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几个月前,机缘巧合下,我参加了一场晚宴,席间的一个提问引出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当谈到有关初级教育的话题时,宴会的主人问其中一名客人:“您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阅读的?”

这位客人立马神态颇为自豪地回答:“我从三岁就开始阅读了。”

“那您呢?”主人又接着问下一位客人。

“我记不清了,大概是在五岁吧。”

主人又问坐在远处的一位女士:“那么,您呢?”

尴尬地踌躇了一会儿,这位女士才坦言由于年幼时患猩红热留下了后遗症,所以她九岁才开始识文习字。

随后,宴会上一半的人都回答了这个问题。

单独而言,每一个人的答案都恰如其分地指出了这个问题的要点。

然而,在他们接二连三、如出一辙的答案里,我感觉有什么东西是我内心排斥的。

我指的是,他们在回答问题时的言语措辞及共同特征,让我感觉不愉快。

他们的回答似乎都遗漏了这个问题字面以外的含义,但我认为,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故意忽略了,而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在潜意识里忽视了这一点。

他们最后的发言反映出一个共同的问题——大家都认为“开始学习阅读”就是指开始接受初级教育,并认为这也是这个问题所表达的全部含义。但是,当时我就认为这不是对这个问题的正确解读。那什么是正确的解读呢?当我这么思考的时候,我觉得非常有趣——这种富有趣味性的解读,引发了我的深思。因此,当主人问我这个问题时,我微微一笑,说我仍在学习中。

令我迷惑不解的是,在接下来的玩笑与闲聊中,我发现与会的众多从事文学创作或从事文字相关工作的职员,居然没有一人曾认真思考过,“怎样阅读”不仅指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及接受初级教育——即大量学习字母,拼写单词,理解字典中单词的含义及阅读各类印刷物如书刊等,除此之外,“怎样阅读”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没有人认真思考过,阅读时我们具体做了哪些工作;也没有人认真观察过阅读时的自己。所有人都固执地认定阅读在本质上是一个接收信息的过程,而这不过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假设。也可以这样说,所有人都认为书本相当于一部无声电话——一端是传输信息的作者,另一端则是接收信息的读者(能识文断字的人)。

然而事实上,从目前来看,这样的理解并不准确——不仅没有正确描述出“阅读”这件事,甚至可以说是对“阅读”的误述。

我一提出这个想法,毫无预兆地,众人立即以我的观点为中立理论展开了一场探讨与辩论,我们逐渐在这场辩论中有了新的发现。就这样,我们在兴奋与愉悦中将这场辩论一直持续到了凌晨一点。

最终我们发现,大家普遍将“怎样阅读”的定义理解为接受学校教育。例如,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报刊杂志都定期出版有关应该阅读何物的文章,却鲜有出版有关应该如何阅读的文章。不仅如此,在所有有关阅读方法的文学作品中,也就是那些教我们应该读哪些书,为什么要读这些书的作品,几乎没有一本是真正教我们怎样去阅读必修书籍及如何读懂其中内容的。我们还发现许多其他的问题,这真让人惊讶。我们的发现意味着有关“阅读”的调查可以告一段落了,我已经把这个发现总结为一句话写到了本书的扉页上。

我们认为阅读不仅是接收信息的行为,同时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创造”,并不是简单地指“文学”带来的美感,它还指的是一种生理感受,这种感受具有建设性的意义,能够使人在阅读时变得积极主动,并能享受独处。事实上,阅读也是一种合成代谢。总之,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个表述是我们循序渐进地归纳总结出的对阅读最贴切的表述,我将在后文中阐明并进一步论证这个观点。

到目前为止,本节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以介绍为主,其目的是为读者打下心理基础,就像明智的泳者一样,在跃入深池前必须做一番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