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平分配的财税法促进与保障
- 张守文等
- 1838字
- 2020-07-09 17:55:19
导论
一、研究主题及其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市场化、社会法治化为导向、兼容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但是,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也潜伏着不少经济社会问题,分配不公与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即为其中之一。促进与保障收入公平分配作为我国大转型时期亟须解决的战略性任务[2],对于维护社会和谐、促进公平增长、保障基本人权、优化国家治理,具有直接而深远的意义。
鉴于财政是连接政治、经济和社会三大系统的媒介和重要环节[3],以及财税法是现代国家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法律制度,具有再分配的重要功能,系统研究财税法促进与保障收入公平分配的基本理论与制度完善十分必要。事实上,针对转型时期分配不公与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现实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与国务院《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2013年2月)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4年6月),均强调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财税法治正在经历从“收入导向型”立法向“发展导向型”立法的转变[4],也需要财税法作出积极的回应。
分配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重大问题,公平分配直接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公平作为发展的中心,是对通过过去10—20年围绕市场、人类发展、治理和赋权的发展思想要点的提升和整合……从长期来看,增加公平是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根本。”[5]相反,社会两极分化消减了财产权与合同权利的安全性,进而通过这个渠道消减了经济增长。[6]拉丁美洲地区在20世纪50—60年代的经济迅速发展之后由于未能妥善处理社会公正问题而陷入了“不平等陷阱”,导致了经济发展的停滞。
促进与保障收入公平分配,维护经济平等与社会公正,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所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以收入分配为代表的民生改善,既能调动人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又能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拉动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持续不断改善民生,有效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扩大消费需求,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内生动力。[7]
国家最高决策层于2014年6月30日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将社会公平作为我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统一完整、法治规范、公开透明、运行高效,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可持续的现代财政制度。因此,研究财税法促进和保障收入公平分配的基本理论与制度完善,对于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完善现代财政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现协调发展与共享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分配功能的强化是现代法律变迁的重要趋势之一。“现在已认可了这一事实……法律,像政府一样,是社会的一部分。其根本职能是确保公平分配社会的资源。所产生的重大变化是从19世纪抽象的平等到调整责任与重新分配资源。”“在20世纪……法律的任务被视为协调彼此冲突的人类要求或期望,以便以最少的矛盾和最小的浪费去获取文明的价值。从这一点看,我们可能正走向一种主要功能是分配性而非管理性的法律秩序。法律也开始承认一些表明其承担了分配基本职责的先决条件。”[8]
本书结合我国收入分配的问题,重点研究财税法的分配功能,回应现代法律分配功能不断强化的趋势,在梳理分配理论之历史变迁的基础上,提炼财税法的分配范畴,探讨财税法的分配正义理论,构建系统的财税法分配理论。此外,本书还将运用社会科学视角,将财税法与宪法、社会法等部门法,以及经济学、历史学等社会科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这些均有助于拓展财税法的研究视野,深化财税法的理论研究,推动财税法的理论创新。
进而言之,本书的研究有助于从财税法的视角深化经济法领域的发展理论的研究。发端于20世纪50、60年代的法律与发展研究,虽历经兴衰沉浮,但始终关注法律制度如何促进发展,以及如何通过法律移植或自主创新来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问题。经济法学的发展理论则涉及发展理念与发展目标、发展主体与发展权利、发展能力与发展手段等方面,涵摄经济法范畴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等多个维度。[9]作为连接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关联因素的中枢环节,财税法在促进与保障收入公平分配中的功能无疑是整个经济法发展理论的微观缩影,对于深化经济法学发展理论的研究具有滴水藏海、见微知著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