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2010年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28310字
- 2021-05-21 19:16:52
2.2 考研真题及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1.接纳(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研)
答:接纳意味着接受、相信和尊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当案主的行为违反一般道德,或当案主的价值观与社会工作者的价值相左时,接纳方面的问题便会产生。拒绝接待,或在接待中用明确的道德判断或价值判断来标定案主,都是违反接纳原则的。
2.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答:对社会工作专业团体而言,职业伦理就是一整套指导从事该专业的工作人员正确履行责任和义务并预防道德风险的行为规范。
3.社会工作伦理守则
答:社会工作专业范围内的伦理守则,主要是指通过专业价值观和专业共同体制定出的伦理守则,来约束社会工作者正确处理实践中的价值观问题。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的一般规定,它清晰地告诉社会工作者“应该做什么”以及“不应该做什么”。社会工作的伦理约束是对偏离道德要求的行为进行纠正,同时对处于伦理困境的专业人员提供一般的指引。
4.社会福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研;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武大2010年研;华中农大2011、2010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
答:社会福利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①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面对广大社会成员并改善其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一切措施;②狭义的社会福利基本上指对社会弱者所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社会支持,包括物质支持和服务支持。我国传统上对社会福利一般作狭义理解。狭义的社会福利服务与社会工作在涵义上基本吻合,即充分考虑到受助人的需要及其主体性,运用尽可能有效的方法帮助受助人满足其需要、摆脱困境的活动和过程。
5.社会工作价值(华中农大2012年研)
答: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者在自己的实践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意义和价值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平等、信誉、独立、礼貌、孝顺、抱负、勤奋和竞争反映了当前中国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这八个方面可以成为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巴特利特认为,社会工作价值包括如下内容:①个人应受到社会的关怀;②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③个人对他人负有社会责任;④人们有共同的人类需求,但是,每个人则是独特而异于他人的个体;⑤民主社会的实质表现为使每一个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以及通过社会参与来尽到社会职责;⑥一个理想的社会应有其职责与能力,向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提供充分的机会来解决困难、预防问题,以及促进自我能力的发挥。
6.自决
答:自决即自我决定。在社会工作中,自决更多的是针对社会工作者而言的。由于其地位关系,社会工作者很容易替案主决定,犯越俎代庖的错误。自决就是提醒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案主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力。
7.个别化
答:个别化是一种分别逐一对待的方法,体现了传统的社会工作价值。它把每一个人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个别化原则体现了对个人的尊重。
二、简答题
1.简述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研)
答:(1)社会工作是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成果之一。
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福利制度中的服务发送或传递体系。通常来说,社会福利作为一个改善公民的社会功能与减轻人类痛苦的资源和服务体系,包括社会行政系统与社会服务体系。在社会服务体系中,社会工作专业是一个重要的实施社会助人的行动系统。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社会福利制度完善或成熟的程度。
(2)社会福利作为人-资源-行动的综合系统
社会福利是一个集资源、机构、人力、理念与环境为一体的综合系统,其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要,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它是现代社会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建制。社会福利系统中不同组成部分彼此紧密联系在一起,发挥着各自的功能。
①社会福利制度中最基本的是人的系统,包括一般的公民、社会福利工作者与社会福利对象。在这一系统中,人及其需要的满足是核心问题。为满足一般公民与社会中弱势群体的社会需要,需要通过社会行政人员和社会工作者来策划并传递社会服务。
②社会福利制度功能的正常运行还必须依赖必要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金钱、物质、津贴、服务、相关的理念及政策。经济资源是社会福利发挥效力的前提,而理念与政策则是保证社会福利制度效率的重要基础。
③社会福利制度作为一个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必然要通过具体的社会行动来完成社会服务的规划与传递。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作为专业的行动,是解决个人、家庭和社区等问题与满足公民社会需要的保障。任何好的社会目标与社会发展理念,都必须以具体的社会行动来实现,否则社会福利制度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3)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服务的传递体系
①社会工作专业产生于现代西方发达国家,最早是从民间慈善事业发展而来,它的发展和演进是现代社会福利制度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工作专业发挥着解决不同层面社会问题、改善人的社会功能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②在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中,社会服务的组织、传递与评估等都需要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来完成,从而保证社会服务本身的效率与公平。社会工作是同社会福利系统联结最紧密的专业,它通过受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来推行各种各样的助人服务。作为一门专业和特定职业,社会工作可以有效地实现人与资源之间的有效联结,在需要和服务之间架起桥梁,从而促成政府和各种专业组织对社会问题的有效干预。
③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福利服务的传递体系,其作用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社会福利资源分配和政策实施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扮演着核心的角色。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体系中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也是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
b.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对象包括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社会工作的实施可以使服务更有效地惠及服务对象。
c.社会福利制度要实现既定的社会目标,必须通过社会行动来完成,而这一行动必须以专业实践来达到,社会工作是这一行动的内容。
d.社会是不断变迁与发展的,社会福利制度必须对上述过程做出反应,而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应对社会变迁与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4)社会福利模式对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发展的影响
社会工作是在特定的社会福利模式下运作的一门助人专业,它深受社会福利制度理念、政策和组织框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根据各国社会福利发展状况,按照福利分配的基本原则与理念,当今社会福利模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即普惠主义模式、剩余主义福利模式和混合福利模式。
①在普惠主义模式下,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并不发达,政府在社会服务中承担着重要责任,社会政策的实施为在社会风险中的公民提供了基本的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减少了个人因风险和偶然事件造成的贫困与排斥,从而有利于社会平等与正义的实现。
②在实行剩余主义福利模式的发达国家,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比较发达,专业服务在为弱势人群服务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什么是尊重?请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阐述尊重在社会工作中的具体内涵。(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研)
答:(1)微观层面:对案主的尊重
①尊重案主作为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②让案主受到尊敬和得到周到的对待。
③让案主参与影响自身的决策。
④创造条件让案主自主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天赋。
⑤尊重案主自决,相信案主拥有自我决定和作出选择的能力。
⑥对待案主,要有非批判的态度、积极接纳案主。
(2)中观层面:对机构的尊重
①对同事的尊重
社会工作者应该以尊重、礼貌、公平和充分信任的方式来对待同事;社会工作者有责任用全部的专业知识来处理同事的当事人。
②对机构的尊重
对自己工作的机构,工作者要尊重机构的价值理念,对机构的服务对象和机构的服务要遵守保密原则。
(3)宏观层面:对社会的尊重
①对待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社会工作者要更加具有同理心,不仅关注自己的案主的个人
生活,还要积极关注相关群体的境况,并且进行积极地社会倡导和社会参与,引起对该群体的社会关注,为这些弱势群体争取更多地资源,同时也是工作者对自己社会责任的践行。
②对待社会问题,工作者要积极探究其发生的原因,并且通过自己的经验将社会问题产
生的原因、后果等反馈给政策制定者,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这不仅是对待社会问题的一种积极态度,也是对待社会的更高层次的接纳和尊重。尊重并不是一味的接受,也寻求积极地改变。
