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3386字
- 2024-12-21 08:53:39
1.2 课后习题详解
1.什么是农业?试分析农业的根本特性。
答:(1)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的本质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生物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一种生产经济活动。
(2)农业的根本特性
①农业生产是一种自然再生产过程
农业是利用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过程进行的生产,是生命物质的再生产,因而也是有机体的自然再生产过程。人类通过劳动可以改变这些有机体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或者直接干预其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从而获得自己生活、生产和发展所需要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
②农业生产也是一种经济再生产。
农业生产者在特定的社会中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借助一定的生产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具体的生产活动,以获得所需要的农产品
农业生产者利用自己生产的农产品以及通过交换获得的其他生活和生产资料,不仅可以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还可以不断进入下一个生产过程,保持农业生产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
③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
由农业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这一根本特性派生出了农业中运用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相结合性、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性,以及联合生产、外部性、公共产品性、弱质性和不稳定性等一系列特性。
2.试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答:(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为:
①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
②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2)农业在不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①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来自农业剩余的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农产品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传统农业的改造和现代化的实现必须依赖于二、三产业的发展。农业剩余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而且农业还是工业品的市场。
②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阶段
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产业完全能够依靠自身的积累而得到更快的发展。而农业由于自身的上述特性使得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比较优势逐步丧失,为了维护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就有必要对农业实行保护性政策。
3.什么是农业的基本贡献和农业的多功能性?
答:(1)农业的基本贡献
①产品贡献
食品消费主要来源于农业部门。只有农业生产者生产的食品超过维持自身生存需要而有剩余的时候,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部门才能得以发展。农业对国民经济总量做出贡献,农业部门的生产总值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小。农业对国民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农业对国民经济做出原料贡献——农业原料加工业为主。
②要素贡献。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要素贡献,是指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从而推动非农产业部门的发展。农业部门所提供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资本和土地。
③市场贡献。
农民作为买者,是国内工业品的主要市场。农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会推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大。农民作为卖者,把粮食及其他农产品出售给非农产业部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农产品销售规模越来越大,不仅提高了农业自身的市场化程度,而且满足了非农产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不但可以促进相关运销业的发展,而且使农产品的市场体系日益完善,也有利于农业要素市场体系的发育成熟。
④外汇贡献。
外汇贡献,是指农业通过出口农产品,为国家经济建设赚取外汇。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品不具有国际竞争力,难以出口创汇,而工业发展又需要用外汇从国外进口先进的技术、机器设备和一些原材料。出口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赚取了大量外汇,用农业赚取的外汇购买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武装本国工业,从而促进了本国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外汇贡献的份额一般会下降。
(2)农业的多功能性。
农业多功能性是指农业除了具有提供食物和纤维等多种商品的功能外,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非商品产出功能。
①环境功能
农业的环境保护功能包括农业景观和各种生态问题:水土保持、补充地下水、维持生物多样性、缓解气候变化、防治荒漠化、减少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控制洪水、提供农业景观、避免城市拥挤等。
②社会功能
农业的社会功能包括:减少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社会资本的功能。由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发展中国家农业的社会功能,比发达国家更具有重要性,具有更大的价值。
③粮食安全功能
粮食安全是指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在经济上有能力并且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卫生安全和营养的食品,从而达到积极和健康生活对食品的需要及偏好。
④经济功能
农业具有非商品产出功能,如保障劳动力就业、经济缓冲作用、保持国土空间上的平衡发展、提供消遣场所、文化和历史继承、形成农业景观、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农村居民学习能力和维持特殊的生态系统等功能。
⑤文化功能。
农业具有形成和保持农村独特文化和历史的功能。由于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村生活紧密结合,农业对形成和保持特定的传统文化、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一些国家的文化和传统深深地根植于农村生活,许多传统节日与农业密不可分,形成了许多富于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农村文化和传统。
4.了解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
答:(1)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农业经济学科的理论
特奥多·冯·戈尔兹:力图使农业经营学从李比希影响下的农业化学转回到经济学,其代表著作是《农业经营学》。
弗里德里希·艾瑞保:①根据屠能《孤立国》理论,说明各个经营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并从各个农业经营部门经济地位上的差别;②阐述土地、劳动、资本这三个要素相互配合的比例,以及成本价格和产品价格等。其代表著作是《农业经济学说论文集》、《农场与农地评价学》、《农业经营学概论》。
特奥多·布林克曼:以屠能的理论为基础,并都把农业经营学的重心放在经济学方面(比艾瑞保的更为简练),其代表著作是特奥多·布林克曼。艾瑞保和布林克曼的理论奠定了现代农业经济学的基础,并对农业经济各分支的建立有着重大的影响。
(2)20世纪初以后现代农业经济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①农业经济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四大农业科学研究领域: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环境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科学
三大农业研究领域: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农业机械、工程科学;农业生物、环境科学
农业经济科学包括农业经济学(又分为农业生态经济学、农业资源经济学、农业生产经济学、农业发展经济学)、土地利用、农村金融、农村市场学、农业财政、农业会计、农业技术经济学、农场经营管理学、国际农业经济、农产品贸易、农村社会学等。
②德国的农业经营学派对现代农业经济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现代农业经济科学也是在现代西方基础经济理论,尤其是微观经济学运用于农业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分化、成熟和完善起来的。
③20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农业经济学的发展
布莱克:应用新古典理论,综合农场生产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发表了《生产经济学概论》,这是以农业生产经济学命名的第一部著作。
海地:运用微观经济学和20世纪40年代统计学、数量经济学的各种新成果,发表了《农业生产经济学与资源利用》。他的农业生产经济学规定了精密的概念和研究方法,系统引入生产函数和线性规划,使农业生产经济学成熟和完善起来。
20世纪50年代以后,农业生产经济学进一步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并出现研究农产品市场与需求、研究生产中风险与不确定性、研究大范围农业与多层次农业明显趋向。
5.当代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化表现出哪些特征?
答:当代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化表现出以下特征:
(1)农业经济学的分化或细化不断加快,各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综合化不断得到增强。
(2)农业经济学越来越注重多层面、多视角的分析和研究,加强定性和定量、实证和规范、宏观和微观分析的结合,不断深入地开展各种比较研究工作。二战以后,农业经济学实证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3)农业经济学还不断突破原来意义上的农业经济范畴,更加系统全面地研究农业经济问题。
二战以后,国际国内市场、各个产业部门以及农业产前产后服务体系都结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各种与农业经济有关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都被纳入了农业经济的研究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