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 瑞优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编写
- 9451字
- 2020-08-29 19:32:17
第四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上一节讲教育的社会属性,而这一节研究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个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本节谈的就是关于人的发展,只有一个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影响他们发展具体有哪些因素,他才能更好地通过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节在考试当中也是重中之重的内容,其中有涉及材料分析题的知识点,在后文会具体说明。
一、人的发展的内涵
(一)人的发展的概念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身心有规律的、连续变化的过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以下(二)(三)(四)部分此前从未考查过,可以作为科普阅读材料。
(二)中学生身体形态的发育
1.初中生身体形态的发育
到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形态发生剧变;身体各部分迅速变化,但发育不均衡。表现为:
(1)骨骼的发育最快,但身体各部分发育不平衡。两腿比躯干长得快,因而初中生大多是瘦长型的体型。
(2)脊柱、胸廓、骨盆和四肢的骨化均未完成,骨骼含钙质较小,比较柔软、富有弹性、容易弯曲。
(3)身高与体重的发育快。
(4)第二性征出现。
2.高中生身体形态的发育
进入高中后,男女生身高的增长趋于稳定。体重的增长反映在身体内脏的增大、肌肉的发达以及骨骼的增长和变粗。高中生的整个体形已经比例协调。第二性的发育完成,男女生在体型上的性别差异最终定型。
(三)中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
1.初中生身体机能的发展
初中生各种生理机能迅速增强,逐渐接近成人。
(1)呼吸系统的发育。12岁前后是肺发育的飞跃期。
(2)循环系统的发育。
(3)神经系统的发育。
2.高中生身体机能的发展
专家认为,脑和神经系统要到20~25岁以后才完全成熟,所以在这个阶段要特别加强脑机能的开发和锻炼。
(四)性器官日趋成熟
1.初中生的性成熟
到了初中阶段,生长激素和性激素急剧增加,促进了性机能的发展和性成熟的到来。性机能基本健全的标志是女子的月经初潮和男子的首次遗精。
2.高中生的性成熟
一般到18岁时,女生性机能已基本成熟;高中男生性器官发育滞后女生约一年,但到18岁时性器官及其机能也接近成人水平。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定义:身心发展的顺序: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个体不管是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都遵循一定的顺序。在身体上,例如,个体通常先长骨骼再长肌肉,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中学生都长的瘦高瘦高的,到了大学,肌肉长得差不多了,身形就比较完美了,只是通常工作之后的某些部位,比如肚子,开始突破常规地发展,当然部分原因是女生怀孕了。在心理上,例如,儿童在刚出生的时候只能通过吸吮、抓握来表达他的想法,这是一种直观动作思维,到了小学,儿童在刚学习算数的时候,碰到“3+2”的问题,常常是在脑子里先出来几个苹果,这就是具体形象思维,后来慢慢地儿童具备了抽象逻辑思维,通过公式就能求解一道数学题。这就是思维发展的顺序,不会颠倒。
启示:教育工作者应做到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陵节而施”出自《学记》,“陵”意思为跨越,“节”指的是次序,跨越次序进行教学肯定就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另外,教育要适应“最近发展区”,这个说法是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来的,在后面会详细说,他的这种教育思想提倡教育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也就是教育过程中常说的“跳一跳,摘桃子”,这里的意思是说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也不应该按部就班,仅仅局限于儿童的现有水平,可以适当地在他们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拔高他们的水平。
此处出现了大量的引号内容,即为著作当中的原文,这种情况在下文也会涉及,特别是《学记》当中的叙述,很容易出现在选择题当中。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定义: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在本书中会提到很多阶段理论,比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他们都体现了个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小学生和初中生不管在身体还是心理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小学生会常常说“我妈妈说、我们老师说”,而初中生则更自我,这体现了自我意识在不同阶段的发展。
启示: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注意学生的阶段性特征,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阶段的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
石头讲故事
石头考试经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比如就智力而言,0~5岁是第一个发展的关键期,初二到高二是第二个发展的关键期,这两个阶段相比于其他时期的发展快,所以可以体现智力发展的不平衡。
其次,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比如思维的发展到18岁才成熟,而身高体重的发展到14、15岁就已经成熟了,这就体现了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这里有个关键期的概念,关键期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康罗德·洛伦兹提出来的。他在对鸟类自然习性的观察中,发现刚孵出的幼鸟,如小鸡、小鹅等,会在出生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学会追逐自己的同类或非同类,过了这段时间便再也不能学会此类行为,而这段时间是很短的,故称为人类的关键期。后来,心理学家将这类研究借用到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中,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如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在关键期内对儿童的该方面进行干预能够最大化地促进他这方面的发展,比如让2~3岁的儿童多听听外语就能让他以后学外语不会那么费劲。
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
【真题演练】
【答案】D
【答案】A
石头考试经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定义: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比如盲人虽然失去了视觉,但可以通过超常发展的听觉、嗅觉等来弥补。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常常听到这样的故事,上学时候因为长相原因始终追不到心仪的女生,但他痛定思痛,以此为动力去努力,最后学业或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从而得偿所愿。
启示: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这个概念同样出自《学记》,意思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且能引导学生纠正自己的失误过错。
(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定义: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表现为不同群体的差异,比如不同性别之间,不同年级之间;其次,表现为个别差异,比如一个班里有的学生智商高、有的学生智商低,有的学生情绪多变、易怒,而有的学生则比较温和。
启示: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孔子在《论语》中就提倡因材施教,这么做的依据就是个体存在个别差异性。
【真题演练】
【答案】D
石头考试经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石头考试经
(一)内发论
1.主要观点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是由自身需要决定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内发论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忽略了外在因素对人的影响,忽略了环境、人的能动性以及教育等的作用。
