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常见的社会经济统计量

统计量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除了我们熟知的均值、四分位数等统计量外,还有一些针对特定领域专门设计出来的统计量,它们往往有特殊的效果和作用。本小节列举了一些社会经济统计量。

2.4.1 国内生产总值到底是怎么核算出来的

在社会统计领域,GDP是最被众人所熟知的一个经济指标。它的全称是国内生产总值,是全国人民创造的社会最终产品的总量。我国每年都会发布一个GDP数据,GDP越高,这一年的经济发展就越迅速。

尽管GDP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很少有人知道它到底是怎么核算出来的。作为一个社会统计数据,GDP是由一系列从企业中采集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的统计量。

GDP的计算方法主要有3种。

(1)从生产商的角度进行计算。首先计算全国各大小企业的总产出,再从总产出中去掉相应单位的中间消耗,求得各部门的增加值,最后汇总所有单位的增加值,得到国内生产总值。

比如木材商将开采的木材以10000元的价格卖给家具商,家具商加工木材后,以15000元的价格卖给超市,超市再以18000元的价格卖给消费者,那么木材商、家具商、超市的产出分别是10000、15000、18000,它们的中间消耗分别是0、10000、15000,它们的增加值分别是10000、5000、3000,生产总值则是18000。

(2)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计算。我国的消费者包括居民和政府,其中居民消费指的是我国居民的各类消费,政府消费指的是政府部门向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这两者合计为最终消费支出。

另外,不动产的升值和原材料的增加等合称为资本形成总额。我国出口总额减去进口总额称为净出口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值相加后,便得到GDP值。

(3)从分配角度计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这四者的和就是GDP值。

其中,劳动者报酬指的是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如工资、奖金、社会保险费等。生产税净值指的是企业缴纳的生产税减去政府提供的生产补贴后的值。固定资产折旧指固定资产损耗所造成的折旧。营业盈余则是各企业的增加值减去以上三者后的值。

作为一个社会统计量,GDP覆盖了经济活动的各个角落,能较为确切、完整地反映出社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因此,它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总量指标,被各国普遍使用。以上3种方法核算得到的GDP理论上应当彼此相等。但由于各种统计疏漏,根据不同方法计算出的GDP通常会有较大的差距。我国主要以第一种方法为准。

除去不可避免的人工误差外,GDP本身也存在一些缺点。在它的计算方法中并未考虑到经济活动对环境的伤害。比如伐木场过分砍伐森林后虽然能带来一些GDP增长量,但其后政府却需要用更多的钱来恢复环境。此外,有些不合格的工程在一年内经历了多次推倒重建,每一次重建都会引起GDP的增加,但这并不能真的增加社会财富。

2.4.2 根据国内生产总值衍生出的其他统计量

GDP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统计量,以它为基准,还可衍生计算出一些其他的常用社会统计量,比如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等。

国民总收入简称GNI,生产要素指的是资本、技术、劳动力等。所有的这些要素形成的收入称为要素收入。将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与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之差称为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那么GNP就是GDP与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之和。

国民净收入简称NNI,它是国内生产净额与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之和,也是国民总收入与固定资产折旧之差。国民可支配收入指的则是国民总收入与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净额之和。

以上3种统计量都是衡量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指标,其中GNI曾是早期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这些指标具有高度代表性,能够综合反映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将以上基本指标进行分析比较,还可得到一些常用的分析指标。分析指标的计算形式为平均数或相对数,通常细分至各个领域,分别反映经济增长速度、各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或社会劳动生产率等。

衡量经济增长速度时需要对比不同时期的GDP。由于货币通胀,直接对比今年的GDP与10年前的GDP是没有意义的。可根据某一固定价格来计算每一年的GDP,这样计算得到的GDP又称为实际GDP。用当年的实际GDP与前一年的实际GDP做商,即可知道当年的经济增长速度。

直接使用当前时期的价格计算得到的GDP又称为名义GDP,名义GDP与实际GDP做商,可得到GDP紧缩价格指数,它可综合反映国民经济的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的情况。

某部门经济增长贡献率是某部门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社会劳动生产率则是GDP与社会劳动者人数之比。其他类似的指标还有消费率、储蓄率和投资率等。以上这些指标常用于国民生产分析,综合观察这些指标,可得知有关社会经济现状的一系列细节,比如拉动我国GDP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以及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什么时期,等等。

另外一类与GDP有关的社会统计量是政府各类投入占GDP的比重,比如在教育、科研、公益等领域的投入比重等。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是一个反映政府现状的重要指标。各类能源消耗总量占GDP的比重则与国民经济技术水平有关,也与环境发展有关。

2.4.3 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

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是两个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且与GDP无关的重要统计量。基尼系数是根据洛伦兹曲线计算得到的一个比例。将全国居民的收入和人口数分级记录下来,即可画出一条洛伦兹曲线。

图2.5是一张洛伦兹曲线示意图,其横轴是人口百分比,纵轴是收入百分比。当社会上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累计人口和累计收入将构成从AB的直线;当社会上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时,累计人口和累计收入构成的线条将是从AC再到B的折线。

图2.5 洛伦兹曲线示意图

实际生活中,累计人口和累计收入构成的曲线将介于此二者之间。图2.5中的曲线反映了真实的收入比例和人口比例的关系。由该曲线可知,社会上最穷的50%的人仅拥有全社会10%的财富,而最富有的10%的人掌握了全社会45%的财富。

将洛伦兹曲线与直线AB之间的阴影区域记为区域X,将直角三角形ABC记为区域Y,那么X与Y的面积之比就是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的取值区间为从0到1,基尼系数越接近1,收入分配的均衡程度越低;基尼系数越接近0,收入分配的均衡程度越高。

通常认为当基尼系数低于0.2时,社会收入分配高度平均;基尼系数介于0.2和0.4之间时,社会收入分配相对平均;基尼系数介于0.4和0.6之间时,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贫富较为悬殊;基尼系数超过0.6,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极大,两极分化严重。

基尼系数衡量了社会收入差距,但收入差距并不是决定消费环境的唯一条件,如果富人将大部分财富都拿去投资,只将一小部分财富用于消费,那么即便基尼系数较高,居民也不会感觉贫富差距过大。

另一个常用于居民消费分析的指标是恩格尔系数,其计算方法为食品支出额与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食品支出额在消费支出总额中占比越高,就说明居民的生活越拮据。不但可以计算一个国家总的基尼系数,也可为每个小家庭计算其基尼系数。

通常认为基尼系数大于0.6,说明居民生活绝对贫困;基尼系数介于0.5和0.6之间,说明居民能够勉强度日;基尼系数介于0.4和0.5之间,居民生活即为小康水平;基尼系数大于0.4,居民生活可视为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