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对待工作——勤奋

任何想在工作中一展拳脚的人都离不开“勤奋”两字。勤奋就是不拖沓、积极主动地干好自己的工作,它就是一种不断提升自己的力量,使自己在公司中脱颖而出。爱迪生说:“天才就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勤奋的人积极进取,总是能得到领导的青睐。

无论薪水高低,工作尽心尽力

有学者一日在外散步,他看见一个警察愁眉苦脸的,就问:“怎么了?有什么事情让你烦恼吗?”

警察回答说:“我一天到晚地巡逻只有15美元,这样的工作简直是在浪费时间。”

后来一个灰头土脸的扫烟囱的人走过来,学者觉得他很快乐,就问他:“你一天能有多少收入?”

扫烟囱的人回答:“5美元。”

学者又继续问:“一天才拿5美元,你为什么这么快乐?”

扫烟囱的人惊讶地说:“为什么不呢?”

警察鄙视地说:“只有垃圾才爱干垃圾的工作。”

学者表情严肃地说:“你错了,警察先生,他在做着使自己愉悦的工作,但是你却每天被工作奴役着,他的人生一定比你更精彩!”

只要留意身边的人,你就会发现很少能听到谁对自己的薪酬十分满意,对自己的工作状况十分满意。与此相反,大家好像都在抱怨,抱怨自己的工作不尽如人意,抱怨收入太低等。

工作的质量决定生活的质量。无论薪水高低,工作中尽心尽力、积极进取,能使自己得到内心的平安,这往往是事业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工作轻松随意的人,无论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将工作仅仅当作赚钱谋生的工具,这样的人其实是很悲哀的。

张某某原先是一家国有保险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在企业工作已有10个年头,有着相当丰富的品牌推广与管理经验,同时,与同事关系也非常融洽。一年多前,一家国际金融集团进入中国,通过猎头辗转找到张某某,邀请其前往担任公司市场总监。对方开出的薪水是年薪15万元,高出他现在薪水5万元,年终考核合格还另有5万元分红,同时还承诺了一定的期权。

张某某立刻和妻子讲了自己要换工作的事情,也和一些朋友讨论了这个话题,最后他决定到新公司工作。

张某某去新公司报到后,公司安排他去法国总部接受了三个月的培训,花费达10万元,并签订了为期2年的服务期协议。培训结束后,张某某在新公司工作了半年,总感觉新公司的企业文化与自身的价值观格格不入,而且公司内很多岗位的人员一直空缺,不少琐碎的事情都要张某某亲力亲为,各种福利待遇也并不完善。

为此,张某某非常苦恼,考虑再三后还是决定回原公司。但原公司市场部经理职位已有人替代,因此只能担任市场部副经理,但工资和原先持平。

如果工作仅仅是为了面包,那么生命的价值未免太低俗了。人生的追求不仅仅只是满足生存需要,还有更高层次的需求,用更高层次的动力驱使自己,不要麻痹自己,告诉自己应该有比追求薪水更高的目标。

事业成功人士的经验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只有经历艰难困苦,才能获得世界上最大的幸福,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就;只有经历过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人们都羡慕那些杰出人士所具有的创造能力、决策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但是他们也并非一开始就拥有这种天赋,而是在长期工作中积累和学习到的。在工作中他们学会了了解自我、发现自我,使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不为薪水而工作,工作所给予你的要比你为它付出的更多。如果你一直努力工作,一直在进步,你就会有一个良好的、没有污点的人生记录,能使你在公司甚至整个行业拥有一个好名声。

舒克德·安德森和贝塔诺·墨菲一起进入一家铁路公司工作。20年后,贝塔诺已成为铁路公司的董事长,而舒克德仍顶着烈日,辛辛苦苦在路基上工作。面对20年后如此巨大的差别,舒克德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20年前,我为每小时1.75美元的工资而工作,而贝塔诺·墨菲却在为事业而工作。”

一个人如果总是为自己到底能拿多少工资而大伤脑筋的话,他又怎么能看到工资背后可能获得的成长机会呢?他又怎么能意识到从工作中获得的技能和经验对自己的未来将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呢?这样的人只会无形中将自己困在装着工资的信封里,永远也不懂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除了钱,人生还有许多值得追求的

一些人总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值,认为自己应该得到重用,应该得到丰厚的报酬。相比发展空间、工作意义、企业氛围、个人能力的锻炼等,他们更注重工资的高低,似乎工资成了他们衡量一切的标准。但这些抱怨者都忽略了一个事实:工资的高低是和能力密切相关的。通用前CEO韦尔奇说过:“员工希望拥有高薪,这是很正常的一种心理,但是起码你先要告诉我支付你高薪的理由。”

面对微薄的薪水,你应当懂得雇主支付给你的工作报酬固然是金钱,但你在工作中给予自己的报酬乃是珍贵的经验、良好的训练、才能的表现和品格的建立。这些东西与金钱相比,其价值要高出千万倍。

工作所给你的要比你为它付出的更多。如果你将工作视为一种积极的学习经验,那么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着许多个人成长的机会。

一些年轻人,当他们走出校园时总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值,认为自己一开始工作就应该得到重用,就应该得到相当丰厚的报酬。他们在工资上喜欢相互攀比,似乎工资成了他们衡量一切的标准。但事实上,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缺乏工作经验,是无法委以重任的,薪水自然也不可能很高,于是他们就有了许多怨言。

也许是亲眼看见或者耳闻父辈和他人被老板无情解雇的事实,现在的部分年轻人往往将社会看得比上一代人更冷酷、更严峻,因而也就更加现实。在他们看来,我为公司干活,公司付我一份报酬,等价交换,仅此而已。他们看不到工资以外的东西,曾经在校园中编织的美丽梦想也逐渐破灭了。没有了信心,没有了热情,工作时总是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能少做就少做,能躲避就躲避,敷衍了事。他们只想对得起自己挣的工资,从未想过是否对得起自己的前途,是否对得起家人和朋友的期待。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在于人们对于薪水缺乏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大多数人因为自己目前所得的薪水太微薄而将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也放弃了,实在太可惜。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出身贫寒,在他创业初期人们都夸他是个好青年。当黄金像贝斯比亚斯火山流出的岩浆一样流进他的口袋时,他变得贪婪、冷酷。

深受其害的宾夕法尼亚州油田的地方居民对他深恶痛绝,有的人做了他的木偶像,亲手将“他”处以绞刑或是乱针扎死,无数充满憎恨和诅咒的威胁信涌进他的办公室。连他的兄弟也十分讨厌他,特意将儿子的遗骨从洛克菲勒家族的墓地迁到其他地方,他说:“在洛克菲勒支配下的土地内,我的儿子变得像个木乃伊。”

洛克菲勒由于为金钱操劳过度,身体变得极度糟糕。医生们向他宣布了一个可怕的事实:以他身体的现状他只能活到50岁,并建议他必须改变拼命赚钱的生活状态,他必须在金钱、烦恼、生命三者中选择其一。

这时,离死亡不远的他才开始领悟到原来是贪婪的魔鬼控制了他的身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反省,他开始考虑如何将庞大的财富捐赠给别人。于是,他相继设立了洛克菲勒医药研究所、洛克菲勒教育普及会、洛克菲勒基金会、洛克菲勒夫人纪念基金会。

