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1.矫正社会工作[名词解释,[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矫正社会工作又称矫治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在矫正体系中的运用。它是指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2.社会工作

答:社会工作是指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社会工作的定义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社会工作是以帮助他人为目的的活动;社会工作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活动;社会工作采用科学的助人方法;社会工作是职业化的助人服务活动,而不是管理、控制对方。

3.社会工作者

答: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社会服务职业的人员。主要分为两类:一线的社会工作者;社会行政人员。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主要包括: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价值准则;从事社会福利服务;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在一定的组织框架内开展活动。

4.志愿者

答:志愿者是自愿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财富和智慧,为弱者和公众提供服务而不求回报的的人员。志愿活动一般是社会认可的、以利他为目的的。志愿者也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他们在一定的组织中登记、接受培训、考核和监督。志愿者的活动是对社会的贡献,志愿服务是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的组成部分。

5.案主(西南大学2010年研)

答:案主又称受助者,是指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案主的利益高于社会工作者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应为实现案主的利益、满足案主的需要而开展工作。绝不允许社会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而损害案主的利益。这和一般人际关系强调互惠明显不同。

6.助人自助(中山大学2012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

答: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帮助他人的活动过程中贯穿的一种核心价值理念。在这个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行动的主体,他设计并引导助人过程的进行。但是由于社会工作者要考虑到受助者的需要和接受服务的能力来开展服务,所以不能把受助人视为纯粹被动的、只是行为的对象或客体。同时,受助者也是行动的主体,他也将自己的意识、目的、对社会工作者行动的理解带入接受服务的过程,并直接影响这一过程。

7.同理(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同理是指工作者进入并了解案主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的一种技术与能力。同理包括情绪同理和角色同理两个层面的内容。情绪同理即同感,是指工作者如同亲身体验地感受案主的感受,是一种受他人状况感动的能力;角色同理是指工作者了解案主的情境、参考构架及观点的能力。角色同理要求工作者尽量放下自己的参考构架和文化背景,站在案主的角度去理解案主的问题及其相关的行为。

8.芮奇蒙

答:玛丽·芮奇蒙,美国学者,是社会个案工作的开山鼻祖。1917年出版了第一部对专业社会个案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著名的《社会诊断》一书,试图使社会工作方法成为一套独立的知识。《社会诊断》采用医疗模式,认为贫穷是一种社会“疾病”,而友好访问员就是像内科医生一样的社会医师,运用“研究——诊断——治疗”的框架科学助人。《社会诊断》一书标志着个案工作专业化与学科化的开始,开启了社会工作作为“科学的慈善”专业的新时代。此后她又发表《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使社会个案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方法被社会工作者普遍接受。

9.慈善组织会社

答:慈善组织会社最先产生于英国,为避免重复服务对资源的浪费,各地友好服务协会成立了服务协调和统筹性组织,这就是后来演变成的慈善组织会社。1869年,在索里牧师的倡导下,第一个慈善组织会社在伦敦成立。该会社接受托马斯•查墨斯的理论,认为个人应对其贫穷负责,接受公共救济将摧毁贫民的自尊心、进取心与道德观念,使他们依赖救济为生,因而主张贫民应尽量维持自己的生活。慈善组织会社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他们要使英国,尤其是伦敦的慈善事业组织起来,使之密切配合,发挥最合理的作用。

二、简答题

1.社会工作的目标是什么?

答:(1)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

解救危难

危难涉及的是人的正常生活乃至基本生存问题,面对这种境况,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就是寻找资源,支持他们,帮助他们走出危难。社会上作者在解救危难中的角色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提供物质支持和心理支持。

缓解困难

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缓解压力、克服困难,恢复正常生活。当前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困难群体解决困难,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生活。

促进发展

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身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社会工作所秉持的“助人自助”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和帮助,促进其潜能的发挥和能力的增长。在这里,个人潜能的发挥和能力的增长都属于人的发展的范畴

(2)社会层面的目标

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工作认为,社会问题是指那些非纯生理性的问题,即与社会因素有关的问题,它包括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关系等各种原因而在个人、群体那里产生的困难。社会问题不利于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就是要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社会工作者秉持专业价值观,用自己的专业方法介入社会生活,解决个人、家庭、社区方面的问题,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身的功能,修复社会机制,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

促进社会公正

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念之一就是追求社会公正。为了促进社会公正,社会工作者从多个方面介入社会生活,对不公正现象进行干预。这包括: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不公正制度的改变,为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制度保障。

2.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答:(1)服务对象

社会工作中的服务对象又称为受助者或案主,它指的是在社会工作过程中需要帮助的一方,是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而解脱困难的个人或群体。

服务对象存在是社会工作得以发生的基本前提。没有服务对象或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对象,社会工作也就不会发生。服务对象是在服务发生之后形成的,在这之前他们处于潜在状态。

(2)社会工作者

在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是提供服务的一方,他依据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服务对象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以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

(3)价值观

社会工作价值观(values)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评判助人活动的一套观念。它包括社会工作者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服务对象的看法以及对自己的看法等。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即社会工作者以帮助他人、服务于他人为自己行动的目标。这是社会工作区别于其他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4)助人活动

助人活动(或称服务)是社会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依据社会工作价值观向服务对象提供帮助或服务的行动,也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互动及合作的过程。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提供后者所需要的服务或帮助是社会工作的最基本的活动。

(5)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的助人方法不只是指人们在实际工作中所使用的一般方法,而是指社会工作群体在长期的助人实践中形成的、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做法。这是一套基于多种科学知识而形成的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帮助人走出困境的方法,是一些操作性很强的实务工作方法。这些方法作为一种知识被社会工作者共享,并有效地支持着社会工作者的实践。

3.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的关系

答:志愿者是自愿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财富和智慧,为弱者和公众提供服务而不求回报的的人员。

虽然志愿者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与社会工作者的活动有相似之处,但是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还是有明显区别的。主要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1)活动方式不同

