益高涨。

浪漫主义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法国大革命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迅速传遍欧洲,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对个人独立和极端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人权宣言》宣布了自由竞争的法则,人们对飞来好运的期望变得更加炽热,耽于好梦和幻想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状态。

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欧美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人的哲学与圣西门、傅立叶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都为浪漫主义提供了丰厚的思想资源。

(2)浪漫主义的特征

从内容上看,浪漫主义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写现实的范围;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

从艺术上看,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浪漫主义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喜好。

4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

答: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以语言文字为艺术媒介。语言是人类思维和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信息载体,它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词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体系,具有符号性、概括性、心灵性和表达的灵活性等多方面特点。语言的上述特点,决定了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多种特性。

(1)形象感知的间接性

形象感知的间接性是指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它只能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有可能间接地被感知。换言之,读者只有了解了某种语言文字的意义,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艺术的想象和思索,才能再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形象蕴涵的思想义。

(2)反映生活的广阔性和动态性

反映现实的广阔性和动态性是指语言具有表现的灵活性,它对社会人生的反映很少受时空的限制,因此文学作品具有反映生活的广阔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3)表现情思的深邃性

表现情思的深邃性是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同人的思维活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语言艺术能够深刻、细腻地表现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心理活动,表现作家的情感评价和人生思考,从而获得超越其他艺术的心灵深度和哲理深度。

5举例说明从哪些方面辨析同义词。

答:辨析同义词可以从理性意义、附加意义两方面进行。

(1)从理性意义区分同义词

词语的理性意义反映人们对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如“摆设—陈设—陈列”,“摆设”是指把物品按照审美观点安放;“陈设”是指把物品按照一定的审美观点安放在适当的位置,供人观看、欣赏;“陈列”是指把物品有条理地排列、布置供人观看。三者侧重点不同,“摆设”强调摆放物品的顺序有一定的艺术性,可用于家具的摆放,组合柜中书籍和艺术品的摆放等;“陈设”一般用于可供人观看、欣赏的物品;“陈列”强调的是物品摆放得有条理。

(2)从附加意义区分同义词

词的附加意义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如“成果—结果—后果”,“成果”含有褒义色彩,“结果”为中性词,使用范围最广,“后果”含有贬义色彩。再如“妻子—老婆”,“妻子”用于书面语体,“老婆”用于口语语体。

四、论述题(五选二,70分)

1论述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答: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下面从诗歌和散文两方面论述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韩愈的诗歌

韩愈的诗歌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其中最具独创性和代表性的是以雄大气势见长和怪奇意象著称的诗作。他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780)以来的平庸诗风。

韩愈步入官场后在一次次政治漩涡中屡受打击,他的审美情趣呈现出一种怨愤郁躁、情激调变的怪奇特征。在他的诗中,大多出现“激电”“怒涛”“鬼物”等意象,荒僻险怪的南国景观在他的诗中随处可见。在诗歌表现手法上,韩愈用写赋的方法作诗,铺排罗列,浓墨涂彩,穷形尽相,力尽而后止。如《南山》,全诗102韵,长达一千多字,连用七联叠字句和51个带“或”字的诗句,铺写终南山的高峻,四时景象的变幻。《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韵》极写一场山火的强猛酷烈。诗人赋予山火一种狂野暴烈的力量,以泼墨法大笔渲染,巨细靡遗,极尽形容描写之能事;与此同时,使用僻字奇语创造出“山狂谷很”“天跳地踔”等怪奇意象,使得诗意益发光怪陆离、狰狞震荡。

