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致命诱惑七

上午接到职称办的电话,通知下午参加校职称评审委员会会议,王院长显得有些烦躁。如果说院里面的评审会议,他能够基本控制住局面,那么,学校开的评审会将是一场真正的恶战。参会者大多是院系一把手,个别有名望的教授只是点缀。

通知说是三点开会,王院长特意提前半小时到,想抓住机会同陆陆续续来的评委沟通沟通,诉诉苦。进门一看,向来开会迟到的历史文化学院傅院长居然到得比他还早。

寒暄两句之后,王院长正要说熊辉的事,请傅院长多帮忙,傅院长抢在前面开口了:“王兄,有个事想先跟你通个气。我们院的张华张老师,也是我读研时的师兄,五十九了,今年条件刚刚好够,到时候关照关照,拉一把。咱们兄弟之间,我就不客气了。拜托了。”没等王院长说话,就听到刘校长的声音,王院长和傅院长都转过身来同刘校长打招呼。

会议一开始,职称办邢主任首先介绍今年教师的职称申报情况。刘校长接着说,按照老规矩,先审查申报教授者的材料,看看有没有不符合条件的,有不符合条件的就直接拿下;如果都符合条件,我们再来计算一下要淘汰多少人。

人手一份申报教授者的基本条件简表。王院长看到熊辉的《中国现代诗歌欣赏》这个书名时,心里不免有些慌乱,生怕有评委提出质疑。好在大家好像都不在意这个书名。其实,也是王院长多虑了。几乎每一个评委所在的院系都有教师申报教授,都有要保的人,这一个环节就把不够条件的灭了,自己要保的人在下一个环节可能就更危险了。

看到大家都不吱声,刘校长又说话了:“今年文科有十五个教师申报教授,按照百分之十的淘汰率,应该淘汰一个半人,四舍五入就是两个人。大家再仔细看看材料,再仔细议议,确定你们心中相对较差的人选,然后投票表决。”

熊辉的《中国现代诗歌欣赏》是个硬伤,又要淘汰两个人,王院长感到压力倍增。想到院里讨论时洪教授、胡教授、高教授的反对,想到小夏的眼泪和委屈,王院长深知如果熊辉没过,回到院里实在不好交代,额头也跟着微微出汗。

在许多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傅院长表达了不同意见:“百分之十的淘汰率,就是百分之九十的通过率。按照通过率计算,就是通过十三个半人,四舍五入就是通过十四个人,淘汰一个人。刘校长,教师们辛辛苦苦这么多年,评个教授不容易,我个人认为在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能多过一个就多过一个吧。您定夺。”

虽然各有各的心思,但是,在这个问题上评委们的想法是一致的。拗不过这些院系领导,刘校长顺水推舟,同意只淘汰一个人。

在讨论环节,傅院长率先发言:“我们院今年就张华老师一个人申报教授,张老师在教学、科研各方面的条件都不错,尤其是在教学方面,特别认真,最近几年的教学考核都是优秀。他五十九了,今年不过,明年就没机会了。到退休时能评个教授,也是咱们学校对他一辈子辛勤工作的一个肯定……”

王院长怕大家都顾着同情张华,而把熊辉淘汰了。接着傅院长后面发言:“我们院熊辉老师各方面条件也都不错,他也是五十九了,最后一次机会了。”为了博取评委们的同情,王院长卖了个关子,继续说道:“有一件事,跟评职称没多少关系,不知道在这种场合当讲不当讲……”。刘校长打断他的话:“不要卖关子了。有什么话直接讲。吞吞吐吐不是你王院长一贯的风格。”于是,王院长说道:“熊辉老师还有个特殊情况,身患重病,绝症。刘校长也是知道的。”看到大家诧异的神情,王院长说出心里话:“大家看看,在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能不能照顾照顾熊辉。也算是我们学校、我们今天在座的这些评委给他的安慰与鼓励。”

刘校长未料到王院长说的是这个事,不好表态,但是,多数评委明显有同情的意思。傅院长看看王院长,有点着急,暗地里为张华叫苦。

根据潜规则,要么淘汰相对差一点的人,要么淘汰相对年轻者。既然相对差一点的人有可能通过,年轻者就倒霉。因为自己学院申报教授的小徐最年轻,经济学院的周院长急忙发言,试图扭转这个不利的局面:“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难处,只不过有的可以说出来,有的说不出来。不能让学术以外的事,左右职称评审。”

周院长话一出口,就有针对性。稍作停顿,看看周围人的反应之后,周院长又说道:“评职称,对于学校、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头等大事。其严肃性不需要我啰嗦。我们院的小徐,徐明俊老师,虽然三十岁刚出头,但是,前后主持两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十九篇。我看了,在这十五个人中,小徐在科研方面做得最好。我们不能让年轻人失望,不能让年轻人觉得不公平。”说着说着,周院长把头转向王院长:“王院长当年评教授就是因为年轻被刷下来,被‘平衡’掉了。这种悲剧,在我们这一届评委中不能再重演。”

周院长背后的靠山是搞经济学出身的谢校长,所以,说话一向直来直去,无所顾忌。王院长内心的痛点被戳中,表面上若无其事,略显尴尬地回应道:“都过去了,都过去了。”

