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丽萍《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7619字
- 2020-11-18 20:07:29
第1章 绪 论
1.1 复习笔记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一)管理的含义
1.定义
广义的管理不仅包括组织中的管理活动,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自己活动的安排;狭义的管理仅指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管理学中所提到的管理一般是指狭义的组织内的管理。因此,可以把管理界定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2.特征
从管理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通过各种职能体现出来。具体的管理活动就表现在各种管理职能活动上,避开职能谈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人的活动,即通过人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组织的目标。
(二)心理学的含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起点,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或个别特征的直接认识。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解释的过程,它反映事物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
②记忆是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活动过程。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经验被记忆在人脑中,并且在需要时能够再现出来,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又为思维活动提供材料。
③思维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
④想象是指通过他人的描述,人脑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⑤言语是指将认识活动的成果与他人交流,并接受他人的经验的过程。
认识过程是从感觉、知觉到记忆,再到想象和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
(2)情绪情感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能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同时会产生各种感受和体验,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等。
(3)意志过程
意志过程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这种有意识地调节和支配自身行为,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活动,是人意志的体现,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的意志行为体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它激励并调节着人去从事达到目的的行为,制止与预定目的不相符合的言论和行为。
(4)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并不是彼此孤立地进行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
①人的认识过程是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没有认识活动,人既不会产生喜怒哀乐的情绪情感,也不可能有自觉的、坚强的意志。
②情绪情感和意志又反作用于认识过程,没有人的情绪情感的推动或者缺乏坚强的意志,人的认识活动就不可能发展和深入。
③人的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绪情感活动,意志过程又总是以一定的认识活动为前提,而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又进一步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
2.个性心理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个性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与选择,决定着他追求什么、什么对他来说是最有价值的。
个性倾向性是我们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①需要是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失衡状态,是引起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原因。人有各种需要,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自尊需要、成就需要等。
②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例如,一个人希望成为科学家,并以自己的努力为祖国的科学事业作出贡献,这种内部的动力会成为推动他学习和工作的动机。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③价值观是一种浸透于人的所有行动和个性中的支配着人评价和衡量好与坏、对与错的心理倾向性。价值观的基础也是人的各种需要。它制约和调节着人的需要、动机等个性倾向性成分。
人的个性倾向性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它反映了人与客观现实的相互关系,也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当人的个性倾向性成为稳定而概括的心理特点时,就构成了个性心理特征。
(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指那些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的一贯、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组合,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精神面貌的稳定类型差异。
在人的个性结构中,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都是由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从而使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了一个完整、统一的个性系统。
(三)管理心理学的含义
管理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其研究对象是组织中的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以及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
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与组织行为有关的人的个体特点,如动机、能力、性格等。
2.人的群体特点,如群体的分类、人与组织的相互作用等。
3.领导行为的特点,如领导风格、领导的评估与培训等;组织理论与组织变革,如组织的模型、组织变革与组织开发研究等。
4.工作生活质量研究,着重从改善工作环境、工作丰富化、扩大化方面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率。
5.跨文化管理心理学,比较不同的地区、国家、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下管理行为的异同,为国际经济交流、合作经营企业提供科学依据。
6.研究组织、企业中人际关系的协调。
二、管理心理学的性质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研究对象
(1)研究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人,探讨用什么管理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劳动生产效率的目的。
(2)研究企业中的内环境系统,即探讨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个体环境、人群关系环境、组织结构环境的活动规律性。它重点研究的是在内环境系统和劳动过程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人的具体心理活动的形式和规律,即管理心理学的重点是心理分析。
