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医保有结存是制度性结果

人人喜欢年年有余,凡是会居家过日子的人都会认为有结存好,谁会愿意过入不敷出的日子呢?然而,少数人对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却有着标新立异的看法,并发出了“雷语”:“自从社保部门管理职工医疗保险以来,一方面是医保基金结余多得花不出去,一方面是还有许多人得不到保障。”同时还发出警告式的提醒:“结余过高会导致腐败的发生。”在当下医疗卫生领域饱受诟病的时期,所谓的提醒不免引发众多对社保部门的指责之声,以至于大家都忘了,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是大家的钱,结存了还是会转到以后大家用。谁会喜欢那种大手大脚花钱的人来当家?当然,卖家会喜欢。“雷语”的动机暂且可以按下不表,我们要讨论的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什么会有结存?

从理论上讲,社会医疗保险是现收现付制,当年筹资当年花,不应当有结存。但前提是我们没有计划经济时期的历史欠账,然而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我们的医疗保险制度是从公费劳保医疗制度改革而来的,这个制度在建立之初就背负了计划经济的历史债务,需要现在和今后几代人进行偿还,同时,这个制度还要承担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庞大的医疗支付预期,还要应付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后难以预计的经济波动。鉴于我们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承担着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多的功能和责任,因此,在制度设计之初就有了不同于一般现收现付制的安排。

第一,职工医保有个人账户的设计。职工医保建立之初,保障的重点确定在保住院等大额医疗风险上,但公费劳保医疗时期的职工以低工资获得了大病小病都报销的许诺,因此,以个人账户保小病换取参保人对基本医保社会统筹只管大病的认同,成为保证改革顺利推进的政治决策。有个人账户就必然有积累,特别是之前十几年职工收入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不突出的情况下。

第二,退休人员不缴费。为什么退休人员不缴费?职工医保改革时,由于当时养老保险制度没有建立,许多国有企业退休人员退休费都不保,可以想象职工医保若在当时规定退休人员需缴费会有什么社会问题。退休人员不缴费,职工医保制度就具有代际转移制的性质。也因为如此,财政在前几年为部分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一次性趸交了保险费用,要管这部分人到终生的医疗支出,医保基金必须有结存。今后,当初改革时的40后、50后国有企业员工,其工作年限都要视同缴费,这也是一笔巨大的历史债务,而且没有财政补助,没点积累行吗?

第三,烫平经济波动的制度功能要求。这也是我们说基本医疗保险是“减震器”“解压阀”的原因。前十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工资水平增长较快,医保基金增长很快,超过了医疗费用的增长。但经济是波动的,与经济增长关联的医保筹资也会波动,但医疗费用的增长却是刚性的,而且在经济不景气时医疗费用支出增长可能更快。在经济形势好时有所积累,从而为经济不好时留下回旋余地,这是每个负责任的医保管理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况且,由于医改不到位,吞噬医保基金的漏洞仍然存在,今后的改革重点在于下大力气堵漏洞,而不是花钱填漏洞,浪费参保人的钱。

从上述意义上讲,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所以带有部分代际转移支付的性质,是我国经济发展历史及医疗保障制度模式变革的历史所决定的,因而医保基金结存是必需的,且是必然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要求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没有人会认为,入不敷出的医保是可持续的,“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医保是可持续的。

(《中国社会保障》“医保Health”“医保专家专栏”201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