社会服务是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志愿服务是志愿者的业余活动。

(2)专业技术能力不同

社会工作者必须受过专业教育和专门训练,志愿者可以不经过任何专门训练。

(3)处理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

志愿者所从事的多是一般性服务,主要是时间或体力的支出以及简单的物质性帮助;社会工作者的服务一般是较难解决的问题,一般涉及政策、心理、社会关系等方面。

(4)社会约束不同

政府和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行为及效果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而对志愿者的服务要求比较一般。

4.简要回答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答:(1)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角色

服务提供者

社会工作者首先是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人,这里的服务既包括心理咨询和意见咨询,也包括提供物质帮助和劳务服务。

支持者

社会工作者要成为服务对象积极反应的支持者、鼓励者,鼓励其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即“助人自助”。对服务对象的授权和增能是社会工作者的支持者角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倡导者

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倡导某种合理的行为,并指导他们以使其成功。

关系协调者

社会工作者面对不同个人、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或冲突时,要承担起缓解和处理矛盾的任务,促进冲突双方相互沟通和理解,从而缓和、解决矛盾。

(2)社会工作者的间接服务角色

管理者

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对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同时,他还必须对与助人相关的诸多资源、信息进行协调、安排和管理,以实现该过程的高效率特别是不要出现伤害服务者的意外。

资源筹措者

为服务的顺利开展,筹措资源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政策影响者

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发现某些问题具有普遍性时,应该提出政策建议以改善社会政策,避免社会问题的再次发生和缓解社会问题。

研究者

社会工作者作为一个有心人,对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研究,可以提高专业服务水准,发展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理论,可以为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5.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武汉大学2012年研)

答: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及其家人,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以及社会处境的特殊性,使得老年社会工作者会遇到许多特殊的问题,归纳起来有如下特点:

(1)社会价值观可能影响社会工作者的态度和行为

社会中对老年人常会有贬损的看法,老年社会工作者又常常接触较年老的人中境遇最差和伤残最严重的群体,这些人大多体弱多病,危机重重,生活在很大的压力中。因此,尽管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老年人数量在老年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社会工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仍可能对老年人形成消极的看法。

整体而言,社会上对正常的衰老有恐惧和误解,对老年人群体抱有偏见。社会工作者可能会不自觉地接受了社会中许多对老年人的刻板看法,并纳入到了自己的价值观系统中。他们可能会认为做老年人的工作没有太大价值,有挫折感,因而在工作中对老年人表现出厌恶、歧视、不耐烦,认为做老年人工作低人一等,是退而求其次。老年歧视还会影响制订为老年人服务的规划,并造成应有服务的缺失。所以,在开展老年人工作时,社会工作者要认真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学习有关老年学的知识,以便消除对老年人的错误理解和认识。

(2)反移情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做老年社会工作时,社会工作者可能会出现反移情,不仅会表现为对老年人特别不好,缺乏耐心和关怀,还会表现为对老年人过度保护,想要“拯救”老年人。国外有学者提出了“弥赛亚情结”之说,它是指当面对一个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上有多重丧失的老年人时,助人专业的人自己感到有压力。

当无法缓解老年人面对的不可避免的丧失时,同情就变成了怜悯,助人工作便会失去成效。当挽救老年人的努力失败后,社会工作者很容易把挫折感转成对老年人的愤怒和敌意。注意反移情问题,时常反思自己对老年人的反应,这一点对从事老年社会工作来说很重要。

(3)社会工作者要善于自我意识与自我督导

同老年人打交道会时刻提醒社会工作者生命的进程,让社会工作者看到由生到死的不可逆转。当事人经历的死亡和丧失,必然会让社会工作者联想到自己将来也要经历这一切,因而感到痛苦。有时甚至害怕个案辅导还没有做完,老年人就会与世长辞。这样的情形会给社会工作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会感到自责或力不从心。所以在做老年人辅导工作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审视自己对老年人、对垂死和死亡的感受。有时这些感受来自过去的生活经验和遭遇,社会工作者首先要把自己的问题梳理好。

(4)老年社会工作需要多学科合作

老年人问题常常涉及许多方面的工作。做老年人工作需要多学科的合作,从事老年社会工作需要培养团队工作能力。懂得协调、配合不同的学科共同开展老年人服务工作,才能使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6.转型期中国社会工作提供模式的特征。(华中农大2012年研)

答:转型期中国社会工作的提供模式有以下一些结构特征:

(1)不同模式并存

政府通过企事业单位继续承担一定的社会保障责任,并依靠社会政策解决重大社会问题。家庭将继续承担自我保障的职能,并表现出更强的主动性。社区将承担互助功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帮助。社会福利机构将逐渐成长,并在社会服务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几种提供方式处于共生状态,并在互动过程中相互交融。

(2)不同专业水平的服务并存

社区提供的互助服务虽然不属专业社会工作,但在互助解困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提供的服务是行政性的和半专业化的,随着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其专业化水平将有所增强,但仍带有行政性的色彩。专业社会服务将有一个明显的发展,民间社会服务机构将根据我国的社会状况以专业思想、专业方法和较高的服务水平发挥其影响力,并拉动整个社会服务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3)本土性社会工作的倚重

我们把长期以来在我国实行的较为制度化的社会服务称为实际社会工作,它是本土性的社会工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虽然国际性的专业社会工作在我国开始扎根,但它仍不能脱离中国实际,从而发生专业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仍将为实际社会工作发展提供条件。因此,在社会转型期,本土性社会工作仍将是主要的社会工作模式。

(4)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随着社会转型和体制改革的加快,社会问题也更加凸显出来。社会需要的日益强烈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为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随着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和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福利体制的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制度的建立将成为一种现实要求。这样,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提供模式将会得到发展。