(2)韩愈的散文

韩愈积极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把古文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所谓古文运动,就是改变汉魏六朝以来的骈体文,恢复先秦时代的散文体。韩愈提倡古文的目的是“通其辞也,本志乎古道也”,以古文来振兴儒学,恢复“圣道”。韩愈认为“文以载道”,文和道必须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理论之一。韩愈散文的涉及面很广,有“扶树教道”宣传儒家思想的作品,如《原道》《原姓》《原毁》;有寓意深刻的杂说,如《龙说》《马说》;有刺社会之弊的议论和表状,如《讳辩》《论佛骨表》;有谈“求师之道”的,如《师说》;有感情激荡、真挚动人的祭文、墓志铭,如《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等。

韩愈的散文、诗歌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他善于扬弃前人语言,提炼当时的口语,使用较多的新颖词语如“蝇营狗苟”(《送穷文》)、“同工异曲”“俱收并蓄”(《进学解》)等。他主张“文从字顺”,创造了一种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书面散文语言,扩大了文言文体的表达功能。但他也善用一种佶屈聱牙的文句。自谓“不可时施,只以自嬉”(《送穷文》),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2结合具体作品论述莫言小说创作。

答:莫言深深扎植于高密东北乡的民族土壤里,广泛吸收了民间文化的生命元气,叙述了“高密乡”的悲欢离合。在创作特色上,他用具有穿透性的语言、天马行空般的叙述,对中国历史、现实、社会、人性等进行个性化体验,并融合西方现代派,尤其是魔幻现实主义,来表现东方古老民族坚强而又懦弱、伟大而又卑微的品格,给人以耳目一新的陌生感与惊奇感以及悲剧的美。莫言的小说创作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性”和“暴力”为创作的主要内容

莫言的小说创作充斥着荡魂摄魄的“性爱”和暴力。莫言对性的描写是美的,并且有一种震人心魄的力量。如小说《丰乳肥臀》中描写上官来弟与鸟儿韩的性爱,被苦难生活压抑了十五年的青春激情像野火一样慢慢地燃烧起来。“他双膝一软,跪在了来弟的身体前,用滚烫的、抖颤的嘴巴,吻着她的脚踝骨下边那块光滑的皮肤……在狂吻的间隙里,她喘息着说:‘让那个哑杂种、让那个半截鬼死了去吧,烂了去吧,让乌鸦啄瞎他的眼睛吧……’”小说中莫言用了大量文字来描写他们对爱情和性的正常需求,以及两个人结合过程中的内心世界。在整个叙述中,没有丝毫的淫荡,而是充满了人生的辛酸、苦难和生命的悲凉。

莫言小说中描写暴力、恐怖、血腥的场面也比比皆是。如《红高粱》中罗汉大爷被日本军活剥的场面,罗汉大爷先被割下耳朵,再被割下生殖器,然后从头往下被剥成一张完整无损的人皮,最后罗汉大爷成了“肉核”。虽然整个场面充满血腥、暴力、惨不忍睹,但却震慑人心。

(2)塑造敢生敢死、敢爱敢恨的农民形象

莫言是个农民作家,小说大都取材于农村生活,乡间的事和物构成了莫言作品最为基本的感性材料。在一系列乡土作品中,莫言所写的“高密东北乡”是一个真正本土化的乡村世界,他所塑造的是一群生活在这块黑土地上热爱生活、热爱家乡、敢爱敢恨,有着除暴安良、抗御外侮的坚韧不拔的伟大生命潜能的农民形象。

(3)具有穿透性的语言

莫言善于运用通感、比喻等修辞手法,富有个性;人物语言也都极有特点,常借助粗话、脏话、野话、荤话、骂人话、调情话等粗俗污秽的乡村用语来表现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同时小说语言形象可感,使人身临其境,生动活泼。如《红高粱》中在罗汉大爷被剥皮的刑场上,“所有的人都变矮了,有的面如黄土,有的面如黑土。”虽然用词上毫无新意,但视觉效果上却给人形象、生动的感觉。

