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赠5套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13字
- 2020-11-18 23:43:23
第一篇 社会学产生和形成时期的西方主要社会学家及其理论观点
第一章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1.1 复习笔记
西方学术界通常认为法国的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是社会学的创始人,因为他最先提出和使用了“社会学”的名称,并力图把它建设成为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
一、生平与著述
1.生平
孔德出生于法国南部的蒙彼利埃市,其生长的家庭是一个政治上谨小慎微的保皇主义者家庭。
1814年10月,孔德进入巴黎工科大学学习,但并未完成学业就自主放弃外出谋生。1817年夏,孔德成为圣西门的私人秘书,开始了两人长达七年之久的学术合作。直到1824年,圣西门逝世的前一年,两人才最后分手。两人分手的原因,表面看是在论文署名问题上产生了争执,但实际上,二人的分歧有着更深刻的政治和理论方面的原因。
孔德在与圣西门决裂之后,生活和工作上都很不顺利。此时的孔德虽说有了一点名气,但这远远不足以使他得到社会的正式承认和获得一份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工作。为生计和孤独所迫,孔德于1825年与和他同居多年的一位名声欠佳的小书店老板娘正式结婚,后因引起不良社会反映而分手。失去生活保障的孔德,只好重操旧业,做富家子弟的家庭教师。孰料,这竟成了孔德学术生涯的转折点,从此他开始了对理论问题的潜心研究和著述。
孔德死于1857年,孔德一生著述颇多,但他在世时影响不是很大。这固然同他所处时代政治环境动荡不安有关,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的实证主义思想从根本上背离了无产阶级的利益;此外,由于他的实证理论的抽象的思辨性质,也不可能为贪图眼前现实利益的资产阶级所理解,致使晚年的孔德陷入十分尴尬和孤立无援的境地,甚至不得不依靠别人的施舍度日。
2.著述
孔德的第一部巨著,六卷本的《实证哲学教程》,发表于1830年至1842年之间。在这部巨著中,他制定了科学分类的原则,首次提出了社会学的概念和建立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思想。他的第二部巨著,四卷本的《实证政治体系》,发表于1851至1854年之间。此外还有:《论实证哲学的精神》(1844)、《实证哲学概观》(1848)、《实证主义手册》(1851)、《实证教义问答》(1852)、《向保守主义者的呼吁》(1885)、《主观的综合》(1856)等。他去世后出版的著作有四卷本的《奥古斯特·孔德的遗言》。
二、孔德社会学思想的理论发端
孔德的社会学思想和实证主义精神源于他的理论前辈,是在承袭了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以及和他的同时代的理论前辈的思想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精神之父”和实证主义哲学精神
(1)“精神之父“
孔德十分关注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的发展,通过观察发现了在科学、艺术领域同代和代际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这一立场出发,他分析了当代思想理论前辈的思想,考察了哲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并揭示了实证思想的发端。除了笛卡儿、培根、伽利略之外,孔德还把狄德罗、休谟、孟德斯鸠、加尔、莱布尼兹、孔多塞等人称作自己的“精神之父”。
(2)实证主义哲学精神
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都主张面向世俗社会,反对宗教专制,号召与宗教传统决裂,并对建立在抽象原则基础上的所谓科学体系提出了质疑。孔德发扬了这一传统,他对宗教,对科学中一切抽象思辨都持批评的态度。他指出,只有不断与科学中的特别是关于社会的科学中的形而上学、神学和抽象思辨作不懈的斗争,人类思想才可能顺利前进。
2.孔多塞和蒂尔戈的进化论思想
(1)孔多赛的进化论思想
孔德赞同孔多塞的历史进化论的观点,但同时批评了他的不彻底性,认为他未能将这一思想贯穿到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具体分析中。孔德指出,孔多塞关于社会发展进步理论的不成功之处,在于他过分地相信数学的作用,采用数学的方法分析、研究社会生活,而不是采用历史的方法。同时,孔德高度评价了孔多塞的哲学理论,认为它是建立关于社会的科学的一种尝试。
(2)蒂尔戈的进化论思想
蒂尔戈的进化论观点表现得比较彻底,在许多方面和孔德关于社会进步的学说相吻合。蒂尔戈在考察人类发展时,同人类理智的进步作了类比,而且认为人类理智的进化是决定性的。蒂尔戈所设想的人类理智的进化或发展的进程,依次是神学思维、形而上学思维和实证思维三个阶段。孔德把蒂尔戈关于人类理智发展三个阶段的思想拿来作为自己社会理论的基础,并赋予它“伟大哲学和社会学规律”的意义。
3.圣西门思想的影响
孔德有的思想是直接从圣西门那里借鉴来的,有的是受到圣西门思想的启发形成的。
(1)对圣西门思想的借鉴
