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 圣才考研网主编
- 16字
- 2021-01-06 19:42:16
第一篇 绪 论
第一章 社会思想史的定义与研究方法
1.1 复习笔记
一、学习中国社会思想史的意义
1.相关概念
(1)社会思想
社会思想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秩序的构建、管理及理想社会模式的观念、构想或理论,属于理论社会学范畴。
(2)中国社会思想史
中国社会思想史是研究历代中国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秩序、社会问题、社会管理及社会模式的观点、构想或理论发生、发展的内在历史过程及其特点与规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中国社会思想史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源泉,是研究和正确解读当代中国社会运行逻辑的重要基础。
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的进展
(1)对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引进已从初期浮光掠影式的介绍或翻译,发展到较为系统的深入研究。
(2)在中国社会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中,照搬西方概念或理论与中国现实社会生硬比附的现象已大为减少,社会学家大都集中精力研究中国改革发展与社会转型中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
(3)中国社会学家已有了“文化自觉”意识。
①充分认识到中国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如不能与中国自身的实际及传统相结合,形成中国的社会学基础理论,则不能对中国的应用社会学研究发挥指导作用;
②认识到中国的社会学基础理论,必须从中国社会中寻求,而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的国度,因此,要建设中国的社会学基础理论,就不能忽视中国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思想之精华及其当代意义。
3.中国社会学界对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努力
(1)新中国成立以前-孙本文
①民国时期,孙本文在《社会学原理》中指出:“中国社会思想,为研究中国社会学者必须研究之材料。”
②20世纪40年代中期,孙本文发表了一篇名为《五十年来的中国社会学》的论文,又于1948年出版《当代中国社会学》一书,均提出了关于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的建议。
③在中国社会学发展规划中,孙本文先生把“中国社会思想史”作为“中国理论社会学的建立”中最首要的任务提出来。
(2)社会学恢复重建后-费孝通
①社会学恢复重建以后,以费孝通先生为代表的老一代社会学家反复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思想在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②费孝通先生在晚年所写的一系列学术反思性的文章中,反复强调中国社会学界要加强对中国传统社会思想与文化的研究,真正“中国的”社会学的发展,必须要以中国丰富的社会思想为基础,才能继往而开来,自立于世界社会学之林。
4.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地位
(1)从建立新中国社会学的角度看,
我国的社会学,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为其发展目标,就需要我们在吸收借鉴西方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同时,致力于对中国现实社会的研究,进而建构起我国的社会学理论。我们要研究现实中国社会,就需研究和了解传统中国丰富的社会思想,从中汲取有益的思想材料,以之为现实服务。
①要将中国建设成为和谐社会,就不能忽视中国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思想之精华;
②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就不能割裂中国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③要解读现代中国社会,就不能忽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基础和文化淀积;
④要建设中国的社会学理论,就不能不加强对中国社会思想史的研究。
(2)从社会学的继承性和发展性立场出发,
从社会学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及进行应用性研究方面考察则显而易见的是:
只有具备理论知识并熟练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才能对具体问题进行科学而深入的研究,而中国社会思想史即是社会学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之一。
二、前人“社会思想”定义简介
1.美国学者
美国社会学教授波格达斯(Bogardus)给“社会思想”下的定义是:“社会思想,即是等于各个人论及社会问题的思想。”他认为社会思想重点是研究关于社会问题的思想。但他强调社会思想是“个人”和“少数人”的思想,并不正确。
