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心理学与精神病学

如果把我们一般人的正常的心理状况称为正常状态的话,那么,相对于某些状态,则属于非正常状态。所有非正常状态的人都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适宜对象。这些对象按轻重程度,可大概分为正常人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精神病三种。

很多人都认为“心理咨询是看精神病”。这表现出当今人们对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有着极大的误解。特别是在国内,几乎就没有把两者认真地进行区分的概念。说到底,如果不去细分,确实就很难找出它们之间的界线。

心理学(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图1-11),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

图1-11 通过大脑解释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个混杂的学科,过去有句口号,叫“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其实,还有研究动物的比较心理学以及与动物关联很大的行为主义,以及比较流行的进化心理学),可见,心理学基本上什么都研究。其实,这是一个学科不成熟的表现,比如,没有哪个物理学家会说Windows、CPU、细胞、矿石以及宇宙万物全都是他们的研究对象。

所以,其实心理学是一门松散的学科,包含上百种理论,以及更多的微观理论。心理学历史更多说的是科学心理学的历史,就是从1876年冯特创立心理学实验室算起,之前都算是哲学,而后出现过结构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认知主义学派等比较大的学派,也有存在主义、女权主义、进化心理学等比较细小的分支,每个学派都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研究的东西也五花八门。

精神病学是现代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精神障碍的病因、发病机理、病象和临床规律以及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有关问题(图1-12)。

图1-12 一个关于精神疾病的展视

现代精神病学不单涉及各种精神病、神经症、身心疾病或伴随躯体疾病的精神障碍的诊治,还涉及到适应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偏异,以及诸多类别的儿童智力、能力或品德上发育障碍的防止、矫正和处置问题。

现代精神病学在理论上涉及自然科学、心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若干分支,在实践上已发展到与社会心理卫生相结合的阶段。

精神活动是大脑生理功能的具体表现,当大脑功能出现异常时,临床表现为异常的精神活动,精神症状是异常的精神活动,但异常的精神活动不完全等于精神症状。

精神病学与临床各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许多神经系疾病,代谢、内分泌疾患和内脏疾病的不同阶段,都有可能并发精神障碍,需要处置;患一般躯体病症者也容易产生一些心理、情绪方面的问题,并因此会干扰原疾病的诊治,需要进行鉴别和治疗。精神病学的许多研究方法,如人格测查、情绪评定量表等,可以应用于心身疾病的调查和研究,或应用到其他临床科室。而有关健康与疾病的心理卫生咨询以及心理治疗,也成为精神疾病治疗的一个环节。

精神病学的病因理论研讨,已扩展到心理学、遗传学、生理心理学、神经精神内分泌学、精神药理学、神经生理/生化学等许多基础领域。在这些不同的领域中,围绕心理障碍的研究成果,会促进各相关基础医学的前进(图1-13)。

图1-13 多种研究相得益彰

由此看来,虽然属于不同的学科,但在治疗过程中,也会起到相互帮助的作用,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

正常人的心理问题是指正常人遇到外界刺激时会出现紧张、烦躁、绝望、沮丧、伤心等焦虑和抑郁负性情绪的一种心理状态(图1-14)。

图1-14 普通的心理状态

外界刺激主要包括:适应问题(环境改变后不能适应,如搬家、换工作、毕业后刚走上工作岗位),恋爱婚姻问题(失恋、父母对自己选择的恋人不满意、恋人之间闹矛盾、夫妻矛盾、自己有婚外恋情、配偶有婚外恋情、离婚等),人际关系问题(如与单位同事或朋友或邻里之间闹矛盾,姑嫂、婆媳等亲戚之间的矛盾等),性问题(性生活不和谐、功能性障碍等),子女教育问题,重大丧失(如丧偶、丧子、下岗、失业、伤残、灾难等)。