3.简述几种主要的社会福利模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研)
答:社会福利模式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福利的理念、政策与实践所表现出来的总体特性。在社会服务领域,根据各国社会福利发展状况,按照福利分配的基本原则与理念,当今社会福利模式基本上可以分为如下三种:
(1)普惠主义(universalism)模式
在这种福利模式下,福利分配采取涵盖所有公民的普惠主义原则,其目的主要是消除差别,建立公民之间的完全平等,从而促进社会正义和社会整合。在普惠主义模式下,国家干预社会福利的角色是主导的和控制性的,具有明显的家长制色彩。在这种模式下,社会服务惠及所有公民,社会福利服务涵盖所有社会生活领域,国家为公民尤其是有需要的困难人群提供了完备的社会保护。
在这种模式下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并不发达,政府在社会服务中承担着重要责任,社会政策的实施为在社会风险中的公民提供了基本的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减少了个人因风险和偶然事件造成的贫困与排斥,从而有利于社会平等与正义的实现。长期以来,普惠主义的福利国家在追求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方面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高税收和日益老化的人口结构也为其福利开支带来越来越沉重的负担,针对福利改革的声音日益强烈。尤其是全球化与区域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得不少北欧福利国家都开始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与社会政策,调整经济发展与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国家的平稳发展与进步。
(2)剩余主义福利模式
在剩余主义福利模式下,国家只为公民承担最低限度的社会福利和相关社会服务,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就业者个人等则承担了主要的社会福利责任。公民与政府之间基本实现了一种以就业为基础的福利和以基本社会救助体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契约关系。
在这种福利制度下,政府实行了比较低的所得税政策,鼓励公民积极就业,为企业参与竞争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为了实现基本的社会公平,政府为社会中的弱势人群提供了需要家计调查的社会救助和相关社会服务。在实行剩余主义福利模式的发达国家,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比较发达,专业服务在为弱势人群服务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混合型的社会福利模式
混合型的社会福利模式则是上述两种模式的综合,它的社会政策路线是“中间道路”,其经济发展的方式是公私混合的模式。混合的社会福利模式既强调政府对公民的社会保障责任,又积极主张非政府部门、私营企业、社区和家庭在社会福利(服务)体系中发挥作用,在福利服务领域实行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福利津贴和社会服务方面,混合的社会福利模式既采用剩余性的福利取向,为最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社会保护,同时也在一些领域(比如教育)推行普遍主义的社会服务,以确保公民的社会平等。这种混合型的社会福利模式强调的是政府和市场在实施社会政策中的双重作用:①保证社会公平;②保证经济本身的效率,并试图在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两者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
4.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包括哪些内容?(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指一整套用来指导和支撑社会工作者开展专业实践的理念和判断,也是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前提和操作指南。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的内容主要包括:
(1)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看法
对服务对象,要尊重其隐私,要充分相信服务对象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并在工作过程中注意倾听服务对象的声音,要接纳、自决、个别化和尊敬他们。将他们视为合作伙伴,确立与服务对象的民主工作关系。
(2)社会工作者对专业实践的看法
社会工作者要敬业并坚持专业的立场,在实践中努力提高专业服务的质量,不断学习和充实专业理论、技巧和知识。作为专业共同体的一分子,社会工作者要积极促进专业的发展,并坚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社会工作者对服务机构的看法
社会工作者应维护服务机构的政策、立场和管理规则,在社会服务过程中尽力做到公正合理地处理个人与机构的关系,尽量避免在外部对服务机构进行批评。在机构管理实践中,社会工作者有权对服务机构的运作、服务模式、人员管理等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同时,社会工作者也有义务帮助服务机构的管理者不断提高机构的管理与服务水平。
(4)社会工作者对公共福利发展的看法
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者应不断改进专业实践,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增进总的社会福利水平。在社会福利资源分配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注重公平正义原则,对最不利的弱势人群的需要给予优先满足。社会工作者在推行社会政策和提供社会服务过程时,要坚持效率与平等兼顾,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服务的质量,最大程度地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
(5)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看法
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前途和远景始终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相信社会发展的美好未来,愿意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通过专业实践和服务推动社会进步的进程。社会工作者积极投身于为满足社会人认可的需求改变中,同时,也在实现其对社会的价值。
5.简述比斯台克关于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西南大学2010年研)
答:比斯台克在其1961年出版的《个案工作关系》一书中,提出了他的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比斯台克关于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的观点是西方影响最大的大种理论范畴之一。其基本内容是:
(1)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
(2)人在生理、智力、情感、社会、审美和精神方面具有天赋的潜能和权力;
(3)人具有实现其潜能的天生的驱动力和义务;
(4)人具有选择的能力,并且由于其有自我实现的义务,他具有自我决定的权力;
(5)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并且他有这样被考虑的权利和需要;
(6)为了其潜能的实现,人有要求合适的手段的权利;
(7)每一个人需要在其社会提供的权力和社会保证的机会方面和谐发展,以满足他在身体上、心理上、经济上、美学上和精神上的基本需要;
(8)人的社会活动在其自我实现的斗争中是重要的;
(9)社会有义务促进个人的自我实现;
(10)社会通过其个体成员的贡献有权利变富。
6.简述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研;武大2010年研;)
相关试题:
(1)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包括哪些方面?(河北大学2012年研;华中农大2010年研)
(2)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主要有哪些?(华中农大2011年研)
(3)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价值观?(论述题,河北大学2011年研)
答: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国际的普遍性原则,结合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应包括敬业、接纳、自决、个别化和尊敬人。
(1)敬业
敬业是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和实践的根本态度,是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基础。敬业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是安身立命的根本。社会工作专业的敬业,不仅涉及该专业的性质、信誉和科学精神,而且涉及社会工作者对工作、案主、机构和社会的关系原则。有了敬业精神,社会工作的其他专业价值就会由此衍生出来。
(2)接纳
接纳是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之一,是指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接受、相信和尊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接纳不仅拒绝判断,而且积极地追求理解。作为一个积极的动词,接纳意味着接受、相信和尊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
(3)自决
自决即自我决定。在社会工作中,自决更多的是针对社会工作者而言的。由于其地位关系,社会工作者很容易发生替案主决定的错误。自决就是提醒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案主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力。当事人的自决必须有两个前提:
①当事人绝对清醒,有自决的意志和能力;
②自决的方向和后果对当事人绝对无害。
在这两个前提下,尊重当事人的自决权,就是尊重当事人的自由人权。不具备上述两个前提条件,社会工作者则要为当事人负起一定的责任,即在表面上违背自决原则。
(4)个别化
个别化原则体现了对个人的尊重,它把每一个人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个别化处理体现在方方面面:
①社会工作者要了解每一个当事人的特点,主要是心理特点,确定当事人之间的不同之处,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工作;
②在生活(包括饮食起居)、活动和学习方面也要有相应的措施;
③在起居上要尊重每一个人的隐私权,尽可能地满足每一个人保守其隐私的需要。
(5)尊敬人
在社会工作文献中,“尊敬人”有时被当作社会的高级价值,有时被当作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作为社会的高级价值,它认为在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比人更宝贵和值得崇尚的了,每一个人都是值得尊敬的。社会工作的三种价值,即个别化、自决和接纳都是和尊敬人有关的,事实上它们是从尊敬人这个基本价值推导出来的。
7.怎样理解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中的“自决”原则?(华中农大2012年研)
答:自决就是提醒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案主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力。“指导助人过程,而不是指导案主”是对这一原则的经常性诠释。它要求社会工作者帮助案主探索可能的决定及意义,而不是描述其最终的选择。