2.日本学者
(1)波多野鼎
日本九州帝国大学教授波多野鼎在《社会问题讲座》中,认为“社会思想”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①广义的社会思想,是以社会问题作为对象的一切思想。
②狭义的社会思想即是社会主义的思想。他本人是在狭义上使用这个概念的。
(2)其他日本学者
①20世纪20~30年代很多日本学者都将“社会思想”等同于“社会主义思想”。
②日本研究社会思想史的专家的其他说法
a.高岛善哉认为“社会思想史就是人类的社会的行动和表现于生活的思想的历史”。
b.加田哲二认为社会思想就是关于社会生活的理论以及理论的体系。
c.本田喜代治则认为“社会思想史就是社会的思想史,也是思想的社会史,是从思想方面着眼的社会史,社会思想是当时的人们对于当时的社会以至一般的人类的社会的认识的集中点”。
3.中国社会学家
(1)20世纪上半叶
①孙本文
孙本文注重社会生活及社会问题两方面,他在《社会思想》一书的“凡例”中说:“本书取材标准,大致以有关社会生活之起源、性质、组织、发展与各种共同生活问题以及解决途径者为主。”
②徐逸樵
徐逸樵说:“社会思想史为社会思想家的思想或行为底记录,指陈社会思想展开底行程,暗示社会问题合理的解释。”
③程伯群
程伯群说:“人类对于社会之问题常怀二种态度:第一种漠不关心,听其自然,第二种实地研究而求解决,前者称之为个人主义态度,后者称之为社会思想。”
④钟兆麟
钟兆麟译波格达斯《社会思想史》所加的“译者弁言”说:“思想之类别可分为三:一为以人的活动为对象,一为以自然现象为对象,一为以思想本身的过程为对象。前一种即是社会思想。”钟兆麟认为社会思想的对象有几个要点:
a.人类社会活动之因素;
b.社会之起源;
c.社会之结构;
d.社会之进化;
e.人与人之间,人与团体和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关系;
f.社会病象之发生;
g.社会病象之诊治法。
⑤施存统与郭真
a.施存统著《社会思想史》和郭真著《中国社会思想史》二书则又认为社会思想有两种意义:
第一,社会上一般普通流行的思想;
第二,人们对于社会而发的思想。
b.施在统与郭真之说实际上包括两项内容:
第一,关于社会问题及其解决的思想;
第二,乌托邦思想,把关于社会生活的思想排除在外。
⑥王守礼
社会思想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和产物。
(2)20世纪后半叶
①龙冠海和张承汉
a.龙冠海和张承汉认为人类生活乃群体生活,有群体生活自然有群体问题和社会问题。
b.人类要解决这些问题,所以设计种种“理想”状态和方法,以适调社会环境,此即社会思想。而人类的调适环境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社会思想史。
c.但他们又强调,社会思想主要方面则包括社会的起源与变迁、社会组织与功能、社会问题。
②杨懋春
杨懋春认为社会思想是指人对于他所在或所关心的社会关系或人际关系及在此关系中所有各种社会活动所作的思考、所发的意见、所给的评断及所提的建议。最后他高度概括出社会思想是个人对其所在社会所表示的关怀。
三、本书的“社会思想"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1.社会思想的定义
(1)社会思想
社会思想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秩序的构建、管理及理想社会模式的观念、构想或理论。
(2)中国社会思想史
中国社会思想史就是研究历代中国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秩序的构建、管理及理想社会模式的观点、构想或理论发生、发展和继承或斗争的内在历史过程及其特点与规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3)社会思想的研究范围
在人类关于社会的所有思想中,社会思想研究的范围是侧重社会生活秩序构建、管理及理想社会模式方面的观念、构想或理论的。
2.对这个定义的理解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思想的来源
社会思想来源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践。
①这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②定义中所使用的“社会”一词,不是指哲学上的“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等高度抽象层次的“社会”概念,而是指具体的或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概念。
(2)“社会生活秩序构建”思想
“社会生活秩序构建”思想是人们关于维系群体共同生活的规则构建并如何使之更适合个人及群体协调发展的思想;是指在具体的社会(社区)中,人们为什么要共同生活,这种共同生活秩序靠什么维系,以及人们应当如何对待共同生活等。
①人的修养与社会化问题;
②人性与人的欲望、人的修养问题;
③人与人、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关系问题;
④人们的处世、社交态度及社会价值取向问题;
⑤社会组织与结构的原理问题;
⑥社会生活方式问题;
⑦社会起源、发展、变迁问题;
⑧社会规范制定的规则及欲达成的目标问题。
(3)“社会生活秩序管理”思想
“社会生活秩序管理”思想是人们对于社会生活秩序如何进行管理,对社会秩序运行和发展中遇到的障碍如何克服的思想,以及对现实社会运行机制的改良、改造思想等。社会生活秩序管理至少应包括以下社会学研究范畴:
①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及成因分析;