除了钱,人的一生还有许多值得去追求的事物,如果一个人把赚钱当作生命的全部便容易被金钱所俘虏。如此痴迷于金钱的人,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直立着行走的钱袋子罢了。

因此,要树立起不只为薪水而工作的意识。因为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虽然是最直接的一种,但绝不是唯一的一种。一个人如果只为薪水而工作,没有更高远一些的发展意识,工作起来也就没有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有一次,英国女王参观著名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当得知天文台台长的天文学家詹姆·布拉德莱的薪金很低时,她表示要提高他的薪金。布拉德莱得悉此事后恳求女王千万别这样做,他说:“如果这个职位可以带来大量收入,那么以后来天文台工作的人将不会是天文学家了。”

人们的喜悦不是只靠金钱就能得到的。工资可以减少人的不满,但不能增加人的满足感。能够增加人的满足感的还是工作本身。

一个以薪水为个人奋斗目标的人是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从来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虽然工资应该成为工作目的之一,但是从工作中真正获得的却不只是工资卡中的数字。

在工作中,有些人善于耍小聪明,要么上班迟到、早退,要么在办公室与人闲聊,要么借出差之名游山玩水,要么借报销之名将不应得的钱财揣进自己的腰包。这些人自以为得到了金钱,但他们的损失将远远大于他们的所得。这种人也许会得逞一时,但终将失败一世,永远与成功无缘。

有位男士,妻子一直抱怨长期下海的他没有挣到钱,使家里一直过着比较拮据的生活,她劝丈夫赶快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那位男士说:“现在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这位男士的话非常有道理,相信他最终一定会取得成功。如果你不只是为薪水而工作,而是全心全意地努力工作,你就会发现,你的工作能力会逐步提高,这样的话,你就会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到高兴。同时,你的薪水也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得到提升。因为你工作努力就会为老板创造业绩,为老板创造业绩,老板就会奖励你,不管这种奖励是提升薪水,还是提升职务,对你都有很大的好处。

能力比金钱重要万倍,因为它不会遗失也不会被偷。如果你有机会去研究那些成功人士,就会发现他们并非始终高居事业的顶峰。在他们的一生中,他们曾多次攀上顶峰又坠落谷底,虽起伏跌宕,但是有一种东西永远伴随着他们,那就是能力。能力能帮助他们重返巅峰,俯瞰人生。

努力是获得成功的秘诀

有人曾经追到泰国去向成龙请教成功的秘诀。成龙一出电梯,门口已挤满了要求签名、合影的影迷,他挤上前大声追问:“成龙,请问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成龙想了一下,很肯定地回答:“努力。”也许这位老兄会无比失望,因为关于“努力”的秘诀他的耳朵都已听出老茧了。但成龙并没有欺骗他,努力确实是成龙的成功秘诀。

有些人本来具有出众的才华,很有发展前途,但因为在做学生时没有养成精益求精的好习惯,后来也就无法谋取一个较好的职位。生活中的各种实例生动地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无论事情大小,如果总是不努力,可能表面上看来会节约一些时间和精力,但结果往往是浪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钱财。

一个人看见一只幼蝶在茧中拼命挣扎了很久,觉得它太辛苦了,出于怜悯就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剪开了一些,让它轻易地爬了出来,不久后这只幼蝶竟死掉了。幼蝶在茧中挣扎是生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为了让自己的身体更加结实、翅膀更加有力,而这种投机取巧的方法只会让其丧失生存和飞翔的能力。

同样,在工作中偷懒也许能让你获得一时的便利,但却在心灵中埋下隐患,从长远来看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一旦养成偷懒的习惯,一个人的品格会大打折扣。做事不能善始善终的人,其心灵亦缺乏相同的特质。他不会培养自己的个性,意志无法坚定,因此无法实现自己的任何追求。一面贪图享乐,一面又想修道,自以为可以左右逢源的人,不但享乐与修道两头落空,还会悔不当初。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一位年轻人决定离开故乡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临行前,他来到一位智者那里请求指点。智者信笔写了三个大字,对年轻人说:“人生的秘诀只有六个字,这是前三个,剩下的三个字等你回来我再告诉你。”

年轻人一看,是“不要怕”三个字,他领会了智者的意思,自信满满地离开了故乡。每当他陷入困境的时候,就想起智者的那三个字。几十年后,年轻人已人到中年,两鬓斑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留下了很多遗憾。他怀着惆怅的心情回到故乡,又去拜访智者,寻求人生另一半的秘诀。然而,此时智者已去世了,智者的儿子取出一个信封,说:“这是父亲生前留给你的,他说你有一天会再来。”年轻人拆开信封,拿出一张纸来,上面赫然写着三个大字:不要悔。年轻人顿时如醍醐灌顶,心境豁然开朗。

是啊,前半生“不要怕”,只要定下一个目标,就努力争取实现它。后半生也“不要悔”,你只要努力了,不管有没有实现梦想,至少享受了追逐梦想这一过程。

人生最怕的是前半生没有努力,后半生又在悔恨中度过。古人常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一位先哲说过:“如果有事情必须去做,便积极投入去做吧!”另一位明师则道:“不论你手边有何工作,都要尽心尽力地去做!”

事无大小,竭尽心力,力求完美,这些是成功者的标记。大凡有所作为之人,都是那些力求完美的人,他们为世界创立新标准、新理想,肩负着人类进步的旗帜!

古罗马人有两座圣殿:一座是勤奋的圣殿,另一座是荣誉的圣殿。他们在安排座位时有一个秩序,就是必须经过前者,才能达到后者。勤奋是通往荣誉的必经之路,那些试图绕过勤奋寻找荣誉的人,总是被排斥在荣誉的大门之外。

一天,美国的一位将军召见一位24岁的海军军官。在谈话中,将军问了很多问题,让年轻军官有点招架不住。谈话结束时,将军问军官在海军学校的学习成绩怎样,他立即挺起胸膛,自豪地说:“将军,在一个820人的班中,我名列第59名。”将军皱了皱眉头,问:“你努力了吗?”

“没有,”年轻军官坦率地说,“我并不总是努力的。”

“为什么总是不努力?”将军大声质问。

在将军的瞪视下,这位自命不凡的年轻军官瞠目结舌,不知如何应答。这件事对年轻军官产生了终生的影响。此后,他事事努力,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位年轻军官不是别人,正是美国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

在职场上,“尽力而为”与“努力”之间确实存在巨大的差距。努力,这是一些全球知名企业对自己员工的基本要求,并已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不努力只想偷懒会使人堕落,无所事事会令人退化,只有勤奋踏实地工作才是最高尚的,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和乐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一个方向上努力比在多个方向发展更可取。因为做事努力能够迅速培养品格、获得智慧,加速进步与成长,尤其是它能带领人往好的方向前进,鼓舞人不断追求进步。

天生我材必有用,懒懒散散只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不幸。有些年轻人用自己的天赋来创造美好的事物,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另外有些人没有生活目标,缩手缩脚,浪费了天生的资质,到了晚年只能苟延残喘。本来可以创造辉煌的人生,结果却与成功失之交臂,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遗憾。一个农夫,既有可能成为华盛顿之类的人物,也可能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

