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流管理基础(第三版)
- 刘秋平 刘敏 常杰
- 8270字
- 2021-03-24 12:55:20
第一章 物流管理概述
1.1 物流的概念、分类、特征以及行业组成
1.1.1 认识现代物流业
人类社会自开始生产与商品交换以来,就存在着与生产和流通相适应的物流活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与耗用往往存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差异。在生产消费的同时,人们需要将物品运至特定地点存储起来以供再生产、交换和消费。原始物流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以及技术技能的局限性,导致物流活动处于分散无组织状态。在我国,虽然出现了像宏伟壮观的万里长城以及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而且中华民族在创造人类文明的过程中也不断发展着物流活动,但是物流的概念仍然没有完全形成。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工业文明的兴起,社会化生产的出现,以及生产与消费的分离趋势不断扩大,流通的地位初见端倪,物流活动的发展越来越壮大、活跃。轮船、火车、汽车、飞机等运输工具的产生,仓储库房的使用,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物流活动的功能要素逐渐增多。由于政府与企业的重视,我国已形成大量条件良好的交通网络与交通枢纽,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这些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物流活动基本包括物品的运输、储存、搬运、分拣、包装、加工等过程。
现代物流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源自于军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等盟军为了保证作战的需要,围绕战争期间军需物资的供应建立了军事后勤部门,对军用物资的运输、补给、调配等进行全面管理,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资保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不仅是盟军在军事上的胜利,也是其军用物资物流系统的巨大成功。
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为了实现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以及追求越来越高的生产效率,促进社会化生产精细分工以使专门化生产程度越来越高,军事管理中的“后勤管理”方法逐步被引入工业部门和商业部门,其范围涉及原材料的流通、分配、采购、运输、库存控制、储存、分销、顾客服务等方面。由于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西方掀起的放松管制和传统企业回归主业、集中力量于核心业务的呼声中,大量的专门从事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产生并发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电子商务,更为现代物流提供了新的挑战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物流企业是独立于生产领域之外,专门从事与商品流通有关的各种经济活动的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流企业的基本职能和任务是根据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以服务生产为目的,通过有计划的采购、销售、仓储、运输等经济活动,完成商品在生产单位之间以及生产单位与消费者之间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保证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正常进行。具体来讲,物流企业是以物资流为主体功能,同时必须伴随着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这包括仓储业、运输业、批发业、通信业、连锁商业和外贸等行业。
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其生产资料市场经过发展,现已形成了适合其本国国情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它们认为,“物流”是“除生产、销售外获得利润的源泉”,是“降低成本的最后处女地”,更有人认为“物流”是继劳动和自然资源之后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不可忽视的“第三利润源泉”。由于现代物流产业本身蕴藏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因而今后国际上最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一定是物流上具有优势的企业。一个在物流上具有优势的企业一定是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
1.1.2 物流的概念
物流(Logistics)的英语字面意义从属于军事范畴,即所谓的“后勤”。物流管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应用于企业管理,其初期的研究和传播附属于市场营销名下。“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词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从美国传入日本后,被直译成“物的流通”。1979年6月,我国物资工作者代表团赴日本参加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在考察报告中首次正式引用“物流”这一术语。1989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结束后,“物流”一词在我国才日益推广开来,而对物流管理的概念及理论的研究始终不够深入、系统。
我国在2001年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
