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并州(今山西太原)人,后徙绛郡(今山西新绛县)。官文安县尉。性豪放,好漫游,盛唐著名诗人之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著称,长于绝句。《全唐诗》存其诗六首。

登鹳雀楼[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

[1]鹳(ɡuàn灌)雀楼:旧址在今山西永济西南城上,楼有三层,面对中条山,下临黄河,因常有鹳雀住在上面,故名。鹳,鹤一类的水鸟。[2]“欲穷”二句:是说要想眼界更广,则须站得更高。穷,尽。千里目,目及千里。

凉 州 词[1]

其 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2]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3]

[1]本组诗共二首。见21页王翰《凉州词》注[1]。[2]仞(rèn认):古时八尺为一仞。[3]“羌(qiānɡ腔)笛”二句:是说玉门关外的边塞地区春意甚少,因此不必吹羌笛来抱怨杨柳所引起的客愁。羌,我国古代西部的少数民族。杨柳,古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北朝乐府《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这里兼写了吹笛、折柳和怨别。玉门关,在凉州境,今甘肃敦煌西,为古代通往西域必经的关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