(1)案主自决原则
①案主有自由作出他自己的决定和选择的权利与需要。
②这种自由的权利受到案主的能力、法律和权威、成文的社区条例及机构功能等的限制。
③个案工作者有责任在理论和实务上尊重这种权利,防止任何直接与间接地与其冲突,并积极地帮助案主实现这种权利。
(2)案主自决的前提条件
①当事人绝对清醒,有自决的意志和能力;
②自决的方向和后果对当事人绝对无害。
在这两个前提下,尊重当事人的自决权,就是尊重当事人的自由人权。不具备上述两个前提条件,社会工作者则要为当事人负起一定的责任,即在表面上违背自决原则。
(3)社会工作者的做法
社会工作者应当秉持案主自决的原则,即每个人都有自我决定的能力,即便社会脆弱群体的人员也不例外。即使案主有逃避、放弃或推卸“自我决定”的趋向(这种情况往往会发生),社会工作者亦应以容忍的态度鼓励他产生自决的能力,引导案主参与对问题的剖析以致改善的整个过程,工作者只是从旁提示、劝导与协助。坚持这一原则,可以培养案主的独立性,不致养成案主的依赖心理。
社会工作者应帮助案主学习自我指引、自我决定的技巧。案主受专业助人者的帮助而实现的社会功能的改变也会消退,除非他为一直保持这种改变作好了准备。从可能性上来讲,案主可以作好准备,成功地处理将来不可避免的问题与困难,投身到自我指引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而无需回到社会工作者或机构那里寻求其他的帮助。
从理想的状态来说,案主在同社会工作者互动期间学到的东西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及将来的其他情境中去。也就是说,案主同社会工作者的互动可以为其将来作好准备。而这种准备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会案主去辨认和利用其周围环境中存在的非正式资源和自然的助人者。这些包括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同事、单位、联谊组织等。
8.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及意义。(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研)
相关试题: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1)社会工作价值体系
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拟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即社会价值、专业价值、专业伦理和操作守则。
①社会价值
社会价值是整个大社会所崇尚的基本价值,它们是由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所决定的,是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基础层次。在一定程度上,平等、信誉、独立、礼貌、孝顺、抱负、勤奋和竞争反映了当前中国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这八个方面可以成为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
②专业价值
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国际的普遍性原则,结合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实际情况,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应包括敬业、接纳、自决、个别化和尊敬人。
a.敬业。敬业,是指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和实践的根本态度,是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基础。社会工作专业的敬业,不仅涉及该专业的性质、信誉和科学精神,而且涉及社会工作者对工作、案主、机构和社会的关系原则。
b.接纳。接纳,意味着接受、相信和尊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
c.自决。自决即自我决定。在社会工作中,自决更多的是针对社会工作者而言的。由于其地位关系,社会工作者很容易替案主决定,犯越俎代庖的错误。自决就是提醒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案主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力。
d.个别化。个别化是一种分别逐一对待的方法,体现了传统的社会工作价值。它把每一个人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个别化原则体现了对个人的尊重。
e.尊敬人。作为社会的高级价值,“尊敬人”认为在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比人更宝贵和值得崇尚的了,每一个人都是值得尊敬的。
③专业伦理
专业伦理是指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操守。它们是受社会价值和专业价值决定的。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规定的社会工作的伦理法典包括六个层面的内容,对于这些具体的专业伦理法典,中国社会工作者可以参考使用。
a.社会工作者的行为举止
第一,适当性。社会工作者应该维持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在能力和身份上的高标准。
第二,能力和专业发展。社会工作者努力争取和保持在专业实践和专业表现中的精通地位。
第三,服务。社会工作者应该把服务看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首要义务。
第四,诚实。社会工作者应该按照专业诚实的最高标准行动。
第五,学问和研究。从事学习和研究的社会工作者应该由学者质询的惯例来指导。
b.社会工作者对当事人的伦理责任
第一,当事人利益的首要性。社会工作者的首要责任是对当事人负责。
第二,当事人的权利和特权。社会工作者应该做出一切努力来最大限度地培育代表当事人的自我决定权利。
第三,秘密和隐私。社会工作者应该尊重当事人的隐私,并且要保守在专业服务过程中所获得的一切信息和秘密。
第四,费用。当设定费用的时候,社会工作者应该保证其所履行的服务与当事人的支付能力比较是公平的、合理的、考虑周到的和相称的。
c.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
第一,尊重、公平和礼貌。社会工作者应该以尊重、礼貌、公平和充分信任的方式来对待同事。
第二,处理同事的当事人。社会工作者有责任用全部的专业知识来处理同事的当事人。
d.社会工作者对雇主和雇用组织的伦理责任
对雇用组织的承诺。社会工作者应该遵守对雇用组织做出的承诺。
e.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
第一,维持专业正直。社会工作者应该坚持和推进这个专业的价值、伦理、知识和使命。
第二,社区服务。社会工作者应该帮助这个专业在使一般大众接受社区服务方面更加方便和可行。
第三,发展知识。社会工作者应该承担起在专业实践中鉴定、发展和完全使用知识的责任。
f.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伦理责任
促进普遍福利。社会工作者应该促进社会的普遍福利的增长。
④操作守则
操作守则是在更微观层面上的社会工作价值,是在各个层面上的价值理念的具体应用,表现为社会工作的各种原则和技术。在这个层面上,操作守则更多地体现为价值、知识和技术的统一。
(2)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意义
具体来说,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确定专业的使命和核心价值关怀所在,从而确立了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专业特质,使得它同其他社会科学表现出明显的区别;
②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对专业人员的职责和行为规范给出了指引;
③社会工作价值体系通过对专业共同体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进行明确规定,从而确保社会工作专业为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发挥应有的作用。
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不是一套空洞的伦理规定,而是对专业人员行为的道德警示,它对维护专业形象、改善专业活动效果和保护受助者利益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对维护和推动专业的发展,以及改善总体的社会福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9.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包括哪些层面?(河北大学2011年研)
相关试题:简述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主要内容。(南京理工2011年研)
答:专业伦理是指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操守。它们是受社会价值和专业价值决定的。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规定的社会工作的伦理法典包括六个层面的内容,对于这些具体的专业伦理法典,中国社会工作者可以参考使用。
(1)社会工作者的行为举止
①适当性。社会工作者应该维持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在能力和身份上的高标准。
②能力和专业发展。社会工作者努力争取和保持在专业实践和专业表现中的精通地位。
③服务。社会工作者应该把服务看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首要义务。
④诚实。社会工作者应该按照专业诚实的最高标准行动。
⑤学问和研究。从事学习和研究的社会工作者应该由学者质询的惯例来指导。
(2)社会工作者对当事人的伦理责任
①当事人利益的首要性。社会工作者的首要责任是对当事人负责。
②当事人的权利和特权。社会工作者应该做出一切努力来最大限度地培育代表当事人的自我决定权利。
③秘密和隐私。社会工作者应该尊重当事人的隐私,并且要保守在专业服务过程中所获得的一切信息和秘密。
④费用。当设定费用的时候,社会工作者应该保证其所履行的服务与当事人的支付能力比较是公平的、合理的、考虑周到的和相称的。
(3)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
①尊重、公平和礼貌。社会工作者应该以尊重、礼貌、公平和充分信任的方式来对待同事。
②处理同事的当事人。社会工作者有责任用全部的专业知识来处理同事的当事人。
(4)社会工作者对雇主和雇用组织的伦理责任
对雇用组织的承诺。社会工作者应该遵守对雇用组织做出的承诺。
(5)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
①维持专业正直。社会工作者应该坚持和推进这个专业的价值、伦理、知识和使命。
②社区服务。社会工作者应该帮助这个专业在使一般大众接受社区服务方面更加方便和可行。
③发展知识。社会工作者应该承担起在专业实践中鉴定、发展和完全使用知识的责任。
(6)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伦理责任
促进普遍福利。社会工作者应该促进社会的普遍福利的增长。
10.社会工作者面临的主要伦理困境有哪些?(河北大学2011年研)
答:专业伦理一般又称为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中的行为规范或准则。专业伦理是社会工作者实践活动的指引。由于社会工作伦理守则中存在着不明确或无法明确之处,以及消极义务与积极义务并存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工作者在实践活动中通常会遭遇到伦理困境。
(1)这种伦理困境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类:
①目标冲突导致的困境
社会工作最基本的目标在于协助有需要者,并对社会问题予以关注及采取行动。这意味着社会工作同时将关注个人福利和社会问题作为目标。由此可能造成的伦理困境是:当弱势群体福利与健康人群福利发生冲突、个人自由与社会控制发生冲突、个案工作与社会运动发生冲突时,当做出何种抉择。
②忠诚冲突导致的困境
社会工作者要同时忠诚于案主、雇主、社会机构、职业及社会整体,这些忠诚有时相互冲突。如,案主往往相对软弱,依赖社会工作者争取利益;社会工作者相对于机构来说也是软弱的,机构掌握着工作者的工作机会。当案主和机构的利益与要求发生矛盾时,社会工作者应当首先忠诚于案主还是机构?
