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传统农业文明发展的新规模、新因素

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口的激增 农业经济的新因素 手工业的发达和近代工业的发生 商业经济的发展 区域经济文化日趋重要 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发展 近代疆域的奠定

宋代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一度非常繁荣,曾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但此后由于战乱等原因,社会经济自然增长的过程受到阻遏。元代大约一百年间,社会经济始终未能恢复到宋代的水平。明朝建立后,随着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的形成,到明代中后期,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超过了宋代。明末清初,由于战乱的原因,社会经济又有所倒退。但是到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时期,整个社会经济又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无论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开拓上,还是在社会财富的积累上,都达到了我国农业文明发展的巅峰。

同一时期,我国的人口也有了急剧的增加。据明代官方的统计,明初全国人口有6000万左右,到明末没有多大的变化。不过,按当时的实际情况看,有的学者估计到明末全国的人口已超过1亿,达到1.3亿到1.5亿。到了清代中期,人口迅速增长。据记载,乾隆六年(1741)全国人口为1.5亿左右,而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便增加到了3亿,五十年间翻了一番。而至鸦片战争前,道光十八年(1838)全国人口数已达到了4亿多[1]。人口的增长一方面与国土疆域的扩大有关,而更重要的是与当时清政府实行的赋税制度密切相关。当时推行“摊丁入田”的制度,规定增丁不加赋,对人口增长起了重要的作用。人口的增长也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反映。

这一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表现为耕地的大量拓展,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等,这使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农业生产中出现了某些新的因素,特别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多样化。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经营地主”,他们不仅出租土地,还采用招募雇工,自己直接经营的方式。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向地主租赁土地后,再雇工经营的“佃富农”。到清代,地主自己经营的方式有所减少,而“佃富农”经营方式则有较大的发展。农业经营方式中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分离的新因素的出现,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达,农业生产中经济作物比重的增加,以及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在手工业方面,这一时期也有极大的发展,其中特别是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印刷等行业发展规模最大、程度最高。而就经营形式而言,从明代后期开始,建立在契约关系上的雇佣关系大量出现。到了清代,这种雇佣制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大量临时待雇的机工,成为这种雇佣制的保证。在清代随着商业资本的壮大,由商人来支配生产的事例也屡见记载,不少机户的生产与一些大包买商的资金和销售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情况说明,由明中期到清代前期的手工业生产方式中已萌发了某些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而其产品则已具有相当程度的商品因素。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洋务运动的进展,以制造军工用品为主的机械、造船、矿业、铁路等近代工业开始发展起来。

由明中期到清代,在全国范围出现了一大批以商品经济活动为主的商业城镇。大约到清中期,华北的北京,西北的西安,长江上游的重庆、中游的武汉、下游的上海,以及东南沿海的福州,岭南的广州等一批主要的商业都市已经十分发达。此外,江南地区更有大量的中小市镇,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迅速发展起来(彩图1)。这些商业市镇的出现,已经不再是仅仅为了满足一个小地区的交换需要,而是面向外地,甚至全国,经营也不限于零售,而更主要的是批发。这些城镇的发展,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些甚至对全国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些以商业经营为主体的城镇,已出现了某种都市化的发展趋势。

这一时期的商品经济,不仅在国内相当发达,海外贸易也有相当程度的进展。明前期,政府是这些贸易的主体,而到明中期以后,自由的民间贸易迅速发展,且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有学者认为,从明中期一直到清中期即19世纪前,我国社会经济整体水平仍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而且是亚洲乃至世界贸易的主要中心之一[2]。同时,为了适应国内外商品贸易的发展,明中期以后货币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行千余年的以铜钱纸钞为主的货币制度,逐渐为以白银为主的货币制度所取代。这种货币制度的改变,反过来又大大地促进了国内外商品贸易的发展。

除了社会经济方面取得的成果外,在政治方面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发展,以及近代国家疆域的基本奠定。此前我国经过多次的民族大融合,已经形成了多民族和睦共居的局面。清朝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多民族国家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和贡献。经过康熙、乾隆时期的“平三藩”“收复台湾”“抗沙俄”“定准噶尔”以及经营西藏等事件(图0-1),清朝版图基本奠定,这也是我国现代国家疆域的基础和依据。与此同时,清政府还推行了一系列相应的维护民族关系的政策,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体制得到了巩固,社会维持了近二百年的稳定局面。这在中华文明史上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康熙后期绘制的《皇舆全览图》和乾隆平准之后补修的《乾隆内府舆图》,是我国古代水平最高的实测地图。而从康熙到嘉庆前后三次修订的《大清一统志》,详细地记述了我国的疆域、各省分野、建制沿革、地理形势、风俗古迹等,内容丰富翔实,是我国古代最完善的一部全国地理志。

015-01

图0-1 清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谕旨,西藏自治区档案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