在对哲学的理解上,圣西门把哲学活动的对象看做是对历史过程的分析和对其意义的解释;在对社会过程进行分析和对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进行评价时,圣西门认为人类理智的历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孔德将这些观点都视作自己社会学说的理论基础。圣西门也像蒂尔戈和孔多塞那样,把关于社会的科学建立在社会进步这一观念的基础上。圣西门关于社会动力学和静力学的观点,也成了孔德社会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
(2)受圣西门思想的启发
圣西门视社会关系为生理性的,而不是社会性的,没有把它们作为人类知识的专门领域单独进行研究,在这方面孔德则前进了一大步,他清楚地将有机科学区分为生理学和社会学两部分,把它们作为人类知识的专门领域分别进行考察。
三、科学分类和社会学
科学分类和建立其上的科学等级体系是孔德实证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或者说是他的一大理论支柱。孔德把社会学摆在他的科学体系的最后位置、塔式结构的最顶端,完全符合他关于各门科学之间关系的原则。也就是说,社会学作为一门科学较之位于其下或它前面的各门科学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复杂,所以这些科学只不过是它产生的条件和准备。
1.科学的分类
(1)五种分类
孔德将科学划分为五种:天文学,研究天体现象;物理学,研究物理现象;化学,研究化学现象;生物学,研究生物现象;社会学,研究社会现象。这就是孔德实证哲学体系中著名的科学分类。
(2)各学科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体系中,各门科学之间的关系既不是平行的,也不是对立的,而是一种顺序有先后、位置有高低的次第结构,这就是孔德的所谓科学等级体系。在科学等级体系中,每门科学位置的高低或排列的先后是由下述原则所决定的,用孔德的话来说就是:先达到实证阶段的任何一种知识都同它的一般性、简明性和不依赖于其他知识相一致。孔德科学体系的相互关系和等级特点的是:后一门科学离不开它前面的科学,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2.社会学的对象和任务
(1)从社会学作为一门实证意义上的关于社会的科学这一观点出发
把社会学关于社会的论述严格地同神学和形而上学关于人和社会的思辨区别开来。孔德认为,社会学是唯一研究人类心理和理智的科学,是探讨人的心理和理智怎样在社会生活的影响下完善起来的学问。孔德的这一思想发展成一个完整的观念,根据这一观念,个体是抽象的,只有社会才是现实的,社会活动同样也遵循着自然规律。
(2)从作为一门科学的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的论述,带有非常抽象的性质
社会学研究的领域在孔德笔下被描述得宽泛而不确定,几乎囊括了他的科学分类中所有其他学科不研究的内容。不过,被摆在首位的、社会学首要研究的问题依然是整体社会。同时孔德还指出,社会现象的复杂性是由于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交织在一起,前者影响后者的结果。孔德还把社会或者人类看做是最高的现实、最高的存在。
3.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
(1)提出原因
孔德提出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在他之前都已经有了专门的研究,成为独立的学问。唯有关于社会现象的研究,因为受到形而上学思想的束缚,尚未进入实证阶段而成为真正的科学。孔德给自己提出的任务,就是要建立这样一门科学。
(2)“社会学”的由来
孔德把这门科学最初命名为“社会物理学”(Socia1 Physics),像物理学研究自然现象那样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社会物理学后来被改名为社会学,“社会学”一词系由拉丁语的“Societas”(社会)和希腊语的“Logos”(言论、学说)两个词复合而成。
(3)社会学与其他各门科学的关系
孔德通过强调社会学对相邻学科生物学的依赖,以及两门学科之间的相似之处,阐发了关于社会学学科性质的基本思想。例如社会学和生物学的关系:
相似之处:研究对象的整体性。生物学的研究,是以整体性的、有机的个体作为自己的出发点,社会学的研究与此类似。
不同点:①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个体有机体,而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则是集体有机体或叫做社会有机体。个体有机体一般是不变化的,而社会有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
②社会有机体可以进行广泛的分工和高度的合作,而生物个体有机体则不具备这种性质,因此无法做到这一点。
四、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孔德把社会学定义为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按照生物学区分为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类比,孔德把社会学区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部分,这种区分是理论的两个方面之间的区分。社会静力学是孔德关于人类社会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而社会动力学则是关于人类自然进步的一般理论。
1.社会静力学
