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大愚若智

我在中学里瞎溜达,观天上云卷云舒,看坛里花开花落,体会无常,体会色空。我有时候会在教室门口站一会儿,如果有老师讲课就听一听,没老师讲课就看着教室里的学生埋头苦读,觉得自己独立于芸芸众生之外,是个不凡之人。老师们应该从校长那里听说过我,不以为异。有英语老师不放过这个教育学生的机会,指着门口的我说:“你们看看,你们看看,有人想学习却没机会,而你们——”食指敲木鱼似的“敲敲”学生们,表示情绪复杂已经到了“beyond my description(佛语:不可说)”的地步,突然又指着我,“看看他饥渴的眼神,你们还不知道珍惜?”突然蹦出一句:“乔布斯那句名言怎么说来着?”

“Stay foolish!Stay hungry!”

我想我还是走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当所有人都饥渴地喊着“我想!我要!”的时候,我怎么可以告诉他们“不,你不想。不,你不要”呢?我佛,Are you kidding me?(我是小,但你也不能糊弄我呀!)

不久之后,我在学校里得了一份工作。校长觉得我活得太闲逸了,给学生们树立了坏的榜样,不少学生羡慕我无所事事,一考砸了就扬言要出家,老师都不敢骂,生怕做了推手。师父的脸不大,但面子不小,校长不好意思撵我出去,就让我管理图书室。我去问师父意见,他说最近《心经》的销量不好,不妨赚点外快,就同意了,然后让我把床从小庙搬到图书室,以后可以躺着上班。

图书室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至少在这个中学是,它以为学生好的名义设立,又以为学生好的名义将他们拒之门外。当然,不能明着拒,要明迎暗拒,好像人们对找上门来的债主的态度。我的职责是登记,逮谁记谁,然后按班级把名单交给各班的班主任。到时候谁成绩退步了,拿过名单一瞧,赫然在目——“小李呀,最近在看《红楼梦》?看了多少了?看得懂吗?名著虽好,年纪尚小,恋爱不能,徒增烦恼。”“阿星啊,最近在看《少年维特之烦恼》?我看你和你同桌笑得有点多啊,老师为此很烦恼啊。”……

长此以往,来图书室的人就少了,但有一个人常来,此人名叫元宝,长得酷似校长,仿佛是从校长身上取一个细胞克隆出来的,一问,果然是校长的儿子。我很想问他妈妈在哪儿,生他的时候她在干嘛,参与了吗。

元宝是个好人,至少是个老实人。农村人往往因为生活单调、缺少见识而表现得老实,但那不是真老实,只是恶的待开发,元宝是真老实,因为他是真笨。这世上有人大智若愚,自然也有人大愚若智。元宝常常发呆,但他发呆时目光深邃而悠远,仿佛哲人在思索宇宙的奥秘,让人觉得他富有内涵。我想也许他的大脑在更深的层次里运转着,分析着常人理解不了的事,譬如六道轮回、三世因果。我常幻想有一天他会突然对我说:“活着没什么意思,不如涅槃了吧。”然后就去了。

元宝说老有人说他笨,想借本读完会变聪明的书,我给他推荐了《三国演义》。刚推荐完我就后悔了,因为我突然想到,读《三国演义》不见得会让笨人变聪明,但多半会让好人变坏。好人变坏太容易了,只要学会多想。想多了就会误杀伯奢一家,就会害死华佗,好人自然就变坏了。元宝这样的好人(笨人)应该永保纯洁、长存不灭,这样芸芸众生便可能多一分善缘,更容易解脱。

我本想把书要回来,但他已经走了。我想了想,又觉得没事,或许他能像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呢——反正他笨,未必看得懂。

元宝突然又回来了,问我如何判断他读完书后变聪明了,有没有什么标准。我也不想把书要回来的事了,说我先帮你测一下智商吧,然后抓住他的腕脉一分钟数了七十五下,说:“你现在的智商是七十五,等你看完了我再帮你测一遍。记住,看完后要立刻跑过来,不能耽误,否则就测不准了。”

元宝高兴地去了。

一个星期之后,元宝急匆匆地来找我,口中忙不迭:“快!快测!”

我厚皮老脸,故技重施,然后装出一个笑脸说:“智商高达150,恭喜恭喜。”

元宝笑逐颜开。

我又说:“从今以后别人的话你不能再轻信了,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没你聪明了。即便有比你聪明的人,他们也可能会犯错。所以,记住了,凡事都要去怀疑,知道了吗?”

元宝憨笑着点头。

我以为我传授给他的是真知,如今看来是没事找事。倘若我当初没有跟他说这番话,后来也许就不是这般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