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小学教学理论考研题库(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 圣才考研网主编
- 4904字
- 2021-01-06 19:46:57
第2章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选择与设计
一、名词解释
1.怀疑、变换思考角度、类比与移植
答:怀疑、变换思考角度、类比与移植是发现问题的三种具体策略。
(1)怀疑是对已有结论、常规、习惯行为方式等的合理性作否定的或部分否定的判断。怀疑必然引起人对事物的重新审度,会在原以为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怀疑的依据有两个:一是事实与经验;二是逻辑。
(2)变换思考角度是从与得出原有结论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层次上来认识原有的研究对象,以形成关于对象的新认识。它与怀疑不同,不是把思维指向原有的结论。
(3)类比与移植是通过与其他学科研究对象类比和借用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来发现本学科研究的新问题。这种思维的特点是从别的学科研究中获得启发,找到发现的“工具”。
2.假设:归纳假设、演绎假设,研究假设
答:(1)假设是依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说明,是在研究之前的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理论。其特性包括:假定性、科学性、表述上的明确性和可检验性。
(2)按照假设的形成逻辑,可将教育研究的假设分为归纳假设和演绎假设。
①归纳假设是人们通过一些个别经验事实材料的观察、调查,得到启示,进而概括、推论提出的假设。
②演绎假设是根据不可直接观察的事物现象或属性之间的某种联系的普遍性,通过综合和逻辑推演而提出的理论定律和原理的假设。
(3)研究假设是指陈述研究者所假定的两个(及两个以上)研究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分为方向性假设和非方向性假设两类。
3.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答:(1)变量是指在性质、数量上可以变化,并且可以操纵或测量的特征。
(2)变量依其相互关系可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控制变量)。
①自变量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地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
②因变量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被试行为或者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反应的变量,它是一种结果变量。
③无关变量又称控制变量,泛指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数值因而对研究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因素。
二、简答题
1.简述“概念图”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注意问题。
答:(1)概念图教学设计是利用概念图这种可视化的语义网络(知识呈现的有向图,其中称端结点为概念结点,内部结点为概念关系。)表示方法,将某一领域内的知识元素按其内在关联进行组织呈现和意义建构的一种教学设计。
(2)“概念图”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①创设情景,导入学习主题;
②用概念图建设本节课的框架;
③利用概念图的资源整合功能进行讲授;
④利用概念图总结本节课知识,进行巩固。
(3)“概念图”教学设计的注意问题:
①重要概念放于中心位置或最上端,概念的关键属性用醒目标记标明,以便于辨认学习;
②一个概念图通常只用来表达一个主题或主概念,但关于同一主题的概念图不是惟一的;
③主概念下可以分出几个相关联的支概念,支概念下又可分出几个支概念,或者是解释某一个支概念的例子,而例子必须是典型事例;
④精选出要连接的概念,找准概念间的本质联系,连接词要能表达一个完整的观点;
⑤学生可以在经过进一步的学习和酝酿数日以后再重新整理概念图,这样效果会更好;
⑥概念构图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构图时的反思。反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概念图的图形反思,二是对概念构图过程的反思。
2.在小学教育科研中怎样发现问题、怎样确立课题?