(1)社会静力学的概念
孔德的社会静力学是在关于人类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指导下,研究社会有机体的组织和结构及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考察社会行动和社会系统各个不同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构成社会机体的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在孔德看来,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平衡与和谐的关系,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一旦这种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系统的运转就会发生障碍,造成社会病态。在孔德的眼里,社会革命和动荡就是社会病态的具体表现。
(2)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
孔德在社会静力学中对社会组织的研究是从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开始的,反对把个人作为研究社会的出发点。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基本成分,与其他社会组织和单位一起,组成整体社会或集体有机体。
(3)社会有机体的纽带
孔德认为社会有机体是靠精神因素或力量实现其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对于作为社会有机体联系纽带的语言、宗教和劳动分工赋予特别的意义,给予高度重视。语言起中介作用具有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的特点,推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承继先辈的思想和文化。宗教向人们提供共同的信仰和一致的原则,构成人们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劳动分工加强了职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加强了人们的合作精神。
2.社会动力学
孔德的社会动力学,主要是运用关于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解释社会历史的进步。因此,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是孔德社会动力学的基本内容。
孔德认为我们的每一个主要观念,我们的每一个知识部门,都相继经历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或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或抽象阶段;科学阶段,或实证阶段。而智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所以社会发展的阶段与人类智力发展的过程完全相适应,也同样经历了三个阶段或历史时期:远古时代的神学阶段,中世纪时期以来的形而上学阶段和18、19世纪之交开始逐步进入的科学阶段。
五、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孔德认为,观察是社会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而且任何一门科学都离不开观察。社会学研究社会规律是建立在对社会事实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孔德把在实证理论指导下的观察称为“合理的观察”。孔德从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的理论出发,把复杂的社会现象也划分为静态现象和动态现象两大类,与之相应的观察分别称为静态观察和动态观察。显而易见,这两种观察必须在社会静力学的理论和社会动力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2.实验法
实验法在自然科学中应用很广,但是社会学使用这一方法与自然科学有所不同。孔德清楚地区分了直接实验和间接实验两种类型。自然科学可以采用直接实验的方法,而对于社会现象的研究则不能采用这种方法。间接实验,是指实验者——社会研究人员,不是在人为的条件下,而是利用社会本身的特殊状况向人们提供的机会开展的社会研究。孔德认为,当社会现象的正常进程受到某种确定方式的干扰时,实验的作用就表现出来……病态现象是真正具有科学意义的纯实验的同义语。在孔德看来,社会病态犹如个人机体害病一样,抓住这一时机进行观察和研究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不可随意地放过。
3.比较法
在孔德看来,比较法在社会学研究中占有核心地位。孔德认为,通过对人类社会和动物社会的比较,可以从中窥探人类社会关系的萌芽,进一步弄清人类与动物界的联系和区别。这一方法的重要性还在于,它可以直接比较世界各地同时并存的各种社会形式,发现社会进化的不同阶段。而比较方法的不足,就其本质而言,比较法是一种对事物的静态的思考,不能揭示社会状态的连续性、事物发展的先后过程,只能把它们当作同时并存的现象加以表述,因此有可能使人们形成错误的进化观念。所以,在使用比较方法研究社会现象时,要求人们具有明确的社会发展总体观念。
4.历史法
