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新闻书目导读(100种)
- 李彬
- 1754字
- 2021-03-23 22:35:22
12. 《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新版)》
作者:费正清著,刘尊棋译
出版信息: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版
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是鼎鼎大名的美国汉学巨擘,在美国知名学府的东亚系中想找出一个没有费氏门徒的地方,几乎不大可能。人们私下里通常以中间名字来称呼他——King,王者、至尊。
“费正清”这个典雅的中文名,乃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所取,意为“正直清白”。费正清与中国的深厚渊源,由此可见一斑。他一生中5次来华。1932年年初,这位25岁的牛津大学博士候选人,在“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硝烟中踏上中国的土地,穷4年之力研习中文、搜集资料,最终完结博士论文《中国关税的起源》。其间,费正清在北平胡同里迎娶了新娘费慰梅(Wilma Canon Fairbank),为了补贴家用,他经蒋廷黻引荐在清华大学讲授过经济史。费正清在中国结交了许多知识分子,如钱端升、胡适、陶孟和、丁文江、陈岱孙、叶公超、周培源、费孝通等,特别是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以及金岳霖过从甚密,或许也曾经像金岳霖一样拜倒在林徽因的石榴裙下(李欧梵语)。在晚年所著《中国回忆录》(Chinabound)中,费氏深情写道:“我们在中国(或者进一步说在世界上)最亲密的朋友,要算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俩了。”
返回美国之后,费正清任教哈佛大学,出版了多部影响深远的中国研究著作,如《美国与中国》《中国:传统与变迁》《伟大的中国革命》等,被公认为学界泰斗,主编了皇皇十五卷本的《剑桥中国史》。费正清对学术的热忱感人肺腑,1991年病逝前一天,他亲手把《中国新史》(China:A New History)的书稿交给哈佛大学出版社,“然后就平静地去了,似乎大功已经告成,了无牵挂”。
当然,费正清并不是学院派的书呆子,他既精通“学”,又谙习“术”,著名的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即由他一手创立,同事们说他“精通企业家技巧”“熟谙权力运作”。这个机构几十年间培养了数百位中国问题专家,孔飞力、魏斐德、史景迁、傅高义等汉学名家皆出自费正清门下。学术之外,费正清积极投身实际工作,“二战”期间曾来华担任战略情报局官员、美国新闻处驻华分署主任等职务,战后也参与美国对华政策的讨论与制定,获誉“头号中国通”。
《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堪称费正清的代表作,他的学识、胸襟、幽默、文笔,特别是对中国的深情厚义,都在书中展露无遗。萧乾的点评恰如其分,“这是对中国感情最深厚而成见最少的一位正直的美国学者的论著”。在这部篇幅不长的著作中,费正清以宏阔的视野和精练的笔法,把中国近现代约200年的风云变幻熔铸一体,呈现了一个文明古国转型为现代国家的曲折历程。
在此书出版之前(1986年),国际汉学界关于中国的专门著作已然汗牛充栋,专家们推崇精耕细作,排斥宏大叙事,费正清则认为整体的视野仍是必要的,应该有人把中国的过去与现在贯通起来。对于这种写法的学术风险,费正清完全明了,他自嘲道:“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一个不必顾虑自己名声会受到什么影响的、够退休资格的教授。”书中还有许多自谦之词,比如“拼凑故事”“泛泛而谈”“不负责任”“不精确”等。实际上,如此纵览全局的大手笔,唯有费正清这样的功力方能驾驭。加尔布雷恩(John Galbraith)说得好,“费正清在此展现了学术大家的最高智慧”。
费正清的文体也颇堪玩味。他在前言中说,这本书以通俗的美式英语写成,目的是使“非汉学家”“不太内行的人”也能读懂。费正清的写作一向以简单、有力而著称,李欧梵在哈佛求学时,曾把费正清的著作视为“英语读本”,背诵得滚瓜烂熟,然后模仿练笔。工作之后两人通信频繁,李欧梵仍然从信中学习费正清的遣词造句。若干年后,李欧梵还记得一个细节:“譬如讲到1870年‘天津教案’的一段,就说(大意如此)‘英国领事举枪向……射击,不中,再射一枪,击毙……’当时我最欣赏的就是这‘不中’一语,英文只有一个字——‘Missed’,传神之至。”(《我的哈佛岁月》)
此书译者刘尊棋是著名记者,新闻出版界的元老,曾任英文《中国日报》、外文出版社总编辑,与费正清相交多年。刘尊棋也是知名翻译家,费正清称赞他“用最好的中国文字”翻译了这本书。
延伸阅读:
1.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3版),杜蒲译,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5。
2.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3. 朱鸿召:《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37—1947)》,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