③责任冲突导致的困境
洛温伯格和多尔戈夫指出,社会工作伦理困境产生于社会工作者已接受的两个矛盾职责,一是当案主提出确保或增进个人福利的要求时,社会工作者有提供专业帮助的职责;二是不干涉案主自由的职责。既要求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帮助案主,又要求充分尊重案主自决权。当案主自由选择从专业角度来看不利于案主时,或者为了案主福利而须牺牲其自由时,社会工作者应当运用专业知识去干预案主的自我决定吗?
④角色冲突导致的困境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角色冲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社会工作者承担多种角色,而每种角色有不同义务。同一社会工作者的时间精力有限,究竟先履行哪项义务呢?另一方面,同一社会工作者处于不同角色时,会遇到来自各方的期待。当这些期待难以两全时,他们就处于困境中。
⑤利益冲突导致的困境
社会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往往影响到不同人和群体的利益,这些利益都是社会工作者须考虑和顾及的,但又往往不能两全。为了保护案主,工作者可能牺牲自己利益;为了保护这个案主,可能牺牲其他案主利益;为了增加案主福利,可能要呼吁社会制度的迁就;为了保持职业的纯洁,工作者可能告发同事的不道德行为。如此的复杂情况需要社会工作者裁决,应当优先考虑谁的利益?
(2)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也可归为“决策困境”和“结构困境”两种。
①决策困境
a.保密的程度与情况。如,案主告诉工作者“他决定伤害某人以发泄心中愤恨”,工作者就可能陷于“保密”则伤及某人安全、“泄密”则伤及案主信赖的两难。
b.自决的权利与尊重。案主自决涉及“尊重个人”,即视“自决”为案主个人之权利;同时涉及“发展个人”,即视自决为案主有权选择的过程,而形成“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之争论。如果坚持案主自由不容干涉,工作者应持“不判断”的态度;如果坚持案主有待协助,工作者应可为案主提供有利之目标。
c.自由意志与环境。个人行为出于个人的自由意志,或出于环境影响,是哲学上讨论伦理价值中分辨善恶与争论人性的焦点。这常对于工作者协助案主的处理方式造成不同判断,因而就有了治疗派与改革派的不同理论与利用。当工作者在衡量案主的问题由来时,需要细心地加以判断。主张理性主义者与研究行为主义者又背道而驰。
d.协助的方式与选择。重视过程者以“人”的发展为目标,不惜多用资源与时间,但求能发展案主的自助自决能力。重视结果者,以“事”的解决为目标,考虑节约使用资源和时间,但求当前问题的解决。
②结构困境
a.弱势个人与强势社会的冲突。
社会工作者经常代表弱势个人与强势团体进行谈判,由于工作者既要维护个人利益,又要维护社会正义,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工作者即陷于两难之境。
b.案主需求与科层制的矛盾。
社会工作者多受雇于福利机构,为组织力量所控制,其工作目标常取决于机构的政策而非案主的需求。在科层体制中,“一切制度化”与“决策层级化”的压力下,工作者常会发现他自己对案主不是“照顾”而是“控制”;不是“增权”而是“安抚”,他似乎只能考虑行政效率,而无法谈到道德责任。
c.专业伦理与个人伦理的分际。
d.西方经验与本土文化的差异。
三、论述题
1.论述传统文化中儒家、墨家思想对中国福利制度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
答:(1)儒家、墨家的思想
①儒家思想
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以其“礼说”和“仁论”出发,构建了理想的“王道”、“仁政”社会的福利观,成为社会福利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学派。福利思想有:
a.重礼与贵仁,“礼”为行为规范和表层结构,“仁”是思想核心,“义”是价值准绳。
b.惠民与利民,济众助人、均无贫、薄赋敛、使民以时。
c.性善说与仁政学说,建立仁政王道的理想社会,制民恒产,救济穷弱(救济对象界定)。
d.在社会福利方面,儒家是主张政府积极介入和提倡民间互助互济(“大同”)的,而且很明显,其目标在于社会控制。
②墨家思想:
a.兼相爱,交相利。“自爱”导致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兼相爱可减少天下大乱,人间“相爱”与“相利”不可分。
b.利民、惠民、爱民思想。给百姓以实际的“衣食生利”,反对苛税重役,主张轻徭薄赋,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
c.墨家“兼爱”思想的重点是民间的互助互济,是最具“社会性”的福利思想。
(2)儒家、墨家的思想对中国福利制度的影响:
①在这些民本、德政思想的影响下,历代政府都以赈灾济困为己任,并建立起日益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当时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福利思想的实践主要是以丰补歉的储粮度荒。种种社会福利思想和实践在中国一直延续到近代,儒家的官方干预和民间互助并举的思想基本得到贯彻,但在不同的朝代或年代间或有不同的偏重。在儒家思想中,所有的这些福利思想和实践的目的都强调“大一统”,并重在社会控制。
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社会福利进行了重新界定,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理论。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保障、个人储蓄积累保障和社会互助6个方面。儒家、墨家的“相爱”“大同”等思想在这几个方面仍有所体现。
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保障制度有了相应改革,社会福利的发展也呈现多元化的局面。但无论如何变化,儒家、墨家的以人为本、博爱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
2.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研)
答:(1)虽然专业社会工作最初产生于西方,但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社会福利思想与实践。
(2)我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丰富的文化遗产中蕴含着许多有关社会福利的思想。
①《礼记·礼运大同篇》记述了孔子提出的社会福利主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能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也,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短短数语就道出了大同社会的理想,它希望能超越一家一户,在经济上互助互利,人与人之间融洽和谐,使每一个成员都能得到正当合理的生存,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从幼而壮而老,从男到女,到鳏寡孤独废疾者,都能生活下去,都过着没有欺诈,没有盗窃的安宁的社会生活。这一大同思想对我国后来的社会福利思想及实践有着极大的影响。徐震认为,大同思想不但已将理想描绘得淋漓尽致,而且亦为我国立国建国之最高准绳,近世福利思想,并未能越其境界,其中提及“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数句,对我国早期的福利措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是我国古代福利思想的代表,同时也就是现代所实施的主要社会福利措施。
②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社会福利思想。他提出了“仁政”的政治主张,为了实现这种“仁政”,孟子提出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孟子的这种“仁政”思想无疑是孔子思想的延续,同样对我国后世的社会福利思想及实践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③墨子是一位富于批判精神的思想家,他在揭露和批判当时不合理社会现象的基础上,提出要使广大人民能够生存,能够活下去,进而提出和平康乐的理想社会图景。墨子的理想社会是和平、非攻的社会,是“兼相爱”的社会,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墨子的理想社会还是康乐的社会,交相利的社会,除了维持最低的生活条件外,更需要人民之间的互助协作,亦即交相利。虽然墨子的这些思想是从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中引发出来的,但无疑是建设性的,对我国后来社会福利思想及实践的影响同样不可低估。
可以说,包括孔子、孟子和墨子在内的许多古代思想家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而这些思想又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措施。
(3)我国古代的社会救助制度
①保息六政
a.我国的救贫措施,在殷周时代已趋于完备。《周礼》记载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赈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保护儿童,赡养老人,扶助穷人,社会救助,医疗保健,社会安全。
b.周代还以本俗六安万民,一曰微宫室,二曰族坟墓,三曰联兄弟,四曰联师儒,五曰联朋友,六曰同衣服。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住宅修建和精神伦理建设。福利的真义应是物质与精神兼有,整体与个体兼顾,政府与民众并举,为使民众能够生得其所,活得愉快,死得安详,不仅要慈幼、养老,而且还要赈穷、恤贫、宽疾、安富来配合,此外还需以本俗来呼应。
②九惠之教
我国古代福利思想与措施的记载,除《大同篇》及《周礼》之外,还有《管子》一书。其中写道:“入国四旬五,行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疾,七曰通穷,八曰赈困,九曰接绝。”此九惠之教,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现代各国实施的老人福利,儿童福利,社会救助,医疗服务,婚姻咨询,健康服务,创业服务,就业服务,义亲奉视等等。
③社仓乡约
a.常平仓。此项措施自汉朝开始,其具体做法是:常平仓者置理仓舍,当粮食价格低时适当抬高粮价买入储存起来,到粮食价格高时适当压低粮价卖给百姓。历代均于各地广置常平仓,以备荒年平粜之用。
b.义仓。义仓是把政府征粮或由富户义捐的粮食储存到仓库里由官府派人管理,荒年或青黄不接时,出仓以赈济难民。
c.社仓。社仓是由人民自行组织,或由政府督导人民办理类似一种农贷合作组织的救济设施,由各地人民捐集粮食,或由政府贷给粮食,在各乡设仓储存,遇凶年或青黄不接时用以救济邻里贫户,仓务的管理由社仓参加人或设立者推选管理人员自行负责。
d.乡约。乡约制度是我国古代社区组织的创举。所谓“乡约”,即住在邻近地区的人,共同遵守的规约。此种规约起始于北宋的“吕氏乡约”,为蓝田吕大钧及其兄弟、邻里亲友所发起。其内容分为德业相励,过失相规,礼俗相交和患难相恤等四大项。后经南宋朱熹加以增减,推行全国。
3.结合实际谈谈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研)
答:专业伦理是指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操守。它们是受社会价值和专业价值决定的。同时又是前两种价值的具体表现。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规定的社会工作的伦理法典包括六个层面的内容:
(1)社会工作者的行为举止
①适当性。社会工作者应该维持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在能力和身份上的高标准。
②能力和专业发展。社会工作者努力争取和保持在专业实践和专业表现中的精通地位。
③服务。社会工作者应该把服务看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首要义务。
④诚实。社会工作者应该按照专业诚实的最高标准行动。
⑤学问和研究。从事学习和研究的社会工作者应该由学者质询的惯例来指导。
(2)社会工作者对当事人的伦理责任
①当事人利益的首要性。社会工作者的首要责任是对当事人负责。
②当事人的权利和特权。社会工作者应该做出一切努力来最大限度地培育代表当事人的自我决定权利。
③秘密和隐私。社会工作者应该尊重当事人的隐私,并且要保守在专业服务过程中所获得的一切信息和秘密。
④费用。当设定费用的时候,社会工作者应该保证其所履行的服务与当事人的支付能力比较是公平的、合理的、考虑周到的和相称的。
(3)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
①尊重、公平和礼貌。社会工作者应该以尊重、礼貌、公平和充分信任的方式来对待同事。
②处理同事的当事人。社会工作者有责任用全部的专业知识来处理同事的当事人。
(4)社会工作者对雇主和雇用组织的伦理责任
对雇用组织的承诺。社会工作者应该遵守对雇用组织做出的承诺。
(5)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
①维持专业正直。社会工作者应该坚持和推进这个专业的价值、伦理、知识和使命。
②社区服务。社会工作者应该帮助这个专业在使一般大众接受社区服务方面更加方便和可行。
③发展知识。社会工作者应该承担起在专业实践中鉴定、发展和完全使用知识的责任。
(6)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伦理责任
促进普遍福利。社会工作者应该促进社会的普遍福利的增长。
4.结合社会研究中具体案例,谈谈你对“价值中立”原则的理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研)
答:(1)韦伯所说的“价值中立”是指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探索和
解释过程中,只陈述事实,而摈弃价值判断和个人的好恶,采取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因而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只管真假,而与对错、好恶无关。
(2)“价值中立”原则是社会科学领域需要遵从或者提倡的原则。社会科学是指对事
实的思维整理。简单地说,就是注重事实与逻辑、力求客观的科学精神或者科学方法。社会科学的边界是事实,在事实领域我们可以保持价值中立原则,只要对事实进行说明和整理即可,而不需要越界诉诸于情感进行价值判断。打个比方,当你面对一块石头时,说“这是一块石头”是社会科学干的事情,仅仅是一种事实判断;而当你说“这是一块好石头”时,这就进入社会政策领域的边界,是一种价值判断。
(3)在社会研究中,比如我们对于中国人民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我们可能通过问卷
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那么我们收集资料,进行整理的过程就仅仅是我们对于社会事实的陈述,比如我们得出结论人均收入、各个省份的人均收入等,这些都是对于事实的陈述,但是我们不评价这个收入是高还是低。
5.试述社会福利模式对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发展的影响。(华中农大2012年研)
答:社会福利模式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福利的理念、政策与实践所表现出来的总体特性,在社会服务领域具体表现为政府、非政府组织、社区等行动者如何实施社会政策,完成既定的社会目标。
(1)社会福利模式基本决定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发展的水平
社会工作是在特定的社会福利模式下运作的一门助人专业,它深受社会福利制度理念、政策和组织框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世界各国社会福利发展状况来看,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与地区,其社会福利制度也就越发达,社会服务专业水平也越高。社会福利理念、经济发展程度、意识形态与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基本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服务的专业化水准。
(2)从社会福利的三种基本模式来分析其对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发展的影响
根据各国社会福利发展状况,按照福利分配的基本原则与理念,当今社会福利模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即普惠主义模式、剩余主义福利模式和混合福利模式。在国家收入再分配水平、福利津贴种类与水平以及社会服务专业化水准和内容等方面,以上三种模式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表现出其与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和社会变迁等相对应的特点。
①普惠主义(universalism)模式
在这种福利模式下,福利分配采取涵盖所有公民的普惠主义原则,其目的主要是消除差别,建立公民之间的完全平等,从而促进社会正义和社会整合。在普惠主义模式下,国家干预社会福利的角色是主导的和控制性的,具有明显的家长制色彩。在这种模式下,社会服务惠及所有公民,社会福利服务涵盖所有社会生活领域,国家为公民尤其是有需要的困难人群提供了完备的社会保护。
在这种模式下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并不发达,政府在社会服务中承担着重要责任,社会政策的实施为在社会风险中的公民提供了基本的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减少了个人因风险和偶然事件造成的贫困与排斥,从而有利于社会平等与正义的实现。长期以来,普惠主义的福利国家在追求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方面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高税收和日益老化的人口结构也为其福利开支带来越来越沉重的负担,针对福利改革的声音日益强烈。尤其是全球化与区域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得不少北欧福利国家都开始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与社会政策,调整经济发展与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国家的平稳发展与进步。
②剩余主义福利模式
在剩余主义福利模式下,国家只为公民承担最低限度的社会福利和相关社会服务,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就业者个人等则承担了主要的社会福利责任。公民与政府之间基本实现了一种以就业为基础的福利和以基本社会救助体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契约关系。
在这种福利制度下,政府实行了比较低的所得税政策,鼓励公民积极就业,为企业参与竞争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为了实现基本的社会公平,政府为社会中的弱势人群提供了需要家计调查的社会救助和相关社会服务。在实行剩余主义福利模式的发达国家,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比较发达,专业服务在为弱势人群服务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③混合型的社会福利模式
混合型的社会福利模式则是上述两种模式的综合,它的社会政策路线是“中间道路”,其经济发展的方式是公私混合的模式。混合的社会福利模式既强调政府对公民的社会保障责任,又积极主张非政府部门、私营企业、社区和家庭在社会福利(服务)体系中发挥作用,在福利服务领域实行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福利津贴和社会服务方面,混合的社会福利模式既采用剩余性的福利取向,为最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社会保护,同时也在一些领域(比如教育)推行普遍主义的社会服务,以确保公民的社会平等。这种混合型的社会福利模式强调的是政府和市场在实施社会政策中的双重作用:a.保证社会公平;b.保证经济本身的效率,并试图在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两者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
6.请结合当前的社会工作实践,谈谈你对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理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研)
答:(1)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理解
社会工作专业化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
①在社会工作发展的初期,社会工作由完全处于经验指导下的助人工作向由理论指导的专业发展;
②专业经历着一个将经验上升为理论的过程。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助人的专业,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知识体系都要在实践中不断更新与发展。面对新的实践要求,社会工作专业要不断地充实新知识和技能,这也是专业化的任务。
(2)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先的解决社会福利问题的机制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变化,不能继续圆满地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对原先的福利制度不断进行改革与完善的同时,有必要加快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随着改革的深入,政府已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包揽一切,“小政府,大社会”、“社会福利社会办”成为趋势,政府将只限于管理一些具有普遍性、全局性的事务。
②企业职能的转变要求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过去的情况是“企业办社会”,即企事业单位把职工的生活福利全包下来,这种模式在市场经济时代,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十分不利。企业迫切要求将原先承担的社会福利与服务项目向社会转移。
③家庭职能的转变要求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目前在中国,核心家庭已占普遍地位。这种家庭结构使得家庭难以担负起赡老扶幼的责任,因而需要发展社会化的福利事业与服务项目。
④邻里关系的衰微需要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在传统或流动较小的社会,邻里之间关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邻里关系迅速衰退,使得人们对专业社会服务变得更加需要。