2.研究内容
(1)个体心理
组织管理活动的效率与个体的积极性密不可分,要提高个体的积极性,首先必须了解人的个体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运用激励理论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因此,个体心理研究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础和关键,其探讨的重心是激励与核心创造力问题。
(2)群体心理
群体心理所要研究的主要是群体成员在共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是对企业管理中群体心理及行为特征的具体研究与探讨。
群体心理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群体内聚力、群体沟通与冲突、群体决策、团队管理等。
(3)领导心理
领导是一个组织成败的关键,研究领导心理有助于领导者正确决策、实现目标及改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目前,领导心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有:领导心理的一般理论、领导的心理素质和领导理论及模式等。
(4)组织心理
组织的状况直接影响群体或个体的心理与行为效率。提高组织的效率与效益是管理活动的最终目标,因此,组织心理与行为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组织心理,对于如何更好地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提高组织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组织心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心理的一般理论、组织设计、组织变革与发展等。
(二)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属性
1.科学性
(1)有科学的理论基础。
(2)有独立的研究领域。
(3)有科学的研究方法。
(4)内容或研究结论具有科学性,即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
2.综合性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是在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人类学、生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理论来源主要有普通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人类学等学科,带有明显的跨学科的特点。
3.应用性
管理心理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提高管理绩效。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因为它与人类社会的各种组织管理活动密切相关。
4.人本化
管理心理学是以人为研究中心的科学,具有鲜明的以人为本的倾向。它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及各种人际关系,并重视对人的潜在能力的挖掘和运用,鼓励员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倡导参与式管理。
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就是普遍联系的原则。人的心理现象是一个与自身机体,特别是与客观环境不断发生作用的开放系统。因此,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而不是把心理现象孤立起来加以研究。这样才能在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中,探求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心理活动的各种规律。
2.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就是实事求是的原则。探索管理活动中心理现象的特点和规律,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考察管理活动中的心理现象,不能附加研究者的主观因素,把研究者的主观体验同观察到的客观事实混淆起来。在对所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处理时,也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地加以分析。根据客观事实引出其中的结论,揭示其自身的规律性,切不可作过分的推论,更不能作主观上的臆测。这样,才能使得出的结论具有可靠性。
3.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就是在发展中把握研究对象的原则。人的心理现象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客观世界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因此,必须在发展中把握管理活动心理现象的特点及其规律,从而使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保持自身的活力与生命力。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1)含义
观察法是心理学、社会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最简单的方法。它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客观对象(如人的各种心理活动、行为表现等)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是在未受控制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记录组织中人的行为表现,分析并推测被观察者内心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研究方法。
(2)特点
作为科学研究手段的观察法不同于日常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在观察之前,研究者对观察对象的选择以及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和记录等,都要做详尽的考虑和明确的规定,以便尽可能地收集到对课题有意义的经验事实材料。
(3)评价
①观察法的优点
a.通常在现实情境中进行,具有很强的真实性。
b.在实施观察法的过程中,对研究对象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其行为完全是自然的、真实的。
c.总体上看,观察法收集的资料比较客观、全面和准确。
d.简便易行,能够获得被观察者真实自然的心理和行为。
②观察法的缺点
a.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消极地等待被观察者行为的产生,费时费力。
b.观察到的结果难以做定量分析和因果推论,容易陷入主观主义的境地。
c.观察法的信度和效度都不高。
d.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这一点是比较难以做到的。
2.访谈法
(1)含义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对方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采用访谈法时研究者主要用口问、用耳听,两者都是直接考察、收集研究对象有关心理与行为数据资料的最基本的方法。
(2)分类
访谈法可从不同角度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根据访谈涉及的人数多少可将访谈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根据访谈者与访谈对象接触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面谈和电话访谈;根据访谈内容和过程有无统一的设计要求、有无一定的结构,可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等等。
①结构式访谈
a.结构式访谈又称标准化访谈,是指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按照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而进行的比较正式的访谈。
b.其优点是访谈结果便于统计分析,对于不同访谈对象的回答易于进行比较分析。
c.其缺点是这种访谈方法对每个被访谈者提供相同的刺激,缺乏弹性,使访谈者难以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采用适当的方式、程序进行访谈,难以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不利于发挥访谈者与被访谈者的积极性、主动性。
②非结构式访谈