根据国家标准的物流定义,物流一方面具有自然属性,另一方面也具有社会属性。也就是说,物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重性。这里包括商流所有权转移和物流的实体转移。根据定义,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这表明物流是一种满足社会需求的活动,是一种经济活动。它同时也表明,不属于经济活动的物资实体流动,不属于物流范畴。物流包括空间、时间和形态性质三个方面的效用,而这些是通过物流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的。
1.1.3 物流的分类
由于物流对象、物流目的、物流方向及物流范围的不同,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标准对物流进行分类,目前有以下六种主要的物流分类方法。
(1)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
宏观物流,是指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的参与者是构成社会总体的大生产、大集团,宏观物流也就是研究社会再生产总体物流,研究产业或集团的物流活动行为,即从宏观的角度,以长远性和战略性为观点,全面系统地研究物流、管理物流。微观物流,是指消费者、生产者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在整个物流活动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在一个小地域空间发生的具体的物流活动,针对某一种具体产品所进行的物流活动都是属于微观物流。在物流活动中,企业物流、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生活物流等皆属于微观物流。微观物流研究的特点是具体性和局部性,微观物流的运行状况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
社会物流,是指企业外部物流活动的总称,即国民经济部门与部门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为了实现商品流动的各种经济活动,包括企业向社会的分销物流、购进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等。企业物流,是指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为了实现物质实体流动的各种活动,是以企业经营为核心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企业系统活动的基本结构是投入—转换—产出,对于生产类型的企业来讲,是原材料、燃料、人力、资本等的投入,经过制造或加工使之转换为产品或服务;对于服务型企业来讲,则是设备、人力、管理和运营,转换为对客户的服务。物流活动就是伴随着企业的投入—转换—产出而发生的,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物流是渗透到各项经营活动之中的活动。
(3)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
国际物流,是指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物流。它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发展,是跨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的物的流通。国际物流是伴随和支撑国际经济交往、贸易活动和其他国际交流所发生的物流活动。由于21世纪以来国际贸易的急剧扩大,国际分工日益深化以及区域一体化速度的加快,国际物流业已成为现代物流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多国制造”的产品越来越多,在某些国家生产某些零部件、配件,再由另一些国家组装或装配整机,这种生产环节之间的衔接也需要依靠国际物流。区域物流,是指某一行政区域或经济区域的内部物流。由于区域物流都处于同一法律、规章和制度之下,都受相同文化及社会因素的影响,都处于基本相同的科技水平和装备水平之中,因而都有其独特的区域特点。研究区域物流应根据区域的特点,从本区域的利益出发组织好物流活动,既要考虑区域物流效率的提高,物流成本的降低,又要保障该区域的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4)一般物流和特殊物流。
一般物流,是指物流活动的共同点和一般性。物流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涉及全社会、各企业。因此,物流系统的建立,物流活动的开展必须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一般物流研究的着眼点在于物流的一般规律,建立普遍适用的物流标准化系统,研究物流的共同功能要素,研究物流与其他系统的结合、衔接,研究物流信息系统及管理体制等。特殊物流,是指在专门范围、专门领域、特殊行业,在遵循一般物流规律的基础上,带有特殊制约因素、特殊应用领域、特殊管理方式、特殊劳动对象、特殊机械装备特点的物流。特殊物流活动的产生是社会分工深化、物流活动合理化和精细化的产物,在保持通用的、一般物流活动的前提下,能够有特点并能形成规模,能产生规模经济效益的物流便会形成本身独特的物流活动和物流方式。特殊物流的研究对推动现代化物流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特殊物流可以进一步细分如下:按劳动对象的特殊性,有水泥物流、石油及油品物流、煤炭物流、腐蚀化学物品物流、危险品物流;按数量及形体不同,有多品种、少批量、多批次产品物流,重大件物流等;按服务方式及服务水平不同,有“门到门”的一贯物流和配送等;按装备及技术不同,有集装箱物流、托盘物流等;对于特殊的领域,有军事物流、废弃物物流等;按组织方式,有加工物流、企业物流、专业物流等。
(5)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TPL)的定义为“物流渠道中的专业化物流中间人,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在一定时期内,为其他公司提供所有的或某些方面的物流业务服务。”物流经营方不参与商品的买卖,只是提供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流通过程中专门的物流服务,诸如商品运输、储存配送以及增值性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分为三个层次:基本业务(运输、仓储、配送、装卸搬运)、附加值业务(订单处理、货物验收、仓库再包装、仓库再加工、代理货物保险、送货代收款、货物回收与替代)和高级物流服务(库存分析报告、库存控制、建立分销中心、设计供应链)。