(4)多视角的叙述方法

在《丰乳肥臀》中,叙述视角多变,分别从上官金童、客观叙述者和作者本人三个角度出发讲述上官家的风雨变动。上官金童的叙述反映了世人对社会和战争的心态,客观叙述者冷静客观地分析是非善恶,作者本人则将主观的褒贬色彩融入故事的叙述。因此莫言小说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叙述者的时间、叙述者与被叙述者之间产生了较大的艺术张力。

3论述堂吉诃德的性格特征和典型意义。

答:略。

4论述大众文化与当代文学的关系。

答:大众文化与当代文学都是时代的产物,二者相互影响。

(1)大众文化对当代文化的影响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强势话语,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文学的创作,改变当代文学的格局,导致其异化。大众文化对当代文学的异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学明星化,造星运动蓬勃发展。大众文化的兴盛依托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而文化产业则建立在明星机制的基础之上,它通过大众文化的平台,为我们源源不断地制造明星。“书商”就是主要通过塑造明星的方式来“包装”、发行,从而赚取利润的代名词。余秋雨就是一例。他自92年携《文化苦旅》横空出世以来,一路高歌猛进,98年出版《山居笔记》,99年出版《霜冷长河》,余秋雨在五光十色的媒体中频频亮相,成为“文化明星”。大众传媒与文化产业合谋打造文化明星的过程,实际上是抽空文学本质和内涵,将文学异化的过程;文学貌似在享受着高度的礼遇,实则被游戏地对待,遭受了致命的打击。

创作类型化,消弭了文学的个性。在大众文化的强势影响下,类型化全方位渗透到文学创作当中。文学创作集中在侦探小说、言情小说和武侠小说等体裁,这些小说类型在结构模式上高度类型化,只要把现成的材料填充在相应的位置就可造出一篇作品。文学创作的各个要素,包括人物、情节、语言以及构思等都出现了类型化的现象。

趣味鄙俗化,缺乏终极关怀。不少当代文学作品中充斥着低俗的感官刺激,忽视了对“真正的生活和人生”的思考。这些作品通过再生产人的欲望和提供替代性的满足,来实现中产阶级的消费需求。卫慧便是代表,她宣扬“身体写作”,从“身体”出发扩展至性和欲望,以现身说法的方式讲述关于人的本能的故事,人的身体被重新发现。

(2)当代文学对大众文化的影响

当代文学是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发展的,它对大众文化也有反作用。当代文学的浮躁、粗俗化会使大众文化更加恶化,反之,高雅、追求终极关怀的当代文学作品则会使大众文化更加深邃理性。当代文学作为人们的文化消费品正积日累月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品味。

5试论古今字的定义、成因及类型,并举例说明。

答:(1)古今字的定义

古今字是指在表达某一意义时先后产生的形体不同的字。上古时代,由于词义引申、文字假借等原因,一字多义现象十分普遍,后世为了消解歧义,为某些义项另造新字,新造字为“今字”,原字为“古字”。

(2)古今字的成因

词义引申导致歧义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词义也由简到繁,一个字负担多个意义,因此在日常使用时便会出现意义不明或歧义现象,为了消解这种歧义,增强简易性,人们另造新字以表示特定的某个义项,形成古今字。如“莫—暮”,“莫”本义为日落草中,表示傍晚,但后世逐渐引申出“没有谁”“不”等意义,为了区别这些义项,古人另造“暮”字专指傍晚。

文字假借

有些古今字的形成最初是经历了假借阶段的,有些词本无其字,便假借同音字来表示,后世为了分化同音字另造新字。如“然—燃”,“然”本义为烧,后也作为虚词,为了区别两种用法,另造“燃”字。

(3)古今字的类型

根据古今字形的联系可以将其分为两类:

古今字在字形结构上没有联系

如“伯—霸”“战—颤”“北—败”“祝—咒”“要—邀”。

今字是在古字形基础上产生的,二者字形有联系

通过改换或增加偏旁造新字。如“反—返”,“反”本义为覆,表示翻转手掌,后引申为返回,为了区别意义,另造“返”字,在原字形上加“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