孔德认为,历史的方法是社会学研究的专门方法,它最适合于对社会现象的考察。因为在孔德看来,历史法是从事物的先后和连续上考察社会现象和状态的一种方法,注重于事物的发展过程正是历史方法的基本特点。孔德指出,历史方法本质上也是一种比较方法,只不过是它们比较的时空不同。在使用历史方法时,要求人们具有历史进化的理论和思想,也就是说,需要用孔德关于人类智力和社会发展的三阶段的理论作为指导,否则,历史的方法也同样无从发挥其威力。
六、关于社会改建的实证主义思想
1.孔德的实证政治纲领
孔德的实证政治纲领,是把他的实证主义哲学变成人类的信仰和宗教。按照他的实证主义宗教(人道教)学说,资本家,即孔德所称的企业家(工厂主和银行家)和无产阶级(一无所有的无产者),应当各安其位,忠于职守,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样一来就不再会有阶级斗争和尖锐的社会的冲突。他不赞成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不主张采用革命的手段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而是要通过普遍的道德教育和发挥牧师的作用,实现社会进步和改造的目标。
2.实行普遍的道德教育
在孔德看来,社会的改组不是建立在政治或经济的基础上,而是要靠新的工业社会的道德。通过普遍的道德教育,纠正社会的弊端,而这样做又要依赖于精神权力的建立。实证主义的优点恰恰在于它具有这种能力。在精神权力的管理下,普遍的道德教育将不必惧怕资本家阶级的专制行为。
3.牧师的特殊作用
(1)领导人们的学习和教育,评判每个社会成员的能力,并通过他们的建议,安排适合每个人特点和能力的工作。
(2)牧师们作为社会的仲裁者,应利用劝说的力量,使人们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特别是在社会出现偏离常规时要及时告诫人们。
(3)牧师们将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指导的力量。简单地说,牧师们将成为理想的精神贵族,就像柏拉图幻想的“理想国”中的哲学家——国王那样,只不过孔德使用了新的术语而已。
4.社会舆论的控制作用
(1)孔德突出强调了社会舆论在社会控制中的作用,他认为社会舆论是社会控制的有效手段和形成社会道德的重要保证。在孔德看来,没有很好组织的社会舆论,社会的改组或改良就没有希望。
(2)在孔德看来,社会舆论在未来社会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强,它作为社会调节的杠杆,将消除社会革命和可怕的社会冲突,代之以人们忠于职守、安分守己。
5.关于社会的进步
在社会进步问题上,孔德从他的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出发,认为人们合理的合作可以加快社会进步的过程,但这必须在了解社会进化伟大规律时才是可能的。为使社会改良得以顺利和有计划地进行,必须符合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不能走得太快。这时科学的任务就是要收集过去社会革命的有关资料,指导今天的实验活动。孔德意识到社会并不完全是消极地服从于社会进化的规律,人们通过合理的行动可以加速这一过程,但不能设想在一个早晨就能实现,如果这样想那是非常愚蠢的。由此可以看到,孔德认为社会进步有自发进步和由于人们采取合理行动而促成的进步两种形式。为了防止进步过程中出现的破坏,人们需要根据变化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措施,采取符合实际的政治行为。
6.对社会改建的实证主义思想的评价
孔德所鼓吹的社会重组或改建并不是要根本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而只是强调人们道德观念的变革。孔德晚年沉醉于建立人道教的幻想,试图用人道教的信仰来统一人类,改造世界,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这种主张显然是脱离资产阶级需要和不切实际的。孔德关于社会改建的实证主义思想是孔德实证社会学唯心主义史观的大暴露,是他思想糟粕最集中的地带。
七、对于孔德在社会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的评价
1.总的来说,孔德的实证主义思想在其生前影响不是很大,这很可能同他与当时流行的各种思潮的对立有关。就孔德的思想政治立场来说,他既反对保守主义,因为他宣布赞成新的工业社会;又反对自由主义,因为他不为这个社会的某些弊端作辩护;同时他也反对社会主义,因为他在对资本主义进行尖锐批评时,并不赞成走资本主义以外的道路。
2.关于孔德社会学思想体系,西方学术界对他的评价也不完全一致。有的认为,孔德的社会学思想体系,仅仅倡导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中应有的地位,但并无实际成就。也有的说,孔德在社会学上的贡献,在于提倡用科学的精神研究社会生活和人类智力进化的关系。还有人称孔德是“社会学洞察的开山祖”、“巨大的创造天才”。
3.后人对孔德社会学有着各种不同的评价,但是无人否认他的实证主义思想对他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直至今天的西方哲学和社会学界的重大影响。特别是他作为资产阶级社会学的先驱或创始人受到重视,根据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倡议,1957年隆重地举行了纪念孔德逝世100周年的活动,便是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