要看得起自己的工作

不管什么工作,如果能够自发地、自主地去进行,人们就会从中感受到工作的意义。而且重要的是,选择工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应从有利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

所有正当合法的工作都是值得尊敬的。只要你诚实地劳动和创造,没有人能够贬低你的价值,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那些只知道要求高薪却不知道自己应承担责任的人,无论对自己还是对老板来说,都是没有价值的。

“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越牢,占地越广,建筑物就能修建得越高。要想在工作中有所发展、有所突破、有所成就,就必须在职业生涯开始时树立从基层做起的决心,不断夯实自己的基础。不必计较薪水的高低,也许你看不上眼的工作就是你将来腾飞的基础。

特蕾莎修女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她一生致力于帮助那些每时每刻都在与贫穷和饥饿作斗争的人们。也许她无法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获得更多的财富,但她的无私奉献却为自己和他人带来了最大的快乐。

在微软公司里,不同类型、不同资质的人才都能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从而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研究人员的成功可能是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论文,测试人员的成功可能是找到了隐蔽的“臭虫”,支持人员的成功可能是帮助客户及时解决了问题。对于这些不同类型的成功,微软公司的管理者不但会坦然接受,还会与当事人击掌相庆。

工作固然是为了生计,但是比生计更可贵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不要看不起自己的工作,只要你将这件事做好了,就一定会有加薪的机会。

也许某些行业中的某些工作看起来并不高雅,工作环境也很差,无法得到社会的承认,但是,请不要无视这样一个事实:有用才是伟大的真正尺度。在许多年轻人看来,公务员、银行职员或者大公司白领才称得上是绅士,其中一些人甚至愿意花费漫长的时间,目的就是去谋求一个公务员的职位。但是,同样的时间他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在现实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现自己的价值。

在硝烟弥漫的伊拉克巴格达市,爆炸、枪击、绑架等暴力事件的频频发生导致这里成为危险之地。然而,仍有一群“孤胆邮递员”每日穿梭于巴格达的大街小巷,为人们带去亲友的嘱托和祝福。

法伊克·马哈茂德是一名普通邮递员,他个头不高但身子骨结实,虽然才年过四旬,却已当了近20年邮递员,近几年更是在枪林弹雨中为居民们服务。

“身上的制服容易让你成为袭击目标。”在一次采访中,法伊克拽拽身上的衬衣和牛仔裤说,“绑匪往往瞄准政府人员下手,因此我们常穿便服。”

这绝非危言耸听。因为不久前法伊克的一位同事就在巴格达西部一家邮局的门口遭遇爆炸事件,死于非命。

然而,法伊克并没有被巨大的危险所吓倒,仍坚持做着自己的邮递员工作。在战乱年代,送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巴格达市民为躲避战乱,常常居无定所,信上的地址也老是出错。遇到这种情况,法伊克就到处打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找到收信人当前的住址,把信送到他们的手上。法伊克笑称,自己的工作快赶上私家侦探了。

法伊克这种尽职尽责的行为得到巴格达当地居民的尊重。这里几乎所有的人都认识他,假如发生枪战,他可以随时躲进任何人的家里。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了这位“孤胆邮递员”的事迹,一时间感动了全世界的人。于是法伊克·马哈茂德又多了一个尊称——勇士。

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法伊克表示,他坚持工作的理由只有一个:“把信件带到居民的手中,这是我的工作。”

那些看不起自己工作的人,实际上是人生的懦夫。商业和服务业需要付出更艰辛的劳动,需要更实际的能力。当人们害怕接受挑战时就会找出许多借口,久而久之就变得看不起自己的工作了。这些人在学生时代可能就非常懒散,一旦通过了考试,便将书本抛到一边,以为所有的人生坦途都向他展开了。他们对于什么是理想的工作有许多错误的认识。

莱伯特对这种人曾提出过警告:“如果人们只追求高薪与政府职位是非常危险的,它说明这个民族的独立精神已经枯竭。说得更严重些,一个国家的国民如果只是苦心孤诣地追求这些职位,会使整个民族像奴隶一般地生活。”

对工作倾注百分之百的热情

热情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正如拿破仑·希尔所说:“要想获得这个世界上的最大奖赏,你必须拥有过去最伟大的开拓者所拥有的将梦想转化为全部有价值的献身热情,以此来发展和销售自己的才能。”

热情对于一个职场人士来说就如同生命一样重要。如果你失去了热情,那么你永远也不可能在职场中立足和成长。凭借热情,我们可以释放出潜在的巨大能量,补充身体的潜力,发展出一种坚强的个性;凭借热情,我们可以把枯燥乏味的工作变得生动有趣,使自己充满活力,培养自己对事业的狂热追求;凭借热情,我们可以感染周围的同事,让他们理解你、支持你,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凭借热情,我们更可以获得老板的提拔和重用,赢得珍贵的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然而不幸的是,对自己的工作和所从事的事业充满热情的人少之又少。看看我们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吧!早上醒来一想到要去上班就心中不快,磨磨蹭蹭地挪到公司以后,无精打采地开始一天的工作,好不容易熬到下班,立刻就高兴起来,和朋友花天酒地之时总不忘痛陈自己的工作有多乏味、有多无聊。如此周而复始。

工作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应该是一种幸福的差事,可是为什么人们却把它当作苦役呢?绝大多数的人都会回答是工作本身太枯燥了。然而实际上问题往往不是出在工作上,而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如果你本身不能热情地对待自己的工作,那么即使让你做你喜欢的工作,一个月后你依然觉得它乏味至极。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在职场中遇到挫折或失败的时候,我们总喜欢从外界找借口为自己开脱,比如说竞争太激烈、大幅度裁员等,而很少会仔细地审视一下我们自己。我们总认为无精打采地上班、磨磨蹭蹭地去工作并不是什么大事情。然而,正是这些才让老板下定决心辞退你的。

棒球运动员法兰克刚转入职业棒球界不久就遭到有生以来最大的打击,球队经理觉得他的动作无力,因此有意要他走人。经理对他说:“你这样慢吞吞,哪像是在球场混了20年。法兰克,离开这里之后,无论你到哪里做任何事,若不提起精神来,你将永远不会有出路。”

本来他的月薪是175美元,离开之后,他参加了亚特兰斯克球队,月薪减为25美元,因为薪水太少,他做事还是没有热情。过了大约10天之后,一位名叫丁尼·密亭的老队员把他介绍到新凡去。在新凡的第一天,他的一生有了一个重大的转变,他想成为英格兰最具热情的球员。

他说:“我一上场,就好像全身带电一样。我强力地击出高球,使接球的人双手都麻木了。记得有一次,我以强烈的气势冲入三垒,那位三垒手吓呆了,球漏接了,我就盗垒成功了。同时,由于我的热情,其他的队员也跟着热情起来。第二天早晨我读报的时候兴奋得无以复加。报上说:‘那位新加入进来的球员无疑是一个霹雳球手,全队的人受到他的影响都充满了活力,他们不但赢了,而且是本赛季最精彩的一场比赛。’由于对工作和事业的热情,我的月薪由25美元提高到185美元,多了7倍。在后来的2年里,我一直担任三垒手,薪水加到当初的30倍之多。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一股热情,没有别的原因。”

