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
- 圣才电子书
- 6925字
- 2020-12-01 15:09:13
第三章 新闻活动者
3.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活动者的一般构成及总体关系
1.新闻活动主体的构成
(1)按照职业活动标准的界定
这是一种最狭义的、严格意义上的界定方法。只有那些直接专门从事新闻传播业务的职业工作者,即从事新闻采写、新闻编辑等工作的业务人员才是新闻活动主体。
(2)按照参与性标准的界定
只要参与到新闻传收系统中的人,就可以看作新闻活动者或活动主体。职业新闻活动者自然是参与新闻活动的主体,并且主要充当传播者的角色。
从广义上看,新闻活动者可区分为五类:新闻源主体、新闻传播主体、新闻收受主体、新闻控制主体和新闻影响主体。新闻报道对象主体可以归属到新闻源主体的范围。因为,对象主体不是直接的新闻源便是间接的新闻源。
2.新闻活动主体间的总体关系
不同新闻活动主体之间的总体关系,体现在新闻传收活动、控制活动、影响活动的实际展开过程中。这些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不同活动主体首先是共同的新闻活动主体
一定社会整体的新闻活动系统或者一次完整的新闻活动过程,不是由单一的新闻传播者完成的,而是在其他活动者共同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完成的。
(2)不同主体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在新闻活动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在新闻活动系统中,不同主体处于不同地位,以各自的方式相对独立地参与新闻活动,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主体间关系。
(3)一定条件下,不同主体的角色可以重合和互换
所有新闻活动者,原则上都既可以是传播者,也可以是收受者,还可以充当新闻源主体;在有些情况下,可以同时既是新闻源主体,又是新闻传播主体;在有些情况下,可以同时既是新闻控制主体,又是新闻源主体,还是新闻收受主体;在某次具体的新闻活动中是新闻源主体的角色,在另一次具体的活动中则可能是纯粹的新闻收受者角色。
(4)不同主体之间具有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的关系
不同主体之间的离散和分立,利益之间的可能差异与对立,从客观上决定了他们会在新闻活动中形成矛盾制约关系。五类主体之间以及每类主体内部,都有可能形成各种复杂的、难以解决的矛盾关系。
二、新闻传播者
1.新闻传播主体的构成
就整个新闻业而言,构成新闻传播主体的是各个具体的新闻媒体或者新闻组织,它们是组织性的传播主体,是实际运行、操作新闻报道活动的实体机构,具体表现为通讯社、报社、电台、电视台,还有新闻网站等。如果从社会层面上看,特别是在今天这样的媒介生态中,所有的人都是新闻传播者,所有的社会组织、民间团体都是新闻传播者;而且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已经给整个新闻活动结构的变革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根据新闻媒介活动主体的实际地位、作用及其行为方式,在新闻学视野里,新闻传播主体的构成“事实上”是双重的:即高位主体和本位主体(见图3-1)。
图3-1 新闻传播主体的构成
2.高位主体的构成及作用
(1)高位主体的构成
高位主体是指新闻资产的所有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具体而言,是指:
①新闻资产的所有者,是指新闻媒体的实际所有者。
②经营者、管理者,是指从事非新闻业务的媒体经营者和行政管理者,他们掌握着一家新闻媒体的经济命脉和行政权力。
(2)高位主体的作用
①高位主体是新闻传播总体目标的设计者和确立者,是媒体方针的制定者。
②高位主体是一定范围内新闻传播活动规范的主要制定者。
③高位主体同时也是新闻业务活动的指导者和监督者。
3.本位主体的构成与作用
(1)本位主体的构成
本位主体,是指直接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即人们通常所指的新闻工作者或传播者,他们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核心力量、主体成员。本位主体大致由两部分人员构成:
①采写、编辑、制作、播报、主持人员,他们是新闻报道活动的核心人员。
②相关的编辑辅助人员、业务技术人员等,他们属于新闻报道活动得以顺利完成必不可少的非核心人员。
(2)本位主体的地位和主要作用
①从宏观上看,本位主体是任何新闻媒体新闻生产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作为新闻生产活动中活的力量,本位主体驾驭和操作着新闻传播的整体过程,影响着新闻生产的所有环节和细节。
②从新闻传收流程和过程来看,本位主体处于新闻传收活动的“前在”地位,对传播什么、怎样传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把关”作用。
③从功能论角度看,新闻媒介、新闻传播具有的各种潜在功能,主要是通过本位主体的职业新闻活动实现的。
