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新闻书目导读(100种)
- 李彬
- 1138字
- 2021-03-23 22:35:25
27. 《全球通史》
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
出版信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这本《全球通史》无疑是全球史观最重要的代表作。其主旨在于将历史叙事和评价的立足点置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视野,尤其要打破拥有深厚历史根基的欧洲中心主义。在全球史观下,世界史是一个相互联系与沟通的总体,而不同文化只有出现早晚与影响力强弱的差别,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英国当代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Geoffrey Barraclough)对本书的评价是:“近年来,在用全球观点或包含全球内容重新进行世界史写作的尝试中,最有推动作用的那些著作恰恰是由历史学家个人单独完成的,其中以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最为著名。”借鉴汤因比的“文明模式论”,本书尝试以文明而非民族与主权国家的发展演变为线索赋予全球史一种新的视野。在斯塔夫里阿诺斯看来,是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导致了历史的发展与兴衰:古代文明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除中国文明以外,尼罗河与印度河文明都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向外传播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而希腊化时代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打破了历史上形成的东西方各自独立的模式,使其汇为一流。
这种历史观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给西方主流史学界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却也并未能彻底实现其最初的目标:破除历史研究领域的欧洲中心主义。斯塔夫里阿诺斯对亚洲文明的理解不但呈现出了西方中心主义常有的一些偏见,而且在叙事中也颇有一些逻辑错误。比如,他将中国女性缠足的传统追溯到了商朝;称道教是“未受过教育的群众的宗教”;甚至声称三国的形成是汉帝国被突厥-蒙古入侵者打败的产物。这些谬误或许可以被归结为细节错误,但它实际上折射出所谓的“全球史观”在基因中存在的一个问题——过于重视“关联”而轻视了历史得以成为历史的最重要的基础,那就是对事实确凿无疑的考证和呈现。
尽管如此,《全球通史》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史来说,仍然有巨大的价值。它告诉我们,人类文明是在相互的交缠中共同前行的,任何一种文明中的一个微小的变故都有可能引发蝴蝶效应,从而形成历史的洪流。斯塔夫里阿诺斯尤其重视传统史学极为忽视的一个社会要素——技术——对历史的推动力。他说:“问题的关键是在从技术变革的产生到允许其大规模发挥效用所必需的社会变革的出现之间存在着一个时间差……人类作为一个种群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自身知识的不断增长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的智慧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这种颇具技术决定论色彩的论断,让人很难不想到哈罗德·伊尼斯的《帝国与传播》。
延伸阅读:
1. [美]韦尔斯:《世界史纲》,吴文藻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乌拉圭]加莱亚诺:《镜子:照出你看不见的世界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 [墨西哥]波尔蒂利亚:《战败者见闻录》,孙家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