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络社会研究报告2016(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 刘少杰
- 3621字
- 2020-08-29 19:56:22
二、互联网经济的主要内涵分析
一般而言,互联网经济是基于互联网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在当今发展阶段主要包括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ITFIN)、即时通信、搜索引擎和网络游戏五大类型。互联网经济是信息网络化时代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经济现象。互联网经济焕发出的巨大经济活力和财富效应,将引导我国产业结构走向新的发展空间,新兴信息产业、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新时期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为“互联网+”战略的推行和落实。
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互联网+”行动计划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2015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做出了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落实“互联网+”行动,促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工作部署。“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互联网+”是开放、可延伸、可拓展的,已经并将继续对经济系统、居民生活和政府治理产生全方位的深远影响。
在“互联网+”的意义上,互联网经济的内涵主要体现为互联网与企业发展,互联网与生产、流通、交换(交易)、消费的紧密结合。
互联网与企业发展
互联网与企业相结合,将对经济系统在生产、流通、交换(交易)和消费各个环节带来变化。从理论上看,在生产环节,互联网对生产领域的改造既包括将互联网技术和信息要素直接纳入生产过程之中,又包括通过提高资本、劳动、土地等要素的产出价值而间接起作用;从实践上看,生产环节逐渐增加了智能要素。互联网经济将再造生产流程和供求关系,使原有大规模统一生产逐步走向更符合个性需求的智能化生产。
互联网与企业相结合,将对经济系统进行全方位再造。互联网经济意味着跨行业的综合竞争越来越多,原有市场格局被打破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技术进步和市场地位调整也蕴含了巨大潜力。更重要的是,互联网与企业的结合,推动了在未知领域的探索能力和创业空间。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到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是对互联网时代的生动呼应。互联网经济拥有巨大的财富效应,其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也将转化为社会人才培养标准的变革,带来社会人才价值观的重新塑造,这对企业发展而言具有根本性意义。
互联网与生产领域的结合
“互联网+”越来越成为生产领域发展的新趋势。互联网对生产领域的改造体现在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金融等多个领域。
互联网与农业相结合,将推动农业现代化前行。近年来,互联网与农业相结合,已经渗透到整个农业产业链。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的标准化安全生产、差异化宣传、信息平台建设等农业的重点难点领域,主要体现在:
第一,农产品的标准化安全生产,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环节,也是市场的高度关注点,网络信息技术充分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监控,直接回应食品安全问题,拉近农业生产与消费者的距离,增强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心,逐步成为农产品竞争的核心优势。
第二,互联网已经成为农产品差异化宣传的重要平台,传统宣传时间有限、成本较高,互联网给农产品营销提供了创意展示的舞台,给了优质产品充分展示的机会。许多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已经初具品牌优势,不同地区已经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特色农产品。打动消费者的创意只是产品销售的第一步,在同质化的农产品中形成差异化才有后续竞争力。
第三,建设农产品电商平台是互联网农业发展的重点,但是很多地方自建平台的成本很高,效果也未知,目前阶段更多地采用与大型电商平台进行对接的效果更佳。例如本书第三章讨论的“淘宝村”就是如此,而这只是众多农村“淘宝村”中的一个,大量类似的“淘宝村”正在兴起。
第四,建立和完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和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农业互联网的重要努力方向,需要政府主导,加快推动建立相关基础性设施和制度。
互联网与制造业的结合也会带来新的变化。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部署加快推进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互联网+”与战略性领域(特别是高端制造业)的融合提到统领层次,强调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制造业突围进行了有益探索,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等十大领域。与之前划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行业相比,“中国制造2025”的最大特征是将积极引入“互联网+”作为重要发展思路。