答:教育科学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研究问题发展的历史。能否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是能否进行高质量科学研究的关键。在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中,发现问题、确立课题至关重要。
(1)发现问题的策略
①怀疑。怀疑是对已有结论、常规、习惯行为方式等的合理性作否定的或部分否定的判断,怀疑必然引起人对事物的重新审度,会在原以为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怀疑的依据有两个,一是事实与经验,二是逻辑。
②变换思考角度。变换思考角度是从与得出原有结论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层次上来认识原有的研究对象,以形成关于对象的新认识。它需要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和已有知识的影响,另辟蹊径。
思考角度的转换有多种类型:一是在同一层次上的转换;二是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上进行的;三是把研究的重点放到事物与事物之间,同一事物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结合部;四是通过比较,这种比较可以是纵向的历史比较也可以是横向的区域比较。
③类比与迁移。类比和迁移是通过与其他学科研究对象类比和借用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来发现本学科研究的新问题。
④探究与体察。探究与体察的思维策略要求面向实际,从对现象的思考中提出新问题。
(2)确立课题的步骤与方法
①确定研究对象与内容。在考察研究背景的基础上,运用发现问题的思维策略,先“发散”、后“辐合”,逐步缩小研究范围,找准“题眼”,并把握好研究方向与角度。
②考察主客观条件,确定研究的切入点。
a.客观估价研究者的知识结构、研究能力和兴趣。知识结构指研究成员的各种知识的组织形式。研究能力包括思维能力、选用各种研究方法的能力及写作表达能力。兴趣是生活的向导,也是科研入门的向导、研究持续的动力。
b.分析资料信息来源、设备工具状况、经费以及可借助的力量。没有资料,研究寸步难行。课题的完成只能够达到所占有的资料积累能够支撑的高度。工具设备包括观察和实验设备、处理信息资料的设备、交通设备等;经费财力对于项目实施的规模大小是重要的,可借助的力量包括物力与人力两方面,人力包括可求教的导师、专家,可合作的同仁。
c.考虑研究者的本职工作性质和环境。在某种程度上,研究者的本职工作性质和环境决定了选题的范围。
3.为什么要论证课题?在小学教育科研中怎样论证课题?
答:(1)论证课题的原因
①课题论证能够确认课题研究价值,明确研究方向;
②课题论证能够完善课题方案,明确保障条件;
③可以论证为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提供一个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环境,达到带着问题进行教育科研理论方法学习的目的,初步认识课题研究的规范;
④课题论证使科研管理部门本身更充分地了解到各个课题研究的条件,进而为今后保证重点,建立更完善的体系,进行科学管理提供更具体的依据。
(2)正式论证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①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类型。
②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③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可能有所突破的方面。
④分析研究的可能性、基本条件及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
⑤课题研究策略、步骤及成果形式。
⑥论证报告的格式、语句等写作上的问题。
4.假设有哪些类型?假设在教育科研活动中起何作用?
答:(1)假设的基本类型
①按假设的形成逻辑分为归纳假设和演绎假设。
归纳假设是人们通过一些个别经验事实材料的观察、调查,得到启示,进而概括、推论提出的假设。
演绎假设是根据不可直接观察的事物现象或属性之间的某种联系的普遍性,通过综合和逻辑推演而提出的理论定律和原理的假设。
②按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分为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和预测性假设。
描述性假设是描述认识对象的结构,向我们提供关于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大致的数量关系的推测,是关于对象的大致轮廓的外部表象的一种描写。它是科学探索的最初阶段。
解释性假设是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指出现象质的方面,说明事物原因的一种更复杂、更重要的假设,是比描述性假设高一级的形式。
预测性假设是基于对现实事物的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基础上提出的更复杂更困难的一种假设,它是对事情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科学推测。
③按假设是否指明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的方向,可分为方向性假设和非方向性假设两类。
(2)假设的作用
①假设为研究活动指明方向。假设的基本功能在于引导研究,起着纲领性作用。假设能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的内容和方向,通过逻辑论证使研究课题更加明确,并按确定目标决定研究方法和收集资料,指导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
②假设是教育科学探索的必经阶段。假设是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正确认识客观规律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手段。
③假设可以提高研究活动的新颖度和预见性。科学的本质在于求新,而假设正是研究者对“未知”“未有”领域的一种试探,是新事物新认识出现的前奏。
5.假设与变量是什么关系?如何准确地表述假设?