a.非结构式访谈又称非标准化访谈,是指只按照一个粗线条的访谈提纲而进行的非正式的访谈。
b.其优点是有利于发挥访谈者和被访谈者的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适应不同被访谈者的具体情况,有利于拓宽和加深对问题的研究,也有利于处理原访谈设计方案中没有考虑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c.其缺点是对访谈结果难以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对访谈者的访谈技巧要求比较高。
(3)评价
①访谈法的优点
a.简便易行、比较灵活,谈话双方都可以随时改变方式,有利于“捕捉”和了解新的或深一层次的信息。
b.能够比较有效地收集人的态度、知觉、意见等方面的资料,并可进一步探究各种相关信息。
c.可以随时观察谈话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便于迅速获得第一手资料。
d.可以更好地了解被访人的动机、个性和情感特点。
e.容易建立主客双方融洽的关系,消除顾虑,使被访人坦率直言,提高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②访谈法的缺点
a.对访谈结果的处理和分析比较复杂,要求由专门的人员进行。
b.访谈人的价值观、信念和偏向也会影响被访人的反应,必须事先进行适当的访谈技术训练。
c.访谈工作比较花费时间和精力,因此代价比较高。
3.问卷法
(1)定义
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通常用邮寄、个别发送或集体分发等多种方式发送问卷,由研究对象按照表格所问来填写答案。
(2)分类
根据问卷的结构,问卷法可分为结构问卷和无结构问卷。
①结构问卷
a.结构问卷,也称封闭式问卷,指每个问题都有几个可供选择的答案,被试只要从中选择认为恰当的一个或几个答案的问卷。
b.优点:有利于被调查者正确理解和回答问题,取得较高的填答率和问卷回收率;有利于研究者对答卷进行编码和统计分析。在量化研究中,一般都采用这种问卷结构。
c.缺点:容易给被试提供猜答与随意选答的机会,降低了回收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②无结构问卷
a.无结构问卷,又叫开放式问卷,是指只提出问题,不提供备选答案,让被试做自由回答的问卷。
b.优点:编制容易、灵活性大,适用于调查答案复杂且不固定的问题;有助于研究者了解被调查者在回答结果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动机等内部的心理状况。
c.缺点:所得资料的标准化程度较低,难以整理、量化和统计分析;拒答率较高,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性较差。
(3)评价
①问卷法的优点
a.问卷法能以较小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获取大量心理变量的数据。
b.问卷法能搜集到较为真实的材料,在大多数情况下,填问卷时既无人员监视,也无须署名,被试在填答一些不宜当面询问的敏感性、尖锐性和隐私性问题时,不会产生顾虑。
c.问卷法可有效获取量化资料,它以设计好的问卷为工具进行研究,目的性很强,可以用来研究被试者的多种心理特征、行为和态度。
②问卷法的缺点
a.难以对问卷法所获得的数据给予正确可靠性的评定。
b.问卷设计具有规范与统一的特征,对所要调查的问题和备选答案都做了预先设定,被调查者只能对预定问题作相应回答,或对预定答案作某种选择,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所获信息的容量。
c.问卷法是一种自陈式的数据获得方法,如果有些东西连被调查者自己都说不清楚,那么就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报告了。
4.实验法
(1)定义
实验法是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引起被试的心理和行为变化,从而探索影响组织成员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方法。
(2)特点
①实验研究要操纵或控制变量,人为地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对有关变量的操纵与控制,可以科学地显示某种心理现象或心理特征,简化和纯化心理现象,强化和深化被试的某些心理特点,再现或改变(延缓或加速、缩小或放大)某些心理现象,重复和检验某些研究结果和理论,以利于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②实验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者通过对变量的控制和操纵,引起或改变研究对象的心理现象,从而确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③实验研究有严格的研究设计,包括被试的选择、研究材料和工具、实验程序、设计分析方法等,以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3)分类
按照实验地点的性质可将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
①实验室实验
实验室实验是在专门的实验室内,运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严格地控制实验条件,以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管理心理学研究中所进行的实验室实验主要有两大类:
a.用于研究人在特定条件下的特定反应,如研究人在从事单调的重复性工作时所产生的行为变化。
b.用于在实验室内模拟自然环境条件或特定工作环境条件来诱发被试者的特定行为,以求达到分析和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目的。
②现场实验
现场实验又称为自然实验,是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情境中,适当地控制条件,并结合经常性业务工作,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并研究其规律性的方法。现场实验主要有以下三个步骤:
a.进行实验设计,主要包括明确研究目的和假设,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拟定实验程序。
b.进行实验,主要观察和收集由自变量引发的心理现象(因变量)等方面的数据。
c.对从实验组和控制组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并写出实验报告。
(4)评价
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能够严格控制各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缺点是具有很强的“人造”色彩,与实际生活情境有一定距离,在研究比较复杂的社会活动时一般不宜采用。
现场实验的结果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但是由于现实工作场所的具体条件是比较复杂的,对许多与实验无关的变量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排除,所以现场实验对研究者的技术要求更高,研究的周期也比较长。
5.个案法
(1)定义
个案法又称案例分析法,是指对某一个体、群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内运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连续、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探索其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并揭示其基本规律,以提出针对性措施促进研究对象良好发展的一种方法。
(2)评价
①优点是有助于发现新问题,对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对企业作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在研究企业群体、人际关系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②缺点是不适合探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案例分析的结论缺乏普遍性、很难进行外推,还要特别注意主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6.其他方法
经验总结法、活动产品分析法、宏观和微观环境条件分析法、语义分析法、Q分类技术等。
研究者在开展管理心理学研究时要根据具体的研究课题和研究目的选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在管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中,采取综合的方法,或者以某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或者同时交错地运用几种方法,这样可以更准确、客观地反映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