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9

现在我们来探讨另一个问题:在实际使用中,这些词语的含义是从何而来的?

其实,之前我们已经探讨过这个问题了。生活中,我们是在特定的语境中来判断词语的真实含义的。但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具体举例来说吧。假设我对你说:“我要去商业区(down town)买一个羽绒枕(down pillow)。”尽管在英语中我要使用两次“down”这个词,但我表达的意思因为其特定的语境而非常明确。

对此,你可能没有异议。

但是,你真这样认为吗?

你真的懂我说的“商业区”的含义吗?而我又真正理解你表达出的意思了吗?我们说的是同一个意思吗?或许,羽绒枕对你来说意味着舒适奢华,对我来说却意味着衣服上要粘满又湿又软、到处飞舞、惹人厌烦的细毛。

简单来说,我们用的是相同的词语,但在个人理解上可能完全不同。

现在我们再回到之前的话题上吧。

先回到熙熙攘攘的剧院吧。

我只喊了一个词,却让剧院里的五六百人瞬间同时将其理解为同一个含义,究其原因,并不是由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决定的。主要原因是大家参考了这句话出现时的场景:剧院面积大而又拥挤,安全出口小且距离远;参考了关于剧院发生火灾后的常识及当时说话的语境,概括地说,就是大家共同所处的情景。

可是这些仍然不是全部原因。

这里有一个特定的要素,就是大家所处的场所是相同的,这样才能对同一个词语理解的含义保持一致。但是,具体到每个人,他们所理解的含义会更加个性化:

坐在G34号的女士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想到的是如果她无法从这场火灾中逃生,家里的两个孩子将会无人照料。

靠近通道B座的大个子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想要逃生就必须费尽力气推开他右边那个软绵绵的大家伙。

而在主要出口附近的消防员理解的意思是,他今天竟然要鞠躬尽瘁,牺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了。

……

诸如此类的千奇百怪的想法,会一瞬间喷涌而出。

事实上,剧院里的每个独立的个体,不论是否只关心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都是这个特定情景中的一部分。

我们自己,我们的才能禀赋和历史故事,过去取得的成就和现在纠缠不清的俗事杂物,都是累积下来的生活经验,它们会变成常见的报刊杂志中的故事的影子,因为艺术总是来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