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小炒基础常识

炒就是以食用油和锅为主要导热体,将原料用中火、大火在较短时间内加热至熟的一种烹调方法。炒的原料一般都选择鲜嫩易熟的,食材较大的都需要预先加工成片、丝、丁等形状,这是使原料在短时间内成熟的先决条件。但在炒菜过程中应掌握以下关键因素。

热锅冷油

许多人炒菜都是锅里先倒入油,等油微微冒烟时再下菜,这样炒菜不仅油烟多,容易煳锅,食材的营养物质也会损失不少。我们不妨试试热锅冷油的炒菜方式。

锅烧热时倒入冷油,可以适当降低锅的温度。油入锅后马上倒入食材,当油温低于180℃的时候,油中的营养物质是不会损失的。一旦超过180℃,一系列变化就发生了:首先是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被破坏,同时,维生素E为了保护不饱和脂肪酸,也“牺牲”了自己,被氧化殆尽。

原料排队

一道菜中一般都有几种原料,如有肉、青菜,这时应先炒一下肉丝捞出,再炒青菜,然后再重新倒入肉丝,原料下锅的顺序要有讲究。

顺序调味

每家的厨房都有盐、糖、酱油、醋、料酒等基本调料。做不同的菜,放调料的顺序和种类是不一样的。只有把握好放调料的最佳时间,才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

盐:为了减少蔬菜中维生素的损失,一般应在菜炒好后再放盐。想要肉类炒得嫩,在炒至八成熟时放盐最好。在炖鱼、炖肉时,最好是出锅前的10~15分钟放盐,因为盐能使蛋白质凝固,有碍鲜味的生成。

糖:如果以糖着色,等油锅热后放糖,待炒至紫红色时再放入主料;如果只是以糖为调料,在炒菜过程中放入即可。在烹调糖醋类菜肴时,应先放糖,后放盐,否则会造成外甜里淡,影响口感。

醋:炒素菜时,原料入锅后马上加醋,既可保护原料中的维生素,又能软化蔬菜中的纤维;炒肉类时,原料入锅后加一次醋,可以去除腥味,等菜临出锅前再加一次,可起到解腻的作用。

料酒:大块的鱼、肉,应在烹调前先用料酒浸一下,以除去异味;炒肉丝要在肉丝煸炒后加料酒;虾仁最好在炒熟后加料酒。

酱油:炒菜时,高温久煮会破坏酱油的营养成分,并失去鲜味,因此要在即将出锅前放酱油。炒肉片时,为了使肉鲜嫩,也可将肉片先用淀粉和酱油腌渍一下再炒,这样就不会损失蛋白质,炒出来的肉也更嫩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