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夷

刘希夷(651—?),字庭芝,汝州(今河南临汝)人。25岁时中进士。初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称其“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全唐诗》存其诗35首。

代悲白头翁[1]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2]。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3],更闻桑田变成海[4]。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5]。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文锦绣[6],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7]。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1]题又作《代白头吟》《白头吟》《白头翁吟》等。代,此处作“拟”解,模仿。《白头吟》为汉乐府相和歌楚调曲旧题,谓其含义为“疾人相见,以新间旧,不能至于白首,故以此为名。”(语见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卷41)此诗则从红颜女子青春渐逝的人生经历和感触,写至对前盛后衰的白头老翁的悲怜和联想,逼近青春易逝、富贵无常的主题。诗人认真地思考着人生,眷恋和憧憬着生活中的美,以真挚的情感抒发着一种空灵并富有哲理性的迷人的忧伤,在卢、骆改造宫体诗的基础上又向前跨越了可贵的一步。本诗虽是拟乐府,但以精妙的构思开拓出全新的意境和清丽宛转的风格。语言流丽畅达,自成一家。多用对比手法、重叠语句,循环复沓,或以问句引领,一唱三叹,令一腔韶华不再的无奈辛酸在追问、咏叹中被层层着色,具有强大的穿透力。该诗自初唐以来即传为名篇。它的语言风格及艺术意境等方面,在后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曹雪芹《红楼梦·葬花词》的创作中可或多或少见其影响。白头翁:白发老人。[2]“洛阳女儿”二句:描写洛阳女儿极为珍惜春天鲜艳色彩和少女姣好容颜的心态,以及与现实情景所形成的强烈反差。行逢:路遇。行,路。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诗周颂天作篇释》:“行,《朱子集传》训为路,是也。”[3]“松柏”句:松柏被砍伐作柴薪。《古诗十九首》:“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4]“桑田”句:《神仙传》:“麻姑谓王方平曰:‘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5]伊:他。指白头翁。[6]光禄:光禄勋。用东汉马援之子马防的典故。《后汉书·马援传》(附马防传)载:马防在汉章帝拜光禄勋,生活很奢侈。文锦绣:此指以锦绣装饰池台中物。文,同“纹”。将军:指东汉贵戚梁冀。他曾为大将军,《后汉书·梁冀传》载,梁冀大兴土木,建造府宅。[7]宛转蛾眉:本为年轻女子的面部化妆,此代指青春年华。须臾:片刻。鹤发: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