他后来由于手臂受伤,不得不放弃打棒球。他来到了菲特列人寿保险公司当保险员,但整整一年都没有成绩,他因此非常苦恼。后来他像当年打棒球一样又对工作重新报以热情,很快他就成了人寿保险界的大红人。他说:“我从事推销30年了,见到过许多人,由于对工作保持着热情的态度,他们的收效成倍地增加,我也见过另一些人,由于缺乏热情而走投无路。我深信热情的态度是成功推销的最重要因素。”

热情的态度是做成任何事的必要条件。任何人只要具备了这个条件,都能获得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那些把对自身要求仅限于不出错的水平上的人,往往是对工作缺乏热情、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分子。而对工作真正怀有敬业之情的有志之士会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激活起来,完成他心中的渴望,这是一种强劲的情绪,一种对人、事物和信仰的强烈情感。工作中只要注入了这种巨大的热忱,就不愁事情做不好了。

带着兴趣为自己工作

有的人总是把工作当成一种苦役,而有的人却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二者之间的差距在于:前者总是以一种消极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工作;而后者则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工作,并学会从工作中寻找快乐。

任何人都不得不做一些令人厌烦的工作,即使给你一个很好的工作环境,但如果总是一成不变的话,任何工作都会慢慢变得枯燥乏味。许多在大公司工作的员工,他们拥有渊博的知识,受过专业的训练,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拿一份不菲的薪水,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对工作并不热爱,视工作如紧箍咒,仅仅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出来工作。他们精神紧张、未老先衰,工作对他们来说毫无乐趣可言。

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每个人都在干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但是很多年轻人,一旦领导让他干一些他不感兴趣的事情时,就总是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拖延,像这样的员工在公司里是难以得到升迁的。

伟大的事业是由无数个微不足道的小事情积累而成的,小事情干不好,大事情也不会干成功。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

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

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这群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一边,找来造船工具,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心,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造出了一条独木船。

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

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苏格拉底道:“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

工作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获得快乐与幸福。要从工作中找到对自己的信心,就要充分发挥本身的潜能,创造事业及财富。而一个不快乐的工作者的目标是跟这目标南辕北辙的,其中一些以钱财作为工作终极目标的人更是可悲。

几乎每个人心中都在规划着自己的宏伟蓝图,渴望着在自己所处的工作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所以,我们应学会从工作中寻找快乐,把枯燥的工作变成一种享受。

萨姆尔·沃克莱刚刚进入工厂时的工作就是日复一日地拧螺丝钉,就像《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扮演的那个工人一样。看着一大堆螺丝钉,沃克莱满腹牢骚,心想自己干什么不好,为什么偏偏来拧螺丝钉呢?他曾经想找经理调换工作,甚至想过辞职,但都行不通。最后他考虑能不能找到一个积极的办法,使单调乏味的工作变得有趣起来。于是,他和工友商量开展比赛,看谁做得快,工友和他一拍即合。

这个办法果然有效,他们工作起来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乏味了,而且效率也大为提高。不久,他就被提拔到新的工作岗位。再后来,他成了火车制造厂的厂长。

每一个员工都应该学会热爱自己的工作,即使这份工作你不太喜欢,也要尽一切能力去转变,去热爱它。并凭借这种热爱去发掘内心蕴藏着的活力、热情和巨大的创造力。事实上,你对自己的工作越热爱、决心越大,工作效率就越高。

当你抱有这样的热情时,上班就不再是一件苦差事,工作就变成了一种乐趣,就会有许多人愿意聘请你来做你更热爱的事。如果你对工作充满了热爱,你就会从中获得巨大的快乐。

这是一位打字小姐的故事。她发现,假装工作时很有意思,能够使人得到很多的收获。

“有一天,公司的副经理坚持要我把一份商业计划书重新再做一遍,这使我非常生气。我告诉他,这份计划书只要改一改就行了,没有必要重新再写一遍。但他对我说,如果我不重做的话,他就会去找愿意重做的人来做。这时,我突然意识到有许多人都会跳起来把握住这个机会,来做我现在正在做的这件事情。再说,人家付我薪水也正是要我做这份工作,我就开始觉得好过多了。接着我有了这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倘若我假装很喜欢自己的工作,那么我就真的能喜欢到某一个程度,同时,我工作的速度就能快得多。所以我现在很少去加班了。这种新的工作态度使大家都觉得我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职员。后来当有一位主管需要一位私人秘书的时候,副经理就推荐我去担当那个职务。因为他说,我很喜欢做一些额外的工作而不抱怨。这件事情证明了心理状态转变所能产生的力量。”

可见,一件工作有趣与否、如何去做完全取决于你的看法。所以只要你在工作,何不让自己充满活力与热情呢?如果你假装对你的工作很感兴趣,这一点点的假装就会使你的兴趣变假成真,也可以减少你的疲劳和紧张。

卡腾堡是一位名声显赫的新闻分析家。他22岁那年来到巴黎,在巴黎的《纽约先驱报》刊登了一个求职广告,找到一份推销立体观测镜的工作。

卡腾堡开始逐家逐户地在巴黎推销这种观测镜,但他并不会讲法语,可是第一年他就赚到5000美元的佣金,而且使他自己成为那一年全法国收入最高的推销员。

不会法语,他就先让老板用非常纯正的法语把他需要说的那些话写下,然后再背下来。他很坦白地承认这个工作非常难做。他之所以能撑过去只靠着一点信念:他决心使这个工作变得很有趣。每天早上出门之前,他都站在镜子前面向自己说:“卡腾堡,如果你要吃饭,就一定得做这件事。既然你非做不可,为什么不做得痛快一点呢?”

卡腾堡说:“我们经常需要做一些运动,让我们从那种似醒非醒、似睡非睡的状态中清醒过来,也许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些在精神和思想上的运动,让我们每天早上能够真正地活动起来,每天早上给你自己打打气。”

每天早上给你自己打打气,这在心理学上特别重要。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的思想,只要你的想法正确,就能使任何工作不那么讨厌。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很有兴趣,就可以使你得到更多的快乐,因为你每天清醒的时间里有一半以上要花在你的工作上。要经常提醒你自己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就能使你变得快乐,更可能会给你带来升迁和加薪的机会。即使事情没有这样好,至少也可以把你的疲劳减低到最低程度,让你能够充分享受你的闲暇时间。

工作中每一件事都值得去做

人们看待问题的方法是有局限的,我们必须从内部去观察才能看到事物真正的本质。有些工作只从表象看也许索然无味,只有深入其中,才可能认识到其意义所在。因此,无论幸运与否,每个人都必须从工作本身去理解工作,将它看作是人生的权利和荣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个性的独立。

IBM总裁郭士纳说过:“如果你强调什么,你就检查什么,你不检查就等于不重视。”德鲁克大师的目标管理法则在全球普及甚广,但很多企业实施中却走形变样,其中一个痼疾就是工作追踪很差,如果没有工作追踪,目标管理也就只剩下了美丽的外壳了。

有个人在一家制丝厂工作,制丝是流水线作业,一个链条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工艺。一个岗位一个人,一个萝卜一个坑,他每天面对的都是相同的工作,单调而又枯燥,平凡而又简单,但是有一句话对他触动很大,那就是:把平凡的事一千遍、一万遍地做好就是不平凡。