(6)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集成商,它的调集和管理组织可以通过整个供应链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不仅控制和管理特定的物流服务,而且对整个物流过程提出策划方案,并通过电子商务将这个过程集成起来。因此,第四方物流成功的关键在于为顾客提供最佳的增值服务,即迅速、高效、低成本和人性化服务等。发展第四方物流需要平衡第三方物流的能力、技术以及贸易畅通,为客户提供功能性一体化服务并扩大营运自主性。第四方物流的特点之一就是提供了一个综合性供应链解决方法,集中所有的资源为客户完美地解决问题,如供应链再造、功能转化、业务流程再造等;特点之二就是通过整个供应链来获得价值,即利润增长、营运成本降低、工作成本降低和提高资产利用率等。
(1)企业供应物流。
企业供应物流,是指为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或消费者购入原材料、零部件或商品的过程,即商品生产者、持有者至使用者之间的物流。对于生产企业而言,供应物流需将原材料配送给工厂,其主要客户是工厂,其处理的对象主要是生产商品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由于原材料与零部件的数量之间有固定的比例关系,因此,供应物流的功能就是强调原材料的配套储存、分拣、及时配送、加工和预处理等。对于流通领域而言,供应物流是指为了商品配置而进行的交易活动中,从买方角度出发的交易行为中所发生的物流。由于供应物流占用大量的企业流动资金,因此,对其严格管理使其合理化对于企业的成本至关重要。
供应物流不仅要保证供应的目标,而且还要以最低成本和最少消耗来组织供应物流活动,满足限定的条件,因此,难度很大。现代物流学是基于非短缺商品市场这样一个宏观环境来研究物流活动的,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供应数量的保证是容易做到的,而企业竞争的关键则在于如何降低这一物流过程的成本。为此,企业供应物流就必须解决有效的供应网络、供应方式和零库存等问题。
供应物流的重心是采购。企业生产或经营活动所需的货物都通过采购获得,它是企业物流管理的起点。有效的货物或服务的采购中,“按需采购”既是前提又是原则,即尽量做到以最小的费用、最低的价格购进企业所需的最合适的各类货物。采购工作是组织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主要保证,能及时反馈市场信息,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建立现代企业采购物流管理系统应该遵循“强化管理,理顺职能;明确职责,规范业务;杜绝腐败,降低成本;高效运作,增加收益”的原则,特别是注意采购管理系统的采购与预算关系,供应商开发与管理,采购物流管理,采购绩效评估,采购信息,采购制度(采购工作标准、运作程序、作业流程)以及采购战略规划等。
(2)企业生产物流。
企业生产物流,是指从工厂的原材料购进入库起,直到工厂产品库的产品发送为止的全过程。生产物流是制造产品的企业所特有的,它需要与生产流程同步。原材料以及半成品等按照工艺流程在各个加工点之间不停地移动、流转,形成了生产物流。因此,生产物流合理化对工厂的生产秩序和生产成本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制造型企业的物流系统有两种:一种是为制造活动提供支持的物流,它的功能要求与供应物流相同;另一种则是为制造商的产品分销提供支持的物流。国内外的应用实例都表明,大制造商自己直接建立分销网络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其市场覆盖面广、分销能力强,市场信息的收集与传递需要及时,因此,要求在区域市场上运输和配送商品的能力很强,需求预测及订单处理功能应完善。
过去人们注重的是生产加工过程,现在人们在研究生产加工过程的同时更加关注生产流程如何安排,从物流角度看如何做得更合理,生产活动环节如何有效衔接,如何缩短生产的物流时间,如何选配合适的机械装备等,特别是注意工厂布置、工艺流程、装卸搬运、生产物流的物流节点等。
(3)企业销售物流。
企业销售物流,是指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的经营利益,伴随销售活动将产品所有权转给用户的物流活动。在现代社会中,市场环境是一个买方市场,因此,销售物流活动便带有极强的服务性,以满足买方的要求,最终实现销售。在这种市场前提下,销售往往以送达用户并经过售后服务才算终止。因此,销售物流的空间范围很大。企业销售物流的特点就是通过包装、送货和配送等一系列物流实现销售,这就需要研究送货方式、包装水平以及运输路线,并采用各种诸如少批量、多批次、定时以及定量配送等特殊的物流方式达到目的,因而其研究领域是很宽的。
(4)企业分销物流。
专业批发业务的物流作业具有大进大出和快进快出的特点,它强调的是批量采购、大量储存以及大量运输的能力,大型分销商需要大型的仓储和运输设施。另外,分销商属于中间商,需要与上游和下游进行频繁的信息交换,需要具有良好的信息接口和高效的信息网络。
(5)企业回收物流。
企业在生产、供应以及销售活动中总会产生各种边角余料和废料,这些东西的回收是需要伴随物流活动的。在一个企业中,若回收物品处理不当,会影响整个生产环境,甚至影响产品质量,同时还会占有很大的空间,从而造成浪费。
要提高对废旧物资的认识,如废旧物资残存着物资的使用价值,有些物资在某一应用方面的价值丧失后,其另一方面的使用价值仍然尚存;有些废旧物资经简单加工后可以恢复其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有些废旧物资经深加工有可能发挥其他更有作用的使用价值。
(6)企业废弃物物流。
企业废弃物物流,是指对企业排放的无用物进行运输、装卸和处理的物流活动。
1.1.4 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
现代物流主要有以下十一种特征。
现代物流的发展经历了从物资调运到物流再到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的历程,物流已经成为一门学科。物流的科学化表现为拥有专门的物流科学机构和从事物流科学的专业人员,并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系统的、全面的物流科学研究、教育、培训体系。
在物流科学的发展过程中,物流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不断地从其他学科中汲取营养,不断地采用和应用其他学科的成果(如分销管理、运输管理、物资管理和其他技术学科),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与此同时,物流又与其他学科(如市场营销、运作管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融会贯通,促进了整个管理科学的发展。