互联网与工业相结合的智能制造,是顺应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突破口。智能制造对市场分析、生产管理、加工装配、产品销售、产品维修、服务到回收再生的全过程各环节进行了优化升级,实现从人、技术、管理、信息的四维集成,实现物质流和能量流、信息流和知识流的集成交汇,实现从大规模工业生产转向小规模的个性化生产。
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已经在蓬勃开展了。目前,“互联网+金融”借助金融改革红利的释放,已经形成了众多的细分互联网金融行业,从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到在线理财,再到电商小贷、P2P、股权、众筹以及专注于某一细分金融环节的数据征信、网络金融服务平台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经给国内金融业的经营模式带来极大的挑战。例如,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的社会融资方式。2014年我国各类网络融资新增约2500亿元,尽管只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千分之十,但在风险控制上,通过动态掌握信息、全数据挖掘处理、快速评估企业信用,可以实现发放无担保、无抵押、纯信用的贷款,比传统银行基于“线下核实填报信息”的模式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互联网金融还发挥出极大的长尾效应,唤醒了普惠金融市场,对社会大众公平享用金融服务发挥极大的作用。
互联网与流通领域的结合
互联网与流通领域的结合主要体现在改善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互联网与物流行业的进一步结合,将使货主与承运方的交易越来越扁平化,中间层级大幅减少,监控管理越来越可视化,让一线的信息与后台的监控迅速保持一致,同时会进一步整合公路、港口和物流园区,促使信息流通结构扁平化。
目前企业正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物流信息挖掘等数个方面展开竞争。一是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生态链条,将物流信息平台融入产前、销售及售后,突破了区域产品流通壁垒,提升企业竞争力。二是深入挖掘物流信息“宝库”。例如,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人群达3.6亿14.,网络购物行为中的地理位置、购物频率、购物喜好都可以通过物流角度去分析和挖掘。当然,目前我国对信息隐私的立法还不完善,物流信息挖掘需要以保护消费者信息隐私为前提。
互联网与交换(交易)领域的结合
交换或交易环节的互联网化发展迅速,极大地提高了交易效率。2014年我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9.7%,达到2.8万亿元,较2006年增长十倍;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较2006年增长27倍。阿里研究院的研究表明,网络零售的交易效率是实体销售的4倍,同样1元的投入成本,实体零售可完成的商品成交额为10.9元,而网络零售能完成的商品交易额达到49.6元。15.
互联网与消费领域的结合
这里,我们仅以“网购”为例分析互联网与消费领域的结合。首先,我们看几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951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0.3%,较2014年底提升了2.4个百分点,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10.1个百分点。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较2014年底增加6303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4年的85.8%提升至90.1%。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13亿,较2014年底增加5183万人,增长率为14.3%,我国网络购物市场依然保持着稳健的增长速度。同时,我国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3.40亿,增长率为43.9%,手机网络购物的使用比例由2014年底的42.4%提升至54.8%。16.
这些数字在总体上表明,我国使用互联网的人数越来越多,互联网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网络购物市场的发展便是这种影响的重要体现。如果说这些数字还有些抽象的话,那么我们身边的现象和事实则更具体生动。例如,我们常常可以在居民小区里看到往来频繁的快递员和他们的送货三轮车,或者在大学校园的门口,看到大学生们在满地堆积的包裹中辨识自己的“战利品”。而近年来,每年的“双十一”像盛大的狂欢节,电商巨头们在“节日”到来时纷纷制造了一场场“全民网购狂欢”仪式。据统计,2015年“双十一”当天,阿里巴巴交易额达912亿元,其中,截至2015年11月11日17小时28分,交易额便已突破719亿元,超过了上一年我国社会消费品日均零售总额,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62394亿元,日均也只有718.88亿元。17.这些现象与数字足以说明互联网和“网购”的巨大力量。
总而言之,互联网将日益与生产、流通、交换(交易)和消费各个领域及环节结合,全方位地影响经济发展、企业经营和消费者生活。就总体的经济发展而言,不同于依靠生产成本优势的中国制造,互联网经济将使我国的经济由看得见、摸得着、有排放的“实体”中国制造,转变为智能化、数据化、少排放的“柔性”中国创造——尽管在社会现实层面这种转变并不是必然和一蹴而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