不管什么事情,哪怕再小、再不起眼,不需要什么技巧与能力,也要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做好,如随手关灯,写字楼灯管不亮在当日就换好,开会时将手机调成震动,总在约定客户见面5分钟前到达等。如果每天真能做到这些,这样的公司和这样的员工是非常了不起的。

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去做。不要小看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即便是最普通的事,也应该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去完成。小任务顺利完成,有利于你对大任务的成功把握。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便不会轻易跌落。

20世纪40年代中期,一位名叫余彭年的湖南小伙子背井离乡,只身一人来上海滩闯荡。除了拉黄包车外,他还摆过地摊,打过各种零工。26岁那年,怀着出人头地的梦想,余彭年辗转到我国香港地区打工。由于人生地不熟,加上英文水平有限,又听不懂广东话,他求职时连连碰壁,好不容易才在一家公司找到一份勤杂工的工作。

他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不停地扫地、洗厕所,或干点其他杂活,又苦又累不说,薪水还很低。但他又必须做这份工作,否则就要饿肚子。

余彭年所在的公司周六和周日都休息,一到周末,辛苦工作了5天的勤杂工们就如获大赦,纷纷出去逛街、游玩。初来香港地区的余彭年也很想出去看看当地的风土人情。然而,他发现周末时常有人来公司加班,要是没有人打扫卫生的话,那公司将会是一团糟。于是,当其他勤杂工出去玩的时候,只有他独自一人留下来打扫卫生。

有些勤杂工觉得他傻,说你就是干活干得累死,老板也不会多给你一分钱,你何必呢?余彭年只是笑笑,不说什么。对于这份“额外”的工作,他仍然做得一丝不苟。就这样一直干了半年,直到有一个星期天,公司的老板发现了这个自动加班的勤杂工,感到非常惊讶。老板向其他员工了解情况后,知道余彭年每个周末都是如此,更是大吃一惊。第二天,老板就找他谈话,随后提升他为办公室员工。余彭年没有辜负老板的期望,加倍努力地工作,不断得到提升,最后升到了公司总经理的职位上。

又过了几年,余彭年向老板提出辞职,说自己想出去做生意。老板欣然同意,并投资入股了他的公司。从此,余彭年开始逐步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地产界、酒店界闯出一片新天地。最终,这位从勤杂工干起的湖南小伙子创办了香港著名的彭年酒店,身价高达30亿港币。后来他捐出了其中的20亿港币用于中国贫困地区白内障病人的复明手术,这就是“彭年光明行动”。

在胡润发布的五次中国慈善榜上,余彭年三次名列榜首,被誉为国内最慷慨的慈善家。

每一件事情对人生都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你是砖石工或泥瓦匠吗,可曾在砖块和砂浆之中看出诗意?你是图书管理员吗,经过辛勤劳动,在整理书籍的缝隙中,是否感觉到自己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你是学校的老师吗,是否对按部就班的教学工作感到厌倦?当你见到自己的学生时,还会如此吗?

行为本身并不能说明自身的性质,而是取决于我们行动时的精神状态。工作是否单调乏味,往往取决于我们做它时的心境。

人生目标贯穿于整个生命,你在工作中所持的态度使你与周围的人区别开来。日出日落、朝朝暮暮,它们能使你的思想更开阔,也能使其更狭隘;能使你的工作变得更加高尚,也能变得更加低俗。

没有老板能容忍懒惰的员工

懒惰的人如果不是因为病了,就是因为还没找到最喜爱的工作。没有天生的懒人,人总是期望有事可做。久病初愈的人总是盼望能起床,四处走动,回到工作岗位上做点事—— 任何事情都可以。

懈怠会引起无聊,无聊也会导致懒散;相反,工作可以引发兴趣,兴趣则促成热忱和进取心。

克莱门特·斯通曾说:“理智无法支配情绪,相反,行动才能改变情绪。”选定你最擅长、最乐意投入的事,然后全力以赴!

一个和尚在寺庙里待了几年了,可还是做扫地、端茶的工作,有一天他越想越气,去找方丈说理。

“我在这儿辛辛苦苦干了几年了,为什么还是让我扫地、端茶?太没道理了!”

方丈捋了捋胡子,慢条斯理地说:“你没发现你扫地从来不知道把垃圾处理掉,端茶时也不知道把桌子上的灰尘抹掉吗?”

这个和尚的失败之处在于他没有主动精神,不知道主动做一些没有人交代他做的事情。有主动精神的员工会勇于负责,有独立思考能力。这些员工有别于那些像机器一样的员工,他们不会按别人的吩咐机械地完成工作,他们往往会发挥创意,出色地完成任务。

而不能积极主动工作的员工则墨守成规、害怕犯错,凡事只求遵循公司规则。他们会告诉自己:老板没有让我做的事我又何必插手呢,又没有额外的奖励!这两种不同的想法会明显地导致不同的工作表现。

如果你永远保持勤奋的工作态度,你就会得到他人的称许和赞扬,就会赢得老板的器重,同时也会获取一份最可贵的资产——自信,对自己所拥有的才能的自信。

那些思想贫乏、愚蠢、慵懒怠惰的人只注重事物的表象,无法看透事物的本质。他们只相信运气、机缘、天命之类的东西。看到人家发财了他们就说:“那是幸运!”看到他人知识渊博、聪明机智他们就说:“那是天分。”发现有人德高望重、影响广泛他们就说:“那是机缘。”

人类天生就有许多劣根,懒惰正是其中最难消除的劣根之一。

有位富翁到一个贫困地区游玩,当目睹当地一户贫困人家吃饭的情形时他禁不住落下泪来。这户人家吃饭用的碗竟是几只破得不能再破的陶罐,更让他吃惊的是全家连一双筷子都没有,都是直接用手抓的。

这位善良的富翁无比同情,决心要帮助这户人家摆脱贫困。当他走出他们的家门后又马上改变了主意,因为他看到这户人家的房前屋后都长着适合做筷子的竹子。

身处竹林却没有筷子,故事中的这户人家真算得上是懒惰的典型,自然难以得到同情。

世界上懒惰的人已经够多了,我们需要更多主动积极的人,更多关注世界光明面的人,懒惰只会使我们心灰意懒、怨天尤人。

许多人都抱着这样一种想法:我的老板太苛刻了,根本不值得我如此勤奋地为他工作。然而,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道理:工作时虚度光阴虽然会伤害你的雇主,但受伤更深的却是你自己。一些人花费很多精力来逃避工作,却不愿花相同的精力努力完成工作。他们以为自己骗得过老板,其实,他们愚弄的只是自己。老板或许并不了解每个员工的表现或熟知每一份工作的细节,但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很清楚努力最终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可以肯定的是,升迁和奖励是不会落在玩世不恭的人身上的。他们不曾亲眼看见那些人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经受的考验与挫折;他们对黑暗与痛苦视而不见,光明与喜悦才是他们关注的焦点;他们不明白没有付出非凡的代价,没有不懈的努力,没有克服重重困难,是根本无法实现梦想的。

任何人都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所收获。收获的成果取决于这个人努力的程度,机缘巧合的事只是小概率的存在。懒惰对心灵是一种伤害。成功的机会不会白白降临到你的身上,只有那些主动做事、主动工作的人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但遗憾的是,意识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早已养成了拖延、懒惰的坏习惯。