④从本位主体与新闻行业、新闻媒体的关系看,他们维护着新闻传收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塑造着新闻行业、新闻媒介的形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新闻传播的社会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
⑤本位主体是具有自身利益追求的主体。本位主体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首先要反映和维护自己的利益以及与自己利益相关的共同体的利益。
4.高位主体与本位主体的关系
高位主体与本位主体之间的区别非常明显,但他们之间的联系也十分紧密。
(1)在新闻媒体的组织结构中,高位主体决定着媒体新闻报道的总体取向,左右着新闻活动的价值取向和经营规模;本位主体在高位主体的意志下,进行具体的新闻传播活动。二者处于不同的层级,高位主体是高层主体,本位主体是低层主体。
(2)在新闻传播活动中,高位主体和本位主体的利益追求与价值目标具有一致性。高位主体和本位主体都希望通过新闻传播活动满足各自的利益需求和实现各自的价值目标。
(3)高位主体与本位主体之间也会出现利益的不一致或冲突。高位主体与本位主体之间的诸多不同与差异,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产生利益矛盾和冲突。
(4)在一些特殊的媒体体制中,高位主体与本位主体只有逻辑上的区分,没有实体上的区别。在一些媒体组织结构中,高位主体和本位主体是一体化的。
三、新闻收受者
1.收受主体的构成及特征
(1)收受主体的构成
①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频率,或者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稳定程度分
a.稳定型收受主体,指比较习惯地、固定地接触和使用一定媒介的收受者,对这种类型的收受主体而言,收受新闻已经构成了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
b.偶然型或非稳定型(不稳定型)收受主体,指没有固定习惯,只是偶尔接触新闻媒介的人。这种类型的收受主体对新闻无太大兴趣,接收新闻仅仅是一种附带的、随机的或偶然的行为。
②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类别的多少分
a.单一型收受主体,指只接触一种类型的新闻媒介,比如只读报纸或只看电视或只听广播甚至只通过网络浏览新闻的人。
b.复合型收受主体,指同时接触多种类别新闻媒介的人,即既可能是报纸的读者,同时又是广播电视或网络新闻的视听者、浏览者。
③按照对一定新闻媒介接触的实际表现分
a.现实型收受主体,指已经接触和利用新闻媒介的人。
b.潜在型收受主体,指具备正常接触媒介的能力,但还没有开始接触和使用新闻媒介的人。
④按照新闻媒体确立或形成的传播对象特征分
a.目标型收受主体(目标受众),指新闻媒体传播指向的主要收受者或核心收受者,即媒体的定位性收受者。
b.边缘型收受主体,指目标型收受主体之外的收受主体。这些收受者只是对一定媒介表现出不稳定的、偶然的接触和兴趣。
⑤其他的划分方法
可以按照不同的媒介形态、人口统计学原理、社会关系意义上的群体、对一定媒体的忠实程度、收受主体新闻需求的特征等依据进行划分。每一种划分标准或方法都能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使人们对收受者有一种新的认识,也可以帮助传播者发现新的问题,开阔新的思路。
(2)收受主体的特征
①大众化的存在特征
大众产生和存在的有几个必要的条件,即大众社会;市场经济;工业化、城市化。作为大众化存在的收受主体的特征如下:
a.数量规模的巨大性、构成性质上的庞杂性。
b.匿名性,即收受主体之间从总体上看互不相识,构成大众的个体之间处于一种互相疏离的关系状态,对传播媒体和传播主体而言也是难以全面把握的对象。
c.流动性,即收受主体的界限不是固定的,不同的媒体类型拥有不同的对象,而且同一收受主体可以在不同的主客观条件下成为不同媒体或几种媒体的收受者。
d.同质性,即大众个体之间不存在质的差别,个性被消解,只被视为信息的收受者或者消费者。
e.素质的有限性,即作为大众存在的收受主体,或者作为大众一面的收受者,其素质是有限的,表现为只能消费那些相对简单、通俗的文化产品。
②自主化的接触特征
收受主体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按照自己的价值模式、自己的认知图式对待新闻传播媒介及其内容。
③个性化的需求特征
收受主体本身就是具有个性化存在的主体,个性化的突出表现是对传播内容的专门化、个性化需要。
④多样化的人性特征
在现代社会,接触大众传播是社会成员的一项重要活动,但并不是全部活动,他们同时还参与着各种能动的社会实践活动,有着丰富的现实社会关系,而这样一些关系和实践也必然会对他们接触大众传播产生能动的影响。
2.收受主体的地位与作用
(1)收受主体是后在主体
相对传播主体的“前在”地位而言,收受主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是“后在”位置的主体。正是由于收受主体的“后在”性收受活动,才使新闻传播过程得以完整实现。
(2)收受主体的新闻需要是新闻传播的核心动力
从根源上看,新闻需要是驱动新闻传播行为的终极动力,也是新闻传播活动存在的意义基础。如果没有收受主体的存在、新闻需要的不断发展变化,传播主体所从事的新闻发现活动、创造活动都将失去意义,从而也使新闻传播活动失去了存在的根据。