(3)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迫切性
就当前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的现实而言,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变得更加迫切。当前我国社会弱势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人:①失业人员;②老人、儿童及残疾人;③城乡贫困人口;④进城农民工。随着中国的入世,金融危机的冲击,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更突出,加入城市流动人口的农民工人数将进一步上升。但由于城市就业竞争加剧,更多的农民工将面临失业。农村老人、贫困家庭、贫困儿童等弱势群体对社会支持的要求会更迫切。
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的现实使得社会工作的任务变得异常繁重。贫穷救助问题、对下岗失业人员的社会服务工作、老年福利服务工作、进城农民的福利服务工作、城乡社区服务与社区发展工作等,所有这些,仅仅依靠传统的以行政手段推进的社会工作方法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来解决。
(4)社会需要促进了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恢复和发展
1979年,社会学在中国得以恢复、重建后,有关社会工作的课程开始成为社会学系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国内很多高校也在本科、专科、中专等不同层次上开展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或专业培训。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出了“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大战略部署,为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快速推进,社会工作相关制度的建设迅速展开。各地特别是发达地区(北京、上海、深圳等)结合实际情况在发展社会工作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出现了一些值得推广的经验与模式,如“深圳模式”、“上海模式”等。
(5)社会工作专业化由于适应了市场经济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中国必将获得迅猛发展。但也应看到,目前该专业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还有待提高,社会各界甚至至今还对该专业缺乏基本的了解,对专业社会工作与通俗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的关系区分不清,相关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等。这些无疑又制约着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和专业化、职业化进程。应当通过广泛的宣传,使社会对该专业的特点、作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专业数量不断上升的同时,应当加强专业基本素质的建设,全国应当有一个既与国际接轨、又有中国特色的专业规范。而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毕业生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7.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来源有哪些?你如何看待社会工作的价值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研)
答: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主要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即社会价值、专业价值、专业伦理和操作守则。
(1)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的来源
其主要有三大来源:①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②中国古代社会工作实践的价值理念;③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
(2)如何看待
不同的材质需要不同的加工方法。对于第一种材质,我们需要借鉴与创新,对于第二和第三种材质,相应地,我们需要批判与继承、综合与发展。
①借鉴与创新
虽然受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和制约,但是,作为一种专业的本质属性,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这就是说,在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中存在着不受任何文化价值观影响的共享的部分。这部分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是超出国界和意识形态之上的。承认社会工作中某些核心价值的普遍性,是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前提。马克思说,资产阶级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资本主义在其工业化和都市化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制度,就是资产阶级对人类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因此,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制度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吸收和借鉴,用以发展我们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吸收和借鉴并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要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改造、创新工作,赋予它们以新的形式和内容。
②批判与继承
中国古代社会工作实践的价值理念是建立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丰富源泉。绵延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构成中华民族流动不息的血脉。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着许多社会工作价值观念的真谛。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处不蕴藏着“爱人”和“助人”的思想。“爱人”和“助人”不仅是西方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因此,它们是跨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体现了社会工作价值的普遍性。
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好的东西,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拿来就用,我们要批判其封建性的形式,继承其爱人助人的内容。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现代中国,爱人助人的内容一定要比古代中国更宽广。今日中国人比古代中国人一定会享受更多的社会福利。
③综合与发展
要对当代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进行综合和发展,首先必须知道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是什么。我们认为,有三大构件组成了中国当代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a.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三部分文化中都包含着与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念相一致的内容。我们要把它们的共性提炼出来,进行综合,使之成为统一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
8.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及处理原则。(武大2011年研)
相关试题:如何处理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武大2010年研)
答:(1)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难题,又称理论困境,主要是指由个人价值观与专业价值观、专业价值观与机构价值观、个人价值观与机构价值观之间产生的冲突所导致的伦理决定困难,它也是价值观的绝对性与相对性、个体与群体、个别与一般、革新(或变迁)与传统之间冲突的具体体现。
(2)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者面临的主要伦理困境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①保密问题
社会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有效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使其不受伤害,这是社会工作伦理的基本原则。而在实践中,这一原则有时并不容易把握。在不同环境、不同情境下,社会工作者面对的不同对象,处理的不同问题,可能会涉及的不同人际关系和权利关系,社会工作者在如何处理个人信息以及如何透露信息等环节上有时候会遇到难以决断的局面,因此,需要作审慎的思考和判断,从而避免出现任何伦理错误和失误。
②人情与法制及规定的冲突问题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也是一个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异常重要。社会工作者在处理家庭、邻里等内部成员矛盾时,往往会遇到情、理、法之间的纠葛,如何正确和有效地区分人情、法制与规定的影响及后果,常常使社会工作者陷入困境。
③价值介入与客观性的矛盾
社会工作是一个价值主导的专业和职业,有很强的价值关怀,社会工作者也主动地将一系列价值观运用于助人的实践中,从而影响服务对象,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能力,最终改善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然而,社会工作也是一种科学实践,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并结合可信的证据来实施服务计划。因此,社会工作者还应强调方法与资料等的客观性,尽量减少个人主观上的判断,并多倾听服务对象的声音与诉求,尊重服务对象的价值选择。然而这里可能存在矛盾。
④社会工作者的个人利益满足与职业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