7.伊丽莎白《济贫法》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伊丽莎白《济贫法》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负起了社会救助的责任,并直接参与了社会救助活动的组织工作。这在某种意义上为社会工作的诞生创设了一个合法性前提,使社会工作专业的诞生有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2)伊丽莎白《济贫法》从立法的角度确立了助人自助的观念,这既是一个救助原则,又是一个救助理念。伊丽莎白《济贫法》承袭以前的济贫立法中关于“有劳动能力的乞丐”的概念。对不同情况的贫民施以不同的救助,使社会资源得以更有效的利用,同时也可以避免刺激一些人的“懒汉”思想。

(3)对于社会工作的发展来说,伊丽莎白《济贫法》最重要的作用还在于它确定由专业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将救助人员的专业化视作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开端。

(4)伊丽莎白《济贫法》所实施的院外救济也是社会工作提供服务的一种基本形式。

总而言之,伊丽莎白《济贫法》对现代社会工作专业的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8.简述社会工作的功能和服务领域。(西南大学2010年研)

相关试题:

(1)简述社会工作的领域。(武大2010年研)

(2)社会工作的领域有哪些?(论述题,华中农大2010年研)

(3)社会工作实务领域。(论述题,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1)社会工作的功能

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

a.救难。危难是一个人因身体受损、经济破产等原因而危及自身生存的状态。危难涉及的是人的正常生活乃至基本生存问题,社会工作者首先应该把这项任务放在自己的肩上。

b.解困。当受助者遇到困难但尚未达到危及生存的程度时,社会工作者对其提供的帮助,可视为解困。解困是社会工作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c.助人。助人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人们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生存、参与社会和发展几个方面。当他们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满足这些需要时,社会工作应该把他们纳入自己的工作领域。

d.发展。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身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发展不但发生于人们尚未遇到困难而进行预防性增能之时,也发生于遇到困难但靠自身能力的增强而难以克服之时。帮助个人、社会群体乃至社区更好地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广阔活动空间。

社会工作的治疗功能

治疗就是针对社会病态采取措施,使之恢复和重建其良好的社会功能。治疗在微观层面上是指对个人、团体的直接服务,帮助它们恢复受创的社会功能。社会工作的治疗功能就是消除那些导致问题产生和使社会功能丧失的个人或环境因素,对失去的社会功能予以恢复和重建,获得原有的社会调适模式,或产生新的替代模式,从而得到常态的社会功能

社会工作的预防功能

预防就是指先期对有害于个人或系统、组织的任何因素的发现与消除,前提是要有准确的预测。要预测个人或团体社会生活所可能发生的障碍,预测对整体社会制度可能产生伤害或阻碍社会进步的任何潜在因素,以便对症下药,不使其成为现实或继续生长而对社会构成危害。预防可以从两方面进行:a.采取措施,使问题不致发生。这是初级预防,是预防的最高境界;b.在问题刚出现时就采取措施,不使其生长,这是二级预防,是亡羊补牢,犹为未晚。

社会工作维持社会秩序功能

社会工作对维持社会秩序有重大的意义,其主要方式有:a.通过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b.通过预防问题保持社会秩序;c.通过实施和修订社会政策维持社会稳定。

(2)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

社会工作领域又称社会工作范围,是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社会工作领域可以分为理想的和实际的两种。理想的社会工作领域是按照人类理想应该进行干预并对之进行改变的社会问题的发生领域,其中包括社会工作者已经涉入其中的和由于社会工作者在认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而暂时未能进行干预者。与之相对应,可以把社会工作者已经涉入其中的称为实际的社会工作领域。

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的分类包括:

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

按服务对象的生理特征标准,社会工作可分为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除了上述类别外,按生理特征,还可分为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

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

a.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包括因身体不适或身患疾病而难以自理,因心理发育不健全或受挫折而形成的自我封闭和心理失调,因婚姻变故或家庭成员冲突而造成的家庭关系不和睦,儿童无人抚养、老人无人赡养或在抚养、赡养方面出现问题,因住房紧张影响正常生活等。日常生活对人们产生特别深刻的影响,为有困难者解决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是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

b.就业方面的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包括:失业问题,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工伤、劳资关系不协调,职工合法利益未能得到有效保护,退休金不足或退休后的福利、医疗缺乏保障,工作压力过重造成的精神健康问题等。

c.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包括:自我封闭、孤独与偏执,吸毒、酗酒、赌博和犯罪等。

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

从社会工作内容的特点这一角度着眼,社会工作可分为救助、帮助和发展三种类型。

a.救助是救人于危难的活动,舍此,受助者就可能陷入深度危机,如贫困、无家可归、犯罪、吸毒等。

b.帮助是就一般困难而言的,即一般意义上的服务。

c.发展是在受助人自认为面对未来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社会工作给予的帮助,包括知识的增长、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等。

9.社会工作督导的主要模式有哪些?(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社会工作督导的主要模式包括:

(1)成长与发展模式

主要特点

成长与发展模式采用大量的个别化教学,重视与强调学生的感觉、情绪及心理需要,帮助学生发展专业自我及自我意识,启发学生的自我觉悟与思考。在这里督导是一种催化剂。

指导思想

成长与发展模式的指导思想主要是采用治疗学的理论,认为专业表现取决于个人的成长。因此,它强调心理学的理论,看重学生成长的过程。

(2)学徒模式

主要特点

学徒模式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督导员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非常紧密的师徒关系,因此,非常强调良好的督导关系。这种学徒式的学习是非结构化的,它是一种全面的、综合的学习方式。

指导思想

学徒模式的指导思想是认为学习是一种“干中学”,好的实务来自于不断重复的学习,在干中不断提高。这种理论基于行为理论,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

(3)结构化学习模式

主要特点

结构化学习模式是一个详细计划好的学习过程,它强调学习开始前有一个课程计划,按部就班,一个课程一种内容,一步步学习。教学方法也是系统化的,强调运用多种不同方法及不同的教学手段,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尤其注重模拟教学法。这种模式的学习事先制定有标准的评估方式。团队教学也是这种模式的一大特色。

