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崛起

4.1  复习笔记

一、中国比较文学的源头

(一)中国比较文学的源头

1897年,林纾和从法国归来的王子仁(号晓斋主人),合译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一书。

(二)王国维

王国维从他学术研究开始之时,就已关注跨文化现象。

(三)鲁迅

鲁迅1907年作的《摩罗诗力说》和《文化偏至论》比较分析了各民族文学发展的特色。

(四)茅盾

茅盾在1919年、1920年相继写成的《托尔斯泰与今日之俄罗斯》和《俄国近代文学杂谈》中,比较了“西方民族之三大代表——英、法、俄”的文学。

二、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的出现及其发展

(一)正式出现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正式出现则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事。

2比较文学的历史、理论和方法在中国的第一次系统介绍

30年代中期,傅东华和戴望舒分别翻译了罗力耶的《比较文学史》和保尔·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第一次在中国系统地介绍了比较文学的历史、理论和方法。

(二)文化交往的重要性

140年代,许多中国学者仍然看到文化交往的重要,在探求文学的共同规律及其特殊表现形式,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的交往和影响方面作了很多工作。

2闻一多的《文学的历史动向》。

3三四十年代显示比较文学实绩的则是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诗论》和钱钟书的《谈艺录》。

三、钱钟书和他的《管锥篇》

(一)中国比较文学复兴的标志

钱钟书的巨著《管锥篇》和《诗可以怨》、《通感》等文章的发表。

(二)《管锥篇》

1全书的根本出发点

坚信“人文科学的各个对象彼此系连,交互渗透,不但跨越国界,衔接时代,而且贯串着不同的学科”。

2伟大贡献

纵观古今,横察世界,从“针锋粟颗”之间展示出极其丰富多样的文学现象并总结出重要的文学共同规律。

3最大特色

突破了各种学术界限(时间、地域、学科),打通了全部文艺领域,以寻求共同的“文心”和“诗心”,此外,关于各时代各地域之间文学的实际联系,这本巨著也曾给予一定的注意。

四、六七十年代中国比较文学在港台地区的发展

(一)台湾比较文学

11966年,台湾淡江文理学院英文系曾拟开设比较文学课程,因无师资而未果。翌年,来自剑桥大学的张心沧博士担任台湾大学硕士班客座教授,第一次在台湾开设了比较文学。

21968年,台湾大学文学院院长朱立民教授和外文系主任颜元叔教授开始构想中文系与外文系之间的协同合作。

31969年夏,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执教的叶维廉博士应邀担任台湾大学的比较文学客座教授。

41970年7月,台湾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班正式成立,第二年开始招收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和语言学的硕士,至今已培养出不少比较文学的专门人才。

5具体表现

(1)1970年4月,淡江文理学院出版了英文版的《淡江文学评论》。

(2)1971年7月,淡江文理学院召开了第一次国际比较文学会议讨论东西文学关系。

(3)1973年6月,台湾比较文学学会成立。

(二)香港比较文学

1香港比较文学研究的兴起与台湾、欧美密不可分,其原因是香港的比较学者大多来自欧美与台湾。

2香港大学早在1964年就设立了比较文学学科,其教学内容仍为欧洲各国文学间之比较。从1974年开始,转而重视中西比较。

3香港中文大学于1974年开设比较文学课程。

41978年,香港中文大学建立了比较文学与翻译中心,其中翻译组负责出版中译英杂志《译丛》,比较文学组则致力于中西比较文学的研究。

(三)台港的比较文学学者在比较文学理论方面的贡献

1在比较文学理论方面,台港的比较文学学者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们提出了许多至今仍然有待研究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21976年,台湾出版了古添洪、陈慧桦编著的《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一书。这是台湾的第一本比较文学论文集。

31978年,李达三著《比较文学研究之新方向》的结语就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

4郑树森、周英雄、袁鹤翔合编的《中西比较文学论集》

五、中国比较文学的新起点

(一)80年代以来北京大学五位教授发表的比较文学著作

1宗白华的《美学散步》(1981)在比较美学、诗、画、戏剧等交叉学科比较研究方面独树一帜;

2季羡林在《中印文化关系史》(1982)中进行了独到的探讨,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树立了榜样;

3朱光潜的《悲剧心理学》中译本(1983)深入探讨了西方悲剧理论和东西方悲剧观念的不同;

4金克木的《比较文化论集》(1984)着重研究了《梨俱吠陀》与《诗经》的比较,并论及“符号学”、“诠释学”在中国的应用,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5杨周翰先生的《攻玉集》(1984)以中国文学为参照系重新解释莎士比亚、弥尔顿、艾略特等欧美作家的作品。

(二)中国比较文学的新起点

1各高校相继成立比较文学研究会、比较文学硕士点、比较文学学习班,比较文学的基本知识在全国各地普及。

2各种有关学术活动广泛开展起来。

3有关比较文学的文章论述层出不穷。

480年代前半叶,中国比较文学已成为世界比较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国际学术活动也逐渐频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