②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设计;
③社会控制与社会调适问题;
④社会改革、改造思想。
(4)“理想社会模式”
“理想社会模式”是人们对于理想的社会结构体系方面的憧憬,主要包括对现实社会及其结构“应然”状态的认知;对理想社会生活状态的构想。人们对理想社会模式的构想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对现实社会的“应然”状态的认知。它是人们解释社会生活秩序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提出解决社会问题方案乃至进行现实社会改革、改造的依据和近期目的。
②促进一个社会、一个社区或一个社会群体保持社会秩序良性运行、和谐发展的方法与理念,以及达成一个令人满意的社会状态的条件认知。
③对未来理想社会样态的憧憬。它是人们社会价值观的核心,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信仰及进行现实社会改革、改造的根本依据和终极目标。
(5)在定义中使用“观点、构想或理论”的说法,旨在表明:
①不苛求古人对这些方面形成“理论体系”,也不用现代的“实证科学”的尺度去要求历代社会思想家,所以称之为“观点”;
②由于历代社会思想家的很多思想,虽然都是因社会而发的,但大都不是建立在经验材料或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的,所以称之为“构想”。
四、中国社会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1.指导性方法
指导性方法是一个方法论问题,也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我们的具体研究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变成了科学,为我们今天的社会思想史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思想理论。我们只有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才能深入地研究社会思想发展的特殊规律性。这些指导性方法最基本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1)要历史地看问题
①社会思想的发展过程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反映到社会思想当中。
②社会思想是一种社会意识,它的根源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之中。
③应当用社会生活说明社会思想,这是社会思想的实践特性。
(2)要阶级地看问题
①社会思想既然是社会意识,它必须严格遵循社会意识形态的运动规律。
②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社会阶级矛盾的反映。这是阶级社会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况。
③科学的目的在于提供世界的真实情况,社会思想史作为一门科学应当反映社会的阶级斗争的情况。
④从这个意义上说,党性原则是社会思想史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原则,也就是说,社会思想史作为一门科学承认自己的阶级性。
(3)要逻辑地看问题
①社会思想作为理论研究的对象,有自己的逻辑发展规律,社会思想的发展受它的逻辑发展规律的制约,要把握社会思想产生、发展的规律性,必须研究它的逻辑发展规律。
②逻辑发展的规律其实就是历史发展规律。研究社会思想自身发展的逻辑规律性,不能不研究社会思想自身发展的客观历史过程。
③社会思想的逻辑发展过程并不完全等于它的历史的自然过程。
2.技术性方法
对于中国社会思想史,要进行资料的收集、归纳、分析和研究,尚需一套具体的技术性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
(1)区域法
这是一种以一定的社会区域为研究的整体对象,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地进行研究的方法。
(2)阶段法
这是以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作为一个研究的整体对象,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进行研究的方法。阶段的划分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形成各种各样的划分方法,利用“阶段法”进行社会思想史研究,便于把握社会思想与当时社会历史的全面状况的关系。
(3)学派法
这是一种以学派作为研究的整体对象,一个学派一个学派地进行研究的方法。利用“学派法”研究社会思想史,便于把握一个思想学派的社会思想的发展和继承性,利于鉴别各学派之间的异同。
(4)阶层法
这是以一个社会阶层作为研究的整体对象,一个阶层一个阶层地进行研究的方法。
(5)群体法
这是以一个社会群体为研究的整体对象,一个社会群体一个社会群体地进行研究的方法。社会群体比阶层更具体、更微观。采用群体法进行研究,更便于深入解读某一特定社会群体之社会思想的特性。
(6)人物法
这是一种以思想家作为研究的整体对象,一个思想家一个思想家地进行研究的方法。运用“人物法”,有利于我们更深入更细致地进行社会思想史研究。
(7)著作法
这是一种以一部著作为研究的整体单位进行研究的方法,一部著作一部著作地进行研究的方法。
(8)观念法
这是一种以某种特定的关于社会的观念为整体单位,一个观念一个观念地进行研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