指导思想

结构化学习模式基于教育模式,认为直接的观察对于学习的效果有重要影响。而且这种模式的设计基于成人学习理论,重视学生已有经验,给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这种模式是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

(4)管理模式

主要特点

管理模式是按计划的工作任务进行督导,即是否能完成工作任务是督导的一部分,而且这种模式是以技术为本的。因此督导是“问题—解决”取向,着重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此模式强调以机构的政策作为实习好坏的唯一仲裁标准。

管理督导模式的指导思想也认为学习是“干中学”。案主是至高无上的,一切服务都要以案主为中心,保护案主利益。所以,学习如何在机构政策规定下为案主提供服务是最重要的。在这种模式下,实习者的行动应是计划规定的行为。这种模式看重工作的结果。

10.社会工作研究功能。(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社会工作研究是社会工作的重要部分。社会工作研究不但具有社会工作的功能,而且具有其自身的功能。

(1)改善实务过程

社会工作研究可以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发现其原因机制,把握其可控原因。如对少年逃学现象,研究者可以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发现不同因素的相互关系,把握最重要的原因。社会工作研究可以依据其研究发现,形成可操作的工作目标和相应工作方案。如分析低保金领取者离开的原因,可以发现政策优劣,以更好地提出缓解贫穷的思路。社会工作研究可以协助社会工作者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把握动态信息,及时提出完善的思路,从而保证达到社会服务目标。社会工作研究可以发现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项目乃至社会工作机构的实务效果,为完善服务提出建议,从而提升社会的整体福利。如上海市民政局发起的公益创投项目的效果评价就以社会工作研究为基础。因此,社会工作研究在实务的各阶段都有其积极功能,理想的社会工作过程也应该是社会工作者的研究过程。

(2)完善策略模式

社会工作实务需要依托具体的工作模式,如个案工作中的理性情绪治疗法、小组工作中的教育小组、社区工作中的地区策划模式。依托社会工作研究对实务进行反思,可以发现其策略模式在本土应用时的不妥之处,从而进行局部修正以适应当时当地情况。

(3)发展专业理论

社会工作研究可以检验社会工作的理论。在社会工作早期,社会达尔文主义占据主导地位。正是对贫穷现象的不断研究,才得出“社会因素导致贫困”的说法,并对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模式产生影响。与此同时,社会工作研究也可以对实践中诸多细节进行提炼整合,凝练出某种理论。事实上,社会工作理论都是来自对实践的研究和总结,社会工作范畴的完善、丰富和进步都以社会工作研究为基础。

(4)协助社会工作者增能

通过社会工作研究,尤其是与实务紧密结合的研究,作为研究者的社会工作者能进一步领悟专业伦理,演练实务技术,在体现和演练实践智慧的过程中,其知识、能力和素养以及综合素质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5)优化社会环境

社会工作研究的进行和深化、研究成果的公开和应用,有利于社会各界对社会工作的了解、理解、认同和支持,有利于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工作机构获得更好的社会声誉和专业形象。社会工作也因此会建立起其发展所必需的外在环境。

可见,社会工作研究的功能大体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对社会工作本身的促进,二是对社会工作所在场境的优化。

11.社会工作助人过程的特征。(华中农大2012年研)

答:社会工作助人过程特征主要包括:

(1)助人过程是帮助受助者获利的过程

社会工作是以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为出发点的,是利他的而非出于利己动机的,是帮助困难人士和群体满足其基本需要的过程。虽然通过提供服务社会工作者也会得到社会所认可的报酬。

(2)助人过程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的合作过程

受助者的需要表达和有力配合与社会工作者的助人行为相结合,形成有效的助人过程。社会工作特别强调“与服务对象一同工作”。助人活动是双方围绕解决困难和问题而展开的持续互动。在这种互动过程中,双方互相理解对方的行动,相互合作,共同去实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目标。

(3)助人过程是不对称互动

不对称是指互动双方在输入、输出方面的不对等,是双方在质和量上的差距。助人过程的不对称表现为:双方在信息占有方面的差异。社会工作者具有较多知识,了解获取受助者所需对象的方式和手段,而受助者则缺乏信息;互动效果上的不对称。社会工作者的助人过程是为了受助者获利,他不求回报,而只有使命感或实现感;合作促成力量的不对称。虽然社会工作过程强调受助者的主动参与,但由于诸多原因,受助者常显得被动,而社会工作者则处于主动地位,他要积极地去推动合作过程。

12.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武大2011年研)

相关试题:

(1)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有哪些?(论述题,华中农大2011年研)

(2)社会工作的功能。(论述题,华东理工2011年研)

答:(1)社会工作的目标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而形成的职业活动。虽然各国政府与民间组织推动、发展社会工作的出发点会有一些差异,但是社会工作还是有其共同的目标。以下从服务对象和社会两个层面来说明社会工作的目标。

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

a.解救危难

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就是寻找资源,支持受助者,帮助他们走出危难。社会工作者在解救危难中的角色是多方面的:在受助者生命处于危机时社会工作者要施以援手,为其提供物质支持,包括衣、食、住条件;社会工作者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对处于危难的人给予心理支持。

b.缓解困难

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缓解压力、克服困难,恢复正常生活。当前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困难群体解决困难,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生活。

c.促进发展

社会工作坚持“助人自助”的理念,而这一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和帮助,促进其潜能的发挥和能力的增长,逐渐达到自己能应对困难、面对生活以至预防新问题出现的状态。

社会层面的目标

a.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工作者秉持专业价值观,用自己的专业方法介入社会生活,就是要解决个人、家庭、社区方面的问题,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身功能,修复社会的机制,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

b.促进社会公正

为了促进社会公正,社会工作者从多个方面介入社会生活,对不公正现象进行干预。这包括: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不公正制度的改变,为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制度保障。

