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习目标】

1.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2.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3.掌握学习与教学的5个要素;

4.掌握学习与教学的三个过程;

5.了解本书的内容体系;

6.了解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7.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核心讲义】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

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主导者。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环境:是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体。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是指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1)总论;

(2)学生与学习心理;

(3)教学与教师心理。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1)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教师可以准确、合理、有效、全面的了解学生,做出正确的决策。

(2)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心理学也在适应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

(3)正确剖析和认识社会出现的教育现象,既需要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现实视野,也需要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和研究成果。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1)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教师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有助于使教师的工作符合自身的教学心理,也更符合学习者的学习心理,有助于教学工作产生更为优化的效果。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1)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学习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驾驭教一学过程,更好地教导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1)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了可参照的丰富的例证。

(2)教育心理学给教师提供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研究的方法.使教师不仅能够理解、应用某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特定的问题。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个部分: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3)这一时期的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教育问题。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1)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2)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也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3)到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4)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5)这一时期的著作内容大多取自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等各科心理学,受行为主义影响,只有学习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可以说,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1)60年代开始,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2)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3)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美国教育心理学自此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4)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同时,美国教育心理学重视研究社会心理因素,对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研究也方兴未艾。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1)80年代以后,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2)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成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经典例题详解】

一、选择题

1.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是(  )。

A.高尔顿

B.加涅

C.华生

D.桑代克

【答案】D

【解析】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此书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桑代克本人也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

2.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

A.卡普杰列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乌申斯基

D.布隆斯基

【答案】C

【解析】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3.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  )。

A.学生

B.教师

C.教

D.学

【答案】A

【解析】学生是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教育心理学主要的研究对象。

4.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是教育心理学的(  )。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期

【答案】B

【解析】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5.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廖世承

D.潘菽

【答案】C

【解析】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6.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期

【答案】C

【解析】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7.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  )。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答案】A

【解析】《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日本小原又一的著作,1908年由房东岳译成中文,它是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教育心理学》是廖世承编写的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8.关于教育心理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B.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等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C.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D.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

【答案】A

【解析】B项,布鲁纳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C项,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D项,维果斯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

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从行为范式转向认知范式是在心理学发展的(  )阶段。

A.开创

B.发展

C.成熟

D.完善

【答案】C

【解析】20世纪60年代,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从行为范式转向认知范式,主要研究人员有加涅、奥苏伯尔、布鲁纳、罗杰斯等。20世纪60年代属于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

10.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著作内容多是以(  )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A.普通心理学

B.儿童心理学

C.教育心理学

D.学习心理学

【答案】A

【解析】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在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出版后的30年里,美国同类著作几乎都师承桑代克体系。但是,这一时期的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二、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答案】学习过程

2.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的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  ),第三部分讲(  )。

【答案】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3.1903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专著于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  )。

【答案】《教育心理学大纲》

4.教与学的系统过程包含五种要素:(  )、(  )、教学内容、(  )和教学环境。

【答案】学生;教师;教学媒体

5.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存在困难,我们可以应用(  )、(  )或者与此有关的生理方面的健康检查等各种形式的测查手段,来找出困难的症结。

【答案】智力测验;阅读测验

6.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美国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书籍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但只有(  )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

【答案】学习

7.教学环境包括(  )和(  )两个方面。

【答案】物质环境;社会环境

8.座位的排列、温度和照明属于教学环境中的(  )。

【答案】物质环境

9.教学环境中,物质环境涉及(  )、(  )和空间布置等。

【答案】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

10.教学环境中的社会环境主要指(  )、(  )、(  )、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答案】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

11.教与学的系统过程包含三种活动过程:学习过程、(  )、(  )。

【答案】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12.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包括总论、(  )、(  )三个方面。

【答案】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13.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  )、(  )来体现的。

【答案】群体差异;个体差异

1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可表述为具有描述、(  )、预测和(  )的作用。

【答案】解释;控制

15.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  )或(  ),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答案】行为;发展方向