请您摸摸自己的脚板

勤奋与功绩是罗马人的伟大箴言,也是他们征服世界的秘诀所在。那些凯旋的将军都要归乡务农。当时,农业生产是受人尊敬的工作,罗马人之所以被称为优秀的农业家,其原因也正在于此。正是因为罗马人推崇勤劳的品质,这才使整个国家逐渐变得强大。

然而,当财富日益丰富、奴隶数量日益增多,劳动对于罗马变得不再是必要时,整个国家就开始走下坡路了。结果,因为懒散而导致犯罪横行、腐败滋生。

有一则寓言讲的是古时候有个商人带着一白一黑两匹马儿赶路,两匹马儿各拉一辆车,车上装满了货物。黑马走得很好,而白马则老是走走停停,心不在焉。于是,主人就把白马车上的货全部挪到黑马车上去了。白马悠闲自在地走着,嘲笑黑马说:“你越是好好干活,主人越折磨你,你何必自找苦吃呢?”到了旅店的时候,主人想:“既然只有一匹马拉车,我为什么要养两匹马?不如把那匹懒马卖掉,换点钱好好喂养那匹勤快的马。”于是,那匹白马就被主人处理掉了。

这个寓言说明没有老板会容忍自己的公司存在懒惰而不称职的员工,迟早都会解雇他。而勤奋工作的员工虽然看上去是“自讨苦吃”,但“路遥知马力”,最终一定能成为公司不可替代的员工,享受到更为优厚的待遇。

懒汉们常常抱怨自己竟然没有能力让自己和家人衣食无忧。但勤奋的人会说:“我也许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但我能够拼命干活以挣取面包。”

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假如你要走出“完不成任务”的樊笼,跨入优秀者的行列,勤奋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勤奋是优秀员工做好事情、达成目标的根本。事实上,任何领域中的优秀人士之所以拥有强大的执行力,能高效地完成任务,就是因为他们勤奋,他们所付出的艰辛要比一般人多得多。

曾有记者问李嘉诚成功的秘诀,李嘉诚讲了一则故事。

69岁的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在一次演讲会上,当有人问他推销的秘诀时,他当场脱掉鞋袜,将提问的记者请上台,说:“请您摸摸我的脚板。”

提问者摸了摸,十分惊讶地说:“您脚板上的老茧好厚呀!”

原一平说:“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勤。”

提问者略一沉思,顿然醒悟。

李嘉诚讲完故事后微笑着说:“我没有资格让你来摸我的脚板,但我可以告诉你,我脚底的老茧也很厚。”

世界上到处是一些看来就要成功的人,甚至在很多人的眼里,他们能够并且应该成为这样或那样非凡的人物,但是,他们并没有成为真正的英雄。原因何在呢?

原因在于他们没有付出与成功相等的代价。他们希望到达辉煌的巅峰,但不希望越过那些艰难的梯级;他们渴望赢得胜利,但不希望参加战斗;他们希望一切都一帆风顺,而不愿遭遇任何阻力。

林肯年轻的时候住在一所极其简陋的茅舍里,没有窗户,也没有地板,用今天的居住标准看,他简直就是生活在荒郊野外。他的住所距离学校非常远,一些生活必需品都很缺乏,更谈不上有报纸、书籍可以阅读了。

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每天坚持不懈地走二三十里路去上学。为了能借几本参考书,他不惜步行一二百里路。到了晚上,他靠着燃烧木柴发出的微弱火光来阅读……林肯只受过一年的学校教育,成长于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但他却能努力奋斗,一跃而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伟大的成功永远属于那些富有奋斗精神的人,而不是那些一味等待机会的人。我们应该牢记,良好的机会完全在于自己的创造。如果认为个人发展的机会掌握在他人手中,那么他一定会失败。机会包含于每个人的人格之中,正如未来的橡树包含在橡树的果实里一样。

如果在困境中时林肯说“我没有机会”,这位生长在穷乡僻壤里的孩子如何能入主白宫,成为美国总统?同时代有许多出生于良好家庭环境的孩子,他们有漂亮的学校,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为什么成就反而不如一个茅舍里成长起来的苦孩子呢?不是有许多出生于贫民窟的孩子们成为议员,成为大银行家、大商人吗?那些大商店和大工厂,有许多不就是由那些“没有机会”的孩子们靠着自己的努力而创立的吗?

做些分外的工作不吃亏

很多员工特别喜欢锱铢必较,不属于自己分内的事情,你让他去做简直像要了他的命。

他们认为自己多做一点又没有额外的报酬,吃亏死了。实际上,这是一种短视。你多做一点,等于是多获得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你的领导、同事和客户都会关注你、信赖你,从而给你更多的机会。而且在工作中信奉“勤”字诀的人会为自己带来很多好处:给自己塑造一种敬业的形象,容易获得别人的谅解和领导的信任等。

李凤是一家公司的普通职员,平时的工作只是收发、传送领导文件。当公司出现一些无人料理的事情时,别的同事都为能少做就少做而推来推去,而李凤就像一颗螺丝钉一样赶快补上,不多久一份工作就漂亮地完成了。从此“李凤你见一下那个客户”“李凤你去做那件事情”这样的指派越来越多。

李凤从未觉得自己是个被人支来支去的“小跑堂”。虽然杂事很多,但是得到锻炼的机会也多,比如叫她去联系公司的广告业务,参与广告文案的写作,选择适合的传播渠道等,这都是给了她一个充电和学习的机会。

一直在暗中观察员工表现的老总暗暗点头。从此李凤工作更忙了,但是忙的却是一些更重要的事情了。比如去见公司的一些重要客户、去一些谈判的场合,老总都会带上李凤一起。终于有一天公司要准备上市了,需要把公司彻底包装成一家公众公司,集团董事会希望李凤能做好准备,协助管理层完成公司历史上质的飞跃。

李凤不负众望,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顺理成为章地成为那家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秘书。后来,她又跃升至公司管理层高级管理人员,并且成为资本运营方面独当一面的大将。

多做一些分外的工作一定会使你获得良好的声誉。这对你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在你的职业发展道路上可能会起到关键的作用。而且多做一些分外的工作就会多一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多一种技能、多熟悉一些业务对自己总是有好处的,它能使你尽快地从工作中成长起来。

在职场上常常有这样的员工,他们认为只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就行了。对于老板安排的额外工作不是抱怨就是不主动去做。这样的员工自然不会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实际上,我们只有多“越位”一点,才能有更多的表现机会。

在柯金斯担任福特汽车公司总经理时,有一天晚上,公司里因有十分紧急的事,需要全体员工协助发临时通告信给所有的营业处。

不料,当柯金斯安排一个做书记员的下属去帮忙套信封时,那个年轻的职员傲慢地说:“这不是我的工作,我不干!我到公司里来不是做套信封工作的。”

听了这话,柯金斯一下就愤怒了,但他仍平静地说:“既然这件事不是你分内的事,那就请你另谋高就吧!”

