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册)》(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赠两套模拟试题及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8840字
- 2020-11-19 00:57:14
2.2 课后习题详解
一、概念题
1.竞争(competition)
答:竞争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为争夺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斗争。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必然现象。竞争包括同一产业、行业、部门内部的生产者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和不同产业、行业、部门的生产者争夺有利投资机会的竞争。同一产业、行业、部门生产者的竞争形成本产业、行业、部门商品的价值,并淘汰落后者;不同产业、行业、部门生产者的竞争导致生产资源在产业、行业、部门之间流动,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在竞争中,商品生产者要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基本竞争模型(basic competitive model)
答:经济学中的最基本的模型是基本竞争模型(又称完全竞争模型),它是经济研究的出发点和参照系。
基本竞争模型由三部分组成:①关于消费者行为的假设:消费者是理性的。消费者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做出选择和决策,从而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②关于厂商行为的假设: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③关于消费者和厂商相互作用和进行交换的市场的假设:高度竞争的。在竞争市场上,厂商为争夺顾客而相互竞争,因而会向他们索取尽可能低的价格,每一个厂商都是价格接受者,不能影响价格;而消费者相互之间也在竞争,可获取的商品数量是有限的,并且都是有代价的,最终愿意接受该价格的消费者可以获得这些商品,每个消费者均将市场价格当作给定的。
基本竞争模型所描述的经济是有效率的,即不存在稀缺资源的浪费。不减少一种产品的生产,就不可能多生产另一种产品;不使另一个人境况恶化,就不能使一个人的境况改善。竞争市场也决定商品的分配:如果一个人具有特殊技能,并且对其劳务需求存在高度竞争,那么这个人就会获得非常高的收入。另一方面,非熟练劳动供给者之间的竞争可能导致这些工人面对非常低的工资。这就提出了竞争分配的公平问题。虽然效率是任何经济系统的合意性质,但公平问题也是不能回避的。
3.理性选择(rational choice)
答:理性选择是指在各项利益的比较中选择自我的最大利益,以最小的成本满足自己的最大需要。理性选择往往通过交易实现。在经济学中,通常假定人们的选择行为都是理性的,例如,假设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经济活动中的参与者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等。
4.完全竞争(perfect competition)
答:完全竞争是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的条件是:①对单个厂商而言价格既定。市场上有大量互相独立的买者和卖者,他们是既定价格接受者而不是决定者。②产品同质。所有卖者向市场提供的产品都是同质的、无差异的产品,对买者来说没有任何差别。③要素自由流动。所有要素都可以自由流动、进入或退出市场。④信息充分。卖者和买者都可以获得完备的信息,双方不存在相互的欺骗。除此之外,还有完全竞争者都具有理性的假设。事实上,这种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很难在现实中存在。但是,完全竞争市场的资源利用最优、经济效率最高,可以作为经济政策的理想目标,所以,西方经济学家总是把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当作市场理论的起点,并把它作为一个理想情况,以便和现实比较。
5.价格接受者(price taker)
答:价格接受者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假设,是指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的每一个个人(买者或者卖者)所面对的价格都是由市场给定的,也就是经过市场供需调整后的均衡价格。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每个厂商对它出售的产品的价格没有影响力。厂商必须接受市场价格,把市场价格视为给定,它也能按给定的市场价格出售任何数量。每一个消费者也都将市场价格当作给定的。
6.价格体系(price system)
答:价格体系是指在交换中,各种形成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价格体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同商品之间的价格关系,即比价关系;二是同类商品之间的价格关系,即差价关系。商品比价关系指在同一时间内、在同一地点,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之间的价格比例。按大类分,商品比价有四种:农产品比价、工业品比价、工农业产品比价、工农业产品与服务的比价。商品差价关系指同一种商品由于质量不同,流通环节不同,购销的地区、季节、数量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额。商品差价主要有:质量差价、购销差价、批零差价、地区差价、季节差价和批量差价。
7.私有财产(private property)