三、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

答: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与教学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它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教育心理学是随着19世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普及教育的改革而诞生的,其标志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此后,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逐步发展起来。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进入成熟时期,出现了结构主义、人本主义等新的理论和研究范式。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理论派别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小,出现了相互吸引、相互补充的局面,教育心理学不断得到完善。目前,该学科体现出纵深化、多元化、国际化、本土化、综合化及跨学科化的趋势。

2.桑代克

答:桑代克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联结主义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他的主要观点和成就是:首创迷笼实验,揭示动物由“尝试与偶然成功”形成各种联结的学习过程。用刺激和反应的联结代替观念联想,否定动物心理学中的拟人观。将动物研究技术应用于儿童及年轻人,将联结概念推广到人类心理,形成联结主义心理学体系。认为人从动物进化而来,人类心理与动物相比,只是复杂程度不同。提出有名的学习律,肯定恰当的奖惩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认为人性是先天形成的情境或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这些联结是教育的起点。教育旨在保持或消除某些联结,改变或引导另一些联结。重视个别差异的研究,提出教育工作需要考虑个别差异,努力解决差异上的问题并作职业指导。继承卡特尔的心理测量学说,创制教育测验,编制阅读、作文等学科量表,是当时美国心理测验运动的领导人。其教育心理学体系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三部分,使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

四、简答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确立依据是什么?

答: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与应用。一般而言,确定这一内容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依据包括:

(1)体现本学科的特殊性

依据各科科学的发展史,各种科学领域中各门独立学科的区分在于其研究对象具有特殊性。教育心理学是从教育科学与心理科学中分化出来的一门二级学科,其研究对象的定义,理应反映本学科的特殊性,否则就难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2)明确邻近学科的区分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从教育学与心理学中分离出来的二级学科,其邻近学科有两类:一类是母系学科,即普通教育学与普通心理学;另一类是从共同的母系学科中派生出来的同族的兄弟学科或姐妹学科,如教育史、教学设计等。严格确定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不仅应注意其同母系学科的区别,同时也要注意它与同级的其他学科的区别,这样才能避免混淆。

(3)体现本学科的发展水平

不宜沿用早期的泛而不切的教育心理学对象定义,否则本学科将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总之,严格确定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本学科发展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教育心理学摆脱危机、走出低谷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是什么?

答: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加以剖析:

(1)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以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而产生的交叉学科。

(2)从学科作用看,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

(3)从学科发展来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其交叉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某些特征。教育心理学研究要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如实验法、计算机等,因而使其具有自然科学的某些特性。教育心理学重视的是教育教学情境中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影响以及人在智能和社会性发展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和规律,这又带有明显的人文社会科学的色彩。

(4)从学科研究与实际应用的关系来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作为理论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活动特点及规律,并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理论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作为应用学科的教育心理学,更关注与教育教学情境有直接关系的问题(诸如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的教学心理等),以便为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的实践问题提供具体原则和操作方法。因此,教育心理学既应重视教育中关于人的心理的理论研究,又应重视教育中与人的心理功能的发挥有关的应用研究。

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作用。

答:教育心理学作为研究教育与教学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对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一旦出现了学习困难的情况,教育心理学可采用多种方法,帮助教师来了解原因。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尤其是对传统的、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更为科学的观点。

(2)为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教师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技术及可参照的丰富的例证,帮助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灵活地应用于教学中。

4.简述学与教过程的基本因素。

答:学与教过程的基本因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它们是任何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无论是群体差异还是个体差异,学生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教师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对学生起指导作用。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通过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4)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在不断更新,从简单的实物、口头语言、书本、录音、录像,直到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媒体已成为教学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5)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而且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心理特性的发展。

5.试述学与教的过程及相互影响。

答:(1)学与教的过程

学与教的过程包含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此外,教师还要进行教学管理,调节教学的进程,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它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尤其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特别注意评价学习的结果,对学生和教师自己的行为做出反思。