(3)收受主体是新闻传播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从新闻传播的完整过程来看,收受主体不只是新闻生产与创造的参与者,而且在一定的环节中是真正的、直接的生产与创造主体。完整的新闻传播过程,就是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共同生产新闻信息的过程,更是共同创造新闻价值、新闻意义的过程,自然也是共同享受新闻信息、新闻价值、新闻意义的过程。
(4)收受主体是反馈信息的主要来源
收受主体是最重要的、最直接的信息反馈主体。
①收受主体,是反馈信息的生成者和发出者。
②收受主体正是通过提供反馈信息的方式调节着传播主体的传播行为,制约着传播主体的新闻传播活动。
③反馈,是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在新闻活动中建立和实现主体间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
④反馈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把传播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收受者的身上,使传播主体时刻意识到收受主体与自己同处于新闻传播的主体地位,自己的命运不仅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同时也掌握在收受主体的手里。
四、新闻传收主体间的关系
1.传收主体关系的历史演变
(1)传收不分的混沌关系
①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之间没有明显界限、没有明确角色区别的关系,称为传收不分的混沌关系。这一过程大致以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为上限,而以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诞生或近代西方新闻传播业的诞生为下限。
②传收不分的关系,最典型的特征是人们还没有“传”与“收”的角色意识,在实际的信息传播活动中,传收角色在不断地相互转换。人们之间进行的新闻传播处于一种自发的、非自觉的状态。
③对传收不分的混沌关系不能作绝对的理解,它只是对人类相对早期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收双方关系的一种概括性描述,并不能完全反映这一十分漫长的时期中人类新闻传播发展过程的真实细节。
④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收主体不分的情况,是一种持续性的存在,将伴随人类历史的始终,不会因为人类新闻传播进入新的时代后就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2)传收分立的对应关系
①传播者与收受者成为分立对应的关系。这一阶段大致可以从近代新闻传播业的诞生算起,一直持续到今天。
②新闻传收双方的分离、分立有其历史的发展过程:文字的发明和普及为人们之间的间接传播创造了条件;印刷新闻纸是新闻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分立对应关系开始的标志。
③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的分立对应关系,意味着传播主体意识与收受主体意识的强化和自觉,意味着传播与收受之间的矛盾显化为新闻传播的主要矛盾,新闻传播正是在双重主体的对立统一中求得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④在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分立对应关系成为二者主导关系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着传收双方角色的实际互换现象,不过,这种互换是在具有传收角色主体意识下的互换,与传收双方浑然一体、缺乏角色自觉意识情况下的互换是大不相同的。
(3)传收和谐的一体化关系
①当人类进入信息、网络时代,进入整合传播的时代之后,传播新闻的工具不再只是传统的三大媒介,新的传播媒介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新闻传播观念,其集中体现就是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关系的变化。
②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和后网络时代的到来,正在建立一种新型的传收主体关系——和谐平等的一体化关系。这是经过分立对应之后的一体关系,是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都有自觉角色意识基础上的一体化关系,是经过否定之否定螺旋上升后的和谐的一体化关系。
2.传收主体关系的新表现
(1)传收本位的新变迁
①新闻活动中的传收“本位”问题,讲的是新闻传播从谁出发的问题,即新闻传播从谁的利益和需要出发选择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从谁的利益、需要出发,就是以谁为本位。
②当大众传播方式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方式后,大众传播媒介插在传收主体之间,使传收角色出现了分立对应的关系,这时谁是本位就变成了明晰的现实问题。