(2)社会工作的功能

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

a.救难。危难是一个人因身体受损、经济破产等原因而危及自身生存的状态。危难涉及的是人的正常生活乃至基本生存问题,社会工作者首先应该把这项任务放在自己的肩上。

b.解困。当受助者遇到困难但尚未达到危及生存的程度时,社会工作者对其提供的帮助,可视为解困。解困是社会工作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c.助人。助人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人们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生存、参与社会和发展几个方面。当他们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满足这些需要时,社会工作应该把他们纳入自己的工作领域。

d.发展。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身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发展不但发生于人们尚未遇到困难而进行预防性增能之时,也发生于遇到困难但靠自身能力的增强而难以克服之时。帮助个人、社会群体乃至社区更好地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广阔活动空间。

社会工作的治疗功能

治疗就是针对社会病态采取措施,使之恢复和重建其良好的社会功能。治疗在微观层面上是指对个人、团体的直接服务,帮助它们恢复受创的社会功能。社会工作的治疗功能就是消除那些导致问题产生和使社会功能丧失的个人或环境因素,对失去的社会功能予以恢复和重建,获得原有的社会调适模式,或产生新的替代模式,从而得到常态的社会功能

社会工作的预防功能

预防就是指先期对有害于个人或系统、组织的任何因素的发现与消除,前提是要有准确的预测。要预测个人或团体社会生活所可能发生的障碍,预测对整体社会制度可能产生伤害或阻碍社会进步的任何潜在因素,以便对症下药,不使其成为现实或继续生长而对社会构成危害。预防可以从两方面进行:a.采取措施,使问题不致发生。这是初级预防,是预防的最高境界;b.在问题刚出现时就采取措施,不使其生长,这是二级预防,是亡羊补牢,犹为未晚。

社会工作维持社会秩序功能

社会工作对维持社会秩序有重大的意义,其主要方式有:a.通过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b.通过预防问题保持社会秩序;c.通过实施和修订社会政策维持社会稳定。

13.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有哪些?

答:当前我国的社会工作类型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普通社会工作

普通社会工作是在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出现的,是在本职工作之外所从事的不计报酬的服务性和管理性工作,包括教师兼任的班主任、学生兼任的团支部书记、职工兼任的党支部委员和工会委员等。它基本上不属于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

(2)实际社会工作

在我国政府部门和群众组织中,有一些以专门进行福利服务活动为己任的职业或岗位,它们承担着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职能。如民政部门的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工会、妇联等,他们的工作以服务工作为主,同时也是管理工作。这类工作是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主体。

(3)专业社会工作

专业社会工作是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的人员,遵照社会工作的价值观,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进行的服务。其工作人员系非政府官员,服务组织多是社会团体或民间机构。这类社会工作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

三、论述题

1.试述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答: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

以文艺复兴为先导的资产阶级思想革命主张恢复古代世俗的思想文化,主张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一步张扬了人道主义,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资产阶级思想家强调天赋人权,认为所有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发展的权力。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与宗教伦理一起为后来兴起的慈善活动和广泛的助人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2)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接着到19世纪30年代,西欧主要国家法国、德国也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工业革命不但使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也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表现在:

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阶级的两极分化也是财富和贫困、特权和无权向两极的积累,两个阶级日益尖锐地对立起来。

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他们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大规模的社会流动破坏了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

社会问题大量出现。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自由竞争使得竞争中的失败者沦为贫困、无助的一群,贫穷、饥饿、失业、堕落充斥着社会。这些不期而遇的社会问题引起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及社会人士的关注,并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以使社会摆脱病态,弱者免于痛苦。社会工作就是众多尝试中的一种。

2.英、美慈善组织会社和睦邻组织运动对社会工作的发展有哪些贡献?

答:(1)英、美慈善组织会社对社会工作的贡献

他们派“友善访问员”访问申请救济者,以了解其社会背景和确定应采取的措施。它强调调查后,按其个别情况的不同,对每一个别案件,分别予以处理。这种强调“个别化”的做法,促使了社会个案工作的产生。

他们在促进各救济机构、慈善组织为解决社区问题,采取协调合作的步骤,也为社区组织工作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睦邻组织运动对于社会工作的贡献

它说明社会工作的目的在于寻求个人与社会生活的改善,工作方式应从个人与社会双方同时入手;

社会工作应随时依据社区实际需要来安排工作,并应发动、组织或配合社会力量共同工作;

社会工作应以整个社区为工作对象,并以促进全面的社会福利为目的;

社会工作进行的方法,不仅可用社会个案工作方法,并发展了社会团体工作与社区组织两种工作方法。

3.我国古代有哪些主要的社会福利思想和社会救助制度?

答:(1)我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

《礼记·礼运大同篇》记述了孔子提出的社会福利主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能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也,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短短数语就道出了大同社会的理想,它希望能超越一家一户,在经济上互助互利,人与人之间融洽和谐,使每一个成员都能得到正当合理的生存,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从幼而壮而老,从男到女,到鳏寡孤独废疾者,都能生活下去,都过着没有欺诈,没有盗窃的安宁的社会生活。这一大同思想对我国后来的社会福利思想及实践有着极大的影响。它是我国古代福利思想的代表,同时也就是现代所实施的主要社会福利措施。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社会福利思想。他提出了“仁政”的政治主张,为了实现“仁政”,孟子提出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的重要方法。孟子的这种“仁政”思想是孔子思想的延续,同样对我国后世的社会福利思想及实践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墨子是一位富于批判精神的思想家,他在揭露和批判当时不合理社会现象的基础上,提出要使广大人民能够生存,能够活下去,进而提出和平康乐的理想社会图景。墨子的理想社会是和平、非攻的社会,是“兼相爱”的社会。墨子的理想社会也是康乐的社会,交相利的社会,除了维持最低的生活条件外,更需要人民之间的互助协作。墨子的这些思想是从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中引发出来的,是建设性的,对我国后来社会福利思想及实践的影响同样不可低估。