(3)三种过程的影响

在学与教的过程中,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随教学的质量而变化。反过来,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而且教学过程必须通过学习过程而起作用,并随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不断地做出改变。教学过程还要根据教师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教学媒体和环境情况而加以调节。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进行而侧重于不同方面,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

6.简述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答: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最初是从国外引进的,其发展概况如下:

(1)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此后,又出现了几本翻译介绍和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教育心理学书。

(2)建国前,某些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对学科心理尤其是汉语教学心理、教育与心理测验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3)建国后,主要学习和介绍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研究,做了一些有关教学改革和儿童入学年龄的实验研究。

(4)20世纪60年代前期,我国在学科心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前期,由于十年动乱的冲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一度中断。自70年代后期起,教育心理学重新复苏繁荣,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和翻译介绍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越来越多。

(5)目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工作者们正在不断地吸收国外的先进科研成果,结合我国教育教学的实际,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将对教育、教学实践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五、论述题

1.请你谈谈教育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答:教育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不明确、意见分歧大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上,大体存在着两种不同见解。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传统观点认为,教育心理学是应用于教育实际的心理学,其对象是教育实际中的心理现象。持这种观点的有美国的索里、推尔福特、林格伦、日本的大桥正夫、英国的斯通等。另外一种意见认为,不应把教育心理学简单地当作缺乏独立性的应用学科,认为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具有特殊研究对象、内容结构及方法的独立性学科。持这种观点的有前苏联的维果斯基、彼得罗夫斯基、美国的奥苏伯尔、日本的正木正等。

(2)传统的教育心理学内容庞杂,体系零乱

许多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实际内容是教师所需知道的各种心理学知识的汇编。奥苏伯尔对美国流行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中的内容颇为不满,视其为不成体系的大杂烩。他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明确提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独立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为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主要探讨课堂学习的性质、条件、效果和评价问题。教育心理学至今体系庞杂零乱,主要原因在于其对象问题至今没有解决。研究对象不明确,就不可能有明确的内容体系。

(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不明确

由于教育心理学对象不明确、体系零乱,致使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不清,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上,传统的观点认为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在教育方面的应用,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的一个附属部分。

在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的关系上,许多学者认为教育是改变人的心理或本性的过程,因此教育心理学必然包括人类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容。这种观点在20世纪初发起的实验教育学运动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目前仍有很大影响。

在教育心理学同教育学、教育法等教育学科关系上,传统的观点以教育心理学化运动的倡导者裴斯泰洛齐与赫尔巴特为代表,他们认为教育必须依据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科的基础。与传统意见相反的观点则认为,教育心理学要依据教育学。

(4)研究方法有待改进

研究对象不明确,内容庞杂,体系零乱,必然影响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当人们把教育心理学当作是附属于普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时,必然会忽视本学科的特殊性,生搬一些实验心理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重视方法,但又不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教育心理学发展到今天,已取得相当的成就。然而,一些科学方面的根本问题不容忽视。只有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求得教育心理学的突破性进展。

2.试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遵循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最初附属于普通心理学或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独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随着19世纪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普及教育的改革相继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在这种背景下,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运动”、“教育要依靠心理学”。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进行了心理与教育相结合的尝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卡普切列夫于1877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这一专著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在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20世纪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发展很快。到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在美国,学习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20世纪2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在动物和人的学习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前苏联维果斯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学科心理学获得了大量的成果。

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一些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对学科心理、教育与心理测验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和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以后,多媒体计算机问世,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总之,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研究的问题、教科书的内容也趋向一致。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理论派别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小,特别是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之间出现了相互吸引、相互补充的局面。布鲁纳于1994年对教育心理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进行了总结,认为研究内容有以下特点:主动性: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更多的控制;反思性:从个体内部强调知识的获得和建构,研究元认知和自我调节学习;合作性:强调共享教学中的人类资源,重视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和同伴辅导等;社会文化性:强调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