③就新闻传播的历史事实来看,“传播者本位”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④当市场经济运作方式进入新闻传播领域,新闻传播媒介越来越成为社会公器,越来越依赖广大收受者的选择而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时候,以传播者为本位的观念和实际的做法就很难顺利地运行了。
⑤当网络传播技术进入新闻传播领域后,传统的传播者本位观念与实践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以“传播者本位”为主导的传播模式向以“收受者本位”为主导的传播模式变迁和转化。
⑥新闻传播的实际只能是在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之间取得一种均衡。
(2)传收互动的新追求
①互联网的本质、核心和灵魂是“连接”,由连接而造成互动,在互动中人们求得交流和理解。
②互动的本质是人与人的互动、人与社会的互动。对于新闻传播而言,是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的互动,互动的具体表现是新闻传播由单向的发送式向双向的与多向的交流式、协商式、对话式转变。
③互动最突出的结果:强化新闻收受者作为新闻活动主体的地位,使其与传播主体有更多的机会展开交流和对话。但更为重要的是,互动使收受主体从相对被动的角色转变成为相对主动的、与传播主体相似的观察者、分析者和发言者。
④“交互性是指传播者和收受者之间的双向互动传播。”如果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介还难以很好地实现这种互动,那么,互联网已经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具体的手段,“交互性使互联网真正成为大众共同发言的媒体”。面对网络世界和其他新兴媒介空间,人们可以自由进出,可以自选自发,这意味着一种新的传收互动关系已经开启并初步实现。
(3)传收平等的新理想
在互动的传播观念与传播方式中,灌注渗透着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的平等观念。如果主体间的不平等,就很难形成实质的互动。互动就是平等的交往。
(4)新闻传收自由的新境界
传收共同本位、传收平等互动的理想境界,是传收利益、传收需要和谐一致的境界,即实现新闻自由传收的境界。
五、源主体、控制主体与影响主体
1.新闻源主体
(1)新闻源主体的含义
新闻源主体又称新闻信源主体,是指拥有新闻信息,并且实际介入或参与新闻报道得以形成的个体或组织(群体)主体。组织主体主要包括政府组织、政党组织、企业组织和其他民间组织、团体等。
(2)新闻源主体的地位
①新闻源主体,是新闻传收活动逻辑上的起点“主体”。
②新闻源主体所提供的新闻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闻报道与收受的内容范围。
③新闻的诸多主要特性,都会受到新闻源主体的影响。
(3)关于新闻源主体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新闻传播者应该特别注意新闻源主体对新闻信息的可能遮蔽、隐瞒和歪曲。
②在新闻传收活动中充当新闻源主体的组织或个人,承担着真实告知新闻信息的一般道德责任。
2.新闻控制主体
(1)新闻控制主体的含义
新闻控制主体,是指那些通过一定方式,限制、约束新闻传播内容、新闻传播方式的主体。这里所讲的新闻控制是来自新闻传播系统之外的控制,不包括新闻传播系统内部的自控行为。因而,控制的直接对象是新闻传播主体,控制的主要活动是新闻传播者的新闻报道活动。
(2)关于新闻控制主体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新闻控制的严格主体是国家,具体而言,是政府,依据的控制标准和手段是体现社会共同意志的法律或者准法律的相关规范。控制主体与新闻传播主体之间是一种约束和被约束、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
②新闻传媒拥有的、法律所赋予的新闻自由权利,使它可以对包括新闻控制主体在内的一切权力行为进行监督。
③控制主体实行的是一种政治控制,表现为法律控制、行政控制。在中国,由于媒体的政党耳目喉舌属性,新闻控制还会表现为党的纪律控制或约束。
3.新闻影响主体
(1)新闻影响主体的含义
在与新闻传播主体的交往中,主体的意图与行为对新闻传播主体传播内容的选择、传播方式的选择等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作用,这样的主体称为“影响性主体”或“影响主体”,如某些企业组织主体、社会团体主体以及一些个人主体等。
(2)关于新闻影响主体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控制主体的存在是明确的、稳定的,但影响主体的边界是不太明确的。
②影响主体对新闻传播主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各种利益制约关系特别是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的。
③影响主体最主要的影响手段是经济利益手段,而且影响主体对传播主体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新闻传媒,更易或越来越易于受到各种国际力量的影响,从而造成更为复杂的传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