(2)我国古代的社会救助制度

保息六政

a.《周礼》记载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赈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保护儿童,赡养老人,扶助穷人,社会救助,医疗保健,社会安全。同时还记载着大司徒以荒政十二项措施聚万民。

b.周代还以本俗六安万民,一曰微宫室,二曰族坟墓,三曰联兄弟,四曰联师儒,五曰联朋友,六曰同衣服。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住宅修建和精神伦理建设。福利的真义应是物质与精神兼有,整体与个体兼顾,政府与民众并举,为使民众能够生得其所,活得愉快,死得安详,不仅要慈幼、养老,而且还要赈穷、恤贫、宽疾、安富来配合,此外还需以本俗来呼应。

九惠之教

我国古代福利思想与措施的记载,除《大同篇》及《周礼》之外,还有《管子》一书。其中写道:“入国四旬五,行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疾,七曰通穷,八曰赈困,九曰接绝。”此九惠之教,,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现代各国实施的老人福利,儿童福利,社会救助,医疗服务,婚姻咨询,健康服务,创业服务,就业服务,义亲奉视等等。

社仓乡约

a.常平仓。此项措施自汉朝开始,其具体做法是:常平仓者置理仓舍,当粮食价格低时适当抬高粮价买人储存起来,到粮食价格高时适当压低粮价卖给百姓。

b.义仓。义仓是把政府征粮或由富户义捐的粮食储存到仓库里由官府派人管理,荒年或青黄不接时,出仓以赈济难民。

c.社仓。社仓是由人民自行组织,或由政府督导人民办理类似一种农贷合作组织的救济设施,由各地人民捐集粮食,或由政府贷给粮食,在各乡设仓储存,遇凶年或青黄不接时用以救济邻里贫户,仓务的管理由社仓参加人或设立者推选管理人员自行负责。

d.乡约。乡约制度是我国古代社区组织的创举,所谓“乡约”,即住在邻近地区的人,共同遵守的规约。此种规约起始于北宋的“吕氏乡约”,为蓝田吕大钧及其兄弟、邻里亲友所发起。其内容分为德业相励,过失相规,礼俗相交和患难相恤等四大项。

四、综合题

1.根据我国实际状况,我国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领域包括哪些方面?

答:社会工作领域是指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服务所介入的人们的社会生活领域或空间。根据我国开展社会工作的实际状况和迫切需要,主要包括如下一些方面:

(1)儿童及青少年服务

儿童及青少年服务主要包括对弃儿、流浪儿童、残疾儿童的救助,对受虐儿童的援助,对儿童的受教育权的保护,以及对童工的救助,对沾染不良行为的少年儿童的帮助等。

(2)老人社会服务

老人社会服务主要包括老人救助及福利、老人家庭服务、医疗保健服务、老人的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另外,老人发展服务、老人社会参与也是老人服务的重要内容。

(3)妇女社会服务

女婴被虐待、女童失学、女性被迫失业、就业中的男女不平等、对女性的家庭暴力、女性被迫卖淫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女性的权益。社会工作主要是对这些方面的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另外,女性发展也是社会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工作领域。

(4)康复服务

康复服务主要包括物理治疗和精神康复两部分。

在对残障人士的康复服务方面,有机构内康复、社区康复和职业康复等几种重要的服务方式。

(5)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是政府对其成员生存权利的最基本的保护,所以,它往往是现代国家的最基本的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救助不但是向困难人群发放金钱和物资,而且也包括向他们提供政策的、心理的帮助。

(6)就业服务

某些人不能顺利就业,既有供求关系不匹配方面的原因,也有就业观念、求职技巧等方面的原因。社会工作可以在就业培训、职业辅导等方面做工作,促进其就业。帮助求职者明确自己的要求以实现与就业市场需求的良好衔接,对求职人员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向求职者进行就业政策辅导,与劳动就业管理部门、用人机构建立联系,促成双方互相了解和相互接纳。

(7)心理健康服务

心理健康服务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心理辅导帮助服务对象舒缓心理压力,进而使他们正常地投入工作和生活。对于那些有较严重精神疾患的人来说,社会工作者可以对他们进行精神健康方面的服务和治疗。

(8)家庭服务

家庭服务主要是指社会工作者对那些家庭的正常生活遭遇困难进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出现问题,或者因夫妻不睦、亲子关系紧张、失业、疾病、迁移以及单亲等原因而出现较严重问题时提供相应服务。

(9)医疗社会工作

传统的医疗社会工作着重在医疗机构内向病人提供服务,现在,它的工作领域已扩大至促进保健和疾病预防。

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患病者有效连接医疗资源,帮助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及帮助建立患者与社区之间的良好关系。

(10)学校社会工作

学校的社会工作主要是以帮助学生正常的学习和健康的成长为目的的服务。学校社会工作主要三种类型:

治疗型学校社会工作是针对“问题学生”失常的心理和行为而开展的工作;

变迁型学校社会工作是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剧烈变迁两开展的工作,包括生活辅导、学业辅导和就业辅导等;

社区—学校型学校社会工作则把社会工作延伸到学校外的社区,包括联系学生家长、支持学校的政策、实现家—校沟通、促进学校教育,对离校学生提供追踪服务

(11)矫治服务

矫治服务是指用专业理论和方法对罪犯或有犯罪危险的违法人员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使之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其行为模式,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

矫治服务包括在监狱中的服务和在社区中的服务,后者又叫社区矫正。

(12)城乡社区发展

在城市,由于工作高度紧张、家庭小型化和城市重建,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了消极影响。

农村社区发展常常包括选择和推广新发展项目、社区规划、社区教育与卫生事业的发展等,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社会工作者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居民的需求调查、社区发展项目的选择、社区组织与动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3)军队社会工作

军队社会工作是指通过心理辅导、放松和发展性的活动,帮助军人解决其心理、军队生活、婚恋、家庭、退伍转业适应及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克服消极因素,提高士气,积极地面对军队生活。