社会工作者也是普通的公民,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也需要通过一定渠道来满足自身的需要。然而,由于职业上的要求与限制,社会工作者有时很难兼顾工作与个人的利益,这就要求专业人员尽可能减少二者带来的冲突导致的不利影响和后果。
⑤自我决定问题
社会工作实践中强调社会工作者尽力鼓励服务对象自我决定,目的是发挥服务对象的潜能,使服务对象在自助中成长和变化。然而,在一些特定情形下,社会工作者却要面对特殊的服务对象,由于生理、心理和其他原因,他们可能没有能力作决定,难以对自身的处境作出清晰的判断,需要通过专业社会工作者来代替服务对象作决定。这里存在着伦理困境。尽管如此,社会工作者还是要尽可能避免为服务对象作伦理决定,如果实在不能避免此种情形,社会工作者则需要与伦理专家和同事等咨询、商议,集体作出一个适当的伦理决定,以避免出现负面后果和风险。
(3)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难题处理的一般步骤
面对价值或伦理上的两难困境,尽管在实践中并不存在标准的公式可以套用来解决问题,但是,作为一名理性和负责任的社会工作者,他(或她)应陔系统和谨慎地思考并作出价值上的抉择,在行动上遵循一些基本的步骤以确保自身了解伦理上的问题,尽可能地保护服务对象的权益。20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工作界的伦理专家曾提出了伦理决定的一般步骤,供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参考:
①认识案件的伦理问题,包括分析社会工作者自身的价值观、责任和义务;
②清楚识别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影响伦理决定的境况;
③正确认识伦理行动的各个过程以及参与其中的人,分析可能存在的利益和风险;
④深入了解支持或反对作出有关伦理决定的理由;
⑤与同事和适当的专家进行咨询;
⑥作出伦理决定并记录决定过程;
⑦监督和评估伦理决定。
9.你认为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应该具备那些素质?(武大2010年研)
答:社会工作者承担的任务是十分复杂的。他所面对的解决任务的环境也十分复杂。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自己职责的完成,社会工作者就必须有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技术、充分的能力,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具有较高的素质。一个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才能在各种具体的情景下去组合各种素质,发挥自己的能力,良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
一名社会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主要有:
(1)社会工作者的知识结构
①社会工作者所应具有的专业知识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专业,然而这种助人不单单在于助人于困境,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受助者具有克服困难以自救的意念与能力。这种非治标的救助,而是治本性的帮助向社会工作者提出较高的专业知识的需求。这些知识包括:关于社会的知识、关于人的知识、关于社会工作的方法与技巧。
②社会工作者应有的基础知识
社会工作的任务的复杂性决定了社会工作者不但要精通以上专业知识。以处理专业性问题,而且要具备更多的基础知识,以增强其适应性,处理各种新的复杂问题。客观地说,由于社会工作所要处理的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它对各种科学知识的需求也是无止境的。
③政策知识
社会政策或社会福利政策是针对困难群体的,其目的是通过向困难群体提供优惠以促进社会公平,社会政策或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社会问题的解决都与政府的政策有关,社会工作基本上是在社会政策框架中开展活动的。于是,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了解和掌握社会政策就成为开展工作的前提。
④技术知识
社会工作者要有效地达到助人目的,就必须掌握多种技术和知识。重要的技术知识包括调查研究的技术,口语和文字表达技术,现代资讯工具使用技术等。调查研究的技术是社会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社会工作者要在多种情况下对服务对象的处境和状况进行评估,就需要掌握调查研究技术,只有正确地进行评估,才能选择合适的介入方法,有效地开展工作。社会工作中充满了社会互动和沟通,其中口语和文字沟通都占有重要地位。社会工作者应该有良好的口语和文字表达技术,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促进社会工作的开展。此外,利用现代资讯工具不但可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丰富自己,而且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效果。
⑤文化知识
社会工作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样化的,对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掌握多种知识,这既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也包括人文知识。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弄清楚服务对象遇到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问题和选择何种方法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在这方面,与服务对象的生活经历、生活习惯、社会关系、价值观念和信仰等相关的知识相当重要。
(2)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
①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交往是人们之间有目的的相互影响的方式,也是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采取的社会活动方式。人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同他人交往,这是由人们需要的社会性决定的。社会工作是同人工作的事业,是使人们从痛苦与困境中得以解脱的活动。这些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更要求社会工作者具有高水平的、熟练的社会交往能力,而不是一般的交往能力。这是由社会工作者的交往对象的多样性和交往情境的复杂性决定的。
②组织能力
a.小组工作的实质是一个组织过程,是运用团体动力学的理论将有共同需要的工作对象组织联系起来的活动,小组工作对组织能力的要求是明显的。实际上,可以说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者的组织能力的集中展示。
b.社区工作则以更复杂的情境、更艰巨的任务向社会工作者的组织能力提出挑战。
c.社会行政对社会工作者的组织能力的要求。
③决断能力
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对象是复杂多样的,其工作情境也变化多样,这就使得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不是像科层组织中成员的刻板行为,而是面对现实,针对不同情况作出恰当的回应。社会工作强调个别化原则,也是这种情况的写照。个别化原则不是倡导标新立异,而是要在社会工作基本模式的指导下,实事求是的采取有差别性的处理方法。恰当的、有差别性的处理方法向社会工作者的决断能力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因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或受助者大多是社会上资源匮乏的脆弱者,任何不慎的决策都将是对他们的新的打击。所以避免错误决策是社会工作者的基本信条。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社会工作者有良好的判断能力,有知识、有经验、细致、敏感,敢于决断。
④技术能力
技术是处理问题的具体手段和方法。技术不但包括与自然科学相对应的技术(科学技术),也包括处理社会事务的技术。社会工作者要同服务对象进行复杂的沟通、互动与协作,应该具有良好的技术能力。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及社会行政过程中,面对复杂的、处于变动之中的情境和问题,社会工作者必须及时地作出恰当的反应,这必须以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为基础。技能不只是技巧,也包括从理论向方法的转换。它不只是单个技巧和方法,也包括对各种要素的整合,整合能力、应变能力是重要的技术能力。
⑤文化能力
由于社会工作常常要面对困难群体、弱势群体,而这些群体因为长期处于困难和弱势地位而形成自己特殊的观念和生活方式,所以社会工作要有较强的文化能力,或者说对不同群体的文化有较强的敏感性。比如,如何正确地对待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贫困群体、少数族群,都涉及对他们的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⑥持续学习能力
社会工作者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和训练,但是就他可能面对和要解决的问题来说,这些原来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又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方面,现实世界是十分复杂的,社会工作所要面对的问题也十分复杂,而相对于处理这些问题的要求,社会工作原来学得的知识和技能可能是不够的;另一方面,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也在不断发展,社会工作者在解决问题、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会不断形成一些经验。这样,社会工作者就要不断用各种知识丰富自己,以适应工作之需要,这就需要有持续学习的能力。
⑦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3)社会工作者的道德素养
①道德素养对于社会工作者的重要性
道德修养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首先这是因为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事业,而受助者多是社会上的脆弱群体、弱势群体。其次道德对社会工作者来说是重要的指导力量。
②社会工作者道德素养要求
社会工作是助人的工作,这一实质决定了社会工作者所遵行的既不是为个人利益斤斤计较的利已主义,也不是合理利己的互惠模式,而是以奉献为中心的利他主义。这种利他主义起码由奉献意识、忍辱负重、敬业精神等要素组成。
(4)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对外部事物的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和特征。较好的心理素质表现为一个人能正确地理解外部刺激,并选择适当的反应方式。社会工作者要同各种人打交道,要面对各种问题,特别是各种复杂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包括:遇到问题要沉稳、冷静,要有良好的判断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要经得住困难和复杂问题的压力,要富有同情心又不感情化。只有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处变不惊、充满信心,才能有效地与服务对象合作,有效地应对和解决问题。