即便是心理健康的正常人遇到这些问题时,心情也不会好,但一般人大都没有去心理门诊咨询的习惯,心中的郁结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迁,渐渐地也能化解了。但这可能不是以最佳方式解决的。如果有心理医生的帮助,会对解决问题更为有利。人们能尽快地从打击中恢复过来,更快地恢复正常状态,同时也会提高今后应付这类问题的能力。因为这些人是心理健康的人,所以只需浅层次的心理帮助——心理咨询,就能解决问题了,而且只要一次或几次咨询就可以了。这些人之所以被称为“正常”,是指他们的人格比较健全、完整,符合一般人心目中“正常”的标准,别人没有觉着他们“怪”或者“与旁人不一样”。

稍重一点儿的是心理障碍(图1-15)。这个名词听起来很严重,其实,患有心理障碍的人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这人太怪”“你太多虑了”“你想得太多了”“他太爱冲动了”“他脾气太大了”“她太害羞了”“她太孤僻了”“她怎么总像在演戏似的”“她特别情绪化”“他太固执了”“他太自卑了”等现象。

图1-15 心理障碍

这些人也能像常人一样地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的社交圈子和自己的家庭,但一般说来,他们的生活质量不高,在工作、学习、生活、人际、恋爱婚姻、子女教育等各方面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段时间内会出现不良心境造成的兴趣减退、生活规律紊乱甚至行为异常、性格偏离等,这些由于现实问题所引起的情绪障碍,成为心理障碍。像这些问题,大多数人往往自我调节或求助父母、亲朋、老师等帮助来调节,当通过这些调节方法仍无效果时,就需要找心理咨询医生寻求帮助了。

如果只是向他们进行一般浅层次的心理咨询,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因为根源在于他们有不健全的人格。只有健全其人格,才能根本地解决他们的问题。因为不健全的人格是从小到大、经过多年慢慢形成的,所以纠正起来也相当困难,需要长期的(一年或几年)深层次的心理帮助——心理治疗才能达到目的。经过治疗,他们在生活各方面的问题会越来越少,最终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最严重的当属精神病,当面对一些不可理喻的人时,我们常常会用一些精神攻击法,比如说他们是“傻子”“神经病”或者“精神病”。有谁想过:这三者其实是有区别的。打个简单的比方。要去解决一个问题,如果他选择了大家能想到的最笨的方法,或者想不出什么方法来,我们就说这个人是“傻子”;精神病可能也会选择笨方法或者没方法,但是,一个精神病也有可能想出大家都能想到的好方法,甚至是大家谁都意想不到的想法。

而“神经病”则是另外一种病,指神经系统有器质性病变,通过物理化学的检查手段(如CT、脑电图、脑地形图、解剖、化验等),能发现神经系统组织结构或化学成分上与常人不一样,是器质性病变(图1-16)。

图1-16 在神经系统层面去观察

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我们的大脑和脊髓,它像树干一样立在中间,而外周神经系统则是与之相连,像根须和枝桠一样延伸出来的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与精神病在情绪和思维等方面的障碍相比,这些都是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神经病就是这些神经出现病变产生的问题,比如神经性耳聋啦,半身不遂啦,等等。而精神病是功能性疾病,目前的医学水平尚未能发现其神经系统与常人有何变异,但他们的言语、行为、思维、情绪等各方面的表现与常人不一样。

精神病有很多种类,也有少数几种精神病人的缓解期表现与常人差不多,只要不犯病,就能大致正常工作和生活;有些精神病的早期表现类似于神经衰弱,但更多的精神病人是慢性衰退的趋势,似乎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很难与正常人交流和沟通,几乎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许多精神病人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

精神病人(图1-17)一般都没有自知力,他们认为自己“很正常”“我没病”,发病时通常需哄骗或强迫入院治疗。

图1-17 精神病人

精神病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他们的异常上,也就是脱离大家公认的“正常”。这些异常是包括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的混乱。比如,精神分裂病人的思维障碍、躁狂病人的情绪高涨、阴性症状患者的意志活动减退,还有重度抑郁症病人的自杀行为等。大家眼中精神病人的智力低下,往往要归因于精神病在认知、情感等症状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有一部分是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造成的反应迟钝。一些精神病可能有智力低下的表现,但并不是都会如此,许多精神病患者智力正常,甚至超常。

精神病用俗话更确切地说,是“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