一个员工要想纵横职场、取得成功,除了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还要多做一些分外的工作。这样,可以让你时刻保持斗志,在工作中不断地锻炼自己、充实自己。当然,分外的工作也会让你拥有更多的表演舞台,让你把自己的才华适时地表现出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得到老板的重视和认同。

为公司多做一点的初衷也许并非为了获得报酬,但是你往往能获得更多的意想不到的财富。你付出得多,得到的也会多,这是一条永恒的因果法则。也许你付出之后不能立刻得到回报,但你不应该就此停住,应该继续努力下去。回报将会在一个你不经意的时刻出现在你的面前。

如果你是一名货运管理员,也许可以在发货清单上发现一个与自己的职责无关的未被发现的错误;如果你是一个过磅员,也许可以质疑并纠正磅秤上的刻度错误,以免公司遭受损失;如果你是一名邮递员,除了保证信件能及时准确到达,也许可以做一些超出职责范围的事情……这些工作也许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职责,但是如果你做了,就等于播下了成功的种子。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人只做自己分内的工作,并将分内分外用明确的界线划分得很清楚,多做一点就要额外的报酬,殊不知这对自己工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很大的障碍,久而久之上司就会对你失去好感。

大多数情况下,即使你没有被正式告知要对某事负责,你也应该努力做好它,即使你把事情搞砸了,只要你敢于承担责任,那么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职位和报酬也会接踵而至。

追求精益求精,克服马虎轻率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轻率和疏忽所造成的祸患将超乎人们的想象。”

内蒙古某中学,晚上7点补课结束后,1500多名学生在从该校教学楼东西两个楼道口下楼时,一段楼梯护栏突然坍塌,由于没有灯光,再加上楼道内拥挤,下楼的学生不断摔下楼梯,最终酿成21人死亡、47人受伤的惨剧。

仅一天时间,警方就公布了事故调查结果,原因是学校基础管理工作混乱。第一,事故发生地的楼梯12盏灯1盏没有灯泡,11盏不亮。事故发生的当天下午还有老师向校长反映灯泡照明问题,校长以“管灯泡的人员不在”为由未能及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第二,技术监督部门怀疑丰镇二中教学楼楼梯护栏实际使用的钢筋强度不够;第三,学校在这座教学楼未经验收的情况下就投入使用了;第四,事故当天,应该带班在岗的校长正与教委、本校和其他学校的18位老师在当地一家饭店喝酒。

事实上,从楼体建筑,到技术监督,到设施配置,再到老师的管理,如果上述每一点都有点责任感的话,这场惨剧就可以完全避免。

现实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确只是一些细节、小事上做得不完全到位,而恰恰是这些细节的不到位常常会造成较大影响。对很多事情来说,执行上的一点点差距往往会导致结果上出现很大的差别。很多执行者工作没有做到位,甚至相当一部分人做到了99%,就差1%,但就是这点细微的区别使他们在事业上很难取得突破和成功。一位管理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从手中溜走1%的不合格到用户手中就是100%的不合格。为此,员工要自觉地由被动管理到主动工作,让规章制度成为每个职工的自觉行为,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

水温升到99℃还不是开水,其价值有限;若再添一把火,在99℃的基础上再升高1℃,就会使水沸腾,并产生大量水蒸气来开动机器,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100件事情,如果99件事情做好了,一件事情未做好,而这一件事可能对某一单位、某一宿舍、某个人就是百分之百的影响。

追求精益求精要防止虎头蛇尾的做法。有的员工能力很强,但却不能很好地落实组织所下达的工作任务。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做事总是虎头蛇尾。工作开始时热情百倍,干劲十足。但是,工作持续一段时间,尤其是遭遇到困难或挫折之后,则热情逐渐减弱,干劲逐渐消减。

企业中,如果技术人才对专业技术工作不求进取、马马虎虎、得过且过,对存在的技术问题懒得思考,遗漏的技术隐患不去克服,没有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营销人员总想着公司做大规模的广告,不好好地做经销商的工作,做事不精益求精,只求差不多,这个企业用不了多久就会面临倒闭的危险。员工只有积极主动地把工作做到精益求精,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机会。

国内某房地产公司的老总曾回忆:“1987年,一个与我们公司合作的外资公司的工程师为了拍项目的全景,本来在楼上就可以拍到,但他硬是徒步走了两公里爬到一座山上,连周围的景观都拍得很到位。当时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只回答了一句:‘回去董事会成员会向我提问,我要把这整个项目的情况告诉他们才算完成任务,不然就是工作没做到位。’”

这位工程师的个人信条就是:“我要做的事情,不会让任何人操心。任何事情,只有做到100分才是合格,99分都是不合格。60分就是次品、半次品。”

因此,要想把事情做到最好,领导者心目中必须有一个很高的标准。

在决定事情之前要进行周密的调查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尽量把可能发生的情况考虑进去,尽可能避免出现1%的漏洞,直至达到预期效果。

追求精益求精要克服马虎轻率的毛病。有的员工不能很好地落实工作责任,并非是他不想落实,而是他患有马虎轻率的毛病。

有些人在学生时代就养成了马马虎虎、懒懒散散的坏习惯。他们习惯于使用一些小伎俩,譬如用抄袭、作弊等手段来欺骗老师,蒙混过关。踏入社会后,他们也就不可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一旦这种人成为领导,其恶习也必定会传染给下属——看到上司是一个马马虎虎的人,员工们就往往会竞相效仿,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样一来,每个人的缺陷和弱点就会渗透到公司,影响整个事业的发展。如果他是作家,文章必定漏洞百出;如果他是一个管理者,部门工作必定一塌糊涂。

生命中的大事皆由小事累积而成,没有小事的累积也就成就不了大事。人们只有了解这一点,才会开始关注那些以往无关紧要的小事,开始培养自己做事一丝不苟的态度,力争成为深具影响力的人。

你的工作极限取决于自己

总是听到有些员工在抱怨:我也很勤奋啊,我也很努力啊,可是我总是突破不了自己,遇到瓶颈我也没有办法啊……

在自然界,每一个物种都在突出和强化自己的各种能力以求适应环境,获得生存空间。生命的演化如此,生活和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社会对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也在不断地提出更高、更广、更深的要求。

有一天,在美国的一个小酒吧里,一位年轻小伙子正在演奏钢琴。他的琴弹得很好,每晚都有很多人慕名前来倾听。但一天晚上他弹了几首曲子后,一位顾客提议说:“我每天都听你弹这些曲子,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你能不能唱首歌呢?”其他顾客也纷纷起哄,要求小伙子唱歌给他们听。小伙子红着脸请大家原谅他。他说自己从小学习弹奏乐器,从没有唱过歌,恐怕会唱得很难听。有个顾客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你从没唱过歌并不代表你不会唱歌啊,没准你是个唱歌天才呢!”这时,酒吧老板也出来鼓励他唱歌,免得扫了大家的兴。小伙子还是不肯唱。最后酒吧老板急了,就说:“你要么唱一首,要么另谋高就。”小伙子被逼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唱了一首。谁知他这一唱,在场的人都被他的歌声迷住了……从此,小伙子开始进军流行歌坛,居然一炮走红。

这位小伙子就是美国著名的歌星纳京高。如果不是那天晚上被逼着当众“献丑”,他可能永远只是一个酒吧里卖艺的二三流琴手。

《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胜者谓之强。”所谓的自胜,就是要超越与战胜自我。一个人的工作极限取决于自己,当你认为某某业务是自己的极限,自己根本做不了时,如果你成功战胜自己,未必就不可完成。

一个年轻人只有高中学历,无一技之长,只好在一家印刷厂做送货员。

一天,这个年轻人将一整车四五十捆书,送到某大学的七楼办公室。当他先扛了两三捆书到电梯口等候时一位保安走过来,冷冷地说:“这电梯是给教授、老师搭乘的,其他人一律都不准坐,你必须走楼梯!”