答:私有财产是财产的一种形式,是指公司或个人所拥有的财产(或其他资产)。在私有制财产制度下,所有者有某些财产权,但对财产的使用权也会有法律限制。主要私有财产包括:①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生活资料;②依法归个人、家庭所有的生产资料;③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的合法财产;④依法归个人所有的股份、股票、债券和其他财产。
8.产权(property rights)
答:产权又称“所有权”,是指一定的所有制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也就是法律上确认的经济主体对自身所拥有的财产的权利。分为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原始产权,即出资者的所有权,包括出资者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反映资产的最终归属关系;第二层是法人产权,即法人财产权,是指资产经营者(企业法人)根据资产所有者的授予和委托,对经营管理的资产占有、使用及依法处分的权利。法人产权又称“委托产权”,由原始产权派生,实质是资产的经营权。企业依法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后,出资者不能再直接支配这部分财产,也不能直接从企业抽回已出资额。出资者可依法转让资产的价值形态,但并不影响企业法人产权的行使。
产权这一概念,在西方产权经济学中具有很宽泛的含义,是指人们对其所交易的东西的所有权,即人们在交易活动中使自己或他人在经济利益上受益或受损的权利。
9.公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
答:公共资源是指所有权是大家的、公共的,使用权、收益权归属却比较模糊的那类资源。例如,江河中的鱼虾、公共牧场上的草等。
公共资源与公共物品不同,它在消费上没有排他性,但具有竞用性。不具有排他性说明某人对公共资源的消费不能阻止别人对于该资源的消费;具有竞用性说明任何人对资源的使用会减少他人消费的数量,尤其在当使用者人数足够多时,公共资源的竞争性很大。公共资源的非排他性和竞用性会使得资源被过度消耗、破坏,这就是公地悲剧。
对于公地悲剧,其解决方法是采取一定的方法来限制公共资源的消费数量,如限制公地上放牧的牲畜数量等措施。
10.配给制度(rationing systems)
答:配给制度是指除了价格制度以外的其他所有资源配置制度的统称。配给制度有三种常见的形式:排队配给、抽签配给和票证配给。排队配给是指不将商品提供给那些愿意并且有能力支付最高价钱的人,而是将它们提供给那些最愿意排队等候的人。抽签配给采用随机的方式分配物品。此外,大多数政府在战争时期都采用票证配给,例如粮票、汽油票等。
11.机会集合(opportunity set)
答:机会集合是指在预算约束和时间约束下,经济个人所能够做出的选择的集合,即那些在实际中可行的全部选择所构成的集合。对于经济个体的决策而言,只有在处于机会集合内的那些选择行为才是切实可行的,而处于机会集合外的选择都是不可行的。
12.预算约束(budget constraints)
答:预算约束是指一个企业或家庭的支出要受到其货币存量和收入的制约。一个家庭、一个非营利机构、一个国家,都存在预算约束。预算约束的软硬程度,取决于具体的环境条件,即取决于要求遵守行为规则的社会关系。
13.时间约束(time constraints)
答:时间约束是指因时间而受限制的机会的集合。时间约束和预算约束都是人们经常会遇到的两类约束。常见的时间约束是指人每天只有24个小时的时间,每个人一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受到这一时间约束,每个人都必须在如何合理运用时间上做出选择、取舍。
14.生产可能性(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答:生产可能性是指在技术水平和可投入品数量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经济体所能得到的各种产量的集合。一个经济体所能实现的最大产量组合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位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的产量组合都是无效率的,而位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外的产量组合都是无法实现的。
15.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curve)
答:生产可能性曲线又称“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以既定的生产要素的投入所能有效率地生产出来的各种产品的不同组合。
如图2-4所示,以两种产品服装(以代表)和布料(以代表)为例。图中以横轴表示服装的产量,纵轴表示布料的产量。假设所需投入要素的量(劳动和资本)是既定的,即在一定量的劳动和资本投入的情况下,既能生产一定量的布料,又能生产一定量的服装,曲线就是生产可能性边界。在点,全部投入要素只用于生产布料,可生产出5单位布料。从点到点时,为了增加1单位服装的生产,需要减少1/3单位布料的生产;从点到点时,为了再增加1单位服装的生产,需要再减少2/3单位布料的生产;从点到点时,为了再增加1单位服装的生产,需要再减少1单位布料的生产;从点到点时,为了再增加1单位服装的生产,需要再减少3单位布料的生产,这时全部投入要素只用于生产4单位服装。
生产可能性边界具有两个特点:①它是向下倾斜的;②它是凹性的(凹向原点),即其斜率的绝对值随着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增大。
图2-4 生产可能性曲线
16.收益递减(diminishing returns)
答:收益递减是指在一个经济体内,在技术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连续增加某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在这种投入量达到某极限点后收益将会出现递减的现象。