(1)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孟子认为性善是出于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称之为“良知”“良能”。孟子在本书最开始的部分出现过,你应该还记得是什么内容吧。
(2)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因。强调本能充分说明了弗洛伊德认同遗传,是典型的内发论。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著有《梦的解析》,可以说他在心理学和心理治疗领域比任何一个心理学家更伟大。他的观点在后文中还将有所提及。
(3)威尔逊,认为“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引号部分有可能在选择题的题干中出现。
(4)格赛尔,提出“成熟势力说”,认为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并通过双生子的爬梯实验来证明他的观点。这个实验如下: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为实验对象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另外一个代号为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T练了7周,C只练了2周。这两个小孩哪个爬楼梯的水平高一些呢?大多数人肯定认为应该是练了7周的T比只练了2周的C好。但是,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只练了2周的C爬楼梯的水平比练了7周的T好,C在10秒钟内爬上那特制的五级楼梯的最高层,T则需要20秒钟才能完成。
格赛尔分析说,其实48周就开始练习爬楼梯,为时尚早,孩子没有做好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53周开始爬楼梯,这个时间就非常恰当,孩子做好了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格赛尔的实验是不是对你今后教育学生和自己的孩子也有所启示呢?
(5)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这个观点夸大了遗传的作用,否定了后天教育对人发展的影响,是片面的观点,属于“遗传决定论”。
(6)高尔登,“优生学”的代表人,该观点类似于俗话说的“龙生龙,凤生凤”的意思,带有宿命论的意味,其同霍尔的观点一样,强调遗传的作用,同样属于“遗传决定论”。
石头讲故事
(二)外铄论
1.基本观点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2.代表人物
(1)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正是因为人生而性恶,所以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尤其重要,而这种修养和教育是后天的,所以是一种外铄论的观点。要同孟子的性善论相区别。
(2)洛克,提出“白板说”,洛克认为人在出生时是一种洁白无瑕的状态,就像一块白板,只有通过后天的经验才能使人产生观念,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典型的外铄论。
(3)华生,认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他的这句话出自他的《行为主义》一书,强调了环境对人行为的决定作用,是一种极端的“环境决定论”。
石头考试经
四、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这个知识点解释了为什么说内发论和外铄论都有缺陷,辩证地看,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包括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等几个方面,这几个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具体如下。
(一)遗传
1.概念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肤色、体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2.遗传素质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一个人长得高为将来打篮球提供了可能,长得好看或有特色为以后做演员提供了可能。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可能性”“生理前提”“物质基础”都是有可能出现在选择题的题干当中的,说明了遗传的地位,意思一致。
3.遗传决定论及代表人物
遗传决定论是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西方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观点之一。遗传决定论者片面强调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
代表人物:高尔登《遗传的天才》、霍尔。
【真题演练】
【答案】A
(二)环境
1.概念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机遇、条件和对象。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陈海、陆亦可因为出生在父辈都是做政法这个行业的家庭,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姚明出生在一个上海的篮球世家,为后来打篮球提供了好的环境基础,如果是出生在别的家庭,比如教师家庭,那他可能就会去当老师了,当然也不是所有篮球世家出来的人都能去NBA打球。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好的环境能促进人的发展,不利的环境对人的发展也有坏的影响,但也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情况存在,所以人在环境中也会发挥主观能动性。
(3)环境可使遗传的可能性变成现实。这集中体现了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地位。如果一个人有艺术细胞,那他出生在一个搞艺术的家庭,就有很大的可能让他的艺术才能得到发挥。
3.环境决定论及代表人物
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该理论是西方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的观点之一。环境决定论者重视教育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但是他们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代表人物:华生。
【真题演练】
【答案】B
(三)学校教育
石头考试经
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其中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2.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中的独特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即时价值指的是通过教育当时就能显现出来的价值,比如学生学习了编程之后就立马会用了,而教育更重要的价值是它的延时价值,即当时显现不出来却在日后会显现出来的价值,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就是育人成果的显现具有延时性或滞后性的特点,在后文的教师劳动特点中还会谈到这个问题。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概念
主观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2.作用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注意对比不同因素的地位,遗传提供了可能性,环境为遗传的可能变成现实提供了基础,而要想由这种可能状态变成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我们不能控制遗传、环境,也可能因为没有好的学区房上不了好的学校,但并不代表将来一定会发展得不如别人,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他能够在逆境中成长,在苦难中前进。就像宫崎骏电影《起风了》里面的台词:起风了,唯有努力活着。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有很多种成功的标准,名利不是唯一的衡量因素,有的人觉得能够做自己,内心安宁就算是一种成功,不管怎么样,想要达到自己理想的成功状态,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决定性的因素。
石头考试经
【真题演练】
【参考答案】
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第二,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第四,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石头考试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