物流系统化是系统科学在物流管理中应用的结果。系统科学在物流管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利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建立物流系统,包括社会物流系统和企业物流系统。
现代物流的自动智能化,是指物流作业过程的设备和设施自动化,包括运输、装卸、包装、分拣、识别等作业过程如自动识别系统、自动检测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自动化可以方便物流信息的实时采集与跟踪,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管理水平和监控水平等。物流自动化的设施包括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导向车系统(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System, AGVS)、货物自动跟踪系统(如GPS和“北斗”导航)等。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物流管理从人工化的手工业,到半自动化、自动化,直至智能化,从某种意义上看,智能化是自动化的继续和提升。智能化中包含更多的电子化成分,如集成电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等,智能化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实现物流管理的自动化,如库存管理系统、成本核算系统等。
在物流管理的发展过程中,从企业物流管理到社会物流管理都在不断地制定和采用新的标准。从物流的社会角度看,物流标准可以分为企业标准和社会标准;从物流的技术角度看,物流标准可以分为产品、技术和管理等标准。
精益生产方式是由日本企业创立的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涉及准时化生产、全面质量管理、并行工程、团队作业等工作方式,其特点就是多品种、小批量、低消耗和高质量。
精益的核心思想是用尽可能少的生产要素创造尽可能多地满足客户需求的价值。精益思想在物流管理的运用主要体现在降低成本、提高价值。
现代电子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使得现代物流具有自动化、智能化、实时化和可视化的特点,现代电子技术使现代物流管理从计算机静态管理到点对点信息交换的动态管理,从而形成网络信息交换。在讨论物流网络时,“网络”有两种含义或理解:一是指物理网络或实体网络;二是指信息网络,即利用电子网络技术进行物流信息交换,根据物理网络的发展需要,企业应用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信息网络。
为什么会形成物流网络呢?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交通运输网络的建立使工商企业的公司网络和业务网络的形成成为可能,企业规模的扩大、客户增加、市场扩大、空间的扩展和占有率的提高,形成了企业的业务网络和公司网络,使得物流需求不断增加。随着各种限制和贸易壁垒的取消和解除,形成统一的区域市场、国内市场以及全球市场,使得区域性的、全国性的乃至全球性的分销和物流配送网络逐步形成。
物流个性化,是指现代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根据客户要求提供物流产品,从而使其具有更大的市场竞争力。
社会分工导致了专业化,导致了物流专业的形成。物流专业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企业中,物流管理作为企业的一个专业部门独立存在并承担专门的职能;二是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出现了专业化的物流企业,物流企业提供各种不同的物流服务,并进一步演变成为服务专业化的物流企业。
在传统的供需关系中更多的是买卖关系,而在现代物流中,供需关系包括更多的协同因素,甚至成为战略合作关系。现在的企业竞争实质是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物流的协同化是指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以及企业内部围绕着核心企业的物流协调同步运作,传统的合作和协作是不同的,合作是横向的,协作是纵向的,协同是协作各方利益均沾的共同目标。
物流规范化,是指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了各种物流规范,包括非物流企业内部的各种物流规范、物流企业内部的各种规范、物流行业的企业行为规范以及物流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在法律体系中,建立针对物流企业和物流产业的各种法律法规,以及在相关的法律中对物流做出相应的规定。
社会化,是指社会中的任何组织机构对物流的需求不再单纯地由自己内部完成,而是由社会的其他专门的物流组织机构完成。物流从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在一定社会分工条件下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生产方式。随着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不仅社会物流需求社会化,而且物流组织机构也需要实现现代化,从而实现真正广泛意义的物流社会化。
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国际分工导致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由此产生了货物和商品的转移,从而带动了国际运输和国际物流的产生和发展。物流的国际化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他领域的国际化产生了国际物流的需求,即国际化的物流;二是物流领域自身的国际化。
全球化是国际化的产物。全球化加快、加强了物流国际化,是国际化的更高层次。国际化主要是立足本国的国际物流,而全球化是跨国经营,包括与目的国企业的国际合作和国际投资,在目的国设立分支机构,开展物流业务。在国际化阶段,国际化物流业务是间接的或者说是通过与其他的企业合作完成的。由于物流跨国企业的出现,国际化物流业务是可以直接实现的,跨国物流企业可以利用企业的全球网络独立完成国内和国际物流业务,实现综合化物流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