收益递减是由生产技术所决定的要素之间的最优投入比率遭到破坏所致。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组合比例。在开始时,由于不变要素投入量给定,而可变要素投入量为零,因此,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远远没有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逐步接近最佳的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一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生产产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一点之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17.相对价格(relative price)
答:相对价格是指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相对价格在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大体反映了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是在一切经济体制中都发生作用的经济机制。相对价格影响着经济中的选择行为:消费品的相对价格影响着消费者的最优消费数量,要素投入的相对价格影响着厂商的最优要素投入量。
18.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答: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上。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因此,社会生产某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它不能生产另一些产品。
19.沉没成本(sunk costs)
答: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而无法收回,或不因生产决策有所改变的成本。在某种意义上说,沉没成本是机会成本的反面。它主要是指与生产决策无关的厂房、设备等不相关成本,即固定成本。在财务分析中,沉没成本的计算采用会计成本,在经济分析中则使用机会成本计算。比如,过去购进的闲置设备,要根据其使用机会计算沉没成本。如果是别无他用的专用设备,或者是经济寿命终结的过时设备,购置成本就是沉没成本。如果这些设备还能以半价转让出去,沉没成本仅是购置成本的一半。
20.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s)
答:边际成本是指产量变动某一数量所引起的成本变动的数量,也即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用公式表示为:
或
边际成本有短期边际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两个概念。短期边际成本就是在短期内增加最后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增加,或者说边际成本就是由一单位产量的变动所引起的总成本变动。
边际成本就是总成本曲线的斜率,也是总可变成本曲线的斜率。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边际成本曲线为先降后升的U形曲线。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长期边际成本表示厂商在长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最低总成本的增量。长期边际成本为长期总成本曲线的斜率,它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21.边际收益(marginal benefits)
答:边际收益又称“边际报酬”,是指新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销售量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这里的收益是指货币收益或销售收入。边际收益存在递减规律,即在生产的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超过这一点之后,边际收益将出现递减的趋势。出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可变投入的不断增加,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的组合比例变得愈来愈不合理。当可变投入较少的时候,不变投入显得相对较多,此时增加可变投入可以使要素组合比例趋向合理从而提高产量的增量;而当可变投入与不变投入的组合达到最有效率的那一点以后,再增加可变投入,就使可变投入相对于不变投入来说显得太多,从而使产出的增加量减少。
二、复习题
1.基本竞争模型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什么?
答:经济学中的最基本的模型是基本竞争模型(又称完全竞争模型),它是经济研究的出发点和参照系。基本竞争模型由三部分组成:
(1)关于消费者行为的假设:消费者是理性的。消费者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做出选择和决策,从而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
(2)关于厂商行为的假设: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
(3)关于消费者和厂商相互作用和进行交换的市场的假设:高度竞争的。在竞争市场上,厂商为争夺顾客而相互竞争,因而会向他们索取尽可能低的价格,每一个厂商都是价格接受者,不能影响价格;而消费者相互之间也在竞争,可获取的商品数量是有限的,并且都是有代价的,最终愿意接受该价格的消费者可以获得这些商品,每个消费者均将市场价格当作给定的。
2.考察国有公园中的一个湖,如果允许每个人想钓多少鱼就可以钓多少,试预测会有什么后果?如果该湖是私人所有的并出售钓鱼许可证,这一问题能够避免吗?