答:(1)假设与变量的关系
假设是一种推测或对问题答案及情况状态的一种猜测。假设是对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关系的假定,变量是构成假设的基本元素。
(2)假设的表述
一般认为,一个规范表述的假设,至少应具备以下标准:
①说明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
②假设必须是可检验的,即表述的语义是明确的、可操作的、不致于造成歧义的,假设语义模糊就无法检验。
③假设必须是陈述句,而不能是疑问句。可以是肯定陈述,也可以是否定陈述;可以是全称肯定或否定,也可以是单称肯定或否定。
6.形成研究方案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结合您的工作实际,草拟一份研究方案(提纲)。
答:(1)形成研究方案的主要工作内容
形成研究方案主要包括确定研究对象,选择方法手段并编制工具,制定行动计划等工作内容。
①确定研究对象。确定研究对象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a.明确研究对象总体和分析单位。研究者在确定研究对象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的总体和分析单位。总体是指所要研究的对象的所有个体单位构成的全体。分析单位是研究中采用的基本单位。
b.选择抽样方法。要想得出百分之百可靠的研究结论,去考察对象的全部或整体当然是最理想了,然而,限于人力、财力和时间要求诸种条件,除少数微型研究,绝大多数不可能穷尽对象的全部,而只能采用从对象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研究,然后将研究结论推广到对象总体。
②选择研究方法、手段。教育科研需要精心挑选得心应手的工具,小学教育科研可供选择的方法很多,研究者不能盲目地赶时髦,流行什么选什么,而只能是从“方法总是服务于特定研究目的的”这一认识出发来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③制定行动计划。研究的行动计划一般称工作计划,研究工作计划的制定建立在研究设计基础上,是对如何实现某一研究设计的行动规划、时间规划、组织形式规划和经费规划。研究工作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划分工作阶段与程序,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结算每阶段需要的工作时间,确立研究的组织形式,列出研究人员之间的分工职责与合作项目,规定对研究工作开展状况的检查时间与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的形式,评价与鉴定,研究经费的预算等。研究工作计划是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全面规划,应把它建立在对研究活动的系统分析
基础上,寻求最佳组合。
(2)草拟一份研究方案
①调查目的
压岁钱是中华传统习俗,是伴随着春节的产生而产生的,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年三十给孩子一串压岁钱,是在新年里,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福和期待。那么,小学生获得的压岁钱的来源,数量是怎样的呢?小学生又是怎样看待压岁钱的呢?为此进行该调查。
②调查时间,地点与对象
时间:2015-3-20至2015-3-27
地点:某市xx小学
对象:四年级学生
③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
问卷以选择的形式进行回答,可多选(第⑤题除外)。选项若为其他,请在横线处进行说明。
a.你家谁给你压岁钱?
A爸爸 B妈妈 C爷爷 D奶奶 E外婆 F外公 G叔叔 H阿姨 I哥哥 J姐姐 K其他:______
b.你得到多少压岁钱?
A小于100 B 100~200 C 200~300 D 300~400 E 400~500 F 500~800 G 800~1000 H 1000元以上
c.当你拿到压岁钱时,心情如何?
A非常开心 B比较开心 C没有感觉 D悲伤
d.你最初准备怎么用这笔压岁钱?
A存起来 B 买自己喜欢的玩具零食 C 给家人买礼物 D 买学习用品 E 交学费 F 捐献出去 G 其他______
e.实际你是怎样用这笔钱的呢? ______
f.你觉得家长应该给你压岁钱吗?应该收下吗?
A应该,应该 B应该,不应该 C不应该,不应该 D其他______
④调查准备
准备好问卷,组织调查人员,协调好被调查者以及调查时间、地点等。
⑤调查实施
根据计划进行实际调查。
⑥整理调查材料,分析调查结果,并得出调查结论。
根据问卷调查得出学生收到的压岁钱各有不同,学生对压岁钱的看法也各不相同。通过调查我们旨在帮助学生澄清对压岁钱的看法并以正确的观点去对待和利用压岁钱,帮助学生树立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观念,并学会勤俭节约,合理利用压岁钱。
⑦调查报告
撰写调查报告,对所研究的压岁钱问题作出解释,提出学生对待压岁钱问题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