(14)企业社会工作

企业社会工作是在企业中开展的社会工作。在企业中,劳动条件、劳动者与劳动环境的相互适应、劳动者的压力、劳动关系(劳资关系)和职工的未来发展前景,都是影响劳动者积极性发挥的重要方面。

企业社会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辅导、服务和改善劳动关系(劳资关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帮助改善工作条件、职业生涯设计等方法提高职工的积极性

2.论述在我国发展社会工作的必要性。(华中农大2010年研)

相关试题:

(1)论述社会工作存在与发展意义。(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研)

(2)试述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河北大学2012年研)

答:在我国发展社会工作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还不成熟

我国缺乏专业社会工作。现代社会工作是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产物,我国传统社会缺乏产生社会工作的条件。传统的中国仍然是典型的、成熟的农业社会。虽然这种农业社会也不乏贫困和社会问题,但是人们主要是靠家庭、家族、亲朋来解决问题。社会的低度分化和低流动性不可能育化出现代社会工作。这样,虽然我国历史上有丰富的社会福利思想,但是却没有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

我国社会工作的探索起步较晚。1979年国家决定恢复社会学学科建设,社会工作课程作为应用社会学也逐步在一些大学恢复。1988年,国家教委决定在部分高等学校试办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在制度上开启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进程。1991年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1994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推进了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进程。民政部门对干部进行在职培训,讲授社会工作内容,高等学校则参考国际社会工作的框架开办专业教育,从而形成了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相结合的发展格局。在此后的进程中,民政部门在社会工作职业化方面做了不懈努力,高等学校则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方面矢志不渝,并探索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道路。

虽然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论是社会工作的整体服务水平还是在社会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所以,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高理论水平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当前我国社会工作建设的重大议题,也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经阶段。

(2)社会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所起到的重大功能

维持社会秩序

社会工作在最一般的意义上来说是具体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活动,对有困难人群问题的解决不但可以给受助者以实际的帮助,而且会有助于社会稳定。在这里,社会工作通过提供服务而间接地起到社会管理的功能。因此,许多国家都特别重视发展社会工作。当前我国在社会转型中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由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方式的变化,以往传统的工作方法已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社会工作可以在解决社会问题、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重要功能。

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工作擅长面对面的、深入人心的、人性化的服务,这在化解矛盾和冲突时所产生的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是一般行政方法所不能替代和比拟的。社会工作作为专门助人的职业,能够通过具体服务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不但如此,社会工作通过自己的服务,也可以在社会上弘扬服务和慈善精神,促使互相关爱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促进社会和谐。这样,社会工作就直接和间接地发挥着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

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社会工作是社会和谐与发展的润滑剂,在帮助弱势群体方面发挥着重大的调节作用,可以减少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资本分配不均而造成的公民的不公平感和被掠夺感,减少官民之间的误解和矛盾,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3)社会工作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社会工作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按照中共中央《决定》的精神,结合国内外经验,有关部门指出,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3.论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路径。(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我国的社会工作发端于20世纪初,在二三十年代有较大发展,后有中断。90年代以来,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尤其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迅猛发展,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学科已经成形,而作为一种职业却始终未成形。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日益成为制约社会工作专业发挥其应有社会功能的瓶颈。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路径有以下几种:

(1)提高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及职业的认同度

现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社会工作,和传统意义的社会工作不同,不是单靠热情、意愿就能够胜任的,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从事的。应当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动员,特别是通过普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不断强化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及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职业的认同。

(2)明确社会工作者(人才)的岗位设置

没有相对明确的工作岗位,社会工作职业化是无从谈起的。在我国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之初,应当联合政府、学术界、社会福利机构等方面的力量,结合中国实际并借鉴国(境)外经验,对社会工作岗位的特征(要求)加以明确界定,科学测算一定时期内国家对社会工作者(人才)的数量及结构需求,对现有的社会工作岗位加以规范化建设,同时根据需要加快社会工作岗位的开发。

(3)健全社会工作职业制度体系

为稳步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当前应在各级政府主导下,尽快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职业制度体系,特别是职业资格认定制度、职务(职称)晋升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薪酬福利制度、在职(业余)培训制度等的建立与完善。

对入职资格的严格要求需要相应的薪酬福利制度相配合,没有一个富有激励功能的薪酬福利制度,社会工作职业也是缺乏吸引力的。鉴于社会工作奉献、利他的职业特点,国家在统筹制定薪酬福利制度时,应注意向社会工作职业倾斜。社会工作职业薪酬福利制度要与职务(职称)体系密切结合,并与绩效考核制度紧密挂钩,以提升社会工作者的积极性。

(4)加快第三部门发展,拓展专业服务的发展空间

在我国,长期以来,所存在的主要是一种直接针对社会上的困难群体,由政府相关部门(如民政部)或群团组织开展的带有行政色彩的服务活动,即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目前第三部门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其规模力量等都还十分薄弱。但是从发展趋势看,政府不可能直接经办所有的社会服务工作,大量的社会服务工作都要过渡到由第三部门来承担。从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的需要出发,必须加快第三部门的发展。

(5)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资格的衔接

建立规范的专业实习制度

鉴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实务人才培养经验,我国应尽快建立比较规范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专科生、本科生乃至硕士生的实习教育制度,探索建立专业教师和实习机构有经验成员相结合的实习督导制度,推动学校和政府社会福利机构、非营利机构等密切合作,形成相对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

推动建立专业学位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的制度

应借鉴实务导向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融为一体的经验,即学生从大学毕业就意味着获得了社会工作的相关职业资格,可以直接进入职业岗位;同时,也意味着所有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都必须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即必须经过大学社会工作专业训练才具备从业资格。通过制度规范,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体系之间建立明确的衔接关系,改变目前存在的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现象。在社会管理、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等领域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