刘校长这个时候站出来表态:“职称评审确实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关系到每一个教师的切身利益,我们要严格遵守规则,同时,根据一些教师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刘校长的表态,等于宣告张华的被淘汰。遵守规则,意味小徐可以上;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意味熊辉可以上。想到这,傅院长看了看王院长说道:“我跟王院长是老朋友,又是邻居,门对门,我就不绕弯子了。刚开始看熊辉老师的材料时没怎么注意,刚刚无意中看到熊老师的科研材料中的专著是《中国现代诗歌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欣赏》是‘欣赏’,不是‘研究’,我个人认为不能算学术专著,请大家议议。如果不能算学术专著,熊老师就是不合格的。”

王院长万没想到傅院长用这一招保张华,万没想到评审会成了他和傅院长的对垒,也顾不得面子了,说道:“熊老师身患绝症,能活多久不好说。对于一个要死的人,我们不能给予同情、关照也就罢了,不应该纠缠人家吧。对于其他人,评不上教授,是个打击,心里是不好受,我也经历过,但是,不至于郁郁而死。对于熊老师,这或许就是救命的最后一根稻草。教授过了,心情好了,也许会多活一年半载。就算不能多活一年半载,‘走’的时候也是没有什么遗憾的了。毕竟作为教师,一生的愿望临终前实现了。如果得知教授没过,心情更差,‘走’得会更快,而且是带着遗憾‘走’的。”

喝一口茶,压压激动的情绪,王院长接着说:“一部著作是不是学术专著,不能简单地看书名,要看内容。《中国现代诗歌欣赏》这部著作,看书名,是通俗的,但是,看内容,是学术的,是有作者独特的见解的。我是搞文学的,这部著作的学术价值,我是知道的。我们院既然把熊老师报上来,说明院职称评审委员会的各位专家对这部著作的学术价值是高度认可的。”

不等王院长的话落音,傅院长立即回敬道:“人生总是有遗憾的。不是这遗憾,就是那遗憾。熊老师有病,带着遗憾‘走’,多则遗憾两三年,少则遗憾年把。我们张老师如果这次没过,要遗憾多少年?要在痛苦中活多少年?大家想过没有?”

说到这里,傅院长停顿一下,给大家的感觉是,想听听大家的看法。估计没有人愿意趟这趟浑水,傅院长又说道:“这么多年评职称,从来没有人用‘欣赏’类的书评职称,一般在院系那一关就直接‘灭’了。我们不能为任何人破例。”

王院长反驳道:“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经典之作,我们能因为它是‘词话’就否定它的崇高价值吗?就像我上面讲的,判断一部著作的价值、分量,是不能只看书名的。”

眼看陷入被动,傅院长提高了嗓音:“王国维是大师,大师的作品是不能拿来作比较的。熊老师是大师吗?一个五十九岁的副教授的正儿八经的学术著作都未必有多高水平,能把‘欣赏’类的书写成学术巨著?我刚才大致翻了一下这本小册子,在‘后记’中熊老师自己都说这是一本通俗读物,写给中学生看的。不信的话,大家传着看看。”

王院长被逼到墙角,只剩下绝地反击这一条路可走。他迅速回击,想出一凶险的招数:“如果大家都认为熊老师这部著作不是学术著作,那他就不够条件,在第一个环节就应该直接被拿下。这样的话,十四个人符合条件,还要淘汰一个……”

这一招很灵,傅院长一下子紧张了。熊辉被拿下,再淘汰一个,不出意外的话就是张华。于是,傅院长改口道:“我只是随口这么一说,王院长不要当真,大家也都不要当真。熊老师确实有其辛酸处,有其难处……”

不能让争论无休无止下去。有人提议,今年评教授能不能不淘汰,因为情况太特殊。刘校长表示为难。最后达成的统一意见是,先投票,看看投票的结果再说。

投票结果很快出来,张华跟熊辉票数相同,都是最低。要进行第二次投票。傅院长跟王院长都想说话,被刘校长拦住。第二次投票的结果是,张华比熊辉多一票,熊辉垫底。

王院长对这个结果很失望,脸都涨红了。该尽力都尽力了,熊辉不会怪自己的;院里那边,别人该怎么议论就怎么议论吧。王院长在心里默默地舔舐自己的伤口,自我安慰。

评委们都以为会议就这样结束了,有的人站起来要走。刘校长说话了:“大家暂时别走。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大家同意不同意。这次表决,只作排名,不做淘汰的依据。”

在评委们还没弄明白刘校长此番讲话的真实意图时,刘校长解释道:“把这个排名结果上报学校,在校党政联席会议上,我提提看。如果校领导们同意我们的意见,熊辉就上;如果不同意,熊辉就下。作为评委,我们都十分同情熊老师的遭遇;作为分管校长,我只能帮到这。一句话,所有在场的人都尽力了。顺便说一句,下不为例。”

听完刘校长的话,评委们都很感动,又深切感到领导的高明,不自觉地鼓起掌来。王院长终于长舒了一口气。这时,傅院长走过来拍拍王院长的肩膀:“还不谢谢刘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