年轻人向保安解释:“我是要送一整车的书到七楼的办公室,这是你们学校订的书啊!”可是保安面无表情地说:“不行就是不行,你不是教授,不是老师,不准坐电梯!”

两人在电梯口吵了半天,但保安还是不放行,年轻人心想,这一车的书要搬完至少要来回搬二十多趟,并且是走楼梯上下七层楼!后来,年轻人无法忍受这样的无理刁难,心一横,把四五十捆书搬放在大厅角落,不顾一切地走了。

后来,年轻人向印刷厂老板解释了事情原委,虽然获得了谅解,但他却毅然向老板辞职,并且立刻到书店买来整套高中教材和参考书,含泪发誓:我一定要奋发图强,考上大学,决不再让别人瞧不起。

后来,这年轻人终于考上名牌大学。最终,他成了一位知名学者。

人生如此,职场生涯亦如此,很多人找不到努力奋斗的方向,就是因为还没有找到一个勤奋的出发点。只有一个人觉得自己必须奋发图强的时候,他的态度和行为才会真正发生大的转变。表面上看人们要靠外界的刺激才能成大事,实际上最终做出选择的不还是人本身吗?

自主创新让自己脱颖而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进化的法则。在动物世界里,暴力竞争是它们获取食物的主要手段。有人说:“如果狒狒拥有核武器的话,世界会在一周之内被摧毁。”蚂蚁更是把杀戮、冲突、殊死搏斗当作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美国东部的一些城镇就是观察“蚂蚁战争”的好地方在路边、草坪,到处都可以看见大量的棕黑色蚂蚁在拼搏战斗。

现代社会的职场竞争并没有动物竞争中常见的那种血腥场面,但从事物的本质来说职场竞争仍是十分残酷的。我们耳闻目睹了太多因行业过分竞争而破产的企业经历;我们也见过了太多小公司被大企业吞并的事实。当然,最令我们震撼的还是越来越庞大的失业队伍。所以,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已经成了最重要的话题。

战国时,秦国大军攻打赵都邯郸。赵王命平原君赵胜去楚国求救。平原君打算带二十名文武兼备的门客跟他一起去楚国。他手下虽有三千门客,但合适的人选也不好找。挑来挑去只挑中十九人。这时,坐在末位的门客毛遂站了起来请求同行,他还说了一番有名的话:“吾乃囊中之锥,未曾露锋芒,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脱颖而出。”

平原君于是答应他同去。来到楚国,平原君跟楚王谈合纵的事,毛遂和其他十九个门客在台阶下等候。从早晨一直到中午,平原君一直没有说服楚王。毛遂于是带着宝剑,快步登上台阶,对楚王说:“当年楚怀王当了秦国的俘虏,死在秦国,这是楚国最大的耻辱。秦将白起只带几万人就夺了郢都,逼得大王迁都,这些就连我们赵国人也替你们感到羞耻。今天我主人跟大王来商量合纵抗秦,既为了赵国,也为了楚国。”

毛遂这一番话像锥子一样句句戳在楚王的心上。于是楚王与平原君当场歃血结盟。随后,楚王就派大军奔赴赵国救援。平原君回赵国后待毛遂为上宾,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到楚国,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了。”

一些人喜欢把这样的句子挂在嘴边:“我们最初就是这么干的,几十年也就这么过来了,所以不要轻易改变这样的规矩。”但这样的人是永远都不可能会脱颖而出的。

在五金厂,有一个小伙子的主要任务是推销白铁桶,他仔细研究了家庭散户的市场,发现高级住宅区的家庭大多不用白铁桶,而是使用铝桶。于是,他就转移阵地,把推销的目标瞄准中下层的居民区。但这样做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一户家庭通常只使用一两个铁桶,销售量根本就比不上旅店、酒楼。可是,家庭散户也有一个后者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民间的消息传播快,只要建立良好的口碑,不怕打不开市场。但是,该从哪里入手占领这一分散而又庞大的市场呢?他苦思多日仍一筹莫展,于是成天在居民区转悠,以期寻找灵感。

终于有一天,他在居民区看到几位老太太围坐在椅子上边择菜边聊天,突然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于是,他决定将推销的目标锁定在老太太身上。他是这样盘算的:老太太都没有工作,闲在家里就喜欢相互串门,唠叨些家长里短的事。如果专找老太太卖桶,只要卖了一个就等于卖掉了一批。只要他自己推销得法,赢得不错的口碑,等于无形中增加了大量的义务推销员,这样积少成多,加起来的数量也会相当可观。果然,他这一招大获成功。很快地,这位年轻推销员的业绩遥遥领先,成为五金厂的销售冠军。

当然,在推销方面他也并非是无往而不胜的。在一次争夺酒店客户的竞争中他就败给了对方。但是,他并不是输在推销技巧方面,而是输在产品上。对手推销的是塑料桶,这种新型制品具有镀锌铁桶无法比拟的优势,如质量轻、色彩丰富、美观适用等。两个产品放在一起,对方便轻松取胜了。

他分析了失败的原因,觉得在很多地方塑胶制品都足以替代木制品和金属制品,发展潜力巨大。那一晚,他辗转难眠……

过了几年,他用平时积蓄的五万元港币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将它命名为“长江塑胶厂”。

这位推销员不是别人,他就是李嘉诚。李嘉诚的成功源于执着的信念、辛勤的劳动,也与他凡事找窍门的习惯有关。

美国有一家生产牙膏的公司,其产品优良,包装精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每年营业额蒸蒸日上。数据显示,公司前10年每年的营业增长率为10%~20%。不过,进入第11年、第12年及第13年时,业绩停滞下来,每个月只能维持同样的数字。

董事会对这3年的业绩感到不满,便召开全国经理级高层会议以商讨对策。会议中,有名年轻的经理站起来说道:“我手中有张纸,纸里有个建议,若您要使用我的建议,必须另付我5万元!”

总裁听了很生气说:“我每个月都支付你薪水,另有分红、奖励,现在叫你来开会讨论,你还要另外要求5万元。是否太过分了?”

“总裁先生,请您别误会。若我的建议行不通,您可以将它丢弃,一分钱也不必付。”年轻的经理解释说。

“好!”总裁接过那张纸后,阅毕,马上签了一张5万元支票给那位年轻的经理。

那张纸上只写了一句话:将现有的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

总裁马上下令更换新的包装。

试想,每天早上每个消费者多用1毫米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呢?这个决定使该公司第14年的营业额增加了12%。

每个企业都欢迎不墨守成规的员工,因为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从20世纪中期至今,招聘人才由最早看文凭到注重经验,再到如今青睐创新精神,这是人才理念与时俱进的深刻体现。所以,开拓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优秀员工的重要标志,也是让你在职场中脱颖而出的制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