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霍邱县地处淮河南岸、大别山北麓,平原和丘岗兼而有之,绿树成荫实属平常。举目群峰,松林与连绵起伏的山色相掩映,翠绿得直逼你的眼睛;泛舟淮水,柳烟笼罩着逶迤曲折的堤坝,图画一般蕴含着清新的意境;寻访淮畔,杞柳渲染着一望无际的滩涂,一处处又无不是精彩绝妙的景致。这些,都是家乡树木的形象、林地的风采,足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我呢,也许是看惯了这些风景吧,许多年来,只对其中的两棵古树难以释怀。
一棵是北部临水镇圆觉寺内的千年银杏。银杏树本来就出身显贵,书中介绍说,银杏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最古老的裸子植物,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被誉为植物界中的“活化石”。家乡的这棵银杏树,更是名副其实的老寿星。据史料记载,千年银杏所在的临水镇,是古阳泉县城,也是淮河岸边的“乾坤聚秀之地,阴阳会合之所”。唐太宗就十分欣赏这里的山势地貌,曾指派亲信大将尉迟敬德到临水古镇专任圆觉寺的监修,对这座始建于梁武帝时的庙宇进行全面整修。银杏树就是尉迟敬德当年重建圆觉寺时亲手所植。时隔几百年后,少年朱元璋流落圆觉寺为僧,与古银杏朝夕相处,见证了明代开国皇帝一段特殊的人生经历。好在银杏树并不在乎这些,它只知道按照一棵树的方式生存、生活、生长——寒来暑往,承风夏雨,尽情吸收着阳光、雨露、水分和养料,随岁月留下一圈圈不朽的年轮。至于自己是什么树种,又是何人手植,曾经与谁为伍,一概异不相关。千百年后,这棵银杏成为家乡最大的古树,成为沿淮永远的风景。如今,树的直径超过4米,高度达到十余米,不仅绿叶婆娑,挺拔苍翠,而且年年岁岁,硕果满枝。
另一棵是霍邱南乡姚李镇境内的灯笼树。这棵树因形状酷似灯笼而得名,树龄有220年,树高接近11米,胸径大约1.5米。由于是百年古树,加之外形特殊,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竟被当地百姓视为可以保佑苍生的神树。于是,每逢过年过节、红白喜事或是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时候,男女老少就在树前烧香许愿、叩首祈祷。结果,年复一年,香火太旺,灯笼树竟然干基烧损,不仅没能保佑那些虔诚的信徒们,且连自己也沦为枯木。每当我途经姚李,遥望那熄灭的灯笼枯死的树,遥想那香火飘散的种种凄凉,叹惋之余,总是忍不住思忖:灯笼树之所以上演如此悲剧,恰是因为它不再是树,违背了作为一棵树的生存哲学和自然规律。
家乡的两棵古树,南北不同,处境迥异,生死有别。古树实乃古书,昭示的事理远远超越了它们自身。这也正是我一直对这两棵古树难以释怀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