(6)探索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本土路径

社会工作职业化受本土历史文化、社会制度、价值体系、发展阶段、民族心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中国目前处在快速的社会转型之中,上述因素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西方社会工作职业化过程中一些带有普世价值的经验或做法值得我们参考、借鉴,但决不能照搬照抄。事实上照搬照抄也是行不通的。根据中国人一般重视家庭、亲情、邻里街坊关系的传统,就可以探索出更加符合民族特色的社会工作职业化的途径或推进策略。

(7)加大政府部门在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方面的力度

对政府部门内部的一些涉及社会管理的岗位,也应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提出必要的要求。在公务员招考时,可规定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优先的条件。从其他专业进入此类岗位,要进行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在职业资格方面,政府主管部门应当明确岗位的入职要求,是否受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训练并获得相应文凭应当成为入职的基本资格要求,否则只能从事辅助性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是受过专业教育的社会工作者通过职业资格考试方能成为注册社工或取得从业执照。

4.论述社会工作发展前景。(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服务活动,其发展前景是广阔的。

(1)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它具有两个层面的功能:

对于服务对象而言,社会工作可以向其提供物质帮助、给予心理支持、促进他们的能力发展和维护其合法权益。

从社会层面来看,通过提供服务、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工作可以起到促进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问题也呈现着多元化和复杂性,而社会工作就是伴随着社会问题的出现而产生的,只要有社会问题的存在,社会工作的发展就有存在的必要。

(2)社会工作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历史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不同也相应的转变着其工作方法,提升实务技巧。比如,现代社会工作除了关注社会问题,还特别关注社会和谐与社会发展。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因为对贫困群体的社会救助,对困难群体问题的解决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矛盾和冲突,从而有助于社会整合。

(3)社会工作发展有广阔的前景,但同时还要看到其存在的不足及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任何一个专业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工作也不例外。比如,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道路上,还有待于将专业思想与我国的实际问题相融合。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队伍还有待于进一步壮大和发展。

5.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中的挑战。(华东理工2011年研)

答:(1)社会工作在我国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时至今日,我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这为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提出了客观的要求,其表现主要有四点:

贫穷问题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失业和半失业现象将不断涌现;

老龄化问题迫在眉睫;

青少年犯罪问题呈上升趋势。

(2)上述种种问题只是在我国需要大力发展社会工作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我们原有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机构也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变化,不再能够圆满地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进一步显示出了发展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从政府的角度看,政府不想再包揽一切。

在我国,政府以往对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负有很大的责任。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政府发现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包揽一切。于是提出要转变政府职能。

从企事业单位的角度看,企事业单位也不想把职工的各种问题全包揽下来。

以往中国的状况可以说是“企业办社会”,企业把职工的生老病死等各种问题都包下来,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企业深切感到“企业办社会”严重地影响着其经济效益的提高,既造成企业内部不经济,也造成企业外部不经济,因而企业强烈呼吁把一部分已经承担的福利和服务项目转移出去。

从家庭的角度看,家庭无力承担原有的全部职能。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传统上承担着诸多的职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国原有的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在更多的是小家庭或核心家庭。这种结构的变化使家庭上养老下养小的职能加重了,而现时的双职工夫妇又往往难于承受这种重负,需要社会给予帮助。

从邻里角度看,邻里的互助呈衰微趋势。

以往,邻里作为一个初级社会群体发挥着生产上的互相帮助,生活上的守望相助和情感上的相互交流等多方面的职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邻里的这些功能渐趋衰退,人们之间的交往主要不再是道德的或友谊的取向,而是金钱的或经济的取向,人们每天忙于自己的事务,对邻里的困难并不怎么关心。

(3)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随着我国的社会转型,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这样那样的社会问题,而我们原有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机构,其功能又纷纷外移。因此,在客观上也就提出了这些社会问题将由谁来解决的问题,这也就为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及专业化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加快发展经济,增加社会福利方面的投入

社会工作是需要以经济发展作后盾的,没有一定的资金作保证,社会工作很难发展,更谈不上专业化。

大力发展社会工作教育,培养更多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社会工作教育是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前提;只有社会工作教育有了比较充分的发展,社会工作才可能实现其专业化。

正确对待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问题

社会工作产生于西方,在我国开展社会工作的确有个本土化的问题,而此问题当前在我国又集中表现为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关系问题。

实干加宣传

社会工作的发展及专业化不是凭空而来的,要靠实干和宣传。社会工作要走向社会,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让人民群众在亲身感受中知道社会工作是什么,同时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宣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力宣传社会工作,让人民群众知道有了困难应该去找社会工作者或社会工作机构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如此,社会工作才能在我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为政府所提倡和支持,进而迈入专业化的新阶段。

6.社会转型、社会发展与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有什么关系?

答:(1)社会转型、社会发展,为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提出了客观的要求,主要有以下问题:

贫穷问题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失业和半失业现象将不断涌现;

老龄化问题迫在眉睫;

青少年犯罪问题呈上升趋势。

(2)社会转型、社会发展体现了发展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从政府的角度看,政府不想再包揽一切;

从企事业单位的角度看,企事业单位也不想把职工的各种问题全包揽下来;

从家庭的角度看,家庭无力承担原有的全部职能;

从邻里角度看,邻里的互助呈衰微趋势。

随着我国的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这样那样的社会问题,而我们原有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机构,其功能又纷纷外移。因此,在客观上也就提出了这些社会问题将由谁来解决的问题,这也就为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及专业化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3)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对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加快发展经济,增加社会福利方面的投入。社会工作是需要以经济发展作后盾的,没有一定的资金作保证,社会工作很难发展,更谈不上专业化。

大力发展社会工作教育,培养更多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会工作教育是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前提;只有社会工作教育有了比较充分的发展,社会工作才可能实现其专业化。

正确对待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问题。

实干加宣传。社会工作不能只停于书斋之中,而要走向社会,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让人民群众在亲身感受中知道社会工作是什么,同时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