10.试从我国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具体规定中,分析如何具体实践才能确保服务的有效性,并说明它们在实务中的重要性。(南京理工2011年研)
答:(1)我国社会工作伦理守则
①总则
我国社会工作者继承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时也吸收世界各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文明成果,高举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旗帜,以促进社会稳定和全面进步为己任。我国社会工作者通过本职工作,提倡社会互助,调节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改善人际关系,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②职业道德
a.热爱社会工作,忠于职守,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满足社会成员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合理要求而努力工作,并不因其出身、种族、性别、年龄、信仰、社会经济地位或对社会贡献不同而有所区别。
c.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为保障包括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在内的人权而努力。注意维护工作对象的隐私权和其他应予保密的权利。
d.同工作对象保持密切联系,主动了解他们的需要,切实为之排忧解难。
e.树立正确的服务目标,以关怀的态度,为工作对象困难问题的预防和解决以及其福利要求提供有效的服务。
f.清正廉洁,不以权谋私。
③专业修养
a.树立正确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和为专业献身的精神。
b.努力学习和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服务质量。
c.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和进修,努力实现专业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效能。
d.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方法技能,帮助社会成员改进和完善社会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以利于民族素质的提高。
e.从广大群众的集体力量和创造精神中吸取专业营养,促进专业的发展与创新。
④工作规范
a.重视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社会成员的困难和疾苦,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帮助他们摆脱困境。通过不断的调查研究,提高社会工作的服务水平。
b.对待工作对象,应平易近人,热情谦和,注意沟通,建立互相信赖的关系,努力满足他们各种正当的要求,并帮助他们在心理和精神等方面获得平衡。
c.对待同行,应互相尊重,平等竞争,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业务上,诚意合作,遇到问题时,互相探讨,坦率交换意见,或善意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以促进专业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务效能的提高。
d.向政府有关部门、社会有关方面反映社会成员需要社会工作解决的问题,以及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e.向社会成员宣传贯彻国家有关社会工作的政策、方针和法规,鼓励和组织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f.对待组织和领导,应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主动献计献策,提供咨询意见,并自觉服从决定,遵守纪律,维护集体荣誉。努力使领导和单位的计划实施获得最佳效果,圆满地完成社会工作的各项任务。
(2)保障服务的有效性
社会工作的道义追求也就是它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决定了社会工作的具体操作。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是使支持者、指导者、行政者、联系人、倡导者、教育者、治疗者等能够全面地服务于案主。我们真正要提倡旨在与案主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严格遵守社会工作的助人原则,对服务对象做到先无害,再受益。
要做到这一点,不应该仅仅靠禁止多重关系来实现,而是靠我们把社会工作的基本专业知识更加广泛地传播给大众,增加服务对象对于社会工作的评判水平。总之,靠我们自己建构起对自己的社会监督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助人这个专业工作的同时,也随时随地传播我们的专业知识,而且首先应该使我们的服务对象理解。这就不仅不应该禁止多重关系,反而应该鼓励之,因为这有助于服务对象不仅了解我们个人,而且了解社会工作这个专业。
(3)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重要性
①社会工作者自我约束和自我鼓励的道德规范;
②对服务对象的准则,也是服务对象要求社会工作者协助的依据;
③是服务对象之间共信的保护和保障的标准,也是与企业专业者共信互信的媒介;
④社会公众评价的标准;
⑤专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业人员团结合作的基础。
四、综合题
1.案例分析题
你是一位学校社会工作者,正在开展个案辅导工作。高三(1)班的小强告诉你说他过几天就要离开学校去南方打工了。小强平时的学习成绩很好,人也很勤奋,如果半年后参加高考的话,估计能考一个不错的大学。但是,为了给妈妈治病,小强不得不中断自己的学业出去打工。老师和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觉得十分惋惜,纷纷劝他坚持完成高考。
依据社会工作的案主自决原则,你觉得应该如何帮助小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研)
答:作为社会工作者,在为案主服务的过程中,我不仅要坚持案主自决的原则,我更要
帮助案主,保证案主是在了解足够充足的信息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以免案主信息缺失不全导致错误决定。
(1)我会和案主一起对于“继续读书还是去南方打工”这件事情进行讨论,但是在讨
论的过程中,我不会帮助案主做出决定或者说服案主做出哪种决定,我要做的就是提供全面的信息,以便案主更好地进行判断和选择。
(2)我会准备好纸张和笔,然后和案主一起就“继续读书”和“去南方打工”这两个
选择进行全面的分析,分析每一种选择各自具有的对于案主本人和案主家庭的效益(优势)和风险(弱势),并且让案主在纸张上进行记录。
(3)然后,和案主一起讨论这些风险和优势,并且及时的帮助案主进行澄清和解释,
让案主充分了解每一种选择的优势和劣势,在案主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在让案主自己决定如何选择。
(4)然后,工作者可以和案主对于这两种选择中面临的劣势进行讨论和分析,看看是
否存在解决或者缓解的措施,这个时候工作者要积极地链接可能的资源、寻找可能的资源帮助案主。这一步是要让案主更加充分的了解周围可能运用的资源。
(5)工作者在这个工作过程中,只是帮助案主充分的分析这两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
全面的收集信息。让案主在充分的了解情况下进行决定,一旦案主最终做了决定,工作者要给予积极地支持,比如帮助案主寻找和链接资源,以便案主以后更好地发展。
2.案例分析题
一位学校社会工作者发现阿强最近学习成绩下滑,精神恍惚,就对他进行家访。原来,阿强的父母离异,阿强现在由母亲抚养。阿强的母亲告诉社会工作者,她最近失业了,精神压力很大,生活水平也下降很多,所以对阿强脾气不好,可能影响了阿强的学习,并让社会工作者替她保密。几天后,这位社会工作者接到法院传票,要求出庭作证阿强的母亲不能提供给阿强正常的生活,因为阿强的父亲要求拥有阿强的养护权。
问题:
(1)简要分析社会工作者主要面临的伦理困境;
(2)简述社会工作者可以放弃“保守秘密”原则的几种情形;
(3)在上述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能够出庭作证吗?为什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研)
答:(1)社会工作者主要面临的伦理困境:伦理困境可分为决策困境和结构困境。在本案例中,该社工主要面临的伦理困境是决策困境中的保密问题,即是否为阿强母亲保密。社会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有效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使其不受伤害,这是社会工作伦理的基本原则。而在实践中,这一原则有时并不容易把握。社会工作者有两种选择,一是出庭作证阿强的母亲不能提供给阿强正常生活,让阿强归父亲抚养,使阿强的生活水平和学习都得到保障。但是阿强的母亲就失去的对儿子的养护权,损害到阿强母亲的权利;二是继续替阿强母亲保密,不将阿强母亲告诉自己的关于失业导致阿强生活水平下降的秘密透露出去,但这样会使阿强的生活水平得不到保障和提高,对于阿强的学习和生活不利。
(2)社会工作者可以放弃“保守秘密”原则的情形:
①当社会工作者知道案主由于某种原因可能去严重伤害他人时,社会工作者对此秘密就不应保守。
②当社会工作者知道案主所做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时(如偷税漏税等),则社会工作者对此秘密就不应保守。
③当社会工作者知道案主由于某种原因可能会自杀或者是做出一些行为伤害到自己时,社会工作者对此秘密就不应保守。
(3)社会工作者不能出庭作证。
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社会工作者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敏感的信息。向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的个人或家庭经常会讨论其生活的隐私方面。威尔逊把秘密分为两种:绝对的和相对的。绝对的秘密是指服务对象可以把其告诉社会工作者,但又仅限于社会工作者的秘密。这种秘密在社会工作实务中是较为罕见的。大部分社会工作实务接触到的是相对的秘密,对这种秘密,社会工作者可以在专业伦理守则及法律和机构政策的范围内负责地加以处理。
社会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有效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使其不受伤害,这是社会工作伦理的基本原则。而且,保守服务对象的秘密是重要的,这会使服务对象有安全感和受尊重感。
就本案例中,阿强母亲透露给社会工作者的秘密没有严重威胁其他人的生命安全,也没有危害到其他人,故社会工作者需要替服务对象保密,不能出庭作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