答:如果自利的钓鱼者理性地认为如果他们不钓鱼,其他人也会钓鱼,则结果将是该湖将存在过度钓鱼问题,鱼的数量和种群将减少。
如果湖是私人所有,则因为受到利润驱动,湖的所有者会限制钓鱼的数量,如出售钓鱼许可证,从而可以避免过度捕鱼现象的出现。
3.为什么旨在使收入分配更为均等的政府政策可能会导致效率的下降?
答:在经济激励和公平之间往往存在着取舍关系:公平增加,激励就会减少。如果不管劳动努力程度与风险程度如何,每个人都获得相同的收入,那么,就没有人有动力去努力并且有效率地工作,没有人愿意创办新的企业。因此,旨在使收入分配更为均等的政府政策可能的结果是经济中总产出的下降,从而降低了经济效率。
4.试列举排队配给、抽签配给和票证配给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如果政府允许黑市的发展,这些制度的某些缺点可能会得到改善吗?
答:(1)①排队配给意味着对于那些愿意并且能够排队的人而言,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他们将拥有相同的机会来获得某种商品或服务。但是排队是一种无效率的配置资源的方式,因为排队所花费的时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该资源本来可以用于从事有效率的生产活动。
②抽签配给被认为是公平的,因为每个人都享有公平的机会。但是,抽签配给也是低效率的,因为稀缺的资源没有分配给最期望得到它的个人或厂商。
③票证配给的优点在于它能将价格控制在某一较低的水平,从而有助于减轻贫困消费者的困难。但是,票证配给也是低效率的,因为商品往往不会分配给那些最有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的人。
(2)如果政府允许黑市的发展,上述制度所造成的无效率会减少,人们可以通过黑市交易,来换取自己所需的商品,从而实现各自状况的改善。
5.上大学有哪些机会成本?当一个州在决定是否拓宽公路时,应该考虑哪些机会成本?
答:(1)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是:一个学生在读书期间所放弃的从事工作所获得的收入,以及期间所放弃的闲暇。
(2)一个州在决定是否拓宽公路时所面临的机会成本是:不拓宽高速公路时节省下来的钱用于其他项目建设所获得的最大收益。如果政府拓宽公路,他将放弃从事其他工程或社会项目的机会。
6.试给出两个沉没成本的例子,并解释为什么它们与目前的决策没有关系。
答:(1)沉没成本是指不管现在做出何种选择都不能收回的过去的支出。
例如,某人花了50块钱买了一张今晚的电影票,准备晚上去电影院看电影,不想临出门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如果他执意要去看这场电影,不仅要来回打车,增加额外的支出,而且还可能面临着被大雨淋透、发烧感冒的风险,这样还要发生吃药打针的成本费用。在这时,也许此人明智选择是不再去看这场电影。这50元就是沉没成本。
又如,电话初装费是一项沉没成本。一旦某人已经支付了电话安装设备的费用,那该费用就不会影响某人每月使用费用。
(2)沉没成本与当前决策无关是因为该成本已经支付,做出任何选择都无法收回,因此,对理性的决策者而言,应该忽视它们。
7.边际分析在购买什么车的决策中有何意义?在决定了购买什么样的车之后,边际分析有何意义?
答:当消费者在对两辆价格不同,型号和功能类似的汽车进行选择时,消费者必须将较为昂贵的汽车的收益、外观、性能等与其边际成本进行比较。这是边际成本分析方法。
在决定了买车之后,消费者必须将额外的维护费用与保养良好的汽车所带来的额外收益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汽车的最佳维护方案。
三、简答题
1.假设位于一条河边的许多企业,它们都向河中排放工业废料。在河流的下游有一个城市,它将这条河作为饮用水水源和娱乐场所。如果这条河的产权没有界定清楚,那么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如果这条河的产权没有界定清楚,则自利的企业会继续向河里排放工业废料,而不顾及下游沿岸的城市居民的健康,因为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没有排放成本。这最终会导致河水遭到严重污染。
2.假设一处地下油田是归属若干不同个人的财产。每开采一口油井,就会减少其他人的采油量。试比较是在这种情况下采油快呢,还是在某个人拥有全部油田的开采权的情况下采油快。
答:在地下油田归属若干不同个人时,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抢在别人之前,尽可能地增加石油开采量,从而会导致采油较快。
但是,如果只是某个人拥有全部油田的开采权,即产权明晰,则石油资源将会以一种更为有效的方式来开采。
3.在某些州,狩猎许可证是采用抽签法来分配的;如果你需要一个许可证,你可以将你的名字寄去参加抽签。如果该制度是为了保证那些最想狩猎的人得到狩猎机会,那么这一制度存在什么缺陷?假如允许获得许可证的人出售它们,这种状况会得到改善吗?
