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公共治理:理论·实践·创新
- 汪波
- 886字
- 2020-06-25 06:57:29
序言
21世纪,公共治理在信息化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发生着深刻而广泛的变革。公共治理在治理空间场域呈现出爆炸式扩展,由相对封闭的城镇体系转向开放互通的一体化治理,形成了两种显著现象:一为全球一体化治理;二为区域一体化治理。全球一体化治理是全球化浪潮所导致的全球公共治理形态,而区域一体化治理是区域一体化所导致的区域公共治理形态,这两种公共治理形态的深入发展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与发展趋向。
相对于全球一体化治理,主体国家系统中区域一体化治理的制度需要更为迫切,区域一体化治理构成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涵盖了政治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诸多学科,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研究领域。
随着中国城市群的深入发展,区域空间结构由相互隔离的零散城镇结构转变为区域一体化空间,区域公共事务与经济社会交流活动日益密切。随着区域一体化实践的深入发展,区域一体化公共治理已成为“当代公共管理改革的重要趋势”“公共治理新形态”“公共治理的未来”,区域治理逐渐形成了整体治理、复合治理、协同治理、网络治理、无边界治理等模式。
流空间与区域流构成了区域一体化治理的动力源。当城市之间的区域流日益密切,区域流的能量必然冲破行政区经济阻隔,形成跨城市区域治理的格局。在探析新区域主义、传统区域主义、巨人政府论、多中心主义的区域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双S曲线”以解释中国城市群发展与区域公共治理变迁之间的互动逻辑,并认为中国区域一体化公共治理呈现出“契约治理—半结构化治理—结构化治理”的发展脉络,进而提出了对策:依据区域大都市政府的逻辑,创建北京首都特区与上海大都会区,增加中国直辖市的数量,率先推进区域财政一体化、区域规划部门统一化,等等。
随着信息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作者认为信息时代中国区域公共治理呈现出实践与理论范式的双重嬗变:由新区域主义范式转向区域共享公共服务范式;由行政物理空间的非均衡化转向信息空间的开放化、一体化、均衡化与共享化。这些观点具有一定的新颖性,但也有待实践的不断检验与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谢庆奎
2018年7月1日