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从“十二五”看“十三五”
- 徐宪平
- 1085字
- 2024-12-21 07:19:04
3.3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我国虽然已经成为科技大国,但还不是科技强国。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研发投入不足、有效产出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突出。科技创新难以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足。
• 全球创新指数评估排名靠后
根据相关国际机构评价,我国尚未进入全球公认的创新型国家行列(见表3-3)。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在142个经济体中,我国排29位;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3—2014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在148个国家(地区)中,我国排29位;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发布的《世界竞争力报告(2014)》显示,在60个国家中,我国排23位。国际机构对创新型国家的评估有一个门槛: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而目前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2%。
• 研发投入不足
从资金投入看,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2年我国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为1.98%,远远低于美国的2.79%、日本的3.35%、德国的2.98%(见图3-11)。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过低,只占研发经费总额的4.7%,而主要发达国家都在12%—26%(见图3-12)。从人力投入看,2012年我国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研究人员数分别为65人和29人,远远低于韩国的160人和128人、日本的133人和84人、德国的142人和84人(见图3-13)。
• 有效科技产出不高
三方专利数能够反映发明在专利国际市场上的技术竞争力和潜在市场价值。2012年我国三方专利数只有998件,远低于美国的12 722件、日本的13 163件、德国的4 749件、韩国的1 913件(见图3-14)。笔者在深圳华为公司调研时了解到,一些跨国通信企业掌握关键技术和高端专利,使得我国通信企业需要在生产中支付大量的技术转让和专利费用,这已经成为它们攫取超额利润的重要手段。
•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科技创新不只是实验室的研究,不仅要看研发投入、专利数量,关键要看能否成功实现产业化、商业化。我国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道不畅,科技与经济联系不紧,科研与市场需求分离,与成果转化脱节,高校、科研院所拥有的成果转化处置权、收益权不够,科研人员缺乏面向市场研发、转化的动力。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10%,发达国家一般为40%—50%,技术转让市场不发达,2013年成交额仅为7 469亿元,占GDP比重仅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