答:当使用抽签法来作为一种分配机制时,每个人将都享有公平的机会获得狩猎许可证,而不管他的狩猎偏好如何。抽签配给无法使得最想狩猎的人一定能得到狩猎许可证,从而存在着效率损失。
但是如果从狩猎活动中获得较低效用的人可以将他们的狩猎许可证出售给那些更想得到的人时,拥有狩猎许可证但是效用较低的人将从他们的出售活动中获得收入,那些没有许可证的人将从他们的购买活动中获得满足,从而双方的状况都将得到改善。
4.假设在战争期间,政府实施票证配给制。允许人们买卖票证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
答:当允许人们买卖票证时,商品将流向最愿意购买并且给价最高的人。经济学家认为这将是有效率的结果。此外,如果票证可交易,则经济贫困的个体将处于不利的地位。
5.大学生凯茜每周可以花20美元;她可以用这些钱购买2.5美元一份的廉价食品,或者2美元1加仑的汽油。试画出凯茜的机会集合。廉价食品和汽油之间的取舍关系是什么样的?假如她面临以下各种情况,试画出每种情况下的新预算约束线:
(1)如果一位仁慈的亲戚开始每周给她寄10美元;
(2)如果廉价食品的价格下降到每份2美元;
(3)如果汽油价格上升到每加仑2.5美元。
在每种情况下,廉价食品与汽油之间的取舍关系如何变化?
答:凯茜的初始预算集如图2-5所示。此时她愿意用1.25加仑汽油换1份廉价食品。
(1)如果一位仁慈的亲戚开始每周给她寄10美元,则凯茜每周可以用于支出的总收入为30美元,如图2-5所示,预算线将向外平移,变为。
图2-5 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变化对预算线的影响
(2)如果廉价食品的价格下降到每份2美元,则预算线将发生转动,如图2-5所示,变为。
(3)如果汽油价格上升到每加仑2.5美元,则同类似,预算线将发生转动,变为。
在(1)中,凯茜仍然愿意用1.25加仑汽油换1份廉价食品;但在(2)和(3)中,凯茜不愿意用1.25加仑汽油换1份廉价食品。这说明,收入的增加只改变预算约束集,并不改变商品间的取舍关系,但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不仅改变预算约束集,而且会改变商品间的取舍关系。
6.为什么上医学院的机会成本可能比上一般大学的机会成本大?为什么一个有大学文凭的妇女生孩子的机会成本比只是高中毕业的妇女生孩子的机会成本大?
答:(1)在美国,上医学院的人要求有学士学位以上学历,他们预期比没有学士学位的人可以赚得更多的收入。因此,上医学院的机会成本可能比上一般大学的机会成本大。
(2)类似地,拥有大学文凭的妇女生孩子所放弃的收入比高中毕业的妇女生孩子所放弃的收入多。因此,一个有大学文凭的妇女生孩子的机会成本比只是高中毕业的妇女生孩子的机会成本大。
7.鲍勃喜欢将他的娱乐时间在看电影和听CD之间分配。他每周有20个小时用于娱乐;看一场电影要花两小时,听一张CD要花一小时。试画出他的“时间约束线”。鲍勃也只有有限的收入用于娱乐开支。他每周在娱乐活动上可以花60美元;一场电影要花10美元,一张CD要花15美元。(他从来不愿意把一张CD听两次。)试画出他的预算约束线。他的机会集合是什么样的?
答:鲍勃的预算约束线和时间约束线如图2-6所示。在区域,鲍勃将只受到时间约束;在区域,鲍勃同时受到时间约束和预算约束,只有在该区域,他的选择行为是